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除人為“延遲滿足”所導致的“高需求寶寶”“超限效應?”

學霸老母,一位生完孩子抑鬱後喜歡閱讀和寫作的媽媽,一邊陪娃,一邊充電,學習在路上......


這種喜歡牢牢黏在父母身上的寶寶有著堅持不懈的個性,所以,他們的堅持不懈也會激勵父母找到適合他們的育兒方式。

——西爾斯博士

如你所料,西爾斯博士所描述的這種寶寶就是我們之前介紹過的“高需求寶寶”了,那麼面對“高需求寶寶”,父母又該如何陪伴呢?

作為“高需求寶寶”的父母,你需要知道的是,一般的育兒方式可能對“高需求寶寶”不奏效,對待“高需求寶寶”,你要用特殊的育兒方式。


如何解除人為“延遲滿足”所導致的“高需求寶寶”“超限效應?”

思想包袱

一、“高需求寶寶”的父母如何卸下思想上的沉重包袱?——接受而不是壓制孩子的個性,學會欣賞孩子

天啊!我今天才知道有“高需求寶寶”這一說法!我家二寶全中!!!嬰兒開始到現在快兩歲,條條全中!!精力旺盛,每天晚上不到十二點不睡,而且越晚越精神,即使我們關燈睡覺,他也可以摸黑自己玩一兩個小時,現在大點了自己去開燈後拉我們起來陪他玩......精力旺盛,認床,認人,黏人,還搞破壞……搞得根本沒辦法去陪伴姐姐。我和他爸已經被折磨得無可奈何了......

很多“高需求寶寶”的父母在思想上都會有很沉重的包袱,因為孩子的行為似乎反覆無常,需求無度,似乎不管怎麼努力都滿足不了孩子,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盡卻常常不知所措。

當你沒有在思想上做好接納“高需求寶寶”的準備的時候,你會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因為以前你所用的育兒方法對“高需求寶寶”都不管用。

你可能會覺得孩子怎麼什麼都要得多?要多抱、要多喂,一般的標準對孩子沒用,標準那套也根本不起作用......這孩子怎麼這麼“難帶”、怎麼這麼愛“哭鬧”,難道這孩子是一個需要進行行為矯正的“問題寶寶”?

事實上,“高需求寶寶”的需求水平本來就比較高,需求得不到滿足哭鬧也正常,怎麼能因為孩子哭鬧就給孩子貼上“難纏、耍賴”等負面標籤呢!

與其用“難帶”、“愛哭鬧”等負面標籤來定義“高需求寶寶”,不如換個角度,將“高需求寶寶”看作是一個有特殊個性、需要特殊關愛和培育的寶寶。

當你用一個積極的詞彙去看待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多關於孩子的好的個性,而不是隻看到他們不好的一面。

事實上,西爾斯博士對“高需求寶寶”的定義也是來自於自己的親生經驗:第四個孩子——海登。

我們不斷告訴自己,海登的行為和我們的育兒方式都沒有錯,只是“她的需求比較高”,而且我聽到很多有類似寶寶的父母也這麼說。有一天,我們靈光一閃:“就叫他們高需求寶寶吧!”

“高需求寶寶”這個詞,既指明瞭這類寶寶的特點(對父母要求苛刻),又標誌著做父母的開始欣賞和接納這個讓自己感到難堪和不知所措的孩子(父母應該採取的育兒策略)。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一個“高需求寶寶”,你不必因此而被弄得沮喪不已,以致很難卸下思想上的沉重包袱,與其因為自己忽視孩子,感到內疚,不如給到寶寶應有的重視。

事實上,當你生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的時候,你就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所以,要用特殊的育兒方式對待。

既然孩子有特殊的需求,做父母的的就要儘量滿足,怎麼滿足?如西爾斯博士所說,用更敏銳、更有技巧的育兒方式滿足,雖然很難,但稍加訓練,可以做到。

“高需求寶寶”雖然在小的時候比較難帶,比較消耗父母的精力,但當他們長大以後,會是一個富有創造性、非常敏感、情感豐富、充滿愛心、懂得付出的人。

正如西爾斯博士所說,做父母的可以從“高需求寶寶”身上學到很多,比如:

· 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照顧方式,才能讓父母和寶寶都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 要接納、欣賞這類有著獨特性格的高需求寶寶,並用一種特殊的育兒方式養育他們。

· 對待高需求寶寶,你要變得更加敏感(這種品質在工作、社會和婚姻關係中都需要)。

如何解除人為“延遲滿足”所導致的“高需求寶寶”“超限效應?”

適度引導

二、孩子精力旺盛怎麼辦?要學會適度引導——“高需求寶寶”精力旺盛,就讓他/她把精力消耗完

對於“高需求寶寶”的父母來說,最頭疼的莫過於孩子旺盛的精力了,其實,只要合理引導,“高需求寶寶”旺盛的精力就會被轉化為堅強的“意志力”。

1、“高需求寶寶”精力太旺盛,全程陪伴吃不消?

