《三國演義》曹操關羽的關係如何?

孫武說兵


謝謝給我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

三國時期中華大地湧現出了很多英雄人物,他們有的改寫了中國的歷史,有的為後人敬仰、流芳百世,這些英雄人物裡曹操和關羽值得一提。

劉關張三人早期曾經與曹操一起為推翻董卓的獨裁專權並肩作戰;關羽溫酒斬華雄,從此一戰成名!

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時,劉關張還是曹操統一戰線的呢;呂布被擒殺後,曹操將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這是英雄惜英雄之舉吧。

劉備攜漢獻帝“玉帶召”出逃後,關羽還留在曹營,此時曹操一心想把劉關張收為已用,但關羽卻一定要投奔大哥劉備,最後曹操放走了關羽;

曹操在華容道兵敗,關羽沒有乘勝追擊,放走了曹操,還了曹操當年的人情;

關羽被東吳呂蒙殺害後,東吳為了逃避責任,也為了挑撥魏蜀關係,將關羽的頭顱被送到曹操那裡,曹操第一時間進行了厚葬,並封給關羽封侯立碑,親自到關羽墳前祭拜;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這是關羽被封為武聖的開頭,後世不斷為關羽加封,才有了今天全國忠義拜關公之舉!

曹操愛惜人才,能唯才是舉在歷史上是有名的,關羽能在大義面前做出正確選擇也留下了美名,曹操與關羽的關係被傳為歷史佳話,為後人稱頌就很好理解了,是吧?


鵬學天下


曹操和關羽的關係呢其實很微妙,要形容的話,那麼兩人之間,曹操大概就是“溫茶”,關羽更像是“淡泉”。

曹操這杯“茶”能溫關羽這道泉水,因為曹操對關羽表現的更多的是欽佩、偏愛,卻少了很多我們認為的奸雄的狡詐。可關羽這“淡泉”卻難被曹操升溫沸騰啊,因為關羽對曹操既是讚賞又是不滿的。溫茶和淡泉註定難融於一壺。


先說曹操吧,為什麼說曹操是溫茶呢,這還得從關羽降曹說起。

曹操在徐州擊散劉備部隊後,迫降了關羽而後重用。一方面是因為想收服關羽徹底為己所用,畢竟曹操愛才。另外一方面很欣賞關羽的義氣和勇猛。對待關羽那是比親兒子還親,不僅賞賜那些金銀器具,還送美女,送房子。曹操得到赤兔馬二話不說給了關羽,赤兔馬那可是“日行千里之馬”,可曹操一點都不心疼,大概是因為曹操也認同“寶馬配英雄”這句話吧;還不夠,有一次曹操吃飯,有一道鹿肉做的菜,曹操吃了覺得太好吃,下一秒就讓人給關羽送了過去。關羽也知道曹操對自己的厚愛,對這些禮物都不接受,但是心意領了,也肯定要報答一下人家,然後曹袁爆發的白馬之圍中關羽就替曹操殺了文丑以謝曹操。

看,在這兩者的關係中,曹操多主動多貼心呀。好比你原來老闆破產跑路了,你不得不去原來競爭對手那上班,沒想到那老闆還挺大方,讓你火箭升職(關羽來曹營不到半年,就被封漢壽亭侯和偏將軍),送房又送車,要是一般人可能真會感動到要一生追隨曹操了。

而曹操對關羽的欽佩偏愛不僅來源於關羽的一身仁義和勇猛,更是因為關羽身上有曹操早年的身影,因為關羽和早年的曹操都是那種豪放又正直的俠義之人。關羽呢本來是個出身很普通的山西漢子,性格高傲卻對底層人民很親近,後來在家鄉急公好義,失手殺了一個地痞流氓,當時東漢律法殺人者需償命,為了活命,關羽只能四處流浪。按江湖小說的標準,關羽那曾經也是一名大俠來的。

曹操也不差,曹操早期入仕時,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就是洛陽城北區公安部部長。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雖然是貴宦家族的子弟,但是正義感十足。就職後為整治該地不法行為,便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還造了十幾根五色大棒,專門懲治犯法者。有一天晚上,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在洛陽城內夜行,曹操抓到後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打死了。之後洛陽安定了不少,可是曹操為自己的正義行為付出了代價,被調任到頓丘這個小地方當縣令了。

