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同治皇帝曾經染上的到底是天花還是梅毒呢?

名字應該剛好九個字


同治皇帝曾經染上的到底是天花還是梅毒?當然是天花,目前史學界對於這一問題已經基本沒有什麼疑問了。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萬歲爺進藥底簿》可知,在同治皇帝去世前的最後30多天時間裡,御醫多次為他匯診。據記載的病情也是這樣的:“溼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腿痛盤攣,頭頸、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這明顯是天花的症狀,而不是梅毒的表現。

因為他是死於天花,所以同治皇帝一不小心變成了清朝最短命的皇帝了。

至於為什麼會說他死於梅毒,大多數是來自於晚清的筆記、小說,並不是什麼正經的史料來源。這一點也很可以理解,晚清時期反滿的一些學者,一定要把同治皇帝寫得特別壞,尤其是要把同治皇帝的“壞”算在他母親慈禧太后的身上,因為他的母親為了自己的權力,讓這個兒子整天胡作非為,最終不治而亡。

如何最好地達到這個目的,當然就是採取一些吸人眼球的辦法,讓同治皇帝尋花問柳,最終染病而亡。

但是熟悉清朝典章制度的人都會知道,不要說跑出紫禁城到外面逛妓院,就是連皇帝每天吃什麼喝什麼,都會有人詳詳細細地加以記載,一舉一動都會有人嚴格加以規範。比如,現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檔案中,還有大量關於同治皇帝每天的食譜如何如何的事。那怎麼可能發生同治皇帝躲開侍衛軍的保護,一個人偷偷跑出去,做如此下三爛的事。

所以千萬不要當真。


倪說歷史


同治皇帝染上的肯定不是天花,根據臨床診斷的症狀描述,極有可能是梅毒、敗血症、膿毒症或者消化道出血,壞疽性口腔炎。

為什麼說不是天花呢?因為主要有以下不相符合的理由:

1.發病症狀不同。同治13年10月30日皇帝發病的第一天,“突然氣道梗阻,有似厥閉之象”。意思就是說同治皇帝暈倒了,不省人事,而真正天花病第一天是感到非常寒冷,發高熱,頭痛、四肢痛開始。

2.發病的部位不同。同治皇帝發病的不為是在頭頂、胳膊、膝上、腰臀部等處,面上無疹。真正天花發病的部位是在面部、軀幹、四肢等地方。

3.發病的順序不同。同治皇帝發病是水腫,然後變成紫色紅腫,真其實非常像梅毒的症狀。真正的天花發病是五期:丘疹期、水泡期、化膿期、結痂期、脫屑期。同治皇帝發病一個月都沒有出現脫屑期,反而慢慢發展成了癰。


4.同治皇帝腰間有兩個地方有非常嚇人的紫膿,一個地方流水、另一個地方是乾的。這明顯是源自於內臟,而不是天花所致。


5.同治皇帝臉頰腫脹,嘴唇硬腫,牙齦變成了黑色,舌幹口臭,這明顯是壞死性口腔炎的症狀。同時,他還有胃出血的表現。

根據這些症狀可見同治皇帝肯定不是死於天花,而是非常有可能是三期的梅毒。當然也有可能是

敗血症、膿毒症或者消化道出血,壞疽性口腔炎。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清朝第十位皇帝同治皇帝,享年僅僅只有19歲,沒有留下子嗣。然而對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有人說他死於梅毒也有人說他死於天花,眾說紛紜口徑不一,因此同治皇帝的死因也曾一度變成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謎團。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目前流傳的確實有兩種說法,一個就是歷史記載說他死於天花,然而民間也有一種說法就是他死於梅毒,然而到目前為之也沒有確實的證據,但是每一種說法都有相應的“依據”。

首先,中國歷史檔案館珍藏的《萬歲爺進藥底薄》可知道,在同治皇帝駕崩前一個月時間以內,御醫多次診斷,記載的病情大部分都是天花的特徵,否決是梅毒的現象。但是天花卻還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也不會死的那麼倉促,當時的醫療水平已經達到可以醫治天花;或許確實是皇室家族為了維護皇室的尊嚴而做的改編。同時在《翁同和日記》所記載的內容裡面,對於同治皇帝的描述也是很典型的天花症狀,但是其中有一些記載同治皇帝病狀的情況與梅毒也很相似。