“高需求寶寶”似乎從出生就精力旺盛,我家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精力旺盛的不得了,一天大人幾乎都沒得睡,剛開始的那一個星期,大人不到一個小時起來一一次。

如果你認為“高需求寶寶”只是餓的時候比較折磨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高需求寶寶”吃飽了也是各種折騰。

其他的孩子吃飽了就睡,我家的孩子,小的時候,吃飽了就不睡,而且想著各種辦法玩呀、動呀什麼的,反正全程陪下來,大人真的是很累。

如果寄希望於讓自己變成一個超人,然後全程無間隙地高質量陪伴也不現實,後來,我變換了育兒策略:與其把自己累個半死,不如讓孩子自己累個痛快!

後來,我慢慢地把她的精力引導到玩耍,戶外,讓她去玩一些戶外的設備,滑梯啊或者什麼的,讓她消耗一下體力,體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晚上就好帶。

如果孩子的精力特別旺盛,家長要面臨的可能就是到晚上睡覺的時間了,孩子不困,還要繼續折騰,與其這樣,不如白天就想辦法把她的精力消耗完,這樣到晚上困了就直接睡覺。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要計算好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如果孩子一天睡10個小時,那麼,午休和其他小睡的時間就要儘量控制,這樣孩子的作息還不會太過於顛倒。

“高需求寶寶”一般都精力旺盛,而精力特別旺盛的時候都特別想找點事情做,所以可以想辦法把孩子的精力引導到正確的地方,比如玩耍、運動或學習。

我們家的孩子,小的時候,慢慢引導她去戶外爬呀,玩滑梯呀,總之,不讓孩子閒著;到大一點的時候,我會慢慢地引導她去看書呀、剪紙呀什麼的。

2、“高需求寶寶”吃奶、睡覺要引導,連玩耍也要?

高需求的寶寶在小的時候就是對吃奶和睡覺比較敏感,然後再慢慢大一點的話呢,他們對玩耍的需求會比較多,會想要探索一些比較新奇、有趣的玩耍方式。

作為家長,要多給他們提供一些可以選擇的供他們玩耍的渠道和途徑,比如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親子或室內外互動小遊戲(滑梯、剪紙、畫畫、數數、捉迷藏、看書、講故事等)。

這樣做的目的是分散孩子的旺盛精力,把孩子的這種旺盛的精力,通過遊戲,室外運動或者是看書、學習的方式消耗掉,這樣到了晚上,大人就會比較好帶。

對“高需求寶寶”的父母來說,陪伴的過程真的是又累又辛苦,只是當你慢慢地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正確的地方,你會發現,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高需求寶寶”是很敏感,但從另一個方面說,他們認定的事情就很堅持:

像我們家的孩子,現在慢慢引導她看書,你晚上陪她講故事,講完一本之後她不樂意還要繼續講,而且一定要把那幾本全部都講完,講到她睡覺了你還不能停,要不然她就不依不饒。

這時候,你會一邊累的想哭,一邊又為孩子的好學而暗暗高興,因為,孩子終於找到一件自己可以投注精力並喜歡的事了。

3、面對“高需求寶寶”,你需要做最好的自己

也許有人會感慨,攤上一個“高需求寶寶”,那叫一個有苦說不出啊,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它會讓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們家的孩子精力極其旺盛,剛開始帶的時候,自己體力也會跟不上,吃不消,但為了有足夠的精力去應對她旺盛的精力,我開始鍛鍊,開始讓自己保持狀態良好。

“高需求的寶寶”對情緒也很敏感,當他們接觸到負面情緒的時候,有的時候也會反抗。所以,做父母的,在面對這種“高需求寶寶”的時候,不要太過勞累,體力要跟上,避免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我們家的孩子,讓她玩的開心了,然後肚子吃飽了,心情好了,那天各方面都好帶。精力旺盛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把她的精力消耗完,她才會睡覺,要不然你別想讓她乖乖的睡覺。

“一邊累著,一邊笑著”是“高需求寶寶”的真實寫照,在陪“高需求寶寶”的過程中,父母也會得到很多的成長和鍛鍊。

比如,我家孩子,剛帶她那段時間,就為了照顧好她,我天天研究怎麼做好吃的,因為我家的孩子對吃飯要求極高,你要是做的不好吃或者花樣不夠多,她不吃。

每天為了讓她吃得高興,我都得變著花樣給她做:今天做香菇雞肉飯,明天做炒麵,後天做豆腐湯,大後天做素丸子......

如何解除人為“延遲滿足”所導致的“高需求寶寶”“超限效應?”