之後曹操遇見關羽,不得不讓曹操回想去曾經的年少歲月了,可惜不管他怎麼厚愛關羽,關羽都不為所動。殺了文丑還了人情拍馬便走,多像當年那個辭官歸隱的曹操、那個獨擊董卓的曹操啊。曹操雖然已經是北方說一不二的大佬,但平常還是很不拘小節的。看到關羽,大概也覺得關羽這樣的人生是自己曾經期盼過的。

而之所以說關羽是“淡泉”,還是因為關羽身上獨有的高傲和忠義觀。

大家都知道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而自己又是“萬人敵”,身材相貌樣樣不凡,性格也較一般人高傲。三國中關羽看不起的人可多了去了,光“五虎將”中另外四人中就有兩個不被關羽認可。

一個是馬超,馬超一開始歸順劉備的時候,關羽雖然沒見過他但也不喜歡這位陝西漢子。於是寫信給諸葛亮,問這馬超什麼人啊?諸葛亮當然知道關羽言外之意了,馬上回信說馬超和張飛一個樣,都比不上你,關羽看到回信高興的不行。另外一個黃忠更不用說了,直接給出一個老兵的評價。對於曹操雖然未有鄙視之態度,但曹操畢竟非真正的“漢臣”,所以關羽自然不會太過親近,對於曹操的賞賜關羽更是不會接受。就像一道清泉,不融於任何人,他只會走自己認同的路,直到歸入河流、奔向大海。

而另外一點,關羽其實早期時候對曹操是有一種非常不滿的態度在那裡的,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四會中,曹操邀請正在許都的劉備和漢獻帝去打獵,在這過程中,曹操故意處處走在獻帝前面,接受文武百官的歡呼。跟著劉備一起陪同獻帝打獵的關羽見了很生氣,拔刀準備要殺了曹操,卻被劉備給勸阻了。關羽雖然沒殺成,但對曹操的成見卻一直存在。

而在曹營中的關羽待了半年後,對曹操估計還是有一些印象上的改變了,雖然還是不滿。但有對曹操多了一些讚賞,曹操這個人平日裡對關羽很親和,為人果斷有魄力,這種良好領導的印象對關羽改變曹操印象還是很有幫助的。更別說等關羽斬了顏良後要走,留書告辭,來去明白。曹操部下有想追的,曹操就一句:各為其主,別追了。曹操於關羽有情有義,關羽也不負曹操心意,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至此人情兩清。關羽雖然是清泉,但好歹還不是冰壺,對於曹操的愛惜關羽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回報了。


志華L


按三國正史的記載,其實挺簡單:建安五年正月,曹操擊破徐州,劉備北奔,關羽歸降。

春夏之間,白馬之戰,關羽萬軍斬顏良。

夏秋之間,關羽已經回到劉備身邊。

在曹操這邊留了半年左右。

所謂曹營十二年、華容道放曹操,不存在的。

精華全在關羽辭曹、曹操放羽,這麼個故事裡。

關羽辭曹這個故事過於精彩,所以《三國演義》基本照搬了史傳情節:大致是曹操早早察覺關羽確實沒有久留之意,於是讓張遼去探問,關羽原話,大意如下:

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但我受了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叛他。我最後還是不會留下的,只是應當立功報效了曹公再走。

這段話千古留名,太漂亮了,羅貫中直接用進了《三國演義》。曹操聽了,認為關羽確實義氣。等關羽斬了顏良後,曹操知道關羽必然要走了,重加賞賜。關羽還是要走,留書告辭,來去明白。

曹操部下有想追的,曹操就一句:各為其主,別追了。

這段,確實盡顯曹操關羽,二位當世英雄的大氣派,史傳原文如此,千秋耿耿。

關羽來去雍容,有春秋戰國時國士之風;曹操在此時也盡顯大度。君臣各自盡其禮節,各自成全一段佳話。

給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也讚美了曹操成全關羽的這番氣度。

當然了,羅貫中嫌不過癮,還得讓關羽多些波折,於是就有了所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實際上看看地圖,就知道不對勁:按《三國演義》裡,關羽過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和黃河渡口,過了黃河,又轉彎去汝南找劉備。這繞路勁兒,已經不是奉嫂見兄,是曹操領地大巡遊來了。

所以,過五關斬六將這個,純粹是羅貫中編來給關羽擺造型用的。

但是曹操對關羽的欣賞與放任,卻是真的。

曹操對關羽多在意呢?

