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第21子沈王朱模与长治市的关系!看大明风华之外的历史典故

朱模(1380年9月1日—1431年6月11日),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1子,母赵贵妃。生于洪武十三年八月初二(1380年9月1日)。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沈王。永乐六年(1408年),就藩于潞州,后改潞安府。


朱元璋第21子沈王朱模与长治市的关系!看大明风华之外的历史典故

长治市潞安府

沈王府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处,陵园围墙墙基正是原来王府城墙墙基。明代初年,这一地区叫丰廪坊,洪武三年(1371年),在此设立了潞州卫,永乐元年(1403年)改建王府,潞州卫就搬迁到今长治市英雄北路了,在今长治市上党门北边,王府正对着巍峨壮丽的钟鼓二楼。沈王城曾多次修葺,较大的一次是朱模六世孙沈宪王将原来土城用砖石包砌,建成一座城高二丈五尺,周围三里,面积一百五十亩的颇具规模的皇城。东西有东华门、西华门;南北有端礼门、广智门;城里有承运门、体仁门、遵义门;从南到北有承运殿、存心殿、进学宫、宝恩楼。城墙四角都有角楼,各楼台宫殿皆琉璃飞甍,金碧辉煌。出皇城往东,有供皇族赏花的孟家花园,普通寺西边有以菊花著称的西园,还有为迎接王爷的跪门关,供王府供应物资专走车马的石头街等。住在沈王府的是亲王世系,住在沈王府周围的是郡王世系。沈王府东有陵川王府、平遥王府、黎城王府、沁水王府;北有沁源王府、宜山王府;西有清源王府、辽山王府;南有灵川王府、宿迁王府;西南有内丘王府、唐山王府和永年王府。其它还有镇国将军府、奉国将军府等。郡王封地远近都有,近的在晋东南有黎城、沁水;远在河北有唐山、永年;再远的在安徽宿迁、安庆。但这些封地只是虚设,郡王并不去封地,只在原炉坊巷(今炉坊巷小区)居住,因此留下“稷山府后”这一地名。这便是所谓“沈藩传国十世,子弟分王不出城”。


朱元璋第21子沈王朱模与长治市的关系!看大明风华之外的历史典故

长治市六府塔

朱模是个贪吃的藩王,据说当地名吃都跟朱模有关。

先说说城区特色名吃-----团子。永乐十年,腊月24日,沈王外出返回王府的路上,见所过之村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搭火支灶蒸着热气腾腾的黄馍馍,香气扑鼻,魅力过人。于是他走进一家便问:“蒸得这么多黄馍馍干什么用?”主人说:“这不是馍馍,叫‘团子’,是用发酵的玉米面和粟米面揉和在一起,再包上红豆、大枣、红塘拌成的甜馅蒸制而成的,很好吃,老百姓在过年敬神之后就吃这种食品,你吃一个尝尝吧。”主人顺手取了一个热乎乎、软溜溜的团子递给沈王。沈王吃着香甜可口、美滋滋的团子,边吃边说:“真好吃!真好吃!真乃潞洲一绝,上党第一味也。我看给它起个官名叫‘金粉裹紫玉’吧。”于是团子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沈王朱模是个孝子,他想把这好吃的团子送到南京宫内孝敬他的母亲。于是就吩咐人蒸了团子装了筐,派几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儿送往南京城。在信中附诗一首:“儿在天下最高州,虽行千里母易忧。今有金粉裹紫玉,奉献皇宫母后收。”潞州到南京遥遥几千里,那时交通不便,正月起身,二月中旬才到,皇太后看了信高兴异常,忙命左右打开密封的食盒,只见一个个“金粉裹紫玉”上长了绿茸茸的一层长毛,一股霉酸味冲鼻难闻。本来高兴的太后一下子难过得心酸流泪。她向周围的太监和宫女说,这样的东西怎能下肚呢?她担心儿子朱模在潞州受罪,就将送货的人叫到后宫问话:“你看这东西能吃吗?”这时皇帝朱棣也来了,对母亲说:“上党山高路险,百姓生活很艰苦,吃窝头不算稀罕。”但看见母后泪珠如雨,又想到远离京城的小弟朱模,不由得提笔挥毫下谕:“潞州皇粮减一半!”交给送货的人,送货的人带了皇上的圣旨,回到潞州后交给沈王朱模,朱模交给潞州府衙。皇榜贴出后,百姓皆大欢喜,都感谢沈王给太后送团子换取皇粮减半的恩德。一秀才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在府衙门口,“朱模沈王好心肠,坐镇潞州享天年,几筐上党第一吃,换回乡民万担粮。