其次,民間傳言同治皇帝是梅毒而死,依據《清代外史》記載,同治皇帝選皇后的時候同生母發生意見分歧,當時的同治皇帝在後宮由於一些矛盾很少和妃嬪親熱,於是經常平民百姓的裝扮去尋花問柳;民間常識也可知道,即使當初的醫療水平有限,但是得天花都不會死的那麼快,何況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可謂是九五之尊,宮廷御醫對待普通的天花還是有辦法的;歷史文獻《清代通史》中也曾經多次強調同治皇帝就是死於梅毒,但是他卻沒有給予確定的證據,或許真的被當初的皇族鎮壓;也有說法就是曾經給同治皇帝治病的御醫李德立的曾孫回憶,據說同治皇帝確實死於梅毒。

同治皇帝具體的死於哪一種疾病,目前都還沒有準確的定義,暫時沒有定論,或許他的死因藏有更大的玄機,希望後續可以有更多的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去證實,給同治皇帝死因做一個準確的解釋。


遺產君


同治死於梅毒之說,其實是清朝覆亡後很多無聊文人編排的野史,所謂“打死老虎”也。

不要說小小同治,就是乾隆、雍正、康熙、嘉慶等等,哪個皇帝沒有被這些人編排埋汰,亂潑髒水的?

而且,這正好是吃瓜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茶餘飯後之談資。沒辦法,市場擺在這呢。一本正經的說歷史,多沒勁!

如《清代野史》中說,同治出宮後,怕被熟人發現而專門去那些比較僻靜的暗娼之所,結果染上了梅毒,不治而亡。

試想,堂堂一個皇帝,想要出宮哪那麼容易,多少人盯著,多少人還得每時每刻記載皇帝的一言一行,不是那麼自由的。

事實上,同治得的就是天花。而歷史上,清朝皇帝中得天花的不在少數,如順治也是因天花而死,而康熙之所以當上皇帝,就是因為他已經出痘。

天花古稱“虜瘡”,是一種惡性的傳染病,身體好的會自愈,頂多像康熙那樣留些麻子疤痕;身體不好又運氣差的,不出數日就會一命嗚呼。

最初,同治的病情還算樂觀,臉上痘已結痂,宮中也按舊例,一路吹吹打打,將痘神娘娘送到大清門外。

但沒想到的是,之後同治病情突然惡化,到了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六脈俱脫,死於養心殿東暖閣。

同治死於天花,宮中收存的脈案及服藥情況都有詳細記錄,其描述的症狀和服藥情況都顯示是天花。

此外,同治師傅翁同龢所記錄的日記來看,其記載是和宮中的記載也是相符的。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梅毒的發病潛伏週期很長,如果真要得梅毒而死,起碼也要5年以上,而同治當時還沒未滿20歲,患梅毒而死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坑爹史冊



同治皇帝的死因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是官方記載與民間傳聞相悖而造成的。

官方記載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民間流行的說法是死於梅毒。天花與梅毒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呈現出來的病症表現也不相同,為什麼會出現大相徑庭的死亡之因呢?

同治皇帝為慈禧太后和咸豐皇帝的親兒子,六歲登基,十八歲親政,十九歲就駕崩了,也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根據《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七輯《同治進藥簿》公佈了同治皇帝的脈案記載:

十一月二十九日“牙脹面腫”;三十日“面頰腫硬,牙浮口黏”;十二月初一日“面頰硬腫,牙齦黑糜口臭”;初二日“各處痘癰俱見正膿,唇腮硬腫,牙齦黑糜,舌乾口臭,大便黑黏”;初四日“牙齦黑臭,勢恐口疳穿腮,毒熱內擾”。這一天,御醫確診為走馬牙疳。

根據宮中所藏《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記載,太醫對同治皇帝從患病到去世全過程的病情病症,以及用藥的診斷記錄,證明同治帝死於天花。



但為什麼民間廣泛流傳梅毒之因呢?梅毒,通俗地說叫花柳病,私生活混亂的人患上的機率比較大。按理說,作為至高無上的一國之君,後宮佳麗數不勝數,根本不需要再私自尋花問柳。但是有一個事實是,同治皇帝喜歡的女孩,也就是阿魯特皇后是慈禧太后所不喜歡的,而慈禧太后喜歡的慧妃是同治皇帝所厭惡的,因為從小受制於慈禧太后的同治帝,即使是成年後也沒有脫離慈禧太后的手掌。在同治帝看來,慧妃是太后安插在皇帝身邊的“眼線”,自然是喜歡不上來。

