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去世,慈禧为何不给同治一个体面的归宿?

王文碧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二悲情的皇帝(第一位是他的继任者光绪)。载淳的人生,只有短短的十九年,可他的命运却经历了数次变更。

咸丰六年,小载淳出生在北京紫禁城的储秀宫,作为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载淳得到了宫内所有人的疼爱,从出生到周岁这短短一年,载淳就收到了上千件玉器,数百件金银器和数不清的衣服鞋帽,他的母亲懿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也母凭子贵升为贵妃。



载淳在紫禁城过了五年多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小载淳赶上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年幼的载淳随他的皇阿玛逃到了热河,不久,他那年仅三十岁的父亲咸丰病逝在了热河。

临去世前,咸丰给载淳最后一个帮助是留给了他八位顾命大臣,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咸丰去世不久,慈禧伙同恭亲王奕忻发动祺祥政变,载淳稀里糊涂的杀死了父亲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同时,也开始了他悲剧的一生。



原本,载淳从小就聪明伶俐,智商高于常人,如果正常培养的话,非常有希望成为一代明君。可父亲的早逝和母亲对权力的过分欲望让载淳从六岁以后就属于放养状态。他开始变得顽劣,不学无术,逃课等等。大清的皇帝俨然成了一个混混头头。

再大一点,处于生理期的载淳经常溜出宫去,流连于北京八大胡同之中,对于这个,慈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她掌控权力她也懒得去处理,而学业上同治就更不能看了,老师翁同龢有一次检查同治作业,发现同治皇帝连简单的《易经》都很多字不会念,说话也不利落,甚至有点口吃,可以说,同治皇帝是清朝所有帝王中文化水平最低的一个。



长期流连于烟花之地,让同治帝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不久,他染上了花柳病,以当时的医疗水平,这个病并不是不可救治的,但是,慈禧太后为了所谓皇室的颜面,对外宣称同治得了天花,同时命令给同治治病的太医,以天花治法治疗同治,结果,同治皇帝的病越来越严重,身上长满脓疮,双腿溃烂,无法行走,年轻的同治皇帝在床上悲情的喊道:“朕非天花之症,奈何以天花之法治之!”

不久,同治皇帝病逝于紫禁城,年仅十九岁,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相城历史小学生


慈禧和同治是亲母子关系,按道理她们之间的关系应该很好才是啊,只不过慈禧是一个强势,对权利有着过度欲望的女人,因此慈禧和同治虽然是母子,却为权利的争斗,关系逐渐疏离,甚至互相仇视的地步。其实她们之间的裂痕从同治童年时候就开始啦!

慈禧青年的时候死了丈夫,留下几岁的同治,成了孤儿寡母。慈禧对自己的亲儿子寄托了无比的期望,希望他成为一代明君,毕竟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也许是“强势母亲教育下的孩子,不是天才就是叛逆”吧,慈禧对同治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最主要的是她太过于急切,同治的生活和教育她什么都要管。慈禧为同治选的老师个个都是有知识和才华的,她要求同治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和帝王之术,这点让同治很反感。一个几岁的孩子正是喜欢玩耍,对一切事物都好奇,喜欢到处走动的时期,你却让他学习古板无趣味的四书五经,实在太苛刻了,剥夺了同治玩耍的美好时光。有时候同治学的不好,慈禧经常苛责,这让同治很不高兴,逐渐产生叛逆的心理,对学习敷衍了事,对慈禧也没有亲近。慈禧觉得打是亲骂是爱啊,同治是小孩哪懂得这个啊,慈禧对儿子的爱表达方式显然是有问题的。而同治对慈禧的不满也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啦!

慈禧为了让同治学习不闷,就找了恭亲王的儿子作为陪读,只是慈禧选错了人,要知道恭亲王的这个儿子什么都不学好,吃喝玩乐样样行,所以他经常带着少年的同治出宫去玩,甚至还逛青楼啊,看来慈禧好心选了个“损友”啊!

