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员工太好,员工散漫;对员工太凶,甩手不干,到底怎样管,才能让员工用心工作?

耕然夫


有道理[呲牙],现在的员工确实不好管。

但是,看你怎么管。

现在的员工都不喜欢被管的死死的,你不单要管他,还要学会怎么用“心”去管他,才能让他们对你心服口服!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我平时跟员工相处很简单,我让他们服我也很简单,我从来不摆架子,平时像家人一样。店里员工比我年长,我非常尊重他们,以兄弟姐妹互称,这会让他们跟我少了隔阂。要明白一点:想要别人尊重你,先学会尊重别人。千万不要每天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以为你就是高高在上、天下无敌!没有员工会喜欢这样的领导!

店里每天遇到的大事小事,我都会等到下班后,召集大家一起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把问题拿出来跟他们商量,听取大家的意见,意见可行,直接采用。这样一来,大家都很高兴,觉得我有尊重他们,感觉我有把他们放在心里,这样一来,他们也必然会更尊重我。

当然,管理也要有自己管理的原则。如果员工做错事,小问题的,我会以聊天的方式去沟通,大问题的,我会严厉批评,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同样的问题,我们不尽可能不要再发生第二次,我会严格把控。

另外,平时店里所有的业务,我从来不插手,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只要他们当中遇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自己处理不了的时候,马上第一时间过来找我,我也要马上第一时间放下手头上别的工作,先帮他们处理让他们头痛的事情,问题解决了,他们也取得了他们成绩,这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要让员工服你,专业知识能力必须要比他们强,如果他们出现了棘手的、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作为管理的你,没有能力去帮他们解决,只会站着干着急,大眼瞪小眼的,他们会服你吗?

再有,每天要留意每个员工的心情,员工心情好,才能保证一天的工作质量,发现哪个员工不开心了,我会询问,有什么难处时,只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下,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帮助他们。经常有顾客给我送食品或礼物,我都会拿出来跟他们共同分享。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他们好,他们肯定会对你更好,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有感恩才会有长久!我感恩陪伴了我六年、风风雨雨对我不离不弃的兄弟姐妹和家人们,还有老子,谢谢你们!

一个人再能干,也干不过一个团队!

最后,祝大家2020一切安好、心想事成!!



凤儿笑


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员工太好,或者对员工太凶,其实很像以前伟人们常常谈到的两种思想,一种叫“左倾主义“思想,另一种叫“右倾主义思想。还有一种经典的叫法,就是管理上的“教条主义”。什么是左、右倾主义?就是在管理上,要么太软、太肉,要么就是太凶、太硬。什么是教条主义?就是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而且振振有词;或者,“专家”、“大师”怎么说、怎么讲,我就怎么做。很多管理者,听到大师说、书上讲要爱护员工,就赶紧回去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一位对员工好起来;又听到专家说、文章讲,一定要对员工狠一点,要让他们有狼性,于是回去赶紧设计一套“凶巴巴”的管理体系,比如仿照所谓的“热炉法则”对员工凶起来。结果,哪种方法都收效甚微,甚至让员工的工作效率变得更加低下。究竟如何才能让员工走心,并能够主动、积极地工作,成了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说是难题,其实只要管理者首先走心,就能不费吹灰之力解决掉这个问题,只不过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坚持并加以时日,才能真正见效。

一、先讲一个著名心理学家讲的真实故事。

不懂心理学,很难能够把管理的事情做好。所以,我们先看一个著名心理学家讲的故事。

母亲带着四岁的女儿去逛商场。女儿看到一件好看的衣服,告诉这位母亲她喜欢,要求妈妈给买一件。母亲告诉女儿,家里已经有很多衣服,再买就是浪费。女儿一听,就在商场里大闹起来,哇哇直哭。如果换做你是这位母亲,你会怎样做?有些母亲一听女儿的哭声,便会顺从女儿的要求。这位母亲没有这么做。而是抱起女儿,任凭她哭喊,一路径直回到家里。回家后,女儿并没有停止哭喊。于是,母亲把女儿单独放在卧室,坐在客厅等待女儿最后安静下来。女儿的哭声慢慢消失了,母亲走进卧室,第一句话就是,那件衣服一定不会给你买,因为我有充足的理由。你现在不哭了,很好。那你给出我一个合理的购买理由。女儿没有吱声,最后放弃了买衣服的要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底线就是底线。底线就是绝对不能突破的红线。这叫严格(执行)。

