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去教育培訓機構工作怎麼樣?

小黃哥數學


你好,我在教培行業工作了14年,我在私立學校和機構都做過,但是沒有公立學校的經驗。我來說下我的看法。

首先必須肯定一點,無論哪個選擇,只要努力工作,未來都很美好。

我最初剛畢業時也非常迷茫,我甚至賣過保險,跑過業務。我在過去的工作中,也經常面試和培訓應屆畢業生,絕大部分都是非常迷茫的,所以迷茫並不可以,只是人生經歷中的一個重要過程而已。

我眼中的公立學校老師

公立學校的老師更受人尊重

公立學校的老師相對工作跟穩定

公立學校的老師除了教學以外還要對學生的日常和成長操心

公立學校的老師經常被誤會,常常會被個別別有用心的人說三道四,壓力很大

公立學校的老師想升職,一路走下去難度非常大

我親身經歷的機構老師

很多人並不把機構教師當作教師看待,親戚知道你是機構教師時會用異樣眼光看著你(這幾年好多了)

每次家長打電話或發微信都特別緊張,怕跟你說他孩子成績沒進步或要退費

每次公立學校考試,都比自己參加考試還緊張

週五晚上特別痛苦,週日晚上非常開心

周圍競爭太多了,想成為基層管理者非常難

教到30歲時,真不想再上課了,每天都在重複著,感覺自己被掏空了

除了講課,不用關心學生的生活和成長問題,所以對於考試的研究,會更深入更有自己的看法

跟朋友的時間永遠無法配合,所有同學的婚禮都參加不上,很可能會失去不牢固的其他行業的朋友,入行前沒有對象的話,只能考慮內部尋找了,入行前沒結婚的話,要想辦法維護與另一半的關係

先別想賺錢,能力稍微差點,房租都付不起

每天看到那些風光的名師,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達到

如何選擇?

想安逸一點去公立學校,想挑戰一下來培訓機構

實話實說,在培訓機構能一路走上去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佔全,否則最終只能自己出去跑課、開黑班或者創業。

但是公立學校呢?我認為公立學校往上走比機構更難。

綜上,我認為,不管如何選擇,前途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


教培行業於盼


6年前一個炎熱的夏天,我拖著行李輾轉幾趟公交車,來到了雙流彭鎮。


小鎮上的街道很窄,一眼望去,房屋高低參差不齊,電線在空中胡亂橫穿,顯得擁擠又凌亂。


那是大學的第一個暑假,為了掙錢才來當兼職老師。還有兩位同齡人和我一同來到這裡,一男一女。從招生到教學,我們要呆接近一個半月。


開始招生時,我們找了附近最大的菜市場。周圍有兩排賣服裝的攤位,鞋子和衣服花花綠綠,看上去濃濃的塑料感。他們的攤位有棚罩著,不用曬太陽,這一點讓我們很羨慕。


我們在兩個攤位之間的空隙,擺起小桌子,放上厚厚一摞宣傳單,插上一把巨大的傘,開始招生。


傘沒有發揮它的作用,天氣依舊熱得人心發慌,汗水直流。旁邊擺攤的大姐,主動讓我們把桌子移到她的攤位旁,會更涼快一些。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這個小鎮的淳樸。隨著後面呆得越久,看到為人父母者無條件願意為孩子教育投資的苦心,也讓我明白當老師的意義。


飯點之前,來往問詢的人最多。他們雖不懂教育,但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一面抱著質疑的態度,一面又對我們好奇,想了解課程。


打消他們的顧慮,是很簡單的事情。小鎮信息閉塞,整體的教育水平偏低。當一聽說我們來自某某大學,在他們眼裡,我們就是很厲害很專業的一群人,帶著敬畏之心聽我們介紹課程。


關於教學好不好,他們不懂。但看到孩子有長進,毫不猶豫就繳了報名費。


問詢的人中,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的,我們只用了一招,現場10秒讓他們學習英語困難的孩子,記住一個新單詞的讀音和漢語意思,他們覺得太神奇了。


其實這只是一個快速記單詞的技巧,並不是學英語最好的方式。我們這幾個所謂的老師,也不過還只是孩子而已。


有個爸爸看上去四十來歲,皮膚黝黑,他開著舊舊的摩托停在我們攤前。伸手接過傳單,我看到他手上的老繭。匆匆瞭解一下,說自己還要去拉客人,又匆匆離開。


在晚上我們準備收攤的時候,他帶著一個10歲的孩子來報名。


他付費時,我既興奮又糾結。興奮多了一個學生,又心疼他們賺錢不容易。


我們心裡都清楚,這短短的一個月,學習那麼多科目,只能達到查漏補缺的效果。真正的提升,要花更多精力在日常中積累。幾百塊錢在大城市裡,是冰山一角,但在這樣的小鎮,有可能佔了他們一個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僅是查漏補缺,他們就要付出這麼多。