一個沒有自己意志的皇帝,是令人感到屈辱的。同治帝青春年少,不滿現狀又無可奈何,異常苦悶。歷史記載,同治帝曾同自己的堂兄弟微服出巡,但不是體察民情,而是放鬆心情,這過程中染上花柳病也有可能。

在一則《檔案》欄目中講道,慈禧的貼身太監李連英無意中偷聽到宮中太醫診斷出同治帝患了梅毒,但是無人敢說。在那時,無論同治皇帝患的是什麼病,都治不好了,因為慈禧太后並沒有打算救治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生病後,朝中勢力暗潮洶湧,為穩固自己的權力,慈禧選擇捨棄同治皇帝。慈禧需要的只是一個合理的理由,而李連英則像慈禧肚裡的蛔蟲,深知慈禧的用意。

因此,縱然太醫診斷出同治皇帝的花柳病,但這關係到皇家顏面,也不敢明說。 而李連英的一句皇上的症狀與順治帝當年似乎一樣,莫非是——天花,則解決了這個顏面問題,解決了慈禧心中的石頭。被確認為“天花”後,同治帝就被按照天花的治療方法來醫治了。

真真假假,古往今來,無不印證了《紅樓夢》中那句“假作真時真亦假”。


蔡駿


皇室的危機:

自道光帝之後的幾個清朝皇帝都是命運多舛,要麼過早駕崩,要麼死於非命,連最基本的皇位繼承為題都受到了很大影響。咸豐帝去世時尚且有一子即後來的同治皇帝,而同治皇帝、光緒帝和宣統帝都沒有子嗣,這在中國數千年的專制王朝的歷史當中是非常罕見的,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的辛酸往事。

同治皇帝6歲登基,在位13年,駕崩時年僅19歲,沒有留下子嗣。關於同治帝的死因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謎團,官方說法是同治皇帝因感染天花去世,而坊間則一直傳聞同治皇帝是因為中了梅毒而過早夭折的。

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同治皇帝是得梅毒而死,實際上即便同治皇帝得了梅毒,皇宮內的檔案也一定會被清除,因為這關係到皇室的尊嚴。

歷史的記載:

著名清史學家蕭一山在1923年所著的《清代通史》中曾經再三強調同治皇帝就是死於梅毒,但是他沒有給出明確可靠的證據。而曾經給同治皇帝治過病的御醫李德立的兩個曾孫也曾經回憶,據他們祖上口口相傳,同治皇帝就是死於梅毒。其中具體的過程就是,當李德立告訴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是得了梅毒,慈禧太后強調同治皇帝不是得梅毒,而是得天花而死。

但也有人表示,同治皇帝死於梅毒的傳聞不可靠,因為清朝皇帝的管教非常嚴格,皇帝私自出宮幾乎不太可能。所以更不可能說同治皇帝出宮去逛窯子。

可靠的證據:

小編認為一種比較可靠的解釋是同治皇帝的確得了天花,但不排除他也同時得了梅毒。主要依據就是《翁同和日記》,在同治皇帝死前半個月,翁同和曾經兩次被皇帝召見,翁同和對同治帝的描述是:“花極稠密,頭面皆灌漿飽滿。”這些都是比較典型的天花的症狀,而不是梅毒的症狀。

但是《翁同和日記》中的其他一些關於同治皇帝病狀的記載則與梅毒非常相似。

同治皇帝到底死於何種疾病,至今仍然未形成定論,我們期待隨著更多文獻的發現和解讀能夠揭開同治皇帝死因的神秘面紗。一個19歲的少年,痛苦至死,不管他是不是皇帝,小編都感覺非常令人惋惜。


青年史學家


天花和梅毒

天花是因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染病後死亡率高。臨床表現為成批出現皮疹,依次發展成斑疹、丘疹、皰疹、膿皰疹,伴以嚴重的病毒血症;膿皰疹結痂、脫痂後,終身留下凹陷性瘢痕。截止2011年10月,人類已經完全消滅了天花,通過接種疫苗可以成功的預防天花的傳染。