到了同治十八岁亲政的时候,同治干了第一件事就是重修圆明园,其实就是让慈禧养老去不再干涉朝政了,慈禧也清楚这个事情,就同意了。不过重修圆明园可是要花费上千万两白银啊,那是清朝的国库真是穷啊,哪有这么多银两去修,因此同治要求所有的官员捐钱,不捐的话都革职。这就捅了马蜂窝了,大臣们都激烈反对同治,同治也不让步,这时候慈禧就出手了,她斥责同治不理智的行为,大骂一通。这就让同治愤怒和不满了,既然已经让我亲政了,你还干涉朝政,死抓住权利不放,连儿子都信任,什么意思嘛。再者就是慈禧干涉同治的私生活,她让同治多点亲近其它的妃子,不要老是去皇后那里,因为慈禧不喜欢同治的皇后,同治却很喜欢自己的皇后啊!同治很愤怒,我都是大人了,慈禧还像小孩子一样管着,实在让人不舒服。因此同治更加的叛逆,常常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经常出宫游玩,出去青楼,以此来报复慈禧,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

同治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通知我因为逛青楼得了“花柳病”,这个病在当时可是不治之症啊。慈禧知道后,那是万念俱灰,极度的失望和伤心,自己对你这么好,一心想让你成为一个好的君主,你却这样报答我吗?唯一能依靠的儿子就要死了,慈禧失去了儿子只好选择权利了,她不让大臣们去探望有病的同治,让同治孤独的去死,慈禧果断的采取手段,妥善安排了后继之人。同治终于在他19岁的时候死了,同治的陵墓是很简陋的,慈禧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呢,因为她恨同治,她恨铁不成钢,自己所有期望和幻想都破灭了,这样为同治修的陵墓简陋,也是慈禧为自己的过去做个告别吧!

慈禧失去儿子后,更加的孤独和寂寞了,只剩下权利伴随她一生,也许当初不那么苛刻的要求儿子,就不会有这个结果吧!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不能太严厉也不能太溺爱,慈禧是个强势的母亲却不是个很好的母亲啊!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母凭子贵,慈禧太后因为生了同治皇帝。所以说也为她将来的垂帘听政奠定了基础。更是慈禧这个女人为了实现自己统领清朝政府,实现一个女子的权利王国才有的,同治皇帝不得志,受母后慈禧太后的影响,所以说一生也是很短暂的。最终他的死也是因为病,也是因为心里的状态不好,始终施展不了自己的帝王之优势,所以说郁郁寡欢也是死亡的一个原因。


再加上同治皇帝跟慈禧太后的性格也非常相像,权力的欲望很大,都是一个很倔强的人,所以说与慈禧太后的关系还不如东宫太后的关系好。 因此说和自己的矛盾也是摆在那里的事实,不管是历史的症状也好,还是野史也好。都是他们两母子不和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说慈禧太后也不可能给同治皇帝,一个很像样的葬礼。也就是说不会给他一个很好的归宿。


伊春美食美客


一朝权势歇,欲退无所归。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怎么说也是培养了两位皇帝上位,最后在去世之前又遥控指挥了第三位皇帝的人。但是在清末的历史中,无论是他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还是后来她再一次扶持的光绪都和这位将他们一路抚养长大的慈禧不对付。甚至都是反目成仇的那种关系。

亲儿子与自己势同水火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亲儿子。但是,他和慈禧的关系就像是仇人一样,反而和另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慈安比较好,说好的骨肉相连,母子同心,在这里你会发现都是骗人的。

由于大清朝皇帝的母亲不能亲自带自己的孩子,所以说同治皇帝实际上是慈安带大的。而且慈安是一位慈眉善目的母亲,人又温文尔雅,而且还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意思,所以她是很招人喜欢的,无论是同治还是后来的光绪,都是和慈安的关系较好。



与慈安相比,慈禧就完全相反。她十分的严厉,可以说是不近人情,无论对于小皇帝的生活起居还有人文学习等等她都会去插一手,而且要求甚严,做不好她就会有惩罚,而且还比较严重,都说严棍之下出孝子,慈禧她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看一看《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知道,过于严厉反而会坏事。

皇权,后权之争

于是随着同治皇帝的越来越大,他和慈禧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差,对于慈禧太后的政治主张往往也是充耳不闻,而且到了最后皇权和后权之争更是严重的破坏了他们母子的关系。



于慈安不同,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对权力十分的迷恋,在同治皇帝亲政的问题上可以说她是一拖再拖,这一点在后来的光绪时期也曾表现出来,所以同治皇帝可以说十分的不满意,再者慈禧太后确实是有些过渡奢靡了,再同治时期,她竟然还想重修圆明园,最后被同治给否了,还有选择后妃的事等等,但是他的处境明显要比后来的光绪要好很多,毕竟光绪在慈禧的控制之下几乎毫无抵抗力。