看到這些淳樸的小鎮父母,把孩子和信任交給我們,實在不忍心辜負。而我們的心態開始轉變,把自己當做一個真正的老師來要求自己。


為了做好他們的老師,逼著自己去研究更容易讓他們接納的教學方法,還和孩子的家長溝通,教他們正確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雖然我在短時間,並不能帶給他們很多知識,那就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讓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都受用。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也收穫很多快樂和感動。


學生們很可愛,課堂上很積極。上課時我們要求很嚴格,下課後也變成了小孩子,和他們一起嬉戲打鬧。我們的住處在他們上學的路上,有時他們會在窗外喊,老師,該上課啦!有時會等我們一起去學校。


我那時很喜歡吃可愛多冰淇淋,4塊錢一個。有個孩子知道了,有一天給我們一人買了一個。對於一個小孩來說,12塊錢算是花重金了,這讓我們十分感動。


還有一位學生住得比較遠,要坐公交車,中午吃飯特別不方便。我們比較照顧他,有時候讓他和我們一起吃。後來他的爸爸媽媽特地上門感謝我們,拎著一大袋葡萄,足夠我們吃3天。


孩子的可愛善良,家長的熱情淳樸,以及他們望子成龍的苦心,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責任。教會他們做的每一道題,教給他們面對難題時應有的態度,看到家長與孩子在學習上的溝通更融洽,這些都帶給我成就與榮耀。


我突然明白,老師和學生,不是簡簡單單的教書和被教的關係,而是我們之間產生連接,相互成就。在教授他們知識的同時,他們也成就了我的責任心。


這次在彭鎮當老師的經歷,雖然只有一個月的兼職,但讓我明白了,培訓機構的老師也很不容易,對孩子的用心並不比傳統老師少。但很多培訓機構的老師被家長誤解,因為與金錢掛鉤,而得不到尊重。


我們不排除機構有不良的老師,為了賺錢不擇手段。但這些年,我接觸過很多機構的老師和校長,我看到的都是他們的用心,一直與家長站在一條戰線上,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即使被誤解,也對教育保持熱愛,對每位家長和孩子負責。這樣的老師,我們應該給予同樣的尊重。


所以重要的不是在哪裡當老師,而是你自己對教育對孩子對家長的一份赤誠之心,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踏實且豐盈。


招生參謀長


我們是一家職業資格培訓機構,對教育培訓市場有所瞭解,提些建議可參考。

教育培訓是有價值、有前途的行業,同時又是殘酷競爭的行業。教育培訓市場越做越大,不會衰亡,勢好;進入培訓市場的機構和個人越來越多,優勝劣汰,機構倒閉和新生伴隨。作為個人,進入培訓機構,如果是做講師,要能站穩腳跟,就得看你的能力和態度,沒有一個機構不重視師資,特別是有招生號召力的講師。如作為講師,重點放在精心打造課程質量上,為機構創造效益,高收入是必然的,但有些人想利用平臺打造個人品牌,估計幹不長久,當然積累經驗為自己辦班創造條件也很正常。不排除某些機構盤剝老師,隨意處置,讓老師不能安心教學,這種機構幹段時間就瞭解,儘早離開。總之,打鐵還需自身硬,提高自己,選擇一個好的平臺,收入是相當可觀的。如果是作為課程助理、營銷、行政人員進入培訓機構,不僅要看近期效益,還要看機構有沒有發展前景,小機構也不見得不好,哪個大機構不都從小做起嗎?對剛畢業大學生,擦亮眼睛,不要進入以騙為主,只做營銷,賺快錢的公司,這些是不長久的。實際上,培訓機構的門檻也越來越高,我們講師只招985碩士以上學歷,還要有相應的註冊資格證。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築博士


如果你是女生我建議你考事業單位的學校,如果你是男生我建議你去大型教育機構,私立學校,或者自己開辦培訓機構。

首先我來說說事業單位的學校。我是一名男老師,在事業單位學校當數學老師,事業單位學校老師有什麼優勢呢?