曹操乍得關羽,拜他偏將軍;斬了顏良後,漢壽亭侯。

這是什麼規格?

曹操當日麾下,諸夏侯曹幾位兄弟,夏侯淵無封侯,非將軍;要再過十二年,夏侯淵才封博昌亭侯。

曹仁要等破了袁紹,才封都亭侯。

曹洪要等破劉表,才封了國明亭侯。

張遼初降曹操,不過關內侯;屢有戰功,不過裨將軍。樂進以早早跟曹操、無數先登功績,封了廣昌亭侯,要到破了烏巢後,才行遊擊將軍。

于禁要在官渡才到裨將軍,先前以宛城力挽狂瀾的大功,益壽亭侯。

即,當時關羽初來不過半年,偏將軍+漢壽亭侯,除了曹操第一元戎夏侯惇外,一時位高爵顯,諸將莫比。

曹操對關羽的重用,自然有一部分,是為了收買人心——他麾下五子良將,張遼原來歸呂布,于禁原來歸鮑信,張郃原來歸袁紹,徐晃原來歸楊奉。但曹操都很給他們面子:建安十二年前,外姓諸將地位並不低於諸夏侯曹。

就在官渡前後,曹操是海納百川的:劉備來投,要了;許多謀士勸曹操殺了劉備,曹操還是留用,這不劉備跑了。後來跟袁紹對峙時,曹操的殺子仇人張繡聽了賈詡的話來投降,曹操接納了,還拉著賈詡的手,說:是你讓我的信用重於天下呀!

後來官渡之戰結束了,曹操查到一大堆自己人和袁紹的通信記錄,都燒了,不追究。

所以放走關羽,也是這種收買人心的一部分。

但曹操除了收買人心,骨子裡,還有一點,是真正的認同。

《曹瞞傳》有個說法,說曹操持法峻刻,諸將有計劃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故人舊怨,都要幹掉。又曹操刑殺起人來,垂涕嗟痛,也不會放過。感情歸感情,殺歸殺,公私分明。

關羽當日不是潛逃,是掛印封金,留書告辭,在袁曹對決前夕這樣走,太傷士氣了——但曹操放他走了,還明確說了:不要追。

這是真愛了。

為什麼呢?

先得說關羽這個人。

後世我們拜關二爺,是關聖帝君。但官渡之前,關羽就是個出身平凡的邊地男子,性格高傲,貼近底層人民,看不起士大夫;喜歡讀《左傳》。

一個字:俠。

關羽是河東解人,流亡江湖到河北,跟劉備張飛結識交好,生死與共。

河東現在算在山西,在東漢時是邊塞地區。每個人都能打。實際上歷史上就有所謂山西出將,山東出相的說法。歷史上,李牧、衛青、霍去病、尉遲恭、薛仁貴、呼延贊、楊家將,都是山西人。

關羽從小就生活在那種邊塞地區,騎射、好鬥、沒事要動員起來打仗的地方。所以關羽萬軍之將,真跟地域有關。

關羽山西人、張飛河北人、馬超西北人、趙雲河北人、張遼與徐晃山西人、張郃河北人。五虎五子十個人,七個人出在山西河北。

我都不用提呂布出身山西到內蒙一帶、姜維是西北人了。

關羽亡命江湖,可以理解為像東漢武松,社會大哥。

他後來為將軍時,愛護士卒,卻鄙視士大夫當官的,也順理成章。

一般所謂關二爺夜讀《春秋》,是因為論正史,關羽特別愛讀《左傳》,達到張嘴就來的地步。

我們現在肯定知道,《左傳》嘛,春秋三傳之一。但東漢時,《公羊傳》和《穀梁傳》是博士官學,《左傳》是在野私學。

眾所周知,《左傳》的風格,按範寧說法,豔而富,其失也巫:文采華麗,內容豐富,但有些太講神鬼之道了。《左傳》還有個特色:看學過的人可能都知道,裡面有什麼《曹劌論戰》啊,《子魚論戰》啊,《崤之戰》啊,都是上了中學課文的,對戰爭的描寫極細緻。

