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楊家將被困的二郎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有哪些歷史故事?

手機用戶82181059613


一部楊家將,滿門皆忠烈。七郎八虎、十二寡婦徵西、佘太君百歲掛帥等等流傳於民間楊家事蹟,一直激勵著一代一代的愛國仁人志士。

評書《楊家將》中記載楊老令公與遼國在二郎山陳家谷一戰,彈盡糧絕、筋疲力盡被俘虜後,絕食而亡,以身殉國。


二郎山大約是今天的山西寧武北,具體是哪座山,目前已經無從考證,畢竟年代太過長遠,但《宋史》、《遼史》當中對這場戰役都有著明確的記載。

歷史上真實的楊業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降將楊業

楊業最初是北漢劉知遠手下的大將,儀表堂堂、武藝高強,深得北漢劉崇、劉知遠兄弟二人喜歡,後漢高祖劉知遠賜楊業國姓,改名叫楊繼業。

後來,北宋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加快統一中原的步伐。與北漢交手的時候,楊業作為北漢的名將,主動承擔起戰鬥任務。但是屢屢敗仗,直到北漢滅亡,劉知遠降宋。楊繼業堅持不肯投降,只有一座城池,仍然率軍頑強抵抗。

宋太祖趙匡胤念起忠義,請劉知遠書信一封招降楊業。楊業收到信後,伏地痛哭率領一城軍民投降北宋。

趙匡胤仍然授予楊業北漢時期的官職不變,下詔楊業改回自己祖籍姓氏。於是,楊業又重新使用楊姓,為北宋效力。


無敵將軍

說也奇怪,楊業在北漢的時候,是一個從來沒有打過勝仗的將軍,在與北宋數次交戰中,以完敗收場。但是投靠北宋以後,其智謀得到無限發揮,楊業鎮守北漢故地,本身與遼相接壤。在與遼國數次交手中,次次打敗遼軍,被遼國軍隊成為“楊無敵”。遼國軍隊每次出征看到“楊”字旗,就趕緊避開鋒芒,說這哥們太狠了,咱打不過,換個地進攻。

監軍所害

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期,進行兩次伐遼。第二次伐遼的時候,一共派出三路大軍,以東路軍為主力,中路軍和西路軍配合。

楊業所在的是西路軍,由主帥潘美、副將楊業、監軍王侁三位統領。

東路軍和中路軍接連受挫,朝廷下詔命令西路軍趕緊撤退,並帶走已經佔領的“雲州、朔州”等四座城池中的漢族百姓。當時這個任務十分艱鉅,楊業的觀點是大軍先去2號城,防守,讓1號城趕緊撤退;然後去3號城讓2號城趕緊撤退;最後去4號城讓3號城百姓撤退,這樣至少能保住四分之三的百姓,對朝廷也算有個交代。

誰知監軍王侁不知兵,認為應該到四號城跟遼國決一死戰。楊業堅決反對。

此時,監軍王侁一句話徹底將楊業逼上絕路,王侁說“楊將軍素稱無敵,今日何來膽怯,難道有異心乎。

楊業本身就是降將,一聽王侁諷刺他,決定以死明志。

與潘美、王侁議定自己去跟遼軍交戰,把遼軍引導陳家谷,潘美和王侁埋伏好,一舉殲滅遼軍。

誰成想,監軍王侁聽說東路軍和中路軍損失慘重,遼軍戰鬥力極其勇猛,撒丫子就跑了。

楊業邊戰邊退到陳家谷一看,連個弓箭毛都沒有。最終與遼軍激戰數日,筋疲力盡被俘,絕食而亡。

後來,朝廷聽說此事。把主帥潘美連降三級,監軍王侁革職充軍永不續用,看到此處王侁被懲治,也算是替忠勇楊業感到大快人心。

以上是筆者從《宋史》、《遼史》當中考證而來,應該是歷史上真實的楊業,而不像評書演義《楊家將》描述的那樣,後來楊業的幾個兒子都得到封賞,長子楊延朗繼續替父親守護北漢故地,如果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正。