第一,工作穩定,如果你不出大的教學事故,不出嚴重師德問題基本不會被解聘。

第二,收入來源穩定,雖然說工資不高,好在能按時發放工資,窮不死也餓不死。

第三,就是大家所說的有寒暑假期,可以適當放鬆。

第四,能夠比較穩定的晉級。

事業單位學校有什麼劣勢呢?

第一,與教學無關雜事太多,不是這個材料就是那個文件。

第二,工資不是很高,作為男老師除去房貸所剩無幾,

第三,晉級之路漫長,基本是一個老了吃香的行業。

第四,能夠成長為主任校長很難。

再來說說教育機構,我的發小是一個專科學校畢業,畢業後一直在私立教育機構任職,現在已經成長到區域主管,而我現在還是一個小小的老師。私立機構機制靈活,基本是能者上,庸者下,同時私立機構絕對是多勞多得,職業前景不錯,適合年輕人去拼搏!

希望能給到你幫助!


數學老陳


834萬。

這是2019年高校畢業生的總量,該數據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

根據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屆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相較於去年,今年,這支龐大的求職主力軍的就業景氣指數更高,從1.78升至2.68。在眾多行業中,教育培訓行業的應屆生就業景氣指數也名列前茅。

教育培訓行業看起來非常歡迎應屆畢業生,也很受應屆畢業生歡迎。

但與數據體現出的情況相對應的,是一種流傳頗廣的說法:

這樣的說法與開篇援引對話中的畢業生“不謀而合”——在不少人看來,教育培訓機構門檻低,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更好工作時的跳板、收容所。


應屆畢業生的“擺渡人”

“先在這幹著吧,等考到教師資格證,我再去公立學校找工作。”

被問及畢業後進入培訓機構上班的心態,曾林很坦誠。

此時的他已經是一家公立中學的體育老師,但回溯至2017年,剛畢業的曾林由於沒有教師資格證,只能先“湊合著”在一家青少年體育培訓中心做籃球教練,“不穩定”是當時曾林的家人對他這個教練工作的評價。

“其實也沒那麼不好,”曾林回憶起做教練的日子,“每個月到手的工資多,上升空間大,所以我很多同學都在培訓機構上班,混得還挺不錯。”

但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做教練時,曾林在教孩子打籃球的同時,還得去大大小小的商場、公園發傳單,衝刺銷售業績指標。這和他“單純做個老師”的初衷相悖,也促使他在外奔忙一天後,還能打起精神,抽空準備教師資格證的考試。

拿到教師資格證,考上公立學校的崗位後,曾林立刻辭職離開。

和曾林相似,楊光也一邊在培訓機構上班,一邊偷偷參加公立學校的招聘考試。

楊光考入公立學校的目標很明確,所以在培訓機構上班時,他通常把手頭的事情做完,達到及格線以上,就趕緊回家準備考試。

“我能夠感受到民辦學校的熱度,但感覺自己的性格可能會更適合公立學校一點。”楊光說。

除了“騎驢找馬”的應屆畢業生,還有一些已有升學打算的畢業生將培訓機構當做“擺渡人”。

夢芸是國內某211大學的準研究生,距離去學校報到還有半年時間。抱著找個工作掙生活費,賺點“快錢”的想法,夢芸應聘了一家知名的在線英語教育培訓機構。

無責底薪、餐補、提成,相比其他公司,這家在線教育公司的待遇很是誘人。

通過嚴格的篩選,夢芸順利入職。

出乎她的意料,本以為可以輕鬆掙點生活費,沒想到這裡“十十六”的工作節奏把自己累了個半死。後來,夢芸從老同事那得知,他們的公司號稱教育圈的“富士康”。

和身邊的同事打成一片後,她發現同事中不乏從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畢業的“學霸”。和她不同,這些“學霸”並沒有打算只幹半年就離開,而是將這份工作視為“正式工作”在做——儘管,“正式”也並不代表“穩定”。

“大家來到這裡,目標各異,有的想賺錢,有的想鍛鍊能力,有的想創業來學運營模式,但目前很少聽到想長期留在這裡發展的同事,這工作是真的累人!”夢芸說。

這家知名的在線教育公司人員流動很快,用名氣、高待遇吸引人才,卻很難留下人才。

“說是班主任,其實就是客服兼銷售。”夢芸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


前途無量的夢想“藍海”

當一些人坐在培訓機構的崗位上眺望夢想時,也有一些人,他們在培訓機構的工作就是他們的夢想。

倪欣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師範大學畢業後,倪欣的家人希望她能進入公立學校工作,但因為大學時曾在培訓機構打工,也曾去公立學校實習過,兩相比較下,倪欣反而覺得在培訓機構工作“更能掌控自己的未來”。