關羽一個武將,喜歡看《左傳》,就很合乎邏輯了;不止關羽,後來為晉滅吳,天下三分歸一統的大將杜預,也很喜歡《左傳》,自己說自己有《左傳》癖。

所以我們說了:關羽,從身份到讀書,整個人就是個豪放又浪漫的俠。

回說曹操。

曹操是官家子弟,但因為他爸爸出身宦官門庭,所以聲譽不算好。

小時候曹操是所謂“任俠放蕩”。任俠這點,跟關羽氣質接近了。

曹操年少時喜歡看書,喜歡看兵法,當了洛陽北部尉,就拿棒子去打權貴。到濟南時,還上表直接彈劾官員。三十來歲時,得罪太多人了,於是告病回老家了:在城外造個房子,春夏讀書,秋冬打獵。

多年後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裡說了:曾經的理想就是國家需要我,好去邊境打仗,為國效力,到死時墓碑上有個徵西將軍曹侯,就心滿意足了。

天下騷動,董卓進京,讓曹操做驍騎校尉。曹操自己逃走了,號召發義兵討董卓。

之後的事天下皆知:諸侯們各懷私心,誰都不肯去。曹操義憤填膺,覺得豎子不足與謀:一戰而定天下的機會,你們想什麼呢?

曹操與孫堅殞身不恤地去打董卓了。之後曹操回來,說諸侯令天下失望啊!

這份孤膽桀驁的脾氣,是三十六七歲時的曹操。

他有名的《蒿里行》說: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對上頭的憎恨,對下面的憐惜,都在裡頭了。

到四十多歲,曹操也平了呂布袁術了,要面對袁紹了,也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捉住關羽了。

一個年齡小自己幾歲、亡命江湖,也讀書,很能打,很不羈的俠。

曹操自己年少時任俠,所以也喜歡張遼的傲脾氣,愛許褚典韋這種前任遊俠。看到關羽,哎呀呀,真好。

因為曹操自己年輕時,也是個英雄主義的俠,跟關羽一樣,討厭諸侯與權貴,對這個世界很失望。

他骨子裡也想跟關羽一樣,來去明白,做個頂天立地的人,像個英雄一樣光明磊落過一生。

但他因為種種原因,做不到關羽這樣瀟灑。

曹操和諸葛亮到自己為政時,都很重法。其實想想看,曹操麾下如夏侯惇,如許褚,如典韋,如曹仁,都有遊俠氣派,都跟著曹操完成了遊俠到守法的典型。曹仁就是少時行為不檢,為將後嚴奉法令、每天把條令放在身邊當參考辦事的典型。不如此不能成事,曹操也明白。

但就在當日,關羽放著朝廷恩賞,正式職稱和大把賞賜不要,就要回去劉備身邊,成全自己的一番義氣。

跟當年那個辭官歸隱的曹操、獨擊董卓的曹操,多少相似吧?

曹操自己那時已是領袖人物,持法嚴峻,但私下裡還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所以看到關羽這樣,大概難免會覺得:

我以前,也想這麼過一輩子啊。

關羽跟了曹操,但不忘舊主,很難得。

曹操得了關羽,信用之,封賞之,很難得。

等關羽報效過曹操,然後封賜留書,堂堂皇皇地走,酷斃了。

曹操於是也不追了,就成全關羽的義氣,堂堂皇皇地送他走,酷斃了。

人最愛的存在,要麼跟自己相似,要麼跟自己截然不同——前者就是自己的復刻,後者是自己無法成為、隱隱羨慕的那類人。

大概曹操看著關羽,想:

我終於無法成為的那種人,希望你替我去當了吧!


