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去世,慈禧為何不給同治一個體面的歸宿?

王文碧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第二悲情的皇帝(第一位是他的繼任者光緒)。載淳的人生,只有短短的十九年,可他的命運卻經歷了數次變更。

咸豐六年,小載淳出生在北京紫禁城的儲秀宮,作為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載淳得到了宮內所有人的疼愛,從出生到週歲這短短一年,載淳就收到了上千件玉器,數百件金銀器和數不清的衣服鞋帽,他的母親懿妃(即後來的慈禧太后)也母憑子貴升為貴妃。



載淳在紫禁城過了五年多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長,小載淳趕上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年幼的載淳隨他的皇阿瑪逃到了熱河,不久,他那年僅三十歲的父親咸豐病逝在了熱河。

臨去世前,咸豐給載淳最後一個幫助是留給了他八位顧命大臣,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咸豐去世不久,慈禧夥同恭親王奕忻發動祺祥政變,載淳稀裡糊塗的殺死了父親留下的八位顧命大臣,同時,也開始了他悲劇的一生。



原本,載淳從小就聰明伶俐,智商高於常人,如果正常培養的話,非常有希望成為一代明君。可父親的早逝和母親對權力的過分慾望讓載淳從六歲以後就屬於放養狀態。他開始變得頑劣,不學無術,逃課等等。大清的皇帝儼然成了一個混混頭頭。

再大一點,處於生理期的載淳經常溜出宮去,流連於北京八大胡同之中,對於這個,慈禧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影響她掌控權力她也懶得去處理,而學業上同治就更不能看了,老師翁同龢有一次檢查同治作業,發現同治皇帝連簡單的《易經》都很多字不會念,說話也不利落,甚至有點口吃,可以說,同治皇帝是清朝所有帝王中文化水平最低的一個。



長期流連於煙花之地,讓同治帝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不久,他染上了花柳病,以當時的醫療水平,這個病並不是不可救治的,但是,慈禧太后為了所謂皇室的顏面,對外宣稱同治得了天花,同時命令給同治治病的太醫,以天花治法治療同治,結果,同治皇帝的病越來越嚴重,身上長滿膿瘡,雙腿潰爛,無法行走,年輕的同治皇帝在床上悲情的喊道:“朕非天花之症,奈何以天花之法治之!”

不久,同治皇帝病逝於紫禁城,年僅十九歲,結束了自己悲慘的一生。


相城歷史小學生


慈禧和同治是親母子關係,按道理她們之間的關係應該很好才是啊,只不過慈禧是一個強勢,對權利有著過度慾望的女人,因此慈禧和同治雖然是母子,卻為權利的爭鬥,關係逐漸疏離,甚至互相仇視的地步。其實她們之間的裂痕從同治童年時候就開始啦!

慈禧青年的時候死了丈夫,留下幾歲的同治,成了孤兒寡母。慈禧對自己的親兒子寄託了無比的期望,希望他成為一代明君,畢竟兒子是她唯一的依靠。也許是“強勢母親教育下的孩子,不是天才就是叛逆”吧,慈禧對同治的教育是有問題的,最主要的是她太過於急切,同治的生活和教育她什麼都要管。慈禧為同治選的老師個個都是有知識和才華的,她要求同治從小就學習四書五經和帝王之術,這點讓同治很反感。一個幾歲的孩子正是喜歡玩耍,對一切事物都好奇,喜歡到處走動的時期,你卻讓他學習古板無趣味的四書五經,實在太苛刻了,剝奪了同治玩耍的美好時光。有時候同治學的不好,慈禧經常苛責,這讓同治很不高興,逐漸產生叛逆的心理,對學習敷衍了事,對慈禧也沒有親近。慈禧覺得打是親罵是愛啊,同治是小孩哪懂得這個啊,慈禧對兒子的愛表達方式顯然是有問題的。而同治對慈禧的不滿也是從小時候就開始啦!

慈禧為了讓同治學習不悶,就找了恭親王的兒子作為陪讀,只是慈禧選錯了人,要知道恭親王的這個兒子什麼都不學好,吃喝玩樂樣樣行,所以他經常帶著少年的同治出宮去玩,甚至還逛青樓啊,看來慈禧好心選了個“損友”啊!

