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6 人確診 6 人死亡:官方首次公佈醫務人員感染數據

本文作者:張洪濤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2 月 14 日下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截至 2 月 11 日 24 時,全國共報告醫務人員確診病例 1716 例,佔全國確診病例 3.8%。其中 6 人不幸死亡,佔全國死亡病例的 0.4%。


其中,湖北省報告了 1502 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佔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的 87.5%,武漢市報告了 1102 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佔湖北省醫務人員確診病例的 73.4%。


這是官方第一次公佈本次疫情中醫務人員感染、死亡的具體數據。


醫學論文裡的醫護感染數據


2 月 10 日,武漢同濟醫院教授林正斌感染新冠肺炎去世。此前,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梁武東、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也因感染去世。


據中國新聞週刊 2 月 8 日報道,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出現院內新冠肺炎感染。確診感染感染人數有 80 人,有大約 50 名患者和 30 名醫務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副院長以及多名科主任、護士長。


醫護的感染不只是發生在武漢、湖北,有病人的地方,就有醫護感染的風險。


據北京日報 2 月 3 日報道,北京復興醫院心內科重症監護室確診 9 例新冠病毒感染,其中醫護人員 5 例,住院患者 4 例。


2 月 7 日,國際醫學期刊 JAMA 雜誌在線發表一篇論文,報道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住院的 138 例患者的臨床觀察數據[1]。在這些數據裡,有一個數據引起了格外的注意:138 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中,有 40 名醫護人員,佔所有病例數的 29%。


1716 人確診 6 人死亡:官方首次公佈醫務人員感染數據


在受感染的醫護人員中,主要是在普通病房的醫護,有 31 名,佔 77.5%,其餘的醫護來自急診科和 ICU,分別佔 17.5% 和 5%。


在不久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也發表過一份對 425 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調查報告[2]。從這份報告中可以看出,在 1 月 1 日之前發病的確診病例中,都沒有醫護;但是在 1 月 1 日~11 日之間,確診患者中醫護人員比例達到了 3%;在 1 月 12 日之後,這個比例增加到 7%。


1716 人確診 6 人死亡:官方首次公佈醫務人員感染數據


這些數據帶著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醫務人員成為了這次新冠肺炎感染的重災區。


什麼原因導致了醫護感染?


最早曝出醫護人員感染的,是鍾南山院士。


1 月 20 日晚,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 1+1》現場採訪中,鍾南山證實了武漢某醫院有 14 個醫務工作者被感染。而這個信息,成了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的有力證據。


同一天,國務院將新冠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兩天後,湖北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機制;三天後,武漢封城。


從後來的新聞報道中得知,導致 14 個醫務工作者感染的患者,是一個有腦垂體瘤的 69 歲患者,於去年 12 月被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收治,手術前也沒有明顯的呼吸道感染症狀,雖然肺部檢查可以看出有一些問題,但是因為患者有吸菸史,也屬於正常。


患者於 1 月 7 日進行手術,手術後第三天發燒,第五天被診斷為「原因不明的肺炎」。此時,與他接觸過的醫務人員開始發燒。1 月 15 日,該患者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該患者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沒有交集,也不知道病毒的感染源來自何方。該患者所住過的病房內,也有其他感染的患者。當然,此時被感染的醫護,也並不全是神經外科的醫護,還有婦科,心臟外科和心臟病科的 4 名護士被傳染。


病毒的來源不清楚,但是很顯然,病毒「人傳人」確實發生了,而且就在醫院裡發生。


在被新冠病毒感染且醫治無效而去世的名單中,還有一個眾人熟悉的名字:李文亮。


根據李文亮去世前對媒體的描述,他的感染來自於一位眼科患者,因為平時接觸患者都沒有特殊防護,患者當時也沒有發熱,李文亮也沒有特別進行防護。


但是第二天,患者就發燒了,CT 顯示「雙肺磨玻璃樣病變」,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等感染。因為醫院沒有核酸檢查試劑盒,患者無法確診,但是李文亮隨即便出現了咳嗽症狀,並且病情加重,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為什麼有這麼多醫護感染?