朱元璋第21子沈王朱模与长治市的关系!看大明风华之外的历史典故

再一个是烩面的故事:“烩面”是长治地区伊斯兰教回回族家庭一种古老的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明代永乐年间朱元璋的儿子沈王朱模在潞州(现在的长治)享受天年时,常到民间察访。有一年秋天,他行至南门外西和村和八义村一带。日当中午,人困马乏,腰疼腿酸,饥饿难忍,便坐在路旁休息。这时,一位头戴黑纱的少女,手提着罐子和篮子走来。朱模和气地问:“小姑娘你到哪里去呀!”小姑娘说:“我去地里给爷爷送饭。”“送的什么饭?”“羊肉老圪扯”(长治县一带百姓称宽面条为老圪扯)。沈王惊喜地说:“我能看看你这羊肉老圪扯吗?”小姑娘二话没说就揭开罐盖让沈王看,结果一股浓郁的膻香味飘然而出,沈王说:“真香呀!我能尝尝吗?”于是善良的小姑娘就给沈王倒了半碗让他吃。沈王本来就饿得不行,一接住这半碗香喷喷的羊肉老圪扯,便狼吞虎咽地三口两口吃了个精光,边吃边说:“真好吃!真好吃!”于是沈王便问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口人,哪个村的。小姑娘说:“我叫春姑,西和村人,父母去世,家里只有我和爷爷两人。”沈王朱模回到潞州皇城,一直回味着那半碗羊肉老圪扯的香鲜味。于是他把他的回民卫大队长买本斋叫到皇宫,让他去西和把春姑及爷爷叫到他的皇城,并给爷俩安排好住处,在后花园修了座清真灶房,就这样春姑成了朱模家庭的一位回族厨娘。从此,皇城里又多了一种主食羊肉老圪扯。沈王去世后,春姑也离开了皇城。在队长买本斋的帮助下,在铜锅街落户成家。春姑为了养家糊口,就在天晚集市搭棚垒灶开了个小小面食馆,专营“羊肉老圪扯”。鲜味可口,物美价廉,食者络绎不绝。在她的引导下很多回民跟她学习“羊肉老圪扯”的制作方法。天长日久,代代相传到了河南、陕西、甘肃、宁夏,也传到了河北、天津等地,在潞州这种美食一直延续到民国战乱期间。朱模做为藩王和我市的小吃有了一段渊源,现残存的沈王府偏门成了现今全市集中的小吃一条街。

朱元璋第21子沈王朱模与长治市的关系!看大明风华之外的历史典故

朱模,做为朱元璋二十一子,在明朝诸藩系中,沈王家族是最普通平实的一支,无大过,无大功,后人评价用“恭良”二字,明朝灭亡后,国除,后裔不详。宣德六年五月乙丑(初二)(1431年6月11日),朱王薨,谥沈简王。昔日辉煌的沈藩王府曾经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皇族威势,子孙显赫,繁衍甚广。皇城里钟鸣鼎食,皇城外宗室藩户人丁兴旺。出则骑马坐轿,入则妻妾相拥,俨然《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清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的别支刘芳亮“拥兵取潞安”,真取府衙,并攻进沈王府,此后沈王府便逐渐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