於是畢業之後,倪欣一直在家鄉(三線城市)的一所培訓機構打拼。目前,倪欣畢業三年,換了兩所培訓機構,薪資一直處於穩定提升的狀態,而且她感覺自己的綜合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我是一個挺愛折騰的人,喜歡跟著自己的節奏走,公立學校會給我一種一眼望到頭,自己很難去改變什麼的感覺。”倪欣說。

反倒是培訓機構,充滿了變化與機遇,似乎更像一方能滋養夢想的沃土。

在一線城市,像倪欣這樣抱著夢想進入教育培訓行業的人更不在少數。

在傳統媒體幹了一兩年後,畢業於知名師範院校的方子琪跳槽到一家知名的教育培訓機構。“前些年,我們畢業那會兒,都說找不到工作的‘學渣’才去教育培訓機構上班,”方子琪感嘆,“但這幾年看下來,教育培訓行業的機會很多,整個行業顯示出很難得的生機。”

所謂“生機”,在方子琪看來意味著機會。整個行業發展的空間很寬闊,個人在行業內的發展前景、上升空間也比傳統行業更快。

已在公立中學穩定任教的曹林表示,他同期畢業,進入教育培訓機構的好友,如今已經做到了經理級別,手下帶著團隊,事業風生水起。“如果願意拼,願意闖,那這幾年去培訓機構工作是挺不錯的,”曹林說,“這個吧,主要還是看個人選擇和個人能力。”

在就在近年的就業環境裡,教育培訓行業的“生機”表現為教育培訓行業的“逆流而上”。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推出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招聘職位數同比下降11.0%,教育/培訓/院校的招聘需求則呈現上升態勢,在各行各業間,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量最大、貢獻就業崗位最多,同比增幅為6.2%,就業景氣指數在所有行業當中排名第二。

在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民辦教育培訓行業卻一路高歌猛進,在就業形勢上的穩定優秀的表現只是行業興盛的一個側面。職業教育、K12綜合輔導的高速增長,資本對在線教育的青睞,也都顯示出整個行業的“生機”。

58同城、安居客發佈的《201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居行報告》顯示,教育培訓位居“2019年畢業生從事/打算從事職業”的第三位,佔比5.9%。

對於教育培訓行業的消極態度仍然存在,但變化也在漸次發生。


“兩難”的人才招聘與培養體系

對於培訓機構來說,如今在大型教育培訓機構內,知名院校畢業生、“海歸”精英比比皆是,人才的去留,也在可控範圍內,名師跳槽或自立門戶,似乎都無損於新東方、好未來的發展。

但將視線落回中小型培訓機構,不少機構的校長在人才招聘時顯得有些“兩難”。

一方面,對於中小型機構,尤其地處二三線、四五線甚至發達程度更低城市、縣鎮的機構來說,很難招到高學歷的優秀畢業生。另一方面,這些機構即便招到了這樣的人才,也很容易淪為“備胎”,被暫時找不到dream job的畢業生視為過渡。

受到畢業生歡迎的教育培訓機構似乎只包括那些知名的大機構,中小型機構在留住人才方面並無優勢,很多時候,它們更符合傳統觀念裡“大學畢業生的收容所”的印象。

“說實話,培訓學校的人才構成差距蠻大,有專科生,也有名校的學生。當然,名校生比例要少些,他們的綜合素質一般比較好,可塑性很強。”一所中型培訓機構的文校長說道。

名校畢業生既讓中小型機構“心動”,又給機構帶來“煩惱”。

經營著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劉校長表示:“我們能招到名校的畢業生,但流失率比較高,反而是一些一般高校的學生比較踏實,慢慢堅持下來做出了一些成績。”

怎麼吸引優秀人才,怎麼留下優秀人才,要不要任用,或如何任用那些將自己視為“擺渡人”、“臨時工作”的人才,這些問題都成了橫亙在中小型培訓機構校長心中的“刺”。

“我在招人時不怕那種只在這臨時幹一段時間就去考研、跳槽的人才,”在教育培訓行業幹了十來年的張校長表示,“只要是真正優秀的人才,我在招聘面試時,會讓對方先說清楚自己的打算,告訴對方,我不會因為他們只在我這裡工作半年、一年的就不用他們,相反,我會根據他們的時間安排工作,避免他們突然離職帶來損失。”