到了同治十八歲親政的時候,同治幹了第一件事就是重修圓明園,其實就是讓慈禧養老去不再幹涉朝政了,慈禧也清楚這個事情,就同意了。不過重修圓明園可是要花費上千萬兩白銀啊,那是清朝的國庫真是窮啊,哪有這麼多銀兩去修,因此同治要求所有的官員捐錢,不捐的話都革職。這就捅了馬蜂窩了,大臣們都激烈反對同治,同治也不讓步,這時候慈禧就出手了,她斥責同治不理智的行為,大罵一通。這就讓同治憤怒和不滿了,既然已經讓我親政了,你還干涉朝政,死抓住權利不放,連兒子都信任,什麼意思嘛。再者就是慈禧干涉同治的私生活,她讓同治多點親近其它的妃子,不要老是去皇后那裡,因為慈禧不喜歡同治的皇后,同治卻很喜歡自己的皇后啊!同治很憤怒,我都是大人了,慈禧還像小孩子一樣管著,實在讓人不舒服。因此同治更加的叛逆,常常做出不理智的行為,經常出宮遊玩,出去青樓,以此來報復慈禧,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

同治終於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通知我因為逛青樓得了“花柳病”,這個病在當時可是不治之症啊。慈禧知道後,那是萬念俱灰,極度的失望和傷心,自己對你這麼好,一心想讓你成為一個好的君主,你卻這樣報答我嗎?唯一能依靠的兒子就要死了,慈禧失去了兒子只好選擇權利了,她不讓大臣們去探望有病的同治,讓同治孤獨的去死,慈禧果斷的採取手段,妥善安排了後繼之人。同治終於在他19歲的時候死了,同治的陵墓是很簡陋的,慈禧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子呢,因為她恨同治,她恨鐵不成鋼,自己所有期望和幻想都破滅了,這樣為同治修的陵墓簡陋,也是慈禧為自己的過去做個告別吧!

慈禧失去兒子後,更加的孤獨和寂寞了,只剩下權利伴隨她一生,也許當初不那麼苛刻的要求兒子,就不會有這個結果吧!一個偉大的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既不能太嚴厲也不能太溺愛,慈禧是個強勢的母親卻不是個很好的母親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母憑子貴,慈禧太后因為生了同治皇帝。所以說也為她將來的垂簾聽政奠定了基礎。更是慈禧這個女人為了實現自己統領清朝政府,實現一個女子的權利王國才有的,同治皇帝不得志,受母后慈禧太后的影響,所以說一生也是很短暫的。最終他的死也是因為病,也是因為心裡的狀態不好,始終施展不了自己的帝王之優勢,所以說鬱鬱寡歡也是死亡的一個原因。


再加上同治皇帝跟慈禧太后的性格也非常相像,權力的慾望很大,都是一個很倔強的人,所以說與慈禧太后的關係還不如東宮太后的關係好。 因此說和自己的矛盾也是擺在那裡的事實,不管是歷史的症狀也好,還是野史也好。都是他們兩母子不和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說慈禧太后也不可能給同治皇帝,一個很像樣的葬禮。也就是說不會給他一個很好的歸宿。


伊春美食美客


一朝權勢歇,欲退無所歸。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怎麼說也是培養了兩位皇帝上位,最後在去世之前又遙控指揮了第三位皇帝的人。但是在清末的歷史中,無論是他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還是後來她再一次扶持的光緒都和這位將他們一路撫養長大的慈禧不對付。甚至都是反目成仇的那種關係。

親兒子與自己勢同水火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親兒子。但是,他和慈禧的關係就像是仇人一樣,反而和另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慈安比較好,說好的骨肉相連,母子同心,在這裡你會發現都是騙人的。

由於大清朝皇帝的母親不能親自帶自己的孩子,所以說同治皇帝實際上是慈安帶大的。而且慈安是一位慈眉善目的母親,人又溫文爾雅,而且還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意思,所以她是很招人喜歡的,無論是同治還是後來的光緒,都是和慈安的關係較好。



與慈安相比,慈禧就完全相反。她十分的嚴厲,可以說是不近人情,無論對於小皇帝的生活起居還有人文學習等等她都會去插一手,而且要求甚嚴,做不好她就會有懲罰,而且還比較嚴重,都說嚴棍之下出孝子,慈禧她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看一看《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就知道,過於嚴厲反而會壞事。

皇權,後權之爭

於是隨著同治皇帝的越來越大,他和慈禧的關係也就越來越差,對於慈禧太后的政治主張往往也是充耳不聞,而且到了最後皇權和後權之爭更是嚴重的破壞了他們母子的關係。



於慈安不同,慈禧太后可以說是對權力十分的迷戀,在同治皇帝親政的問題上可以說她是一拖再拖,這一點在後來的光緒時期也曾表現出來,所以同治皇帝可以說十分的不滿意,再者慈禧太后確實是有些過渡奢靡了,再同治時期,她竟然還想重修圓明園,最後被同治給否了,還有選擇后妃的事等等,但是他的處境明顯要比後來的光緒要好很多,畢竟光緒在慈禧的控制之下幾乎毫無抵抗力。


