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他們忍著病痛為眾人抱“薪”

網上有這樣的感嘆

時代的一粒灰

落在個人頭上 就是一座山

如果不是和疫情的戰鬥

你可能永遠都不會認識他們

可就是這樣一群普通人

用自己默默的堅韌和無私的大愛

為我們擋住了一座座“大山”

他們都是普通人:永勝縣人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黎尚詩,婦產科主任、醫院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楊英,檢驗科主任鄧韋海……

在健康與使命之間,他選擇了使命

黎尚詩, 56歲的他,白大褂一穿就是32年,醫生就是他摯愛的職業。2019年9月,老母親離他而去,10月初,他被診斷出患有乙狀結腸癌,11月4日,在雲南省腫瘤醫院接受手術治療。術後主治醫生再三要叮嚀好好休養,2月初到醫院複查後再製定後續治療方案。

疫情当前,他们忍着病痛为众人抱“薪”

黎尚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接到防控工作任務後,黎尚詩不顧自己是身患重症的病人,每天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放射科診斷室一坐就是一天,分析出具診斷報告將近70份,總是晚上回到家才能躺下好好休息。不僅如此,他還堅持和同科室的同事一起,一週值兩個夜班。

“說心裡話,肯定心理會有些緊張,由於疫情發生,原定的複查日期需要推後,由於處於術後觀察階段和年紀大的緣故,免疫力比平常低是肯定的,擔心在醫院這麼高危的環境中被感染。”黎尚詩說:“但是進入診斷室後,就把一切顧慮都忘了,我只是考慮,怎麼幫病人分析好每一份報告,能讓醫生更準確地判斷病情,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疫情当前,他们忍着病痛为众人抱“薪”

自己的緊張、妻子的擔心、親朋好友的勸阻,都沒有讓黎尚詩生出絲毫猶豫。在他看來,此時的堅守,就是作為醫生的責任,是身為黨員的使命,是在為自己一生的醫生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只要走得動,我就去”

2月7日,記者來到永勝縣醫院婦產科辦公室見到楊英的時候,她正坐在辦公桌前,左手吊著輸液袋,右手翻病例本、做記錄,安靜、專注。44歲的她,於2月3日突發急性闌尾炎,就在當晚進行了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

疫情当前,他们忍着病痛为众人抱“薪”

楊英

突如其來的疾病、意料之外的手術,並沒有打亂楊英的工作安排,作為醫院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的她,清楚自己的職責很重要。2月5日早上,她就弓著身子,騎個電動車趕往永勝縣衛健局參加新冠肺炎疫情第五版診療方案培訓會議;緊接著2月6日早上,召集婦產科成員進行相關業務培訓,確保整個科室做好隨時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準備;隨後,在醫院召開的會議上提出針對新冠肺炎或疑似孕產婦制定應急處置流程的建議。對於疫情防控期間如何開展孕產婦體檢,她創新方法,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發給全縣鄉村醫生,並讓她們提供給轄區內孕婦,倡導進行電話體檢和電話評估;對於確實需要到醫院體檢的,建議儘量合併產檢流程,以此避免孕婦到醫院體檢有可能受到感染的風險。

當記者問及這樣會不會太拼命時,楊英笑笑說:“這種特殊時期,只要走得動,我就會去。對於醫生而言,我這樣做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只是在認真地做好自己份內的每一項工作。”

“任何時候,我要對患者負責,不拖醫院的後腿”

鄧韋海,34歲,2016年入黨,永勝縣醫院檢驗科主任。1月29日剛下夜班,感覺腰腹疼痛難忍,檢查後得知由於輸尿管水腫,輸尿管內結石無法正常排出。無奈之下,於1月30日做了輸尿管結石取出術,並置入雙J管。

疫情当前,他们忍着病痛为众人抱“薪”

鄧韋海

置入雙J管後對輸尿管粘膜會有一定刺激,不能多走動和長時間站立,否則會讓粘膜損傷,產生血尿。原本需要多臥床休息的他,在2月4日就來醫院堅守崗位,期間諸多不適只有隱忍。

疫情当前,他们忍着病痛为众人抱“薪”
疫情当前,他们忍着病痛为众人抱“薪”

鄧韋海說:“任何時候,我都不能拖醫院的後腿,何況是這樣的特殊時期。只要能活動,就應該堅守崗位履職盡責,把科室帶好,對患者負責,讓醫院放心,讓社會放心!”

疫情当前,他们忍着病痛为众人抱“薪”

記者/永勝縣融媒體中心 王亞梅 子云澤 張虎

監製/和紅軍 和麗星 餘金山

終審/和紅軍 總監製/馬 湘

新聞熱線/0888—5122344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

疫情当前,他们忍着病痛为众人抱“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