梅毒是常見性病的一種,根據症狀的不同,分為1期,2期和3期,當到達3期的時候會導致人的死亡。梅毒的臨床表現為梅毒患者的皮膚、黏膜中含梅毒螺旋體,未患病者在與梅毒患者的性接觸中,皮膚或黏膜若有細微破損則可得病。

好的,基礎醫學普及先到次為止,感謝我們的【什麼玩意兒】老師。

正史記載,皇帝死於天花

同治皇帝是葉赫那拉氏(慈禧)和咸豐所生之子,本應是年輕氣盛,芳華正好的年紀,卻早早的離開了人世,想想也是蠻可惜的。

關於同治皇帝死因,正史當中的記載是因為天花。這一點在清代皇帝脈案檔簿的《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當中提到同治皇帝的臨床症狀表現,以及御醫李德立、莊守和人宮請脈的脈案、處方及服藥記錄等等也可以死證明同治皇帝所患天花無疑。

這個畢竟是當時正規的文字記載,應該是有比較強的可信度。

坊間流傳,皇帝死於梅毒

坊間的流傳,皇帝死於性病,主要原因是:

1.皇帝的生活作風有待商榷。坊間傳言同治皇帝有風花雪夜的喜好,經常抽時間偷偷的去青樓逛逛,而且還選擇那些不知名的、不起眼的、比較隱蔽的小青樓,原因就是為了避人耳目。但是,這種小地方的姑娘質量怎麼能夠有所保證呢?

2.皇帝的症狀其實跟梅毒更加相似。這個是基於天花和梅毒的具體臨床表現的區別來看的,關鍵是那個時候沒有像現代那麼發達的醫療條件,我們也不知道同治皇帝真實的臨床表現是什麼樣的,也不好下定論皇帝就是是天花還是梅毒。

正史記載更加可信

首先,正史是由每個朝代的史官記錄的官方訊息,他的可信度應該會比坊間的流言蜚語更加可靠。不管是這段歷史記錄是為了維護皇家的顏面還是確有其事,我們都應該拿這段正史的記載來說事,畢竟它才是我們歷史延續的載體。

其次,同治皇帝有風花雪夜的愛好這個難以考證。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皇家對於皇帝的教育和管理是相當嚴格的,皇帝的生活作息都是有人專門負責的,有個相對空餘的個人時間都不容易,更不用說隨意出去逛青樓了。

最後,皇帝后宮佳麗足以滿足需求。清朝要想進宮成為皇帝的女人,哪個不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哪個不是知書達理滿腹經綸,哪個不比外面的青樓女子要強。皇帝哪裡還需要出去找別的女人呢,再說他媽(慈禧)也不會統一同治皇帝這麼幹啊。

所以,我認為同治皇帝死於天花的可信度更高。


胡來說史


同治皇帝的死,存在不少爭議,有天花、梅毒等多種說法。不過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發現的《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後來直接稱《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記錄了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下午得病直至十二月初五日夜病亡前後三十七天的脈案以及御醫李德立、莊守和等人所開的一百零六副藥的情,依據這份檔案並經當時北京醫院中醫科診斷,確認是天花:初期為天花(痘疹);病之中期為疹痘之毒所致“痘後癰毒”;病之後期為痘疹餘毒所致“走馬牙瘡”;最後為毒熱內陷而死。

《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

此外,帝師翁同龢的《翁同龢日記》記載基本與檔案所載相符,同治發病期間,翁同龢見過同治皇帝五次,也算清歷者之一。

至於梅毒只說,應是附會而來,在官方正史或者官員文集中幾乎未見此記載。因此,基本可以確定同治是死於天花。

徐藝圃:《同治帝之死》


楚邾


一、得了天花說。這種說法來自於清朝正史的記載,《清實錄》和清宮的《醫案》都記載說同治皇帝感染了天花,宮裡到處懸掛了紅簾,宮中的各級官員穿花衣服,按照當時的要求為“前三後四”,一共要穿七天(天花的高潮期為七天)。另外《翁同龢日記》也說,翁同龢去看同治的時候,載淳全身長滿痘。

