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作為土生土長的大連人,生活在這座城市是無比幸福的,同時對大連市的一些地名也感到好奇,同時地名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它真實地反映了城市的地理、歷史、語言文化。今天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大連的一些地名的由來。

西崗區

西崗區名源於小崗子。東關街至北京街一帶有一條土崗,舊稱小崗子。小崗子地處大連原中心區的西邊,所以又叫西崗子。1946年2月西崗區政府成立。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中山區

1945年11月,大連解放,大連市政府第一次區長會議決定,將敵偽時期的123個區改劃為12個區。當時的黑咀子區即是中山區的前身。1945年12月,大連市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黑咀子區改為中山區。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沙河口

沙河口名稱與馬欄河有直接關係。早年,馬欄河下游河床寬闊,沙洲漫灘,人們稱之為沙河,沙河入海處稱作沙河口。後來居民漸多,形成村落,就以沙河口為村名。此沙河口名稱由來。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甘井子

清初是大連灣北岸一個漁村,名為黃山嘴子。當時居民飲用的井水都是鹹水,後來在後來523廠地方打出一眼甜水井,取其甘甜之意就叫甘井子,之後就當作村名。1945年11月甘井子區政府成立。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友好廣場

友好廣場始建於帝俄國租借大連時期,日本租借時期稱西廣場,50年代為了紀念中蘇友好而更名為友好廣場。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中山廣場

中山廣場原名“聖德公園”,1954年,市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將其改為“中山廣場”。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奧林匹克廣場

大連奧林匹克廣場是為紀念大連建市百年,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而建的廣場,建成於1999年,是大連建市100週年的獻禮工程,如今成為大連一道亮麗的風景。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三八廣場

三八廣場初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租借大連時期,當時的三八廣場叫“朝日廣場”。1946年,“朝日廣場”改名為“朱德廣場”,後周恩來到大連視察時,提出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的名字不宜用於命名城市道路,又為了幾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因而改名為“三八廣場”。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五五路

五五路於1909年開始建設,1949年以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改名為五五路。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五惠路

日本租借時期,五惠路還是一條土路,1950年建成了水泥路,取武漢街、慧中街首字命名武惠路,後演變成五惠路。

周水子

據記載,康熙年間,周姓人家由山東遷入今周家街一帶,建立周家屯。而周水子一帶常年有積水,故名臭水子,後引水入海,流經周家屯,故稱周水子。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車家村

車家村原為車家屯,後日本租借時期,將車家村改為車家臺。解放後,大連地名去殖民化,就變成了今天的車家村。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寺兒溝

寺兒溝在大連本地人嘴裡變成了"刺兒溝"。1880年,清軍在旅順招工人修軍港,造就了一批熟練工人,他們就住在旅順水師營附近的寺溝。後來,沙俄租借大連,修港建市,僱傭了許多中國勞工,其中一批熟練工人就是來自旅順寺溝的工人。他們住在大連港東邊,別人問他們是哪裡人,他們就說是寺溝人,人們現在說的"寺兒溝"是"寺溝"的口語化音。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天津街

天津街一名始於1949年,有人說是源於此地住戶多是天津人。推測並不是正解,就像上海和青島都有大連路並不是因為那裡住著大連人一樣,應該是取“天津衛”上古繁華之意。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工人村

因當時居住的村民多為附近工廠的工人,因此這一帶被老大連人統稱為“工人村”。

春柳

春柳,顧名思義,有蒼天古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區大連第七幹休所內原有三顆紅柳樹,故稱這一帶為三春柳,後僅剩一顆柳樹,因而改為春柳。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侯家溝

侯家溝這地方有300多年的歷史,其歷史要遠遠大於它的名氣。它的名字與姓氏有關,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那時侯氏祖先侯世秋從山東即墨縣帶著妻兒闖關東,來到這安家落戶,成了這裡的大戶,於是便以姓命名,叫做侯家溝。

青泥窪

昔日這裡是一片淤泥海灘,從海上向陸地看,呈青烏色,故稱“青泥浦”。唐貞元十七年,宰相賈耽所著《道里記》一書中有記載,“登州東北海行……北渡烏湖海 (今城隍島至旅順老鐵山)東至都裡鎮(今旅順口)二百里,東傍海,過青泥浦。”後來由於山洪衝出的窪地常年蓄水,“青泥窪”的名字被叫開了,成了漁民賴以生存之地。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馬欄子

在甲午戰爭的地圖上,這個地方叫做馬蘭村。每逢四五六月份,這裡漫山開著灰蘭色的馬蘭花,所以當地的村民們將這裡稱為馬蘭村。在日本租借時期,這裡的第二任村長上任後,村子裡的居住人口越來越多,後來,他經過查閱清朝字典時發現,字典中蘭花的“蘭”與“欄”基本上是通用的,於是便將“馬蘭村”更名為“馬欄子”,一直沿用至今。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革鎮堡

明《金州衛山川地理圖》中便記有“棘針堡”,“棘針”是蒙古語“圪(ge)針”的轉音。所以說,早在元朝時期,革鎮堡已經存在了。滿語有不少詞彙源自蒙古語,如“葛針”就是荊棘之意。清朝,“棘針堡”改叫“葛針堡”。1905年,日本殖民者建鄉會,將葛針堡改名為革鎮堡。

劉家橋

由於春柳周圍的街市興旺,也就向北影響了劉家橋。劉家橋大部分是農田,有條大水溝,來往行人不便,有一戶姓劉的人家出錢修了一座木橋,於是人們稱它為劉家橋。劉家橋興起了街市後,大水溝也給填平了,木橋拆了,但是地名仍叫劉家橋。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七賢嶺

七賢嶺原名“七腦瓜”,是從旅大南路東南,淩水河口至南河河口段的黃金海岸,東北到西南走向依次排列的七座小山頭,依次排列叫'“大腦瓜、二腦瓜、三腦瓜、四腦瓜、五腦瓜、六腦瓜、七腦瓜”,遠眺七座小山頭,神似七位賢才聖人的腦子瓜,故名謂之“七腦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因覺“七腦瓜”地名有點不雅,故以 “七腦瓜”和“賢才聖人”的首字聯名,得“七賢嶺”之名。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香爐礁

香爐礁之前是一個海邊,因一戶人家做香爐(用於燒香拜佛)而得名。還有另有一說法,香爐礁名稱源於大連造船新廠(現大連船舶重工)海邊一塊高達15米的礁石,其形狀像香爐而得名。1973年,船廠修建船塢時,高大的“香爐礁”被炸掉,只留下了今天這個耐人尋味的名字。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東關街

東關街早在俄日佔領時期是中國人居住區,中國人去日俄區域需要過關卡,東關街在關卡以東,被中國人稱為東關街,久而久之,成為固定的地名。

大連這些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