面對新的招聘就業形勢,中小機構除了發展自身業務,在人才招聘和培養體系上,要做的還有很多。打造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更有底氣地“不拘一格降人才”,應對人才來去可能帶來的風險,同時,也能讓人才看得到未來,看到上升和成長的路徑,以及夢想實現的可能性。


教育家社區


先來談一下自己對這兩個地方的見解,有事業編制的學校的話可能會更輕鬆一些,因為這種學校大部分已經初具規模,你在裡面的話可能並不需要承擔太多,而教育培訓機構則又大有小,更多的會是中小型的教育培訓機構,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可能會面對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招生難、學生復課率低、老師管理繁雜,所以如果進教育培訓機構的話則不得不面對一些必要的壓力,如果在業務部門的話,那你避不可免要面對招生壓力,當然這個部門肯定會有相應的招生提成;如果你在教學教務部門的話,那麼所要面對的就是繁雜的工作,學生入學、測試、購課等等,反正就是隻要學生被招進來之後,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可能你需要的是負責一批的學生。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鍛鍊、磨練的話,那麼就選擇教育培訓機構,當然教育培訓機構的工資水平可能相對的比事業編制學校的工資水平稍高一些,如果想要比較輕鬆一些,不想要有太大壓力的話,就選擇事業編制學校,當然事業編制學校也會有壓力,但是相對的壓力不會有那麼大。

如果你想要挑戰自己就去教育培訓機構的業務招生部,雖然有一定困難、壓力,但是現在招生的方法也是越來越多,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教育培訓機構招生辦法的,可以關注私信我。


校滿滿


第一,這一行基本是吃青春飯,為什麼呢?因為年輕人有精力沒大有家庭負擔,所以壓力大週末無,加班等在高薪和成就感面前可以暫時放下。

第二,這行確實業績壓力大,必要時確實全員銷售,不然就面臨倒閉得危險,畢竟不是國企事業編。第三,給你得建議。有閒和有錢在目前是有點矛盾,誰都想要生活,但是如果每月就那麼點錢你有時間逛街也沒意思,好東西價位很刺激人。現在沒有經驗就想做輕鬆愉快掙錢多的工作不現實,當然有背景另當別論。所以必須自己奮鬥。如果你想鍛鍊一下自己,可以嘗試著去做銷售,這行門檻低,但是淘汰率高,優點是隻要你肯堅持,能得到巨大的鍛鍊和成長,幹上一段時間,積累了基本的經驗之後可以考慮升職,相對壓力小些,收入也不會下降。如果你只想輕輕鬆鬆拿個死工資,在哪裡都一樣,慢慢熬吧,用空閒的時間考公或者考其他專業技術等等,或許可以找到個穩定的單位。祝你好運。


娛樂小傻喵


我的建議是去有事業編制的學校。這兩份工作是完全不同的性質。一個是正式工作,穩定有編制,一個是私企性質的,不穩定也談不上編制。在培訓機構雖然可能會有很多的機會,也有大的發展,但是風險性也比較大。

其實關鍵看你自己的定位和選擇,是希望穩定,還是希望挑戰一下。如果想挑戰,最好找一些知名的,大品牌的培訓機構,不要隨隨便便就進入一家機構。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要認真考慮,慎重選擇。

祝你一切順利!


火星寶貝與地球媽咪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在成為女兒,成為母親,成為妻子,成為老師或者其他職業之前,應該先成為自己,這無關性別。所以問題的核心的在於,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至於前途,你要是想一輩子當個老師,在哪裡都一樣;你要是想走行政,也總會有辦法,也總得自己努力,畢竟沒點本事在哪裡都不好混。

有編制的公辦學校,自然穩定,穩定不僅僅只生活,也指工資,如果你嚮往的就是沒有太大的壓力,拿著差不多的工資站在今天看明天的生活,那就很適合,當然這樣的生活的前提是你最起碼是個考試型人才。

當然如果你的理想是過更有挑戰性的生活,而且你的抗壓能力也還行的話,那麼去輔道機構是個不錯的選擇,在機構一個人的成長速度非常快,有相對豐厚的報酬,如果你能面試到一個比較好的機構,交了五險一金,等適應了以後我覺得也還過得不錯。

畢竟現在還是在校大學生,一邊考慮這個,一邊還要增長自己的能力,這樣才有做選擇的資本!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慧學語文


去哪裡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是誰,能夠做什麼,想要做什麼,目標期望值與現在的基礎匹配與否等,以下從一個人的工作發展、生涯發展兩張圖片,給予選擇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