與李文亮、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的醫護情況類似,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做好相應的防護,是導致醫護感染病毒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被感染的醫護,又有可能感染其他的醫護和患者。


但是在疫情已經很明瞭,「人傳人」的風險廣為人知之後,很多在一線面臨高風險的醫護人員,還是沒有充足的防護。


1 月底,多個醫院出現防護物資短缺,不得不在社交媒體以醫院或個人名義發佈物資求助信息,募集防護服、口罩等物資——沒有防護服和口罩,就像冷兵器時代衝鋒陷陣的士兵沒有了盾牌,這仗怎麼打?


據環球時報 2 月 10 日報道,武漢市中心醫院目前醫護感染情況屬於武漢市各定點醫院中較為嚴重的之一。有醫生向記者透露,該院有幾名一線科主任已插管,僅自己周圍就有二十餘名認識的醫護同事感染。他表示,前期感染率高可能是因為防護不足,後期也有持續作戰、抵抗力下降導致感染的因素。此外,中心醫院也是離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醫院。現在該院連外科、婦科、兒科都在一線發熱門診和病房工作。


2 月 11 日,一位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的護士也告訴丁香園:「身邊很多同事倒下了,很重要的原因是防護物資不足。」


此外,即使不缺防護物資,醫務人員每天面對被感染的機會太多,一不小心就會有感染風險。


澎湃新聞曾經報道過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的一名醫生,該醫生負責給病人採樣,以進行病毒核酸檢查。因為每天需要從門診和病房採樣 100 多份,與其說是要面對病人的氣道,還不如說是要與病毒一次又一次地對視。在連續採樣 5 天之後,該醫生出現了發燒症狀,隨即被隔離。但是,該醫生說,防護面屏、眼罩、N95 口罩、防護服,一樣都不少,都是按規範穿戴,但是沒有鞋套,猜測可能是「病從腳入」。


說到病毒核酸檢查,這也是一個增加感染風險的因素。由於檢測方法的侷限性,對病毒量太少的樣本,檢查結果就會顯示假陰性。


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需要反覆多次檢查,無形中就增加了醫生的工作量和感染風險;如果兩次檢查結果都顯示陰性,患者就可能被誤認為沒有感染,如果因此放鬆了警惕,就給周圍的人帶來感染的機會。


不過,這個情況目前有所改善。根據國家衛健委此前發佈的第五版診療指南,在湖北地區,如果 CT 檢查提示感染,即便患者核酸檢查沒有顯示陽性結果,也會作為「臨床診斷病例」進行治療,希望這個新的措施能更有效地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黃朝林,這是一個真實的名字。這個名字出現在《柳葉刀》的一篇論文作者名單裡,這是一篇關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41 個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徵的報道。


1716 人確診 6 人死亡:官方首次公佈醫務人員感染數據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唯一的傳染病醫院,也是第一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在抗擊新冠肺炎中,金銀潭醫院就是前線中的火線。


黃朝林是金銀潭醫院的業務副院長,他的抗疫戰鬥從 2019 年 12 月 29 日開始,此後一直沒有回過家。


1716 人確診 6 人死亡:官方首次公佈醫務人員感染數據


但是就在 1 月 22 日,黃朝林的身份從醫生變成了患者:他生病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結果檢查為陽性。


仔細回憶之下,黃朝林認為唯一暴露於感染的機會只有一次,發生於之前的某一天晚上 11 點。當時他完成了一天的搶救工作,褪去了防護服,取下了長時間戴著的 N95 口罩。他想讓因被口罩擠壓而發痛的面部恢復一下,也想吸幾口新鮮空氣。


突然而至的不只是新鮮的空氣,也有一對 30 多歲的男女,撲通跪在黃朝林面前。黃朝林趕緊彎腰把他們扶起來,一問才知道是某危重患者的女兒女婿。黃朝林無法將剛摘下來的口罩戴回去,因為這對夫妻分別拉住了黃朝林的兩隻手,彷彿那就是危重患者的救命稻草。


三天之後,這對夫妻倆也確診是感染者!而因為工作過於勞累抵抗力下降的黃朝林,隨後也發病了,而且因血氧飽和度不到 93%,被診斷為重症。


所幸的是,黃朝林參加了「克力芝」的臨床試驗,在經歷了腹瀉、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之後,病情終於在 10 多天之後穩定。


