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洞穴》與《神祕巨星》:暴力,最不該存在於最該愛的地方

【這個地方,叫做“家”。】

- 1 -

至今已看過不少歐美電影,與國內本土電影一樣,在家庭主題上都能淋漓展現父母對子女的愛。但不同的是,前者並不避諱家庭暴力,更能直擊人心和引發思考。這一點十分可貴,於觀眾而言,具有教育啟示的意義。觀看那些優秀的電影,就像經歷了一場場混合了現實與心理矛盾的視覺冒險。正如電影所表達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對外界的恐懼往往來源於自己的內心

《神秘洞穴》與《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該存在於最該愛的地方

丹恩和盧卡斯兄弟倆隨母親離開喧囂的城市,搬住到一座安靜的小鎮。雖然離開了曾經的朋友們,但也認識了新朋友朱莉。他們無意間發現,地下室裡有個上鎖的地窖,其實是深不見底的黑洞。鎖被打開後,三人相繼遭遇了奇怪而恐怖的事情。他們便開始有意識地探究這個深穴,由此喚醒了各自埋藏已久的內心記憶。其中就包括大男孩丹恩對家庭暴力的害怕,而父親就正好住在黑洞裡。

童年本應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度過,而丹恩卻過得痛苦,酗酒暴力的父親是他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電影裡並沒有給予這位“父親”正臉,而是以高大和扭曲的怪獸形象來表達孩子的恐懼和逃避。弟弟盧卡斯被抓進黑洞,其實就等著丹恩來救,所以終逃不過與父親的直面對立。那一刻出現了小時期的家庭環境,斑駁的場景正是丹恩遭受家暴的現場,父親拿著腰帶,陣陣惡狠的語氣。

《神秘洞穴》與《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該存在於最該愛的地方

為了救出弟弟,不得不進入曾經的“家”,一幕幕過往片段在牆上出現,一句句話語通過旁白念出——“你不是說你沒爸爸嗎”、“我們可能太早結婚了”、“你不能把鎖打開,黑暗不會放過我們”……一切都被放大。好在丹恩不再逃避過去,有力地接住父親甩來的皮鞭,最終將其打倒,也打碎了這段黑暗的記憶。大家都選擇勇敢面對,故事結尾,洞穴竟變成了淺淺的閥門坑道。

《神秘洞穴》與《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該存在於最該愛的地方

- 2 -

《神秘巨星》則不僅反映了對女性的暴力行為,更深刻揭露了家暴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少女尹希婭熱愛唱歌,但遭到自私專制的父親阻撓。她只能蒙面拍攝視頻於網絡分享,以撫慰那顆無比熱愛唱歌的心。她極度渴望逃離家庭,但母親沒有勇氣離婚,更沒有能力支持她的音樂夢想。雖然影片具有平權意識與勵志色彩,但觀其某些情節片段,也不得不讓人屏住呼吸——父親要母親穿戴整齊後一起出門參加婚禮,當得知為了給尹希婭買電腦而賣掉項鍊的事實後,那一刻,空氣都凝結了……意味著母親將會遭受一場暴打,自己的電腦也會被摔得粉碎。

《神秘洞穴》與《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該存在於最該愛的地方

成年人對暴力有恐懼心理,青少年們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恐懼的事物,但在這裡不講自己,我想講述我曾目睹過的令人十分恐懼的一個片段。大概在讀六年級的時候,街道里搬來一戶租客,也就順理成為了鄰居。一條街道並不長,什麼大驚小怪都能很快被發現。從日常生活看來,鄰居家也是和睦的。那個傍晚很是清晰,夜幕還在半空,卻傳來一陣刺耳的哭喊聲。

好幾個鄰居孩子都急步跑過去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大人們即使聽聞好似也不太理會。原是與我同齡的那戶租客的孩子,偷拿了母親抽屜裡的五塊錢,父母正在教育他。我也扒著窗戶往裡看,那一幕讓我目瞪口呆——他的手腕被麻繩拴著,另一頭系在天花板的風扇上,高度正好讓他跪著,膝蓋下是一些燒過後的煤炭渣。他爸手拿著細長而韌性的竹條,像打牲口一樣地,打在他的身上。