第二,摆事实讲道理,能把理说通,才是正道。

第三,母亲没有像有些母亲一样责骂孩子,没有像有些母亲一样出手打孩子,而是等待时机。这是关爱,这是对孩子好。

这个故事折射出的道理,反应在管理上,就是“对员工好和对员工狠”要双管齐下,用我们管理界的行话来说,就是“大棒金元政策”。

二、车轮给我们的管理启示。

中国人讲究“严父慈母”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父母,既不能两个都凶,也不能两个都对孩子好,否则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汽车的车轮,核心是轮毂,硬的,没有弹性的,外面是外胎,软的,有弹性的。所以,它比古代的硬轮子跑起来更有效,更舒适,有软有硬,才是最符合规律的。即便是火车的铁轮子,也有弹簧做缓冲,相当于外胎的功用。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道理的核心就是只有硬不行,只有软也不行,软硬密切配合才符合规律。汽车不会只有油门,没有刹车,也不会只有刹车,没有油门。这两个功能其实是一对矛盾的东西,但矛盾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管理上也一样,必须有“相互矛盾”的东西,才符合管理的规律、人性的规律。“对员工好”和“对员工凶”要相互制约、相互掣肘。正如我们的厨师炒菜一样,不能只放盐,也不能只放糖,都要有,还要配以其他的佐料,这样炒出来的菜才会好吃。

关于汽车轮子,还有一点要注意:轮毂、外胎的尺寸,都会根据汽车的功能进行变化。越野车的外胎相对于轮毂来说,占比会大很多;而场地方程式赛车,轮毂占比就会大很多,而外胎内径却很大。管理也一样,要根据公司性质的不同、员工结构的不同,设计“软硬”的比例。

三、制度执行上要凶。

刚才谈到“底线”。管理上的凶,不是表情上凶,说话的口气上凶,而是底线的运用上要凶。公司管理的底线是什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所以,公司的制度,其实就是公司的底线。制度就是“火炉”,让员工不敢碰。在制度的执行上,就不要讲什么“特殊情况”和“关爱”了。有制度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只要员工触碰底线,违反制度,就是要凶,否则制度本身就会失信,公司就会失信,员工就会不在乎。制度是公司发展的保障,员工不在乎,怎么还会走心工作呢?大部分的公司管理不好,员工不用心工作,不走心工作,就是因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太差,怕得罪员工,怕员工离职。注意:员工也是欺软怕硬的。所以,在制定的执行上一定要凶。

四、对待员工生活上上要好。

如果公司除了凶,还是凶,除了严,还是严,这个公司就活不下去。为什么?因为员工是人,而人是有情感的,而且员工的情感千变万化。大家可以看看那些员工“幸福指数”高的公司,都是对员工关爱有加的公司,而且都是发展很好的公司。要让员工在生活上感到幸福。幸福,是员工走心工作的要素之一。所以,对员工好,不是员工违规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员工违规后不处罚,而是在生活上、健康上、乐趣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员工明白,公司有“无情”的一面,有“凶”的一面,但也有“爱”的一面,有“情感”的一面。这是,这些“好”别过了头。一味的好,会让员工觉得这是应该的。还记得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吧?经常给员工打水,一开始他们感激,然后就是默认,最后就是应该。你一次不答水,它就会翻脸。所以,对员工的好,不是没有底线的好,而是要刚刚好。

五、老板的支持。

我一直持着一个观点:一个公司的老板决定了公司的一切。无论是凶也好,无论是关怀也好,都在老板的观念中。所以,在“大棒与金元政策”的设计上,一定要取得老板的支持,否则管理层就放不开手脚,就没有“思想”可依,没有“价值观”可依。公司“软硬”政策的设计原理和设计逻辑,一定要给老板解释清楚,取得老板在思想上、资源上、资金上和行动上的支持。这一点至关重要,管理的成败一切都在老板手里。

六、薪酬的大方与慷慨。

在杰克韦尔奇的《商业的本质》一书中,他谈到了“慷慨基因”一说。这个原理的背后就是,别对员工抠抠缩缩,这也不想给,那也扣下来,让员工在物资的收入上无法提升。那天有个明星企业家在谈论工资的时候,谈到,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薪酬的大方。要求3000元工资的员工,公司给他10000元,他就会把命给公司,更别提用心工作、走心工作了。那个要求8000元的员工,你给他10000,就不会产生这种效应。超出员工期待的工资水平,是最有效、最直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的手段。但,别忘了契约精神,否则时间长了,那10000元就成了“应该”的了,激励作用就会消失。契约精神包含了绩效管理的要义。契约精神可以让员工背负责任,获得成就,而成就感才是长期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

七、招聘是关键。

我们是不可能把一只羊,培养成狼的,我们也不可能把一只兔子培养成狐狸。公司别把赌注放在员工培养上。培养的前提条件是,他有被培养的基因。所以,公司在招人、选人的时候,就要关注匹配的问题。享受型的员工,心理素质差的员工,招进来后,稍微被“凶”一下,就会觉得“天塌下来”了,这种人无论如何不能要。所以在招聘、识人的时候,就要把匹配原则设计好。讲狼性,就招聘有狼性的人;讲关爱,就要招有同理心的人。人的问题,员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招聘失误造成的。入口就有问题,当然过程中就会有问题。入口进来的是水,怎么可能出来变成金子呢?所以,要从源头上把好选人这一关。