黃朝林自身的故事,沒有來得及寫進科研論文,但因為有記者採訪,登載在了武漢晚報上。


關於保護前線醫護人員的 7 點建議


目前正是與新冠病毒決戰的關鍵時刻,中國幾乎所有的重症方面的專家都雲集武漢,從外省支援武漢的醫生加上軍隊的醫護人員,將近一萬多名。武漢本地也有將近萬名醫護人員。


湖北一地,一時雲集近十萬名醫護人員,戰役不知道何時能夠結束,但可以預期的是,更多逆行挺身而戰的醫護將被感染。


鑑於醫護感染病毒的高風險,特整理出以下幾點呼籲,希望引起社會各方重視:


1、對抗病毒,不只要身軀,也需要腦子


每當災難來臨時,我們都會希望有大英雄駕著七彩祥雲而至,都希望不管有什麼困難,大英雄都會逆行而戰。


病毒很狡猾,如果我們不用上腦子去對付病毒,只會得到更大的傷亡。盲目鼓動醫護逆行而上,就是一個沒腦子的做法。


如今武漢前線病患太多、病毒太多、醫護太少,全國各地都有醫護逆行進入武漢救急。但是,媒體上曝出有醫療救援隊行李丟失,也有的隨隊物資被統一分配的事。這顯然是一個混亂的局面,讓人非常擔心上了前線的醫護的安危。


如果醫護沒有充分的防護,不能充分保障前線的後勤,我們等於是把各個省份的抗敵精銳當作肉盾在用。


2、確保所有醫護,都能執行標準防護操作


防護服、口罩、防護鏡,這些只是物的因素,但是人的因素也很重要。如果醫護沒有充分的訓練,不能執行標準的防護操作,還是不能把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在國外,為了訓練醫護達到標準的洗手動作,有的醫院甚至在洗手處安裝了攝像頭。


3、加強對眼科神外等非病毒感染專業醫護人員進行防護標準培訓


這次感染者中,眼科醫生李文亮、耳鼻喉科醫生梁武東先後感染後去世,大部分感染者均為非病毒傳染專業的醫生。


建議由專業的傳染方面的專家與一線醫護人員,立即制訂統一的醫護人員防範簡要規則,統一下發,系統培訓後再上前線。他們雖然是醫生外,但對於傳染與病毒類專業來說,基本屬於外行。


4、N95 醫用口罩規定僅限醫護人員專用


如果我們不能讓醫護有足夠的防護,一但長城倒塌,在病毒和疫情面前,普通人將無處可躲藏。


在醫療防護物資缺乏的緊急狀態下,呼籲對醫護人員急需的 N95 醫用口罩統一調配,集中使用,一般人群用醫用口罩即可,重點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使用。


面對病毒,這不只是醫護的戰爭,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戰爭。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也許渺小,卻可以堵住病毒無孔不入的攻擊。


5、建議開發使用機器人進傳染病房


能否借鑑美國使用機器人進行感染患者病房內服務治療的經驗?據瞭解,醫護機器人應當不是太難的設備,相關機構都應當立即調配應用,這些應當是可以立即實現的。


6、確保所有的前線醫護,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一線的醫護超負荷運轉,身體消耗太大,對病毒的抵抗力下降。目前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只能希望提高身體抵抗力,儘量不要感染病毒。


因此,一切行動都應該以醫護為本,考慮到醫護的休息時間。比如各種會議、宣傳、填表流程……沒有必要的,完全可以省省,不需要佔用醫護寶貴的救人時間和休息時間。


7、解除醫護的後顧之憂


我們不能只用使命感來驅使醫護去肉身築城,我們還需要解決醫護的後顧之憂:為他們提供充分的經濟保障、為他們的工作支付應得的報酬、為他們在後方的家人提供足夠的照顧……有關部門應該積極考慮這些事情。


已經有一些企業和團體開始在做類似的事,為每一個因為抗疫而確診感染的一線醫務工作者設立專項保險。我們都不希望哪個醫護用上這些保險,這些數字也不能正確衡量醫護的奉獻,但是,有總比沒有強。


最後,讓我們記住這些感染、犧牲在抗疫一線的「逆行」醫務工作者,TA 們值得保護、關心、關愛。希望早日戰勝疫情,希望每個身在抗擊一線的醫護無憂!


參考文獻:

1. Wang, D.,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p. 10.1001/jama.2020.1585.

2. Li, Q.,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 Engl J Med, 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