二、感染梅毒說。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同治六歲登基,同治十二年(18歲)親政。同治的皇后是慈安太后定的,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后不喜歡。因此,慈禧和同治二人的母子關係並不好。同治皇帝本來想要有一番作為,但是母親太強悍,導致同治只能無所事事。在太監的引導下不是去北京的八大胡同(這裡太招搖),而是去同崇文門外的幾家私院,在這裡染上了梅毒。由於官方不能這樣記載,《同治帝氣絕之日進藥檔》是根據慈禧的命令改成天花的。

三、天花加梅毒。這種說法就是同治帝得了這兩種病,最後不治生亡。

目前學術界還是採取第一種說法,同治帝死於天花,即按照清朝的官方記載和各種檔案的記載。


歷史軍魂


判斷同治皇帝是怎麼死的,最直接的資料就是當時的醫案:

而現存的同治皇帝脈案記載:十一月二十九日“牙脹面腫”;三十日“面頰腫硬,牙浮口黏”;十二月初一日“面頰硬腫,牙齦黑糜口臭”;初二日“各處痘癰俱見正膿,唇腮硬腫,牙齦黑糜,舌乾口臭,大便黑黏”;初四日“牙齦黑臭,勢恐口疳穿腮,毒熱內擾”。這一天,御醫確診為走馬牙疳。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駕崩。

同時期同治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有寫日記的習慣,對同治皇帝的病情也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

十月二十一日:西苑著涼;十月三十日:今日發疹。十一月初二日:聞傳蟒袍補褂,聖躬有天花之喜。十一月初八日,翁同龢見到皇帝,“花極稠密”;十一月初九日,翁同龢再次親見皇帝,“氣色皆盛,頭面皆灌漿泡飽滿”。

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醫李竹軒、莊某於內務府坐處,據云:脈息皆弱而無力,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背,外潰則口甚大,內潰則不可言,意甚為難。”

十一月二十八日:太醫雲:“腰間潰如椀,其口在邊上,揭膏藥則汁如箭激,醜刻如此,卯刻復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再記:“御醫為他揭膏藥擠膿,膿已半盅,色白而氣腥,漫腫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

根據正史和翁同龢日記,這些症狀都是天花的症候。梅毒的症狀絕不是這樣的,而且在當時沒有現代醫療手段介入的情況下,梅毒發病一般都分為三期。

一期梅毒的指標性臨床特徵是硬性下疳。所謂硬性下疳是一種好發於外生殖器的潰瘍,潰瘍高出皮面,不痛不癢,邊界清晰,常為圓形或橢圓形。硬性下疳在感染梅毒後七-六十天出現,一般持續四-六週後可自愈。

此後患者進入四-十個星期的無症狀期,患者與健康人無異。無症狀期過後患者會發展為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主要表現是梅毒疹。梅毒疹多種多樣,最常見也最有代表性的是斑疹,也稱玫瑰疹。玫瑰疹為紅色圓形或橢圓形的紅斑,有些像梅花形狀,不痛不癢,這也是“梅毒”這一風雅稱號的來源。梅毒疹出疹前可有流感頭痛、低熱、四肢酸困等前驅症狀,持續三-五日,皮疹出後即消退。疹多先發於軀幹,漸次延及四肢,可在數日內滿布全身,但頸、面發生少。斑疹經數日或二-三週逐漸消退,然後進入三-十五年,最長可達四十六年的漫長潛伏期。

潛伏期過後就是毀滅性的三期梅毒,三期梅毒有三種類型:梅毒腫性梅毒、神經性梅毒,以及心血管梅毒。這期的梅毒會嚴重損害全身各個器官,最終導致患者死亡。

假設同治皇帝是因梅毒而死,那他應該有一、二期的發病症狀,但這在他的醫案中是找不到的。所以一般正史還是傾向於他是因天花而死。

說同治皇帝死於梅毒的,主要是坊間傳聞,最關鍵的證據來自於同治皇帝主治御醫李德立,他的的兩位曾孫曾分別撰文稱,祖上口傳秘聞,同治帝死於梅毒。這個證據也很難反駁,而且清宮似乎也有改醫案的傳統。看看同治帝的繼承者光緒帝,野史野史傳聞他是被毒死的,而所有太醫的診治紀錄都有,專家通過這些記錄,都百分百斷定說,光緒是自然病死的,可是現在人們把光緒帝的遺骨拿來檢測,又確定是砷中毒死的。

所以關於宮闈秘事,野史恐怕還是要接近真實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