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孔子學養生——搜刮民財的官員不是我孔子的弟子

《論語-先進》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翻譯:季孫氏比周公還富有,而作為季孫氏的家臣的冉求還幫助季孫氏聚斂搜刮更進一步增加財富。孔子說:"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聲討他。"

冉求是孔子學生當中文武雙全的人才,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擅長理財,也擅長軍事,公元前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身先士卒,用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

孔子對冉求也是比較喜歡的,冉求經常陪伴在孔子身邊,冉求也在《論語》中多次露面。

孔子對學生都比較寬容,這次對冉求直接是要趕出師門。逐出師門在以前是非常嚴重的處罰,師徒如父子,就像一個人要不認自己的孩子,那一定是孩子做了讓父母不能原諒的事情。

冉求做錯了什麼事?

冉求只是幫助季氏聚斂財富,按照現在人的看法,冉求就是一個稅務官。

跟著孔子學養生——搜刮民財的官員不是我孔子的弟子


一個稅務官幫助地方政府聚斂財富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收稅收的越多功勞越大,還要評選五一勞動獎章,不存在錯誤。

這就是執政思想理念的差別,孔子的思想和現在人的不一樣。

孔子的執政觀念是什麼?我們可以從有記錄的孔子言論中尋找答案。

《孔子家語.賢君》中有這樣一段話: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

孔子認為政府重要的任務就是讓老百姓富有和長壽,這段話後來沒有人再提起,人們追求的都是要國富民強,這和孔子的思想是不一樣的。

孔子第一個把讓人民長壽作為政府工作好壞的考核標準,孔子的治國思想就是怎麼能讓老百姓更長壽和更富有。

孔子不僅有目標,還有具體的行動措施。

怎麼樣讓人民富裕?

少讓人民服勞役、少徵稅。

孔子的思想是 藏富於民,就是讓人民富裕。後來人們都是說國富民強,這和孔子的思想是不太一樣,也可以說是相反。

怎麼樣能讓人民長壽?

對人民注重禮的教育,讓人民遠離犯罪和疾病,人民就可以長壽。

孔子的這個執政標準被後人忽視了,沒有一個政府把孔子的標準作為衡量政府成功與否的標準。

孔子的思想被後人曲解了,按照孔子的這個標準,還有多少個官員能符合,有多少人敢自稱是孔子思想的傳人。

現在是全世界都是把GDP和稅收作為衡量一個地方政府工作好壞的標準,各級政府在做工作總結的時候都是把GDP和稅收排在前面,稅收高就是一個政府的主要政績。

這說明各級政府都是很重視GDP和稅收,但是老百姓對這些不以為然。

跟著孔子學養生——搜刮民財的官員不是我孔子的弟子


在中國歷史上GDP最高的朝代是宋朝,有人測算過,按照現在的標準,宋朝人均GDP達2280美元,整個宋朝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生產總值的65%。北宋的時候GDP佔全球的80%,南宋的時候GDP佔全球的50%。

按照GDP算,宋朝是中國歷史最富有的朝代,但宋朝是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朝代,人們的幸福感並不高。

如果按照孔子的標準,少徵稅才是一個好政府。

現在又提出一個幸福度指數,調查不同地區人們的幸福度來進行評比,這是一種進步,更接近孔子的思想。

跟著孔子學養生——搜刮民財的官員不是我孔子的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