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康熙帝和乾隆帝各举办两次"千叟宴"。清政府为了弘扬 "尊老敬老"社会风尚,笼络人心,巩固清廷的统治地位。

"千叟宴"原本是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可是官吏趁此机会贪污受贿。而清廷举办的千叟宴,劳民伤财,有纵容官员贪污之嫌。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各级老年官员及老年百姓参加千叟宴

一、 康乾时期举办"千叟宴"的目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历一百多年,镇压了反清武装,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服噶尔丹,开疆拓土,使国家得到了统一。

清廷统治者实施仁政,敬儒重道,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赋税,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但是仍存在反满的武装力量。为了缓和满汉的矛盾,清廷举办"千叟宴",以尊老敬老为主题,采取儒家以孝为先的思想,而弱化汉人对满人的敌视。

《清史稿》记载:"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终使"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康熙帝与乾隆帝举办"千叟宴"其目的是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宴请全国各地的老人,参加此宴会。作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标榜自己,对治世之功的煊赫,崇儒重道,来粉饰太平

证明在满清贵族的统治下,国强民富,与大家分享太平盛世的繁华。是顺天意得民心的,而康乾盛世时期的统治者以自恋的方式,宣染他们的盛世,来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这只是自编自导的政治秀而己。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康熙皇帝给各位老人敬酒

二、 康乾时期举办"千叟宴"的规模

1、第一次千叟宴

公元1713年康熙60岁大寿,举国欢庆的同时,康熙帝在畅春园宴请6800多老者,给予赏赐。专门赐给百姓年老夫妇布匹、丝绢等,价值总计89万两银子,赐赏米共计16.5万石。

满、蒙古、汉军年老妇女以及各地方官吏及士绅老人所赏赐不在此列之中。老人沿途的一切开支,都是由各级地方财政支付。

2、第二次千叟宴

公元1722年,康熙69岁的寿诞,自感不久于人世,向朝臣表示,再与原共事的老人再聚一次。召集满、蒙、汉等文武官员及退休人员,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人数1020人。另外宗族贝勒、王爷、公爵等宗族人员陪衬老人一起饮酒作乐。

3、第三次千叟宴

公元1785年乾隆登基50周年。决定举隆重的千叟宴,全国各地凡超过60岁的老人,都可以参入"千叟宴"。为了举办千叟宴,专门成立了"办理千叟宴事务处"。满、蒙古、汉等老人,另外在职的官员,宗室贵族等人员,共计3900人。

此次的规模和隆重的程度超过康熙帝首次千叟宴。管宴大臣引领各级官员和王公大臣,按照鸿胪寺的礼赞制度,进行三跪九叩,数千老人伴随着乐曲一同向皇帝叩谢,一系的繁复缛节后,才能就席入座,宴席完毕后,礼官按照赏单赐赏寿杖,众位老人领赏后,再次叩头谢恩。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乾隆时期的千叟宴,老人三跪九叩拜皇帝

清朝档案中保存有乾隆举办千叟宴的食谱单:白面750斤12两,白糖36斤2两,澄沙30斤5两,香油10斤2两,鸡蛋100斤,甜酱 10 斤,白盐5斤,绿豆粉3斤2两,江米4斗2升,山药25斤,核桃仁6斤12两,晒干枣10斤2两,猪肉1700斤,菜鸭850只,菜鸡850只,肘子1700个。玉泉酒400斤。

4、第四次千叟宴

公元1796年(嘉庆元年)乾隆登基60周年,千叟宴原本的旨宗是秉承中国"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了缓和满汉两族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大融合。加强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此次千叟宴。乾隆只是为了歌颂自己的功德,自称"十全老人"。连宴席都分成两个等级。有点极化矛盾的嫌疑。

《清稗类钞》记:"嘉庆丙辰春,圣寿八十六,内禅礼成,开千叟宴於皇极殿……预宴者五千九百余人,百岁老民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

在千叟宴的安排上,按两个等级来编排坐席,一等席安排在殿内和廊下两旁,一、二品大臣和外国使臣入宴。二等席安排在丹墀甬路和丹墀以下走廊。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丹墀走廊叩谢皇帝赐宴

《历史档案》中有记载:所用的食物也有所不同:一等席的食物为:火锅2个(银制和锡制各一个),猪肉片1品,煺羊肉片2品,鹿尾烧鹿肉1盘,煺羊肉乌1盘,荤菜4碗,蒸食寿意1盘,炉食寿意1盘,螺蛳盒小菜2个,乌木筋2只,另备肉丝烫饭。

二等席的食物为:铜制火锅2个,猪肉片1品,煺羊肉片1品,煺羊肉1盘,烧狍肉1盘,蒸食寿意1盘,炉食寿意1盘,螺蛳盒小菜2个,乌木筋2只,另备肉丝烫饭。

宴毕后,按照等级赐赏各种礼物,如诗章、如意、寿杖、朝珠、缯练、貂皮等礼物。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参加千叟宴的老人,皇帝赐的礼物

三、 康熙、乾隆两帝,好大喜功,粉饰太平,其实国库存财政紧张

清朝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崛起于关外,入主中原,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完成了统一大业,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康熙时期,陕西,四川作为西北地区的大后方,西北的准葛尔叛乱,战事不断,西北军费紧张,因地方官员无法还清亏空。要求官员二年内还清。西北紧缺军费,康熙只好从国库调拔银两给西北军队,以解西北之急。

《历史档案》记载:"陕西巡抚噶世图参革韩城县县令杨鉴,亏空银两康熙五十七、五十九年(1718、1720)地丁银共计8035两,….永寿县每年存留存四千多两,延川县每年存留银900多两,知县张应符亏空银两400多两。"