寒酸的葬禮

不過同治皇帝去世以後,他的葬禮確實是比較隨意了。作為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她竟然捨得讓自己的兒子如此寒酸。究其原因,有人猜測是大清沒錢了。同治沒錢修圓明園,所以慈禧沒錢為他辦葬禮,可能國庫是真的空了吧。不過慈禧的葬禮倒是辦的挺奢侈的,當時好像庚子賠款還沒還完吧。


一寸三分


慈禧熱衷權力

慈禧是葉赫那拉氏。1852年入宮封蘭貴人。1856年生載淳(即同治帝),進懿貴妃。1861年載淳即位,翌年改元同治。尊皇后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太后”,加徽號“慈安皇太后”,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加徽號“慈禧皇太后”。


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清穆宗。1861年在咸豐帝駕崩後,同治帝即位,因為年齡太小隻有六歲,無法親政,咸豐皇帝在彌留之際設計了一個“八大輔政大臣”與兩宮太后權利制衡的格局。但是慈禧太后不滿足處處被“八大輔政大臣”制約的格局,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擊敗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奪取了政權。

母子不和

同治是慈禧的親生兒子。母憑子貴。可是當時的慈禧卻因為對兒子干涉過多而引起同治的逆反心理最大的問題還是出自同治的選妃上,當時同治喜歡的是阿魯特氏,家世也非常的好,但是慈禧卻不喜歡,後來同治執意將阿魯特氏封為皇后,引起了慈禧的強烈不滿。大婚後,一般都將權利交給同治,可是慈禧不想這麼早的交出來,她覺得同治做不好皇帝。使得母子之間隔閡日益加重。慈禧還在同治沒允許的情況下,把她喜歡的女子封為慧妃,並讓同治多親近慧妃,遠離皇后。可是同治不喜歡慧妃,只喜歡皇后。母子二人勢若水火。


清朝的陵墓大多豪華,同治的和祖先的比起來差的太多了,同治駕崩時才十九歲,因為太匆忙,規模也小,陪葬品也少的可憐。


艾小萍自媒體


同治皇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是慈禧太后和咸豐皇帝的兒子。他死後,安葬於惠陵。相比其他清朝帝王的陵寢,是規模最小的,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作為親身母親,慈禧不給他一個體面的歸宿?

這要從同治皇帝的生平說起,咸豐皇帝駕崩後,作為他死後唯一在世的兒子(咸豐還曾有一子不幸夭折),同治即位(年號同治,名為愛新覺羅·載淳)。 同治皇帝即位時年僅六歲,因此,慈禧太后以他年幼不知事為名,和東宮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把持朝政。

同治皇帝十七歲大婚後才親政,很不幸的是,這位小皇帝僅親政一年多就死於天花。

歷代帝王都重視自己陵寢的修建,往往即位之始就開始籌建陵寢。我國有據可查,時代明確的帝王陵寢共有一百多座,分佈在全國半數以上的省區,不僅數量眾多而且佈局嚴謹、建築宏偉、修建的工藝更是精湛。有的帝王修建陵寢十分奢華講究,甚至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動輒十數年強徵青壯年用於修建陵寢,如秦始皇修建皇陵就是這樣。目前,秦始皇陵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同治皇帝即位時年僅六歲,還未親政,更無從談起為自己修建陵寢。也正因為他年幼,慈禧在他即位時也未考慮此事,而在為修建她自己的陵寢大興土木。和她一起垂簾的慈安太后的陵寢也在同期修建當中。同治皇帝死後,慈禧才下令開始修建他的陵寢,選擇雙山峪為址, 確定陵名為惠陵。自光緒元年八月 初三動工,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才修建完成。

同治皇帝病死時的1875年,正是清政府內憂外患之時,國力已經十分薄弱。耗時三年,陵寢才接近修建完工。由於財政難以支撐,慈禧為了保證自己陵寢的奢華,在惠陵的修建上撤銷了一些修建項目。這就是為什麼惠陵在清朝帝王陵寢中規模最小的原因。


早上好153439382


慈禧與同治是親母子關係,按理說應該是最親近的人。但是,任何親情和愛情,在權力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慈禧太后權力慾很重,為了自己的地位,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世上所有的一切,只要成為她的羈絆,慈禧太后都會毫不留情的清除!其實,不論是慈禧還是那些專權者,做法沒什麼區別。只不過慈禧趕上了清朝末代,不少黑鍋自然就會甩給她背了。本人看來,慈禧是一個偉大的女性,如果沒有一些鐵的手腕,怎麼會統治幾十年的大清朝呢!現代人有點過於黑慈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