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作者丨小朋

《驢得水》這部電影,我是奔著任素汐去看的。

該片上映於2016年10月,由任素汐主演,是開心麻花製作的第2部電影,被網友評為國產好劇,且被定義為喜劇。但《驢得水》的上映海報的宣傳語是“講個笑話,你可別哭”,從這句話裡,就能看出其喜中帶悲的情感色彩。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驢得水》電影海報

故事發生在1942年,在民國時期的一個偏遠山村學校三民小學,一個從神窯洞改造的校舍裡,一個校長,三個老師堅守著鄉村教育最後的陣地。

聽著悠揚的口琴和張一曼(任素汐飾)哼唱的《我要你》,我想大多數人會以為這是一部喜劇電影,但隨著劇情往後發展,謊言不斷升級,真相也隨之揭開,同時被撕開的還有人性,一份悲情油然而生。

從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還有理想主義,在偏遠山區裡,4位老師,學生總數才6個人,這4位教師,可以說都是具有理想主義情懷的人,他們把要做好鄉村教育當成是自己的人生使命。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有著浪漫情懷的張一曼老師

但在這個學校裡,卻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個他們以為可以一直隱瞞下去的謊言。彷彿只要內心高尚就可以泯滅所有的罪行。可是他們卻不知道,理想主義的坍塌就是從說謊一點點開始的。

在《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了三個元素:說謊、語言暴力和理想主義的破滅。接下來我會就這三個元素逐一分析這部電影。

一個因謊言而起的悲劇

故事要從一頭驢說起,因偏遠山區資源匱乏,幾位老師不得不用一頭驢去挑水,作為全村最聰明的幾位教師,他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用這頭驢的名字來領薪水,不僅解決了水的問題,還順便可以用這一筆經費撈點好處用於自身。

看似合情合理的謊言,是這場悲劇的開始。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驢得水

雖然山區條件不好,他們倒也活得快樂自在,如果事情就這樣繼續下去該多好。

然而一通電話打破了他們生活的平靜,教育部特派員要來檢查,重點檢查對象就是這位“呂得水”老師。

他們找來了給學校修下課鈴的銅匠來頂替驢得水,以化解這次謊言可能會被拆穿的危機。

一個謊言誕生,就要用一百個謊言來補,在這部電影裡可謂是淋漓盡致,他們試圖用更多的謊言來捂住一個謊言,卻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無法收場。

最後的結局是謊言還是被拆穿了,謊言拆穿自然要有人承擔後果,雖然最終教育部沒有懲罰任何一位老師,但張一曼卻自殺了。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特派員要來聽呂得水講課

語言暴力在這部電影裡所起的作用

初看這部電影,第一感覺是謊言導致了悲劇發生,但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導致悲劇發生的原因還和語言暴力有直接關係。

為了讓銅匠繼續裝呂得水老師,張一曼選擇了“睡服”這樣的方式。看似為了學校,為了學生,有著高尚品格的老師,演繹著放蕩女人的戲碼。就這樣,老實的銅匠被折服了,還獲得了性啟蒙。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張一曼出主意要睡服銅匠

對於張一曼來說,她的目的實現了,她就是要利用銅匠,以防謊言被識破,到此交易結束。

但銅匠卻動了真情,他捨不得離開張一曼,在臨走的時候還唱起了情歌。他看著張一曼的頭髮對她說你的卷卷真好看,在那一刻,你會看到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感覺,張一曼還剪了一縷髮絲送給銅匠。

銅匠的妻子,一個平凡的婦人,沒有受過什麼文化教育,看上去有些蠻橫,她很快發現了端倪,僅僅是因為她發現丈夫學會了咬耳朵之類的新花樣。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銅匠妻拉著銅匠要找到誘惑丈夫的女人

她找到了學校,要揪出那個和他丈夫有一腿的女人,找不到便誓不罷休的姿態,讓張一曼不得不承認那個人就是自己。

接下來的一幕炸了,張一曼為了勸銅匠跟妻子回家,對他說了一句話:“你在我心裡就是個牲口”。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銅匠的心。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張一曼的這句話中傷了銅匠

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原本要為了張一曼和妻子抗衡,不跟妻子過了,農奴要翻身的那股勁簡直是男子氣爆棚,可是在這個軟弱的男人剛剛站起來的時候,卻被自己心愛的女人一句話再次打趴到了地上,銅匠被打回了原形。

對於一個人來講,最大的傷害莫過於你將心交給了對方,卻又被對方踩到了地上蹂躪,昨夜還是溫柔鄉,今日卻是一把刺刀紮在心上。語言暴力在這部影片裡就是那把刺刀,只是連張一曼都不知道這句話的殺傷力有多大。

張一曼從未愛過銅匠,他只是被利用的,在所有人眼裡他就是個工具,為了掩飾謊言而揪來的工具。

這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因為美國慈善家羅斯先生要來看望人民教育家呂得水先生,老師們就再次找來了銅匠。