歷史守望者


前幾年我在山西朔州山陰縣呆過一段時間,到過新廣武,舊廣武城址,在新舊廣武中左邊有一坐山不知道叫什麼山,在半山腰上有一個楊六郎的槊像,舊廣武城的後面就是雁門關遂道,在新廣武的左邊有一個老城門屬南門,上面還有荒墟城樓。住在南門邊上的一位老人說,這是秦始皇那時候建的,舊廣武的城門屬西門兩廣可能屬東南西北方向,在兩廣右邊過高速路下面就是楊家墓,大大小小的墳頭佔地有好幾十畝地,一眼望不到邊際,墓地的東邊有一個最大的墳頭,有兩間房那麼大,可能就是祖墳了。現在國家把兩廣武城重點保護起來,屬一級保護文物。有趣的話不妨到那裡去參觀一下


用戶8535725058992


在演義中,楊家將被遼軍圍困在二郎山的李陵碑附近的狼心窩,“羊入狼窩,焉有生機”,楊業寧死不屈,碰李陵碑而死。那麼,楊家將被困的二郎山到底在哪裡,還有就是歷史上楊業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這個二郎山被認為在山西省懷仁縣境內,懷仁縣的金沙灘就是當年宋遼的主戰場之一。據史書記載,公元986年,北宋三路大軍伐遼,西路大軍潘美(演義中的潘仁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由於出師不利,面對十幾萬的遼軍,宋太宗命令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復四州的民眾遷移到內地。本來就是一場掩護撤退的戰役,誰知道當時的監軍王侁非要與遼軍正面衝突。



楊業深知其中的兇險,就與監軍王侁據理力爭,但由於主將潘美採取了默認王侁的態度,無可奈何的楊業只好妥協,冒險出擊,並且與潘美約定,讓他在要道陳家谷部署步兵強弩接應,才有一線生機。誰知楊業在前面作戰,監軍王侁等半天,以為遼軍撤退,為了爭功,他率領部隊出擊,但前進不久,得到了楊業敗退的消息,他就腳底抹油逃跑了。

等到了楊業與遼軍浴血奮戰,轉戰到陳家谷的時候,卻不見接應的隊伍,他率領部下再與敵人力戰。他中身受幾十處傷,部下戰死,自己的戰馬也重傷,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被遼軍擒獲。此戰,楊業的兒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楊業被擒後,為表忠心,絕食三天而死。

而在演義中,楊業被契丹大軍圍困於兩狼山的李陵碑附近的狼心窩,“羊入狼窩,焉有生機”。為了表現楊繼業威武不屈,以身報國的精神,設計楊業碰李陵碑而死。這樣的藝術處理手法,雖然有所誇張,但顯得更加悲壯和慘烈。

很多人把演義當成歷史,然而演義與歷史的區別蠻大的,演義終歸是演義,演義與歷史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小說裡面講述楊業被困身亡的那座山,名字叫做兩狼山,但民間多誤傳為二郎山。

甚至有些人還去二郎山祭拜他們,這其實是很大的錯誤,即便不說演義裡面的故事,真正的正史裡面記載的楊業犧牲的地方都沒有二郎這個名字,他犧牲的地方叫做陳家谷。

他當時的確是走投無路,當時都部署潘美扣下援兵,遲遲不發兵,再加上姓王的監軍也不接應,最終讓他被遼國軍隊包圍,力戰被俘後他絕食而死。那現實裡面,有演義裡記載的兩狼山嗎?自然有,還不止一個地方。

第一個"兩狼山"就在山西省的懷仁地區,這個地區不單單有兩狼山,還有金沙灘,甚至境內連當地人民紀念李陵所立的石碑和蘇武的廟宇都有。

更巧的是,這裡屬於雁門關外,歷史上宋國軍隊和遼國軍隊就是在這裡交戰,再聯想楊業也是在雁門關外面殺敵,這一樁樁一件件巧合,一度讓別人認為這裡就是話本里面宋國遼國交戰的主戰場,到現在為止,歷史主流的觀點也都是認為山西的這個地區就是宋國遼國作戰的主戰場。

第二個"兩狼山"是在內蒙古境內,境內有兩座山頭,大的就叫做大狼山,小一些的就叫做二狼山,他們兩個合起來才是兩狼山,這裡原本是霍去病打到匈奴的時候曾經賜名過的山峰,但是宋遼交戰發生在這裡幾乎不太可能,這裡畢竟是蒙古境內,而且在北宋時期,這個地方是契丹國的地盤,按照常理推算,宋國和遼國哪怕打的再厲害,難道還能打到其他國家境內,要真是這樣,就不只是宋遼作戰,而是宋遼契丹三國混打。

