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智庫: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


盤古智庫: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

盤古智庫: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

盤古智庫: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

盤古智庫: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

一個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擴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中國政府和全國民眾正全力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之中。

為推動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幫助政府、企業、社會妥善應對由此引發的各方面問題,盤古智庫迅速反應,組織包括學術委員、研究員等在內的智庫專家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從1月23日開始,盤古智庫陸續向有關機構提交內部建議8份,包括《盤古智庫關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四十五條建議》等。同時,向社會公開發布疫情影響分析和建議30餘份,包括《關於疫情期間善於開會的建議》《關於疫期物價合理監管的建議》《疫情過後,中國經濟怎麼走和我們怎麼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對日本經濟的影響》等,得到了各方的積極反饋。

本篇系2月11日盤古智庫形成的《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相關疫情數據有更新,供大家參考。


2019年12月12日,湖北武漢首現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隨後疫情迅速擴散到全國其餘地區。各省市自治區相繼宣佈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疫情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月6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當前除湖北外全國其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總體穩定、病死率低,要合理配置資源,避免不必要恐慌,在繼續做好科學防控的同時,有序恢復正常生產,既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保障,又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

截止目前(2月11日),湖北之外全國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7天下降,防疫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鑑於此次疫情的廣度和強度,疫情將會對中國未來經濟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因此,下階段是一手抓防疫、一手促產生的雙重目標,在保證控疫情、穩社會的同時穩經濟、穩民生。當務之急是科學評估、精準施策。盤古智庫於春節期間組建聯合研究團隊,匯聚國內頂尖專家開展深入研究首份經濟預測報告於1月31日發佈,截止目前各類疫情對策報告累及20餘份。現據相關成果就疫情後經濟恢復之建議形成專題報告,以供參考。


一、疫情基本情況


截至2020年2月12日16:30,全國共計確診44750例,疑似病例16067例,治癒病例4869例,死亡病例1114例。


2月12日0-24時,當天全國新增確診病例2015例(湖北1638例),新增重症病例871例(湖北897例,另外7個省份共增加18例,12個省份共減少44例),新增死亡病例97例(湖北94例,河南、湖南、重慶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3342例(湖北1685例)。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至2月12日每日全國新增確診/疑似近七日已成下降趨勢,同時湖北之外全國新增確診病例377例,已連續8天下降。


目前全國除湖北省外疫情已呈現基本趨緩態勢。可以說,目前穩定疫情工作已經初見成效,但是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疫情對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尤其服務業,在短期內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因此,對疫情所造成的的經濟影響進行科學評估從而精準施策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盤古智庫: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

圖一、全國疫情數據地圖 (2月12日) 圖片來源:百度(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


盤古智庫: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

圖二、全國疫情趨勢圖 (2月12日) 圖片來源:百度(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


二、疫情對經濟影響


1)對總體經濟影響預測


2003年3-4月非典疫情大規模爆發,引起政府重視並採取相應措施,當年二季度中國GDP同比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個百分點。第三季度疫情得到控制後,第二產業迅速恢復。而第三產業直到四季度才逐步改善。全年經濟損失約1500億,佔當年GDP約1%。疫情持續時間及其經濟影響的情景分析:由於反應更快、抗擊疫情力度更強,因此此次疫情影響更大,樂觀估計影響主要在一季度,但也要估計第二和三種情形。


低影響值: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對經濟的衝擊也主要侷限在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此後逐步下降,3-4月結束,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3.5%、6%、5.65%和6%,全年5.2%。


中影響值:由於春節復工人口流動、氣溫較低利於病毒傳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續至二季度,最終各方面努力下並在氣溫升高的幫助下於6月左右結束。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將影響整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四個季度GDP增速預計分別為3%、5.5%、5%和6%,全年4.9%。


高影響值:考慮到病毒的前期潛伏期較長、傳染性較強以及未來變異的可能性、復工以後再次擴散和傳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續時間可能會超出預期,要充分估計形勢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種更嚴峻,堅持底線思維。四個季度GDP增速預計分別為2%、5%、5%和6%,全年GDP增速為4.5%。


2)對經濟的幾個方面影響


影響一,需求方面,人員流動急劇減少,消費需求受到較大抑制


一季度,由於春節、換季、氣候等因素,是全國旅遊業與商貿服務業的重要時間窗口與增長旺季,2019年部分主要省會城市接待遊客人次與實現旅遊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三分之一。但今年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擴散以及人們對疫情傳染性的認識,加之政府流通、出行和商貿等領域的行政管制,人員流動量急劇減少,以人流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旅遊、賓館、餐飲、零售等行業將在一季度受到嚴重衝擊。