及時滿足

三、人為地“延遲滿足”不可取,要學會及時滿足

前段時間,著名作家尹建莉老師在微博上就“對孩子是否要‘延遲滿足’”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迎合孩子的需求,他想做什麼,儘量馬上回應,絕對不要人為地‘延遲滿足’”。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滿足孩子,這是建立信任關係的重要途徑之一。兒童和家長建立了信任關係,遇到不能及時滿足的事,只要說明白,孩子自然會耐心等待。

尹建莉老師還提出了“自然養育”(照著孩子的天性去養育)以及“教育孩子不是耍心機”(和孩子耍心機會破壞孩子對你的信任)的概念,深表贊同。

心理學上有一個規律叫“超限效應”,指的是因刺激過多、過強,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個體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事實上,當孩子需要及時滿足的時候,你故意“延遲滿足”其實就是給孩子創造“超限效應”的機會,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對你變得不耐煩甚至反感、討厭。

被逼急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我偏要這樣”、“我就是要和你對抗到底”的逆反心理,當孩子對你不耐煩,甚至反感、討厭你的時候,你說什麼,孩子會聽嗎?不會,因為你和孩子的信任關係已經不存在了。

面對“高需求寶寶”獨特的個性和特質,我們要做的是靈活應對,鍛鍊自己對寶寶需求水平的熟悉速度以及反應的敏銳度,將孩子高需求的個性轉化為一種優秀的性格特質。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裡說,“高需求寶寶可能會把你身上最好和最壞的東西都激發出來”,所以,養育“高需求寶寶”的關鍵是,父母的育兒能力與寶寶的需求相對應。

我們以兩種母子配合的方式為例,一種是:需求寶寶+反應冷淡的媽媽;一種是很有技巧的高需求寶寶+反應積極的媽媽。

需求寶寶+反應冷淡的媽媽

這是最不理想的母子配合方式——媽媽採取的是冷淡、剋制的育兒方式,而寶寶的需求則沒有得到及時滿足,在這種配合下成長的孩子,要麼會哭鬧得更厲害直到有人滿足,要麼會放棄哭鬧,自我安慰。

這種媽媽很可能是聽取了一些錯誤的建議,比如:“他在操縱你,讓他哭吧!”、“你要按時間餵奶、定期讓讓孩子哭”,這些簡易快速的解決方案很少對“高需求寶寶”起作用,甚至會造成不良影響。

很有技巧的高需求寶寶+反應積極的媽媽

這是一種能夠發展出最強有力親密紐帶關係的配合方式——寶寶發出信號—>媽媽反映積極—>寶寶發出更多信號—>媽媽繼續積極反映......

在這種組合裡,寶寶很享受媽媽的反應,也會樂於發出信號,因為他知道媽媽會給到他想要的反饋。彼此會激發出對方身上最好的一面:

寶寶學會更好地交流(懂得如何哭),媽媽學會更好地照顧(變得善於傾聽),雙方都對對方很敏感,母嬰關係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那麼,在現實生活當中,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反應積極的媽媽,讓孩子成為一個很有技巧的“高需求寶寶”呢?以自己的實際經驗為例給你一些參考。

高需求寶寶就是這樣的,這種孩子特別敏感,需要特別的關注,如果你能夠及時地給到他關注,就會好很多了。

我們家的孩子也是我慢慢摸到她的特點的,就是這種高需求的孩子你一定不要去忽略他的需求——你看她的需求了,千萬不要不管她或者如何。

如果你真的置之不理,那孩子到後面的話呢,就會很叛逆,而且哭鬧撒潑耍賴很嚴重。“高需求寶寶”的需求本來就比一般的孩子要多,當他們的需求被適當滿足的時候,是很好帶的。

我的孩子之前老人也帶過一段時間,老人剛開始也不知道這種是屬於高需求寶寶,所以有一段時間,對孩子的需求有點忽視,導致孩子後來撒潑、耍賴很嚴重。

後來我自己接過來,每天寫日記,詳細記錄孩子每次撒潑耍賴的情境,原因以及應對措施,然後力所能及地給到孩子關注、去滿足她的需求,這樣去做之後,發現孩子撒潑耍賴的次數明顯減少了。

我是經歷過這種慘痛的教訓的,

所以對於高需求的寶寶,千萬不要對她的需求置之不理,要不然到最後她的叛逆反抗真的很嚴重,如果到了那個程度,很多父母都是招架不住的!

後來,我也有跟老人說,就是這種寶寶他和一般的寶寶不一樣,是高需求的,而且我還專門把相關的資料分享給老人看,老人後來才知道,“噢,這種是高需求寶寶,的確是跟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樣”。

我婆婆帶孩子經驗也是特別豐富的,以前三個孩子也都是他帶大的,但是她跟我說,她帶孩子的時候那三個孩子都沒有像我們家孩子這樣要求那麼多,那麼難帶!

所以後來全家就形成一個共識,只要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者是行為,向大人去表明她有某方面的需求,不是特別過分的,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都會盡可能的去滿足她。

當時在育兒群分享自己帶“高需求寶寶”的經驗的時候,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反響,有一位同為“高需求寶寶”的媽媽很認同我的說法。

說得太對了!我也在摸索當中感覺到了。一開始那個階段我真的是幾乎崩潰,軟硬不吃,嚴重的時候可以說是各種撒潑,後來逐漸摸清他的脾氣和性格,逐漸用適合他的方式去對待,貌似感覺到沒以前那麼難了。

用適合“高需求寶寶”的方式對待他,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地忽視他們,關於“高需求寶寶”的陪伴你有什麼想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