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叟宴”是怎么回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次千叟宴?

文|飞鱼说史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足统治者建立的。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后迁都于盛京(今辽宁沈阳)。

明崇祯九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迁都于北京,经过长期战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鼎盛,至少在中国朝代史上被誉为“康乾盛世”。

“千叟宴”是怎么回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次千叟宴?

说到这,有些人或许就会有疑问了,为何明明是三个皇帝,为何这个盛世的名字没有雍正什么事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雍正死得早。

不过如果看过清代史,就会知晓,假如不是康熙和乾隆之间出了一个雍正,那么这所谓的盛世,根本就不会出现,尽管现在被说成是“康乾盛世”,也不过只是一个虚假的盛世而已。

从顺治元年到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朝的统治持续了268年,入关之前清廷有两位皇帝,入关之后有十位皇帝,年号依次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千叟宴”是怎么回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次千叟宴?

而这些皇帝中又数乾隆活的时间最长,而且实际统治的时间也最长。

乾隆是个喜欢被天下人称赞的皇帝,而为了宣扬自己的“仁慈与恩德”,他就比较热衷举办千叟宴,那么为何有人说说参加“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乾隆折磨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清朝时期一共举办过四次千叟宴

什么是千叟宴呢,其实就是千人规模的大宴席,不过由于参加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被称为千叟宴,乾隆并不是千叟宴的开创者,开创者是他的爷爷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60岁时,他自认为自己“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为了彰显这种豪迈与自豪之情,他下了一道命令,即: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千叟宴”是怎么回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次千叟宴?

这道命令已下,全国顿时像炸了锅,尤其是年岁大的老人,纷纷跃跃欲试,当然不是因为这些老人有了能见皇帝的机会,而是皇帝举办的宴席规格自然不会差,这次响应康熙号召的人数有千余人之多,康熙看着那么多人为自己祝寿,心里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爽。

之后在康熙要过70岁生日的时候,他很怀念这种感觉,于是又举办了一次,而在这次年少的康熙还参加了,对这种盛况他也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也效仿自己的爷爷,举办了两次千叟宴,可是效果却极其不理想,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是为何。

乾隆皇帝举办的两次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他也步入了老年,他对自己儿时爷爷举办的千叟宴依然历历在目,所以在这一年,乾隆也举办了一次千叟宴,场面浩大实为空前规模,这无疑满足了乾隆皇帝空虚而又想要显摆的内心。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这次千叟宴开办的宴席有800多席,这盛况或许也只有皇帝能够支付的起了,参与宴会的人有很多,大概有3000多人,而能够有资格参与的,是60岁之上的老人,其中除了京城的,还有从外省千里迢迢赶过去的。

“千叟宴”是怎么回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次千叟宴?

乾隆第二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举办的,此时的乾隆已经80多岁了,他认为自己上次要求的60岁的人都可以参加,而对于80多岁的乾隆来说,60多岁的人明显是显得“年轻了”,所以他把与会者的年龄要求提高到了70岁。

在这次千叟宴上,乾隆皇帝豪气不减当年,虽然已经老态龙钟,但他的姿态依然让很多老人过目不忘,对于乾隆来说,这次宴席或许是他生平最为得意的一次,而乾隆的这次千叟宴,也最终成为了绝唱

,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很多老人被折磨死的原因

纵观乾隆皇帝的两次千叟宴,都只是乾隆一个人的独角戏罢了,这些参会的老人并不是真正要去瞻仰乾隆的神态,而是为了“利”,由于有了先例,参会者不仅能够吃好喝好,还能受爵并且受到奖励,这才是老人们去参加宴会的最直接的原因。

但是这些老年的年纪那么大,在京城本地的还好,不用舟车劳顿就可以参加宴会,但是外省的老人们,那是要经过一路颠簸才能去的,古代即没飞机也没高铁,老人们入京只能做马车,但是颠簸的马车,有时候会要了老人们的命。

“千叟宴”是怎么回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次千叟宴?

乾隆举办千叟宴的时间在农历的正月,这时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些老人们不顾天气严寒,而去参加宴会,期间因为身体状况抵御不了严寒而去世的,也不在少数。

此外,这些老人们面对平时根本就吃不到的山珍海味,那自然少不了大快朵颐一番,自然是什么没吃过就多吃什么,什么好吃就多吃什么,可是老年人的肠胃消化功能,本来已经衰退,这样的吃法自然又有很多老人吃不消。

这些完了吗,当然没完,因为这些老人不仅要吃,还得喝,乾隆皇帝还命令,皇子、皇孙、皇曾孙、元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敬酒,并且让侍卫等人给这些老年人依次行酒,面对皇帝的赏赐,自然也不能不喝,于是又有很多老年人,抵抗不住连续的喝酒而死亡。

结束语

为何说参加“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乾隆折磨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归根结底是乾隆皇帝好心办了坏事,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与民同乐,但最终却因为没有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状况,而致使很多老年人在赴宴的途中或者在宴会期间而出了变故。

“千叟宴”是怎么回事,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次千叟宴?

既然说到了千叟宴,还得在重点说下和珅,和珅与千叟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和珅的一个建议,还挽救了不少老人的性命。

这个建议就是在乾隆第二次千叟宴的时候,和珅建议乾隆改吃火锅,这样一来,老年人就不至于在大冬天吃到冷的食物而引起身体不舒服而发生意外。

其实,纵观清朝的四次千叟宴,其实都是

皇帝的自我表演罢了,他们既不懂民间的疾苦,只是想当然的以自己的想法,意图与民同乐,但是民众想要的仅仅是一次的饱饭吗,并不是,而是长久的太平,只是可惜,康熙给不了,乾隆也给不了。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清史稿》、《康熙实录》、《啸亭杂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