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楊春梯居然是張大千之恩師

四川資中,山川毓秀,地靈人傑,為一代國畫宗師張大千畢生索懷的地方。

楊春梯 (1832~1913),字朝政,號珠江釣叟,四川資中水南五陵井人。他是集詩、書、畫為一身的藝術家,世稱“楊三絕”。張大千的二哥張善孖拜在楊春梯門下,張大千也常常一同前往。孩提時代的張大千長得胖胖的,楊春梯最喜歡這個“小胖娃”,除了教他臨習芥子園畫譜外,還經常帶他到江邊捕魚。

據《資中縣誌》記載:楊春梯13歲失學,一方面苦臨《芥子園畫傳》,早晚臨摹不懈,一方面師法大自然,到野外寫生,為以後的畫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於鄉里就讀,承師教誨,勤學詩文,研習字畫。1862年考中秀才,次年補廩生。這時,他的繪畫已初有名氣。1881年,楊春梯開始從臨摹古人入手,學習歷代名人書畫,藝技大進。有詩讚曰:“春梯工畫異三王(王時敏、王鑑、王原祁),老氣橫秋石柳蒼,別具一番雄厚派,劍門山勢接瞿塘”。

楊春梯的作品素材取自生活,畫風自然雅緻。我市收藏的楊春梯《漁樵耕讀》四條屏,立軸水墨畫,長140.4釐米,寬44.5釐米,用筆蒼勁老道,為國家三級藏品。畫中人物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楊春梯先後任資州鳳鳴書院、球溪書院講席,凡願學書畫者均樂意傳授,其中不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者。

1913年,楊春梯以81歲的高齡於資中水南街辭世,葬於張大千描繪的資州八景之一的《三峰毓瑞》筆架山下。

歷史名人:楊春梯居然是張大千之恩師

(你知道這幅畫叫什麼名字嗎?請聯繫收藏者 林老師134-4010-5766,他會告訴你這段故事)


資中有座陶家寺這裡有楊春梯書法

資中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眾多。在鐵佛鎮三洞橋村有一座飽經風霜的明代古寺——陶家寺,其精美絕倫的石雕藝術和眾多文人墨跡吸引各地遊客前來參觀。近日,記者來到鐵佛鎮三洞橋村,近距離感受這座古寺的文化底蘊。

陶家寺位於三洞橋村山頂,周圍松林茂密、山下河水環繞,風景秀麗。古寺山門是一座用青石築成的高大石牌坊,雕刻精美、造型獨特、古樸莊重。石牌坊正上方鐫刻著“毓秀鍾靈”四個大字,往下中間橫額刻著“普賢禪林”四個楷書大字,左右是清代四川唯一狀元駱成驤書寫的楷書對聯:“俎豆有古法,林園無俗情”。石牌坊左右石欄呈八字形,石欄上鏤空雕刻有牡丹、蓮花、麒麟、牛、河馬等花卉和祥獸圖案,雕刻精湛、造型逼真。石牌坊最前方左右各保存了一個約三米高的大石獅,石獅中間立著一塊大石碑,名曰“玉皇碑記”,是為清代修復寺廟的工匠所立的功德碑。

歷史名人:楊春梯居然是張大千之恩師

楊春梯書法

在陶家寺西面約500米處,還有一座歸葬寺僧的塔陵,塔陵始建於明成化十年,已遭多次盜掘。數座風化嚴重、殘缺不全的無量寶塔,傾斜嚴重,但從寶塔上精美的蓮花石刻以及一些文字記載可以想象出塔陵曾經的宏偉、壯觀。據史料記載,陶家寺在明代中葉已很出名,清代幾經補修和擴建,全寺佔地面積10多畝,規模宏大,香火極旺。如今,僅剩少數廂房和“普賢禪林”明代石牌坊。

陶家寺最吸引人的地方,當屬“普賢禪林”石牌坊中間兩柱上雕刻的清末書畫家楊春梯的行書對聯:“萬里曾攜孤劍往,一生好入名山遊”。據瞭解,楊春梯是資中縣太平鎮人,其書法用筆瀟灑、氣韻流暢,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創作的《萬里長江壯遊圖》《珠江垂釣圖》等畫作曾享譽巴蜀畫壇。

“國畫大師張大千早年拜他為師。”資中縣文史研究者宋國英介紹,張大千年幼時,楊春梯見他好學,又很聰明,就教他運筆、用墨、著色等基本技巧,為張大千的國畫藝術之路鋪下基石。

迄今,這座明代正德十二年建造的古寺已有400多年曆史,日曬雨淋數百年後仍彰顯著非凡的文化藝術魅力。在全國明代建築已不多見的今天,像陶家寺和寺僧塔陵這樣既有精湛雕刻藝術、又留下了歷史名人墨寶的古寺廟更為罕見。1988年,陶家寺被資中縣人民政府列為資中縣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