第三個"兩狼山"是在山東臨沂,這裡也有一個兩狼山,只不過依然是分開的,大的山峰叫大狼山,小的山峰叫做二狼山,傳說在小的二狼山裡面,還有一個山洞叫做龍虎洞,裡面是楊家將的埋骨地,這顯然就是虛幻的成分更多一點。

熟悉宋朝歷史的就會知道,楊家的活動範圍是在山西地區,難道打仗在山西,等埋骨的時候卻要運到山東的某個山洞再埋?這裡顯然不太符合實際情況。

也有的人說是陝西省神木地區的二郎山,這裡的"二郎山"跟神話人物二郎神,治水的神仙趙二郎和李冰的兒子有關,反而是跟楊業的犧牲地不符合。

所以上邊分析了這麼多,最靠譜的還是山西懷仁吳家窯的兩狼山最靠譜。這下,各位明白了嗎?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語見


歷史上的二郎山是我們的內蒙古烏特拉中旗,在這個境內有一座山脈就叫二郎山。說起二郎山不由得讓我們想起楊家將,當年楊家將就被困在二郎山。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出年,在北宋的時候楊家將就已經傳遍了天下。

北宋有名的將領其中就有楊業、楊延昭。他們保家衛國的事蹟,讓我們都很感動。楊家將的威名當時可是叱吒風雲,令遼兵聞風喪膽。楊繼業是北宋的名將,楊家將有名的將領之一。他後來歸附了北漢劉崇,年少英武的他很快被劉崇所賞識。可謂是比較幸運的,後來楊繼業戰功赫赫,國人號稱無敵。他不僅彰顯了楊家的威名,後來他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楊家將就是這樣為國盡忠的人。

在我們看來無比的忠誠,讓人頗為的震撼。奈何奸臣當道,最後的最後,楊家名將還是遭到了破壞。有的時候忠臣得到百姓的認可與信賴,奸臣就會越來越嫉妒。一度認為他們會威脅自己的地位,並且除之而後快。

楊家名將後來被奸人算計,戰死在沙場。楊四郎,楊五郎後來失蹤。這樣的英雄慘死,我們很是痛惜。後來得知此事,也是經常的拜祭楊家將們。他們的偉大,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以及在百姓中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 二郎山在抗戰時期見證了不少紅軍征戰的場面,可見二郎山這個地方發生了不少關於英雄們的事蹟。





鬰州居士




答:首先聲明,這是一個悟空問答裡的問答題,題目是提問者寫的,不是我寫的,我只負責回答。諸位看官在閱讀我的回答時,請別再指責我亂起題目了。我和諸位看官一樣,都看出來了,提問者的題目寫錯了,楊家老令公當年被困的地方,不是“二郎山”,而是“兩狼山”。三個字錯了兩個,真是錯得離譜。

現在核查兩狼山,可以查出了三個比較著名的(比較不著名的,應該還有)。

第一個在山西懷仁吳家窯鎮,這兒不但有兩狼山,還有金沙灘。

甚至懷仁縣誌裡記載,兩狼山裡原本還有李陵碑和蘇武廟的,不過已經被毀了。

第二個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烏拉特中旗,但這個兩狼山明顯屬於當年遼國的地盤,楊家將出現在這裡,太扯了。

第三個在山東臨沂,這裡的兩狼山上還有個楊家將的墓地。但楊家將的主要活動區域是在山西,把宋遼交兵的地點乾坤大挪移一樣移到山東,太說不過去了。

所以,很多人認為,兩狼山就在山西懷仁吳家窯鎮。

但是,我們結合楊家將的相關評書,先來看看楊令公被困是怎麼回事。

故事說,遼國進攻大宋,兵過雁門關,進入中原地區。

宋太宗就和八賢王一起御駕親征。

親征很順利,很快就收復了幽州。

但宋太宗和八賢王進入了幽州城後,才發現中了遼軍的空城計。

於是,楊家將捨身救國,由大郎、二郎扮作太宗和八王,並由其餘兄弟六人護衛,參加遼主在金沙灘設下的“雙龍會”,從而七狼八虎大鬧金沙灘,大郎、二郎和三郎先後戰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不過,太宗、八王和眾大臣在楊令公的保護下脫逃。

太宗與八王皇帝返京,元帥潘仁美成了幽州宋軍最大長官。他公報私仇,逼迫負傷的楊令公帶領僅存的六郎、七郎出戰,最後,“楊家將被困兩狼山”,楊令公碰死在蘇武廟前的李陵碑上。

嗯,按照這樣的描述,兩狼山應該在幽州附近。

但幽州就是現在的北京啊。

那麼,關山西懷仁吳家窯鎮什麼事?!

