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能破開貴族社會的封鎖,開創布衣天子的先河?

秦末天下大亂,散佈在各地的貴族後裔聯合起來發動復國運動,一時之間大一統的秦國土崩瓦解,天下好似又回到了烽火連綿的戰國時代。但是七年後登上皇帝寶座的卻是來自沛縣的劉邦,劉邦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布衣天子,隨同劉邦稱帝的還有大量出身平民階層的人受封王侯將相,一時之間世襲貴族成為了過往雲煙。


劉邦為何能破開貴族社會的封鎖,開創布衣天子的先河?

劉邦能夠成為天子自然離不開自身的努力,還有手下諸多人才的輔佐。但是古語有云: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例如與孔子同時代的盜蹠,盜蹠本名柳下蹠,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奴隸起義領袖,他所領導的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從魯國出發,轉戰黃河流域,與黃河流域諸多國家交戰,一時之間望風披靡,但是當時的社會言論不支持這樣的奴隸起義,因此柳下蹠被刻畫成食人心肝的惡魔,蔑稱為盜蹠。此後轟動一時的奴隸大起義也很快平息下去了。


劉邦為何能破開貴族社會的封鎖,開創布衣天子的先河?

如果社會的輿論尚不足以支撐布衣天子的出現,那麼劉邦也很難獲得諸多人才的輔佐,成為天子的路將會異常艱難,那麼布衣天子的依據是什麼?

古代說天子是感天而生,如華胥踏巨人的足跡而生伏羲,安登感神農而生神農,附寶見大電繞北斗而生黃帝,女修吞玄鳥卵而生大業等等。這種感天而生的迷信方式為劉邦所採納,在記載劉邦出生的時候就用劉媼與蛟龍交合這樣的神話傳說。當然這是劉邦成為天子後所進行的輿論導向,尚不足以為劉邦奠定布衣天子的群眾基礎。


劉邦為何能破開貴族社會的封鎖,開創布衣天子的先河?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提倡立君為民和民貴君輕等學說,為了調和與舊學說的對立,又創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上天所看到的來自於我們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聽到的來自於我們老百姓所聽到的。這些言論極大地提高了平民的地位,為平民成為天子打下群眾基礎。

劉邦能夠成為天子離不開諸多人才的輔佐,除了一直跟隨在身邊的沛縣子弟,張良、韓信、陳平和酈食其等人紛紛來投靠,為劉邦的霸業貢獻了大量心血。為何這些有才能的人會來投奔劉邦這樣的平民出生的人呢?這還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由於貴族階層日益腐敗,諸侯國之間頻繁的戰爭迫切需要大量人才的加入,封建制度的瓦解促進了民間人才的流動,失去生存能力的士人開始在諸侯國之間流動,而人才往往藏匿其中。因此有能力的公卿爭相吸納這些人,建立了門客制度,一時之間布衣之士封爵拜相成為潮流,蘇秦和張儀等人便是個中翹楚。


劉邦為何能破開貴族社會的封鎖,開創布衣天子的先河?

在秦末戰爭初期,這些人才往往選擇歸附貴族後裔建立的政權,比如張良原來打算投靠景駒,後來又輔佐韓王建立韓國,結果韓王被項羽殺了,一怒之下投了劉邦。韓信一開始投靠項羽,官職是為項羽看守營帳,後來鬱郁不得志便一氣之下前往劉邦處。陳平一開始投奔魏王,因為讒言害怕被殺就跑到了項羽手下,因為項羽追究舊事又跑到劉邦處。從這裡就能看出,當時的諸多諸侯王大都是貴族後裔,因此對待前來投奔的平民階層不大看得上,動不動就遷怒誅殺,信任的往往是姻親故舊。劉邦雖然出生平民階層,但是待人寬和,在當時的諸侯王中屬於異類,出生低微的士人往往樂為他所用,因此劉邦身邊聚集的人才是越來越多,最終平定了全國範圍內的貴族後裔建立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