影響二,供給方面,流通領域嚴重受阻,生產供給困難逐步加大


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但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西安目前已經是樞紐不暢、門戶關閉、流動受阻,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正在從需求環節向供給環節擴大,從商品、貨物、人員的流量層面來看,在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雙重作用下,近期的客運量和貨運量將大幅下滑;從企業層面來看,由於假期延長、部分企業臨時停業,一季度的總體產能相比上年同期將有明顯下降。


影響三,投資方面,部分投資項目將推遲,短期內新增投資下降


目前,新冠病毒疫與傳統春節假期重疊,對投資的衝擊作用尚未顯著表現,但隨著疫情的持續和擴散,受流通、人工、供應的影響,部分已經開工在建設的投資項目將被迫暫停,計劃近期開工的新項目將被迫推遲,部分正在洽談的投資項目也將推遲或中止。因而,疫情期間新增投資和基礎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但根據非典對投資影響的經驗,如果疫情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過後投資項目和投資增速都會反彈增長。


影響四,民生方面,就業壓力增大,居民增收可能放緩


受新冠病毒疫情即期影響最為明顯的商貿服務業,勞動密集度高,勞動力需求彈性較大,雖然這些行業短期內尚未出現裁員跡象,但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和就業實績肯定會有所下降,這將使一季度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業務縮減,效益下滑,目前這些行業的職工基本上處於歇業狀態,工資收入大幅下降。與此同時,由於流通環節的阻滯,中間環節成本提高,將驅動消費末端商品價格攀升。在收入減少和物價上升的雙重壓力下,居民生活將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以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基層群眾,將受到更大影響。


影響五,房地產方面,樓市成交慘淡,施工進度受影響


房地產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也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1月26日晚間,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也發出號召,全國樓盤暫時停止售樓處的銷售活動,因此,各地一季度的樓市小陽春將泡湯,未來兩三個月,預計樓市成交會比較慘淡。在疫情影響下,房地產施工進度也會受到影響,很多工人都不能及時回到工地,預計會有部分項目交付要延期。同時,在不能銷售、不能開工的情況下,部分中小房企現金流進一步吃緊,這將對後期正常運營產生更糟糕的連鎖影響。


三、政策建議


本次疫情的重大影響已經遠遠超越了公共衛生領域,而演化為震動國家全局的治理困境和社會秩序的難題,對中國各地經濟已造成重大沖擊,從過往經驗表明,公共衛生事件最終會得到控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短期的。考慮到這次新冠疫情的爆發恰逢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期,很多行業正面臨痛苦的調整期,又趕上春節長假旅遊旺季,新冠疫情爆發後採取的各種管控措施對旅遊、餐飲、酒店、教育培訓、物流等行業造成的衝擊是超乎想象的。因此,在這一重要政策窗口期,利用好各地方政策工具,避免經濟長期向好發展勢頭因為疫情而出現“大拐點”實屬極為必要。


為此,本報告特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以科學研判減輕恐慌,促進社會秩序恢復。


面對災難,恐慌是人類的第一本能,無可厚非。隨著新冠感染確診和疑似人數最近的增加,人們的恐慌程度以及對疫情的應對會出現一個指數級的暴增。但是,如果專業人士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做出專業判斷,讓科學走在恐慌的前面,公眾的恐慌程度會大大減少。


在前一階段的工作中,基層社區作用得到調動、發揮,嚴格管理社區村落有效減少了人員流動,為遏制疫情進一步擴散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全國上下不論疫情嚴重程度,仍在不分區域地繼續加強對社區的管控,過度封路閉戶關區現象在中心城市以外越往基層越為普遍,所導致的生產物流停頓、服務業凍結等問題持續時間越長,對經濟的系統性破壞越大。


我們建議在疫情相對寬鬆、湖北省以外拐點出現後,適當放寬地方裁量權,允許他們根據當地疫情的實際情況,在保持必要個人防護措施的前提下,調整對人員、商業、經濟活動的限制,逐步恢復社會活力。我們也建議引入專業智庫資源,彙集包括醫學界、經濟學界、公共管理、交通等方面的專家,定期對疫情的影響進行專業研判,評估疫情在短期和中長期的負反饋機制及其影響,同時疫情應對信息和相關數據公開透明回應民生關切,政策發佈及時有效並加強輿論引導,公眾的恐慌程度會大大減少,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市場預期。