寒酸的葬礼

不过同治皇帝去世以后,他的葬礼确实是比较随意了。作为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她竟然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如此寒酸。究其原因,有人猜测是大清没钱了。同治没钱修圆明园,所以慈禧没钱为他办葬礼,可能国库是真的空了吧。不过慈禧的葬礼倒是办的挺奢侈的,当时好像庚子赔款还没还完吧。


一寸三分


慈禧热衷权力

慈禧是叶赫那拉氏。1852年入宫封兰贵人。1856年生载淳(即同治帝),进懿贵妃。1861年载淳即位,翌年改元同治。尊皇后钮钴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加徽号“慈安皇太后”,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加徽号“慈禧皇太后”。


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清穆宗。1861年在咸丰帝驾崩后,同治帝即位,因为年龄太小只有六岁,无法亲政,咸丰皇帝在弥留之际设计了一个“八大辅政大臣”与两宫太后权利制衡的格局。但是慈禧太后不满足处处被“八大辅政大臣”制约的格局,与恭亲王奕䜣联合发动“辛酉政变”,击败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夺取了政权。

母子不和

同治是慈禧的亲生儿子。母凭子贵。可是当时的慈禧却因为对儿子干涉过多而引起同治的逆反心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自同治的选妃上,当时同治喜欢的是阿鲁特氏,家世也非常的好,但是慈禧却不喜欢,后来同治执意将阿鲁特氏封为皇后,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大婚后,一般都将权利交给同治,可是慈禧不想这么早的交出来,她觉得同治做不好皇帝。使得母子之间隔阂日益加重。慈禧还在同治没允许的情况下,把她喜欢的女子封为慧妃,并让同治多亲近慧妃,远离皇后。可是同治不喜欢慧妃,只喜欢皇后。母子二人势若水火。


清朝的陵墓大多豪华,同治的和祖先的比起来差的太多了,同治驾崩时才十九岁,因为太匆忙,规模也小,陪葬品也少的可怜。


艾小萍自媒体


同治皇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是慈禧太后和咸丰皇帝的儿子。他死后,安葬于惠陵。相比其他清朝帝王的陵寝,是规模最小的,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作为亲身母亲,慈禧不给他一个体面的归宿?

这要从同治皇帝的生平说起,咸丰皇帝驾崩后,作为他死后唯一在世的儿子(咸丰还曾有一子不幸夭折),同治即位(年号同治,名为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皇帝即位时年仅六岁,因此,慈禧太后以他年幼不知事为名,和东宫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把持朝政。

同治皇帝十七岁大婚后才亲政,很不幸的是,这位小皇帝仅亲政一年多就死于天花。

历代帝王都重视自己陵寝的修建,往往即位之始就开始筹建陵寝。我国有据可查,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布局严谨、建筑宏伟、修建的工艺更是精湛。有的帝王修建陵寝十分奢华讲究,甚至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动辄十数年强征青壮年用于修建陵寝,如秦始皇修建皇陵就是这样。目前,秦始皇陵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同治皇帝即位时年仅六岁,还未亲政,更无从谈起为自己修建陵寝。也正因为他年幼,慈禧在他即位时也未考虑此事,而在为修建她自己的陵寝大兴土木。和她一起垂帘的慈安太后的陵寝也在同期修建当中。同治皇帝死后,慈禧才下令开始修建他的陵寝,选择双山峪为址, 确定陵名为惠陵。自光绪元年八月 初三动工,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才修建完成。

同治皇帝病死时的1875年,正是清政府内忧外患之时,国力已经十分薄弱。耗时三年,陵寝才接近修建完工。由于财政难以支撑,慈禧为了保证自己陵寝的奢华,在惠陵的修建上撤销了一些修建项目。这就是为什么惠陵在清朝帝王陵寝中规模最小的原因。


早上好153439382


慈禧与同治是亲母子关系,按理说应该是最亲近的人。但是,任何亲情和爱情,在权力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慈禧太后权力欲很重,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世上所有的一切,只要成为她的羁绊,慈禧太后都会毫不留情的清除!其实,不论是慈禧还是那些专权者,做法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慈禧赶上了清朝末代,不少黑锅自然就会甩给她背了。本人看来,慈禧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如果没有一些铁的手腕,怎么会统治几十年的大清朝呢!现代人有点过于黑慈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