當然,有人說了,七狼八虎大鬧金沙灘、楊家將被困兩狼山是演義評書說的事,應該以正史記載為準。

那麼,如果按照《宋史》、《金史》等正史的記載,楊令公是在朔州陳家谷(也稱陳家峪)力戰被俘,拒不投降,絕食而死。

也就是說,沒有兵困什麼山之事,也沒有碰死李陵碑之說,一切都是扯淡。

因此,只能說,世上本無兩狼山,只因出現了評書《楊家將》,兩狼山都多了起來。


覃仕勇說史


演義中是兩狼山,不是二郎山;正史中是陳家谷,也不是二郎山;無論正史演義,更不可能是陝西神木的二郎山,跟楊家將沒有半毛錢關係。

《楊家將演義》中,楊家將被困兩狼山,大郎、二郎、三郎戰死沙場,七郎被萬箭穿心,楊老令公力戰突圍,與遼軍血戰金沙灘,誓不投降,最終頭撞李陵碑,壯烈捐軀。

兩狼山到底是哪裡呢?現實中真有嗎?

歷史上真實的楊業是在雍熙三年(986年)的雍熙北伐中犧牲的。楊業時任雲應(雲州,金山西大同)路行營副都部署,率軍出雁門關,接連攻城略地,但因東路軍主力潰敗不得不回師,楊業受宋太宗之命掩護關外百姓轉移,因都部署潘美(潘仁美的原型)、監軍王侁拒不發兵接應,在朔州陳家谷(也稱陳家峪)力戰被俘,拒不投降,絕食而死。

現實中還真的有兩狼山,而且不止一處。

1,山西懷仁

山西省懷仁縣吳家窯鎮不但有兩狼山,還有金沙灘,而且據懷仁縣誌記載,此地還真的有李陵碑和蘇武廟,更重要的是,懷仁隸屬朔州,位於雁門關外,這裡正是宋初楊業負責鎮守的一線,宋遼兩國攻防交戰的西線主戰場。因此主流觀點都認為山西懷仁縣境內的兩狼山和金沙灘就是《楊家將演義》故事中的發生地,而楊業戰死的故事則借鑑了正史中的陳家谷之戰,只是進行了適當的藝術加工。

2,內蒙古烏拉特中旗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境內也有兩狼山,山分兩座,東邊的叫大狼山,西邊的叫二狼山,合稱兩狼山。據考證,這個兩狼山就是漢朝霍去病曾立石勒名的狼居胥山,封狼居胥的成語即來源於此。但終北宋一朝,這裡都是契丹的地盤,楊家將不可能打到此處。

3,山東臨沂

打開百度百科,赫然發現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車惘鎮唐家莊村也有兩狼山,一個大狼山,一個,二狼山的猛虎洞裡還有一個楊家墓,傳說是北宋楊家將的墓地。這個就更不靠譜了,楊家將主要活動區域在山西北部,不可能穿越到數千裡外的山東活動。

有些作者說是陝西神木的二郎山,看來對宋史一無所知,疏於考證。

楊家將主要負責防禦雁門關一線,很少跑到麟州打仗,而麟州的二郎山又名“駝峰山”、“筆架山”,素有“陝北小華山”之稱。所謂的二郎據說和二郎神楊戩、治水之神趙昱趙二郎以及李冰之子李二郎有關,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記載或傳說與楊家將有關,因此這裡絕不可能是楊家將被困的兩狼山。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楊家將被困之地是陳家谷,並非二郎山。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並非是被困在了二郎山,而是陳家谷。這在《宋史》和《續資治通鑑長編》裡都是有記錄的。

陳家谷就是今天的山西忻州市寧武北四十里處的地方。當年的楊業帶領的楊家將,就是從這裡和契丹人決一死戰的。

最終的結果是,楊家將幾乎全部戰死,楊業也被俘虜了。最終,他是在契丹絕食而死的。還有一種說法,說楊業是撞死在了李陵碑上,這裡我們不做深究。

因為二郎山是小說杜撰的情節,所以這裡我們不講虛構的歷史了。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楊業的慘死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主將潘美了。本來潘美帶領的軍隊,屬於是西路軍,楊業帶領的楊家將,也是西路軍的一部分。