小结:在管理上,既不能犯“左倾主义”的错,也不能犯“右倾主义”的错,更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软硬兼施”是管理的第一原则。只对员工好,最后就成了“应该”,稍微没有照顾到,员工就会发脾气;只对员工凶,员工心里无法承受,最后成了混混儿。凶的多了,就成了“狼来了”。所以,一手抓管理的“狠”,一手抓管理的“情”,才能让员工用心、积极、认真地工作。这两手,都不能放。至于“凶”到什么程度,“好”到什么程度,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平衡和设计了。


耕然夫


想让员工用心去工作,不能靠人管,而应该靠制度来管。靠人管就存在着有时对员工好,有时对员工差,让员工心里没有底线,导致行为失去了方向,工作就会差强人意。至于具体的制度,我认为最起码要有以下三项。

一、公平的奖惩制度,让员工乐意为了实现奖励而努力。

有了奖惩,员工才会为了实现奖励而努力,同时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而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和缺陷。

公平的奖惩制度就更为关键。失去了公平就失去了奖惩的意义,人心就会散。

而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我认为应当以实际工作为主,你日常表现为辅,建立横向纵向兼顾的全面的考评机制。

二、良性的竞争制度,让员工时刻有危机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单位创造利益。

竞争只有是良性的时候,才能够促进人与人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良性的竞争不单是单位与单位之间要考虑的,更是单位内部人与人之间需要重点把握的。

要建立良性的竞争制度,除了要实现对员工工作的全面考核之外,更重要的是有明确的晋升渠道和退出机制。就像华为每年都要辞退好几万名员工一样,让大家认识到危机,才能不断激发内在的潜力。

三、稳定的用人制度,让员工在单位工作有盼头、有希望,不会因为工作时间长而没有了斗志。

单位的发展最关键的在于人,而稳定的用人制度是保证单位生机活力的核心和根本。用人不善或者用人随意,必然会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员工思维混乱,无论怎么管也是管不好的。

稳定的用人制度,需要的就是从单位特点来进行考虑,对人才的选拔、岗位的需求都有明确的定向和定量。要使人才愿意进来,要将庸才及时排出。


无悔在青春


你想让员工用心去做你安排的工作

在安排工作前,你要考虑这件事对你、对你的下属和对公司的利益有哪些。

布置任务的时候,就要详细的告诉你的员工,你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把对公司、对你、尤其是对你的下属,有什么好处,都说明白。这样你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你要知道,作为管理者,你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兴师动众的,所以要认真思考。切忌朝令夕改,让大家对你失去信任。谁也不想今天做一件事,明天做另一件事。浪费时间不说,还毫无成果,慢慢的,员工肯定会有怨言。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给予员工更多的尊重,不要认为他们只是工作机器,在权责范围内,他们对工作任务的了解越多,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偏差就会越小。

身为领导,要思考员工关心的事情,给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他达成目的,实现 三赢:上级、我和企业。把对公司、对你、尤其是对你的下属,有什么好处,都说明白。这样你安排的工作,员工才能用心去做。

你关心员工,员工就会关心你。

希望以上分享能够帮到您!



企业智囊专家


题主说,对员工好也不行、凶也不行,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员工用心工作?题主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很让管理者头疼。

这让我想起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针对“如何让他人想你之所想”,给出的一个建议:“任何方法都不奏效时,请使用杀手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杀手锏这么管用?


一、竞争产生效率:激发出员工超越他人的渴望。


<strong>卡耐基在书中举例一个例子,我觉得很值得借鉴。


查尔斯·施瓦布是钢铁公司的大老板,他的熔炉车间的业绩始终不达标,但车间经理是一个非常能干的管理者,这位经理说,他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比如,奖惩分明、恩威并施,甚至还以开除威胁员工......什么都不管用,员工就是不好好干活。


你看,这跟题主手下的员工是不是很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老板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大老板来到车间,当时正好是白班和夜班的工人交接班时,施瓦布随口问了身边一个白班工人:“你们白天熔几炉?”“6炉。”施瓦布在地上用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6”,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夜班工人上岗前,看到地上的“6”,好奇地问什么意思?白班工人说:“大老板今天来了,他问我们白天熔了几炉,我们说6炉,他就写下来了。”


第二天早晨,施瓦布又来到车间,夜班工人已经把那个“6”换成了“7”,白班工人来接班时,看到地上的“7”,心想,有啥了不起啊,让我们给夜班人一点颜色看看!白班加紧卖力干活,晚上下班时,把地上的“7”改成了耀眼的“10”。


就这样,车间的氛围越来越好,很快,这个原来业绩最落后车间,一跃成为全厂产量最高的部门。


其实,这个竞争,是一种人人都有的超越他人的渴望,是一种良性竞争,跟名利心真的没关系。


卡耐基说:超越他人的渴望,激将法,下战书......但凡对方有一点好胜心,这个方法绝对有效。世界上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二、题主如何通过激将法让你的员工用心工作呢?