銅匠提了條件,要學校開除張一曼老師,原因是她被張一曼罵是牲口,他覺得受到了羞辱,而特派員想到了一個公平的主意,不開除張一曼,要所有人罵她,罵到銅匠滿意為止。

曾經喜歡張一曼的裴魁山老師,因為張一曼的“移情別戀”對她懷恨在心,這下可算是找到了機會,他罵張一曼,帶著一種得不到的就要毀掉她的恨意,火藥味十足。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裴魁山用語言中傷張一曼洩憤

他說張一曼老師,實話實說,你就是個臭婊子,你原來在城裡乾的那些事誰不知道,你就是個過街老鼠,你還好意思挑三揀四,你真不要臉,你有什麼資格挑別人,有人睡你那是給你臉,你就是個共同廁所,走到今天就是活該……

句句扎心。

罵完了,銅匠還是不滿意,即便是張一曼自己扇了自己幾耳光,他還是不滿意,他要人把張一曼頭髮剪了。

張一曼的醜態暴露無疑,而揭開他醜惡面紗的竟是她沒有放在心裡的銅匠,以及整天和她嘻嘻哈哈志同道合的同事們。

之後的張一曼,瘋了。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張一曼瘋了

這個劇情讓我想到《霸王別姬》裡的一個場景,段小樓和程蝶衣為了自保而檢舉羞辱對方,呈現出人吃人般的景象,最後的矛頭指向到菊仙身上,他們揭露菊仙的醜事,罵她,羞辱她,結果是菊仙自殺了,她承受不了丈夫對自己的羞辱。

這兩部電影的共同點就是用語言暴力來煽動劇情。

語言暴力,是對一個人人格上的侮辱,它的殺傷力能擊碎一個人的底層自我認知,最終導致自我瓦解和崩潰,尤其是那些來自最親近的人的語言暴力,更是令人心碎。無論是張一曼,還是菊仙都是語言暴力的受害者。

有一個詞叫以牙還牙。可以說張一曼承受的折磨,正是銅匠承受的痛苦現實化的演繹。他的痛苦沒辦法言說,就只能借用他人之嘴,他人的行為來解氣。況且,如果是他罵張一曼,遠沒有張一曼最在乎的人來罵更有火藥味。

理想主義的破滅

張一曼在電影裡可以說是理想主義的化身,她追求浪漫和自由,她手裡摘的花,嘴裡唱著的歌,強上貼的畫,無一不在彰顯著這一點。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從張一曼的屋子裡就可以看出她的理想主義和浪漫氣息

也正是這份理想主義和高尚的情懷,才使得這幾位老師聚集在這個偏遠山區裡,不亦樂乎的做著教育這份工作。

而與之相反的人物就是銅匠妻,她是現實派人物的代表。

在聽到張一曼說銅匠是牲口的時候,她說了一句話:“你們才是牲口”,這句話極為諷刺。

在所有人都在為了一個謊言而演戲的時候,是她攪亂了局,破壞了銅匠和孫佳的婚禮。當士兵用槍指著她,她一巴掌把槍打到了地上。要抓老公的回家的她,輕鬆瓦解整場騙局。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銅匠妻子大鬧婚禮現場,抓銅匠回家

大家都在在意利益,慾望越來越多,唯有她在意的是她的丈夫。

更為諷刺的是,孫校長是這個謊言的頭子,他的口頭禪是做大事要不拘小節,這也是理想主義的特點,他以為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就可以不拘小節,就可以說謊,其實是走偏了路。

“理想主義”就是一個氣球,需要用力往裡吹氣,它才能飛得高遠,但在遇到“現實”這根針的時候,它就會砰的一聲炸掉。

結局就是張一曼死了,她的死也象徵著理想主義的破滅。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張一曼是整個謊言一份子,也是謊言的犧牲品

這部劇帶來的現實思考

謊言和理想主義有著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像是保護罩,把一個人隔絕在真相之外,它們同樣有著自欺欺人的味道。

但謊言和理想主義最終都會被真實和現實戳破,虛幻的東西經不起現實的檢驗,唯有真實示人,才能減少麻煩。

另一點是語言暴力,語言暴力確實解氣,但它的毀滅性也會反噬到自己身上,最後導致引火上身。

我們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就像是一個迴旋鏢,你發出什麼,就會收回什麼,不要妄圖欺騙和傷害他人,沒有誰是可以被隨意傷害的,所有選擇最後還是要由自己來買單。

從《驢得水》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不只是謊言,還有語言暴力

張一曼為大家制作的校服,讓人想到兩個詞:青春和純真

《驢得水》這部電影的主創周申說:

不能為了一個美好的願望就去做錯誤的事,不能在你追求美好目的的過程中突破底線。

而我認為,真實和善良就是一個人的基本做人底線,也是最好的防護罩。


作者:小朋,二級心理諮詢師,用簡單的文字,書寫普通人的心靈世界。願你好好生活,好好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