同時,配合西路軍進攻契丹的,還有東路就的主將曹斌。但是,曹斌因為戰略上失誤,導致糧餉沒有跟上,所以,他這邊就被契丹給擊垮了。

曹斌的東路就失敗,本來迎戰曹斌的契丹大軍,就轉移到了楊業所在的西路。

無疑,這就增加了西路軍的壓力。

為了應付契丹大軍的到來,潘美開始和楊業商議,如何擊敗契丹大軍。這時候楊業就出了一個十分冒險,但是,有可能會勝利的主意。

這個主意,就是讓楊業帶領楊家將,去吸引契丹的大軍到陳家谷來。

到時候潘美帶領著宋軍埋伏到陳家谷。

只要契丹人到達陳家谷,潘美殺出來,就可以讓契丹人有來無回。

但是,很遺憾的是,楊業帶領的楊家將打的不是很順利,潘美得到了消息,他以為楊業帶領的楊家將,全部都戰死了。

所以,他就帶領著宋軍,撤逃了。也就是說潘美背信忘意,坑了楊業。

楊業帶領的楊家將盡管傷亡慘重,但是,他們還是完成了使命。最終楊業帶領的幾十個楊家將,還是把契丹大軍引誘到了陳家谷。

可是,這時候的陳家谷,根本沒有宋軍的影子。

因此,楊業意識到今天肯定是要為國捐軀了。他們和契丹人戰鬥到最後,直到被俘虜為止。

就這樣楊家將的創建者楊業戰死在了沙場。

那麼問題又來了,楊業戰死之後,真實的歷史上還有楊家將嗎?

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和《宋史》的記錄,歷史上的楊家將是有三代人的。這三代人就是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

除了這三個人之外的,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七郎八虎中的楊家將,全部都是杜撰的,包括楊宗保和穆桂英在內。

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關於他們的事蹟。

在這裡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楊業和楊延昭帶領的楊家將,主要對抗的敵人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

後來,契丹和宋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就友好往來了,這段時期,一直持續到北宋滅亡,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所以,最後一個楊家將的領軍人物,楊文廣主要是和西夏作戰。當時楊文廣跟著狄青南征北戰,也是立下了赫赫功勳的。

但是,楊文廣之後,楊家將就沒有了蹤影。因此,到了北宋滅國的時候,也就沒有了楊家將救國的事蹟了。

楊家將主要活動在北宋的中前期,中後期之後,歷史上就沒有楊家將了。


不才講史


看到了許多問答,對二郎山具體在如今哪些地方做出了非常全面的論述。其中不乏有像山西懷仁,山東臨圻和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等地。而且在這些地方也都有楊家將戰死的紀念碑,和一些歷史古蹟,甚至還有像金陵沙,李陵碑的一些歷史史料中記載與楊家將有關的東西。


然而這些東西是不是真實,我們現在都無法考證。其實在《楊家將演義》當中,楊家將被困的不是二郎山是兩狼山。而史料中所記載,楊家將楊業被殺的地方也是在陳家谷。那對於楊家將被困的地方二郎山具體在如今的什麼地方呢?

我們沒有必要去深究這個問題。其實就像楊家將,在歷史上有沒有真正存在,又是不是像演義中那麼厲害,對國家真的就那麼忠誠?我們都沒有去考證的必要。楊家將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忠義的代表,是中國忠誠文化的紀念碑。他們的存在代表著精忠報國的精神,是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所以我在這裡主要講述一下楊家將被困二郎山的由來以及在二郎山的悲慘遭遇。

楊業在投降北宋之後,宋太祖趙匡胤非常重視楊業的軍事才能。將楊業任命為軍中節度使,賦予他很高的軍事權力。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匡義決定率軍伐遼,收回在石敬瑭手下損失的燕雲十六州。他將兵馬分成東西兩路軍,東路軍大將以曹彬為主將,其中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王侁為軍中監軍。