题主不彷把你的员工分成几个工作小组,每天公布当天表现最好的小组的业绩,用具体的数字来展示,比如,在每天的工作总结会上,把这个数字,打到PPT上放出来,让所有的员工都看见,让小组之间产生竞争的渴望,小组内也可以这样做,最后调动整个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当然,工作业绩好了,绩效奖金自然就有了。


三、写在最后。


卡耐基说,每位成功人士都热爱竞争,这是他们表现自我,证明自身价值,超越他人的方式。这也是竞走比赛等各种比赛的本质。


激发人们对胜利的渴望,对“感到自己重要”的渴望,这个杀手锏就是激将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题主!


我是小毛绒,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为我点赞,并关注我吧,我会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小毛绒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考虑单纯考虑是凶还是好,我认为不一定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1.对事不对人,不同的情况,用到的方法应该要有改变,不是一味的凶或是好就可以简单的解决一切问题。要学会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去考虑原因,看看是人的问题还是其它的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来解决。

  2.从工作能力上提高自己,即使是偷懒不上进的员工,内心也是佩服强者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一个值得钦佩的大咖,自然就会有人会来配合你。如果自己的能力不提高,你再凶他们或是求他们,也不会得到真正的配合和服从。也就是说打铁需要自身硬。

  3.从工作态度上提高自己,无论你是老板还是高管,如果遇到问题,你可以身先士卒,做一个表率的话,我认为做为职场中的员工,怎么也不会好意思看着你自己来弄。即使是不情愿,他们也会动想来,人是有惯性的,当动态被保持下来的时候,一切就都理顺了。这就是《道德经》里老子讲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

  4.在“二八定律”中,一个集体里,你不用变化所有的人,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优优先把最重要的20%的员工团结和调动起来,一方面就可以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可以给另外的80%做出规范。

  5.人治不如法治。用合理以及方便执行的制度去规范大家,做到奖罚公正,自然就会被人遵守。很多的时候不是制度没有用,而是制度执行不好才没有人当回事,必要的时候,杀一儆百也是一种办法。但杀的一定要可以震撼到大家,不要对最弱的下手。

  综上,管理的方法,存乎一心,慢慢的体会和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才能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潇大宝2020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6b000206f76b75405e\

茶hgy750223


这个问题确实是现实中常见,且需要平衡的矛盾。所以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采取辩证的管理手段。

1.对事不对人。按照工作职责分工,对其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反馈等,都是职场人,无需用讨好或者命令的态度,仅此而已。如果在此情况下,员工仍然散漫,这就是员工的态度和基本职场素质问题,那么作为管理者考虑的应该是是否其是否适应岗位的问题,是否转岗或者退职的问题。

2.在工作之外,如生活上,情感上,应该适当关注,比如组织团建活动,作为情感知心大姐大哥等,对员工保持一定的了解、关爱。毕竟,人是感情动物。


管理实践课堂


公平对待员工+清晰的奖惩制度。

不要把对待员工太软和太凶作为一种工作方法,那是情绪,不是方法,方法就是建立规则,规则是很硬很冰冷的东西,它不是有情绪的,它的优点就是毫无人性可讲,但很有原则,而且能规范化你的团队。

很多管理者认为管理就是要因人而适,要灵活。其实这样依据个体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方法,只会让整个团队成员觉得没有固定规则可言,只要根据老板的性格来行事,就会获得某些自己想要的利益和结果。比如对待太心慈手软的老板,只要狠一点,老板就让步,对待太凶的老板,那就只有耍耙子不干,反正也没有固定规则,那所有的规则就是老板的性格。

每个人都有弱点,老板也不例外,不建立铁一般的纪律,就会被下属钻空子,会抓住老板的弱点猛攻。

所以这点上,老板必须建立规则,还得让全体严格执行,包括老板自己,否则就难以服众。

再加上奖惩制度,做的好多给钱,做的不好扣钱,不要被员工的软和硬的态度吓到,老板不能被员工牵制着走,必须让员工被你建立的制度牵制着走,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是一个舍得给钱的老板,给予员工他应得的利益和好处,这点至关重要,钱该给谁?给多少?薪酬分配一定要做的理性、公平、科学,否则没有员工会服气,会长久的跟着老板卖命。


马又见马


小公司管事,大公司管人!根据业务性质把岗位职责设好,工作流程梳理好,把重复性的工作经验进行提炼萃取,以目标导向为结果。在工作上,无需照顾个人情感,以绩效论英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推荐两本书,很有用,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