千指魔音


曹操與關羽的關係,似敵似友,兩人相互欣賞,關羽欣賞曹操的仁義與才幹,曹操欣賞關羽忠義與卓絕的武功。

人的命運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性格決定命運,關羽有許多優點,但他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這個缺點,一方面很容易在生活和戰場被現象所迷惑;另一方面很容易被人利用和算計。

曹操想做一個英雄,可殘酷的時代讓他不得不做一廠殘忍的奸雄,所以他在關羽身上,看到那些他夢想的品質,是極為惜才的。

關羽深深知道曹操對自已的好,所以選擇華容道放曹操一馬。


新星滿滿


作為《三國演義》的忠實讀者,我認為曹操與關羽之間的感情是複雜的。

以“奸雄”聞名於世的曹操,對忠義無雙、誓死追隨劉備的猛將關羽卻充滿了欽佩之情,在短暫將其納入帳下的時間內,更是傾心交結、關懷備至。

關羽遇難後,曹操更是以超常規的諸侯王禮節予以厚葬,令其極盡哀榮。那麼,曹操為何極度喜歡與自己為敵的關羽呢?


一、關羽有文韜武略,是真正的大才

關羽作為當時一等一的勇將,被時人贊為“萬人敵”,其才能毋庸詳述,自然便成為曹操傾心交結的對象。早在劉備依附曹操期間,郭嘉便已看出曹操的心思,於是獻策軟禁劉備,收服關羽為其用,深合曹操之意。曹操之所以喜歡關羽,後者能力超凡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關羽忠義無雙

曹操的愛才之名人所共知,關羽忠貞無二的本性令曹操欽慕不已。關羽在劉備不知下落的情況下,無奈地投效曹操,但一得知故主行蹤後,便決意棄曹奔劉,絲毫不為曹操的高官厚祿所利誘。但在出走之前,又不忘曹操的恩情,以陣斬顏良為報,實在是一位忠肝義膽之士。曹操之所以喜歡關羽,後者的忠誠亦是重要原因。



三、關羽與曹操一樣,討厭輕浮的名士。二人有共同點。


曹操雖然文武全才,治國行軍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由於出身不好,難免會遭到大名士們的輕視。尤其是那些輕浮急躁、華而不實的名士,曹操對這類人非常痛恨。

而劉備和關羽的身上也有這樣的共同點。劉備當年寄居荊州期間,曾在席間怒斥只知“求田問舍”的大名士許汜,於國於民毫無幫助。至於關羽,《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剛而自矜”,對手下士兵愛護有加,但對華而不實的名士則經常是白眼以對,非常有個性。


小哲談文史


曹操和關羽的關係,我想可以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相識。

在圍攻董卓時,劉關張三人職位太低,沒有人把他們放眼裡。

華雄來挑戰,關羽請戰,被袁術一頓痛罵,曹操站出來了,替關羽站臺,讓關羽去試一試,曹操在各路諸侯中還是相當有分量的,他說話別人自然要看三分面。

曹操還為關羽準備了一杯酒,關羽沒喝,表示贏了以後再喝,斬完華雄回來,酒尚溫,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也從這出來。

之後張飛又惹怒了袁術 還是曹操替他們兄弟三人開脫。

會議結束以後

曹操暗使人齎牛酒,撫慰三人。

關羽這次能立功,曹操起了不小的作用,老熟人公孫瓚不發話,反而是曹操替他說話。

第一個階段,兩個人關係是惺惺相惜,互相敬重,曹操敬關羽英勇無比,關羽敬曹操賞識自己。

第二個階段。

關羽隨劉備投靠曹操,寄人籬下。

曹操在圍獵中,搶過天子的雕弓射鹿,群臣見是天子的箭,大呼萬歲,曹操欣然接受。

關羽在後面坐不住了。

雲長大怒,剔起臥蠶眉,睜開丹鳳眼,提刀拍馬便出,要斬曹操。

還好被劉備攔住了。

回去以後關羽問劉備

操賊欺君罔上,我欲殺之,為國除害,兄何止我?

