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學京劇的一點建議

關於初學京劇的一點建議

(內容來自網絡)

經常有喜歡京劇的朋友問初學京劇應該從哪裡開始,這個問題太籠統也太大了。這裡以鬚生為例,簡單說一點我自己的意見。

  唱著玩怎麼著都無所謂,如果真打算唱好,嗓音條件也許可的話,建議不要玩段子活,上來就要學全出,如全是西皮的《失街亭》、《空城計》,全是二黃的《洪羊洞》、《搜孤救孤》、《桑園寄子》,帶反二黃的《碰碑》、《法場換子》,西皮二黃兼有的《捉放-宿店》等篇幅不是很大的骨子老戲。先選西皮二黃各一出來學,然後再學帶反二黃的,都是連唱帶念一起系統地學下來。當然,最好有明白人指點,比如譚派創始人譚鑫培資料極少,其錄音大多草率,有的甚至沒板,要是沒有高明的老師,靠自學不管是學譚鑫培還是譚富英都很容易學出毛病,還不如學餘楊穩妥些。

  建議先在譚鑫培(非譚富英)、餘叔巖、楊寶森三派中根據自己嗓音的特點(高還是低,寬還是窄)選擇其中一派的代表劇目進行系統學習,錄音參考流派創始人的為主,實在沒有的再去參考其優秀傳人如譚派的譚小培、程君謀,餘派的孟小冬,楊派的汪正華等人留下的資料。

  譚餘楊雖然各有特點,總體上還是一脈相承,可以比較來聽。先找他們的共性,然後才是個性,以達到兼聽則明的目的,避免學習過程中把演員特點誇張成毛病的偏差。在聽同一流派不同傳人的錄音時尤其要注意此點。

  千斤話白四兩唱,唸白很重要,唱得沒有味道多是念白功力不夠所致。鬚生一行對唸白的四聲、音韻、尺寸等方面要求極高,不可馬虎。

  學習一段時間以後,有了一定基礎,再去學自己心儀的流派,如奚派、馬派、言派等風格略為誇張的流派,但要注意避免駁雜不精,一派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