西路大軍在楊業的帶領下,有勢如破竹的氣勢,一連攻下了雲州、應州、寰州、朔州四州。帶領軍隊來到了桑乾河邊,而此時東路軍曹彬的部隊卻出師不利。東路軍馬都被迫撤回到黃河以南,西路軍因為得不到東路軍的支援,不敢貿然深入,於是便回到了代州。

宋朝便下令西路軍將四州的百姓遷往內地。當時遼國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情況危急,楊業建議潘美不要與遼軍硬碰硬。應該遵從上級命令保護百姓進行撤離,利用雲州和應州的人馬將遼軍進行分散。

他們將敵軍引開需要轉移的內陸大道,保證百姓向內地進行撤離。可監軍王侁卻極力反對楊業的建議:“我們帶著如此戰鬥力強盛的軍隊,為何要如此畏縮怯懦,我們應該帶領所有軍隊,集中百姓從大道光明正大的撤離。”


不僅如此,監軍王侁還諷刺楊業說:“楊將軍不是號稱“無敵”嗎?為何面對遼軍就如此怯懦?是不是對這大宋留有二心了?”我們都知道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當時監軍是皇帝派來負責監視軍隊的,所以實際上監軍的話語權還要大於中軍主將。

楊業無法反駁,只能從命。果真在撤退之時受到遼軍的進攻,軍隊被衝的四分五裂。楊業對著潘美說:“我帶領楊家將將遼軍引入陳家谷,你帶領部隊在這裡埋伏將遼軍殲滅。”而潘美和王侁在見到遼軍非常強烈的趨勢之後,以為楊業已經被殺。

於是帶著軍隊撤離了。當楊業帶領著楊家將從白天一直打到傍晚,只剩下十幾個人,將數萬敵軍引入陳家口時,卻無法見到潘美的軍隊。雖然非常悲痛和寒心,但還得繼續打下去。
儘管身上受了十多處傷,大郎,二郎被殺,七郎被敵軍萬箭穿心。楊業也中箭倒地,最終悲痛萬分,頭撞李陵碑而死。其中也有一說是楊業被俘之後不肯投降自殺身亡。一代忠將最終隕落在了陳家谷。


史之策


楊家將演義也是一部備受大家喜歡的書籍,不過像這一類書籍,作者是在歷史的基礎上,又自我開拓思路,形成了一個新的故事。這本書籍,並不是正史,不過有很多朋友讀過這類書籍後,會不由自主的就將認為是歷史。比如說,演繹故事中提到了楊家將當年是被困在了二郎山,但在歷史當中,楊業是在陳家谷這個地方犧牲的,並不是困於二郎山。不過既然問到了演繹故事中提到的二郎山,那我們就還是來聊聊這個地方。看看書中的此地,具體是哪一個位置,這裡又有什麼故事?



二郎山又被稱為二狼山,通常有三個地方。

第一,山西懷仁吳家窖鎮,這個地方也是書中記載的那個二郎山。在真正的歷史當中,楊業還在這裡鎮守過一段時間,因為這裡屬於邊界位置,也算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可能因為這一段故事,所以作者才會將這裡作為了他書中故事的發生地。但不管作者在這個地方用了多麼隆重的筆墨來描寫故事,它都只能算是一種藝術性加工,並不算是真實的故事。



第二,山東省蘭陵縣車惘鎮唐家莊村。在這個地方也有一個二狼山,據說在這個山上還有一個猛虎洞,裡面就是楊家修建的墓地。甚至因為這樣的傳說,經常還有人上山去祭拜楊家先輩。不過這樣的一種說法真的是太不能夠讓人相信了,因為楊家當初在戰場上活躍的地方,主要是在山西北部。而這個地方已經是山東了,兩地相隔這麼幾千裡的距離,古代的交通工具又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他們怎麼可能從那麼遠的地方跑到這裡,甚至還在這裡修建墓地呢?所以這樣的說法,只能說是當地的百姓希望為這裡增添一些名人效益,所以流傳出來的一種說法。



第三,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境內。這裡有兩座山,靠東邊的那一座被人稱之為大狼山,靠西邊的那一座就叫做二狼山。不過這個地方可絕對不會是楊家將們來過的地方,因為在北宋時期,這裡就已經被劃分成了契丹的地,楊家將既是本事在高強,也不可能出入到敵人的地盤。不過這個地方和楊家將沒什麼關係,和霍去病倒是有些淵源,因為這就是霍去病曾經說過的狼居胥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