好幾次下重手,見他疼得都不能立馬哭出聲來,那場面緊張得我也感同身受,呼吸困難。我曾一度認為,這種場面只有電視裡才會有。“看熱鬧”的我們趕緊跑回家去告訴家人,其中也有大人來勸解,卻被告知“教育自家孩子,不管旁人事”後便悻悻離開,還好一位年長者來才罷了。看到他背後被抽得一條條的青紫瘢痕,我有種說不出的可憐與恨意,但更多是年少時對家暴的恐懼。

- 3 -

對受害者的關注多集中於已婚女性,《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我國第一部直觀反映家庭暴力的影視作品。對兒童的家庭暴力則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正如前面故事所講,畢竟難在“教育自家的孩子”。傳統教育觀念不乏以愛之名進行體罰之事,這種現象客觀存在而且普遍,不由人主觀反駁,相信許多80後90後都有所經歷或聽聞。別說這種現象以前才有,事實是現在也不少。

根據律師佟麗華的一項統計,媒體公開報道的近700件案件中,孩子被打死的就有359件。更讓人苦惱痛心的是,除非孩子被打死打殘,否則面臨此類案件往往無可奈何。社會學者關穎認為,家暴對未成年人的危害不容小覷:產生不良性格、加劇不良行為、造成報復心理、親情淡化背離、結交不良夥伴等。除對受害者本身的影響外,學者王楚捷認為,目睹家暴行為也會有負面影響,引起敏感、焦慮、抑鬱、社會退縮等。人們為什麼能維持與外界的關係,卻阻斷不了家暴的發生?

《神秘洞穴》與《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該存在於最該愛的地方

身體傷害極具皮肉痛楚,語言傷害又何嘗不是暴力。學者禹建說,現在不少父母急功近利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有些人還經常發洩對孩子的不滿,成千上萬的孩子因為父母對於他們缺點和失敗的指責、嘲諷,而傷心憤怨。內心的恐懼被壓抑,總會得到釋放。如果向外發洩,就可能影響社會平安;如果向內消化,他們的人生可能就此毀掉。無論哪樣,負性能量都極為無益。家是心靈的港灣,暴力這種東西,最不該存在於最該愛的地方。

教育學者廖金花認為,孩子內心的傷口都是原生家庭的裂變,他們輕則學業不良或出現品行問題,重則導致明顯的人格缺陷、精神障礙,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每個有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孩子背後,一定有著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環境。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就曾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

- 4 -

現在看起來很正常的成年人,即使表現自信、外表強大、無所畏懼,都有可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童年陰影。面對似乎無底的黑暗洞穴,一切都毫無掩藏,那些並不美好的記憶就赤裸裸地擺在你眼前。隨著藤蔓雜草的延伸覆蓋,黑暗時光被暫時淡忘,直到某天機緣巧合地觸發那根神經,才發現根本忽略不了。恐懼總會被人為地放大很多倍,越想躲藏卻越是明顯,越想忘記卻難以忘記。

直到今日,我也很難剔除記憶裡我爸曾說過的一段話,“上初中了進入青春期,人就會叛逆,不聽話,出問題。不管是和長輩頂嘴,還是和那些壞學生玩,都得打。光靠嘴說是不行的,得忍心打他,打怕了就會聽話,性子才會收緊,不會變壞”。母親及時呵止,否則我終日焦慮。“不打不成才”等愚昧觀念,常常使得童年難安。

甚至出現“男女混合雙打”的戲謔,實則是人的無奈處境。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魯迅先生卻認為“棍棒底下出奴才”。和諧的家庭,良好的脾性,孩子才會終生受益。讀過一句話,很有感觸——“假如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假如你活的豐盈,孩子也會努力綻放。父母有多懂生活,子女就有多愛生活

”。

《神秘洞穴》與《神秘巨星》:暴力,最不該存在於最該愛的地方

【關注“翽塵思考錄”:頭條文化領域創作者,專注成長的思考,幫助你找到真實的自己,明白人生該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