雍正皇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扭转社会的颓势,清查亏空,国库储银由康熙六十一年的八百万两增到五千万两。清廷财政充盈,给康乾盛世奠定的基础。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雍正为康乾盛世奠定了经济基础,国库从原800万到5000万两

乾隆晚期,各地已有农民起义,虽然清廷镇压这些叛乱,影响社会稳定和农业发展。

乾隆52年(1787年),林爽文起义,攻克台湾,经历了一年多,参加人数几十万。清廷派尹德禧率军镇压。同年,湖南凤凰厅苗民起义,经历了几个月,被清廷镇压。

乾隆60年(1795年),湘黔苗民起义,直到嘉庆二年(1797年)才平定。

嘉庆帝继位后,国库存银只不过二百万两,各地已萌发农民起义,国库存银根本不够,镇压叛军的军费。

乾隆退位时:"朕临御60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虽然乾隆轻描淡写评价自己,但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奢侈生活,影响到国家的前途。

康熙,乾隆两帝,举办"千叟宴"来歌颂自己的文治武功,粉饰社会太平,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其实下层的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在那里歌唱经济繁荣;各地农民起义,就在那里歌颂社会稳定。用"千叟宴"来安民众之心。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乾隆禅位后,悔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

四、 举办千叟宴,劳民伤财,滋生腐败

举办"千叟宴",清廷树立尊老敬老的形象,来传递以孝为先的思想。汉族人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尊师重教。清廷花费巨资打造"千叟宴",用来树立满人也是尊师重教的。逐步拉近满汉之间的距离。

举办大型的宴会和制定养老福利措施,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而清廷举办千叟宴,完全注重形式,老人根本没有得到养老福利。

举办千叟宴,给官员创造了贪污受贿的机会。老人进京赴宴,自身没有其经济能力,清廷皇帝下诏命令各级官员安排老人的衣食住行,官员趁机贪污。由于皇帝的排场甚大,各级官员跟风。才导致腐败之风蔓延。

用老人进京赴宴的费用由各地方承担,实际落到百姓身上,加上了百姓的负担

康熙晚年,由于贪污受贿严重,国库亏空非常严重。直到雍正时期才得到改善。

乾隆中晚期,乾隆帝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举办各种宴会,场面非常豪华,奢侈。各级官员趁机捞油水,贪污之风都难以遏止。

乾隆举办两次千叟宴,非常隆重,场面豪华奢侈。各级官员趁机中饱私囊,而用在宴会中的一切费用,最终落到百姓的头上。使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乾隆后期,清廷财政紧张,乾隆竟然批准"议罪银

"制度。所谓的议罪银就是按照犯罪轻重来缴纳罚银,免其罪行。

在职官员犯罪,按照官职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来缴纳罚银,如果多交,还可以保留原来的官职,甚至还可以得到提升。这种做法,似乎在鼓励贪污,此制度实行后,朝野上下,贪污之风盛行,清廷的行政机制无法正常运转。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乾隆宠臣和坤,执政20年,贪污8亿两银子

乾隆时期宠臣和坤,执政20多年,深受乾隆的倚重,嘉庆即位后,抄没他的家产。其家产价值总计为8亿两银子。

《国史大纲》记载:"所抄家产 , 珍珠手串二百余 ,大珠大于御用冠顶 。宝石顶数十 , 整块大宝石不计数 。藏金钱 、衣服逾千万 。夹墙藏金六千余两 ,私库藏金六千余两 ,地窖埋银三百余两 。人谓其家财八万万 ,敌全国当时岁入十年以上 。遂有`和 跌倒 , 嘉庆吃饱' 之谣。"

乾隆帝的好大喜功,过着奢侈的生活。各级官员在乾隆帝奢侈生活的影响,以皇帝为楷模,跟风而上,过着奢侈的生活。对下层百姓进行盘剥。贪污之风盛行,到乾隆晚期,乾隆帝都无法遏止贪污之风。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用来粉饰太平,反观清朝官吏腐败的滋生

乾隆好大喜功,晚年贪污之风盛行,无法遏止

史学长空说:

康熙帝举办千叟宴为了彰显满贵族统治天下,承天意顺民心。他的享国年代超过历朝历代皇帝,借弘扬尊老敬老美德,来缓和满汉矛盾,弱化反满意识,加强满人的统治地位。以儒家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笼络人心。维护君主专权制度。

乾隆帝举办千叟宴是为了歌颂自己的文治武功,宣染太平盛世。其实下层的百姓仍然生活艰苦,温饱都难以解决。

乾隆花巨资举办千叟宴,来证明国强民富,与大家一起分享太平盛世,以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来巩固满人的统治。

"千叟宴"对赴宴老人资格的严格限制,说明"千叟宴"的"浩荡皇恩"并不能惠及全国所有的老人,其尊老养老的实际效果不容高估。

在交通不便、物质条件相对贫乏、医疗保障技术落后的情况下让成百上千的衰弱老人饱受长途跋涉的颠簸之苦,从全国各地进京赴宴,"并非是尊敬与优待老人的上策"

康乾时期,如果把老人养老福利制定制度,根本不必折腾老人千里迢迢来京师赴宴,与皇帝一起吃一顿饭,就是尊老敬老了,很显然,清廷举办千叟宴的真实目的,不言而喻。

人的本性,就是重利。趁皇帝举办千叟宴之际,趁机捞油水,此风已开,贪污受贿蔓延,导致乾隆晚期的贪污受贿非常严重,都无法遏制,清廷也由此走向衰落

参考文献:《清史稿》 《历史档案》 《清稗类钞》《清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