劉備解釋以後,關羽還說,不殺此賊,後必為禍。

此時的曹操關羽,關係降到了冰點。

關羽忠君思想嚴重,對於曹操行為極為痛恨。

第三階段,就是關羽被圍,為了兩位嫂子不得不去投靠曹操。

開始關羽還是很牴觸的,寧死不屈,被張遼勸說 才約法三章。

而曹操對關羽

以客禮待關公,延之上座。禮貌不足以結之。又備綾錦及金銀器皿相送,關公都送與二嫂收貯。

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

還把呂布坐過的赤兔馬賞給關羽。

關羽不為所動,關羽是忠義的代表,既然已經投了劉備,這輩子也死了心就跟隨劉備,因此不管曹操怎麼厚待,關羽都沒有留下。

曹操對關羽是又愛又恨,愛他這樣忠義,又恨這忠義不是對自己。

而關羽對曹操的厚待也很感激,這也是日後關羽放曹操的前提。

第四階段,華容道放曹操。

曹操落魄華容道,最後一關遇上了關羽。

曹操陣營已經沒有戰鬥力了,只能以情去說關羽。

關羽表示,丞相雖然厚待我,但我斬顏良文丑,已經報恩了。

曹操提起了過五關斬六將的事。

雲長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

這裡前面打下的基礎起到作用了,沒有曹操厚待關羽,華容道關羽絕對不會饒了他。

曹操與關羽的關係,就經歷了這四個階段。

有初相見時的惺惺相惜,有政見不同時的反目為仇。

再到曹操厚待關羽感動關羽,關羽放生曹操。


孟溪筆談


個人覺得似敵似友,兩人相互欣賞,曹操欣賞關羽的忠義與卓絕的武功,關羽欣賞曹操的仁義與才幹,曹操待關羽不薄,關羽也為曹操效過力,無緣各為其主,以關羽的忠義也定然不會背棄劉備,最終也定然是敵人。

關羽以忠義為名,在三國的亂世紛爭中,有著獨特的個人魅力,最出名的就是五關,斬六將了,那溫酒斬華雄不過是他的牛刀小試,這樣的英雄人物,竟然死於自己的傲慢,正值他留守荊州,呂蒙打過來的時候,真是讓這位老將感到有些不可思義,屬下的背叛又讓自己腹背受敵,最終死於呂蒙之手,命運算是可悲。

擴展資料:

在關公的整個人生軌跡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不是劉備,不是諸葛亮,也不是漢室王朝,而是曹操。曹操的出現,從反面行動中奠定了關公後來之所以能成侯成王成帝成神的堅實基礎。在被人們認為的關公忠義的每一個歷史事件中,都離不開曹操的身影,他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物,有了桃園三結義的基礎,加上曹操的推波助瀾,才有了關公精神的形成。





靈玉一休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關羽是兩個耳熟能詳的人物,兩個人物都佔有很大戲份也有很多交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兩個人之間幾次重要事蹟。

首先,第一印象兩人初次見面。

這要從以袁紹為盟主號令天下最強聯盟“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說起,對戰董卓手下大將華雄時接連斬殺聯盟幾員大將。各諸侯無人再敢應戰,在這種情況下關羽一個回合將華雄斬於馬下一戰成名,使曹操印象深刻。

而這時關羽對曹操並沒有什麼好印象。

其次,兩人接觸深入瞭解。

劉備和曹操在徐州交戰中戰敗關羽被困下邳,由於曹操愛才有意招攬於是對關羽勸降。並在接觸以後對關羽更是喜歡,不僅好吃好喝美女侍奉還賞賜其赤兔馬,對關羽的喜愛比追女朋友還用心。甚至在關羽走時過五關斬六將也沒有追究責任,還是放走了關羽。

而關羽說投降也是投降漢朝不是投降曹操,表示得知劉備下落以後會去追隨劉備。關羽也在曹操與袁紹征戰中斬殺顏良,幫助了曹操取得最終勝利。

最後,這應該是兩人最後一面吧!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兵敗敗走華容道,在華容道堵截的正是關羽,曹操得以撿了一命。之後曹操在關羽兵敗被東吳砍下人頭送給曹操時,曹操也是以國禮厚葬了關羽