第二、完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


應急管理體制是體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應儘快建立經濟運行突發事件管理體系。總結本次疫情發展的經驗教訓,完善應急管理體制,特別是形成暢通真實的央地信息溝通機制勢在必行。


我們建議儘快省級層面設立省級公共衛生與健康專職負責人制度,併成立中央與地方信息通暢的公共衛生與健康治理委員會機制。通過引入專業智庫資源,彙集包括醫學界、經濟學界、公共管理、交通等方面的專家和相關大數據資源,服務於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促進公共健康。在應對本次疫情上,公共衛生與健康治理委員會定期對疫情的省內及發散性影響進行專業研判,並調整應對級別,有條件復工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應該鼓勵在不導致疫情蔓延的前提下復工。除了應對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外,公共衛生與健康治理委員會還可形成相應的長期監測、應急處理和信息公開等機制。


第三,實行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資。


面對經濟壓力以及隨之後來的就業壓力,當前非常有必要通過增發萬億級疫情特別國債籌資,儘快上馬一批政府主導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尤其應儘快對醫療基礎設施、教育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建設、5G物聯網等具有“短期穩經濟,長期調結構”功能的重點領域進行精準投資。


我們不必談基建就色變,基建也並非就是傳統的 “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我國以公共服務領域為代表的新基礎設施投資的空間還非常巨大的。我們此次完全可以把通訊設施等新基建作為突破口。國內鐵路、公路建設已近飽和,投資邊際效用遞減,而以醫療基礎設施、教育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建設、5G物聯網設施則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我們恰可以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大力發展新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既可以帶動有關製造業行業發展,走出病毒陰霾,還可以加快我國通信技術迭代步伐,推動科技創新,新基建對我國未來生產率提升意義重大。


第四,大幅減免中小企業稅費負擔,避免企業倒閉潮。


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小微企業,他們是中國經濟的基石,風險抵抗較弱。為了中小微企業的生死存亡,我們建議儘快免除或大幅減少中小企業一季度的所得稅,緩交增值稅等其他稅費;尤其對於一些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幫助企業度過這個難關。


第五,加大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


各銀行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確保2020年小微企業信貸餘額不低於2019年同期餘額。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各銀行機構通過壓降成本費率,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重點領域和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確保2020年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不高於2019年同期融資成本。


第六,適時大力開展職業培訓。


建議在2019年既有職業培訓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再進行1:1配套進一步加大培訓。農民工有培訓的時間來緩衝企業分佈生產和農民中間的時差,培訓一方面提高了農民的人才素質,緩解就業的壓力,同時也給企業的復工爭取了時間。


第七,鼓勵推行租金補貼與減免。


在疫情的衝擊下,包括萬達、紅星美凱龍等商業企業對租戶主動推行免租行動,這種行為值得讚賞。同時我們建議國有企業和國有單位的寫字樓、商鋪等出租機構,對在疫情期間為承租的中小企業減免三個月以上的租金,或者提供租金補貼政策,抱團取暖,共度時艱。


第八,鼓勵企業推行靈活用工政策。


鼓勵和允許企業根據其自身經營狀況採取靈活的用工政策,有條件的企業推行在家辦公,線上辦公。對於疫情期間的薪酬,企業和用工單位可以和員工商量確定。對主動增加就業崗位達到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專項獎勵。


第九,加大國際合作,進一步開放。


在國內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一定要盯著國際市場。中美已經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要通過國際協議的方式,進一步加大內部的改革開放,兌現協議的承諾,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實現更好地國際化合作,更好地國際化交流,從而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大國際關於疫情、病毒、疫苗的聯合攻關,加強國際合作,推出疫苗,更早地控制疫情,讓大家集中精力回到經濟主戰場。


第十,提前籌劃年內重點產業復甦方案。


本次疫情對全國各省經濟均有不利影響,如何將對全年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應提前籌謀,引入專業資源,轉危為機,一方面,對於服務業,旅遊業可提早籌劃面向“五一黃金週”“十一黃金週”方案;另一方面,對戰略新興產業,可藉此機會通過政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以及人才就業,將應對本次疫情的一次性投入轉化為面向未來發展的經濟新動能與培育新產業增長點。■


鳴謝

本報告的編寫工作得到了易鵬、安剛、馬光遠、梁啟東、張仲梁、張濤、葉青、吳必虎、陳秋霖、毛大慶等專家學者的指導與觀點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