當關羽看到曹操如喪家之犬的窘相,出於感恩昔日的恩情,在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放走了曹操。並表示與曹操之間恩怨從此兩清,在相見只分敵我。

綜上:簡單來分析兩人的關係可以看出,曹操對關羽一開始就有意思,為了得到關羽也是煞費苦心就是求而不得也正應力那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曹操),被偏愛的總是有持無恐的(關羽)。在這段感情中曹操可能只是關羽的備胎,而關羽深愛著劉備。

結合歷史背景更深入來看的話,在亂世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關羽是將才想讓關羽為其效力,招攬關羽一方面可以壯大自己勢力同時也能削弱劉備的勢力,一舉兩得。至於放走關羽放虎歸山,這正是曹操的英明之處,知道關羽重情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萬一劉備早死關羽回來投靠,即使不死這段情義還在,也正應了後面華容道脫險。而關羽對曹操以我來看沒有感情,多的是利益。關羽明確表示不會效忠曹操,只是投降於漢朝,斬殺顏良以報答不殺之恩。後面華容道也是因為利益集團需要殺曹操不利於天下一統,曹操一起中原大亂又會陷入紛爭,劉備還沒有做穩漢中,東吳又在旁此時曹操還不能死,都是出於各自利益考量。

所以兩個人的關係遠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不能簡單的以好壞區分,要考慮個人、所在團體、社會因素來綜合評判。


已是大叔


《三國演義》中,曹操雖然雄才大略,但一直被視作政治上的反面人物,稱曹操為稱“曹賊”、“奸相”,關羽卻是“忠義”的化身,兩人註定走不到一起。他們之間的關係由曹操仰慕關羽而起。

初次相識是關羽自告奮勇大戰華雄。曹操觀其氣度不凡,臨上陣前,主動為“白衣”之身的關羽敬酒鼓勵,關羽不飲,大言: 去去就回,回來再飲不遲。果不其然,等關羽得勝而歸時,曹操為關羽溫過的酒還是熱的。這就是有名的“溫酒斬華雄” 。

劉備“長坂坡”之敗後,無奈之下,關羽聽從曹操大將張遼之言,暫時歸降曹操。曹操高興的親自來迎,並大加封賞。但關羽卻與曹操“約法三章”: 1、降漢不降曹; 2、贍養劉備兩個夫人; 3、一旦知道劉備消息,無論千里萬里赴湯蹈火也要投奔。這樣的條件曹操都一一答應了,可見曹操對關羽的仰慕欣賞。

當關羽得知劉備的去向,便執意辭別曹操,無奈,臨行前曹操贈關羽錦袍和銀兩,又將自己的坐騎,曾經的呂布名騎---赤兔馬贈予關羽。途中“過五關斬六將”,曹操都不加怪罪,還派遣人員通報放行。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

最後一次單獨相遇是曹操敗走華容道。戰敗後,走投無路的曹操恰巧在這裡遇到關羽的阻擊,生死攸關,關羽憶起曹操當年的禮遇與厚待,雖劉備軍前立過軍令狀,寧願承擔死罪也要放曹操一馬,以謝前恩。可見關羽的“義薄雲天”。

關羽被吳殺害後,頭顱被獻於魏。曹操依然對關羽又敬重又害怕,遂命大禮厚葬。

曹操一生仰慕關羽大才、忠義,想拉關羽於自己麾下,關羽卻因“桃園三結義”,甘願為劉備披肝瀝膽,視死如歸。曹操和關羽的關係是相互成全,關羽的“約法三章”成全了曹操的寬闊胸襟,“華容道義釋曹操”成全了關羽的狹義之心,也算是互不相欠。


一梅君


曹操與關羽兩個經典的互動:

1、關羽與劉備、張飛下邳失散後,身在曹營,曹操對關羽的欣賞之情以及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後曹操的態度;

2、關羽赤壁之戰華容道義釋曹操

如果說關係,他們是對彼此才能的惺惺相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