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蘭考縣中心醫院感染科退休醫生選擇“迴歸”王愛珍:這是我的工作,除了“逆行”我沒有選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通訊員 蘇靜

採訪王愛珍有點難,因為她不願接受採訪。她的理由很簡單:“我就是蘭考縣中心醫院的一名職工,我做的是本職工作。”可是,她已經退休了,原本應該享受生活,卻主動“迴歸”,成為一名真正的“逆行者”!

王愛珍,蘭考縣中心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今年67歲。退休前,她是蘭考縣中心醫院感染科的主任。

雖然已經退休數年,但聽說感染科人手不足,王愛珍醫生和誰都沒有打招呼,直接回到感染科上班了。

2020年1月25日,王愛珍在日記中寫道:只要還能幹得動 ,我就要一直幹下去!

2020年1月25

星期六

只要還能幹得動 ,我就要一直幹下去!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這個新年註定不平凡。年二十九,今天家裡老伴工作回來了,孩子們也都趕到家裡歡聚一堂,我只能在工作空隙匆匆和家人見了一面,把工作的情況跟他們簡單說了一下,便回到了崗位上。

臨走時,我看到了孩子們的不捨和心疼,“媽,你都到退休年齡了,六十多歲的老人了,咱歇歇行嗎?”“媽,這次疫情容易感染的老人居多,你是醫生,你肯定了解啊”;看到了老伴眼裡的擔心,“老伴,我怕你吃不消……”……可是,孩子們啊,我雖然六十多歲了,但我身體還行啊,跟鍾南山前輩比起來差遠了。我是一名醫生,從穿上白大褂開始,我就肩負著“治病救人”的使命, 這是一輩子都不能丟掉的。

疫情就是命令,在醫院一天,就得把本職工作做好,從選擇這份工作,就是無論發生什麼,就得往上衝。況且,從(20)08年感染科成立,我就在這裡工作,我有多年的工作經驗,這個時候,我怎麼能丟下大家呢?大家放心吧,03年的非典,我們都扛過來了,現在的我們有足夠強大的力量來戰勝這次疫情!待春暖花開之時……

就這樣,從迴歸感染科那天起,她再也沒有回過家,一直和大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2020年1月29日,王愛珍在日記中寫道: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2020年1月29

星期三

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今天還是異常緊張的狀態,1個、2個、3個、4個、5個……發熱門診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下午兩點多的時候,“王醫生,我們已經接診100多名疑似患者了,還在持續,你先歇歇吧,我來頂著。”劉偉醫生說。

從早上七點多鐘開始,我們已經上崗7多小時了,是該緩緩勁兒,補充點能量了。可是看著患者們渴望的眼神不安的神情,快要使完的勁兒就又生長出來了;看著我的戰友們,忙的厲害了、累了,也不敢脫掉防護服,只能趴在桌子上眯一會,啥都往前衝的他們,卻像我自己的親人、孩子一樣關心著我,我也只能用堅持來心疼他們了,“再等一會,再等會……”我跟自己說,我想我還能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的。

就這樣,

她和年輕的戰友一樣,

一直奮戰在一線上,不停歇。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兰考县中心医院感染科退休医生选择“回归”王爱珍:这是我的工作,除了“逆行”我没有选择

在走廊中的長凳上休息的王愛珍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兰考县中心医院感染科退休医生选择“回归”王爱珍:这是我的工作,除了“逆行”我没有选择

每一次王醫生都會讓年輕的戰友們先吃飯,她說,我年齡大了,消化慢……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兰考县中心医院感染科退休医生选择“回归”王爱珍:这是我的工作,除了“逆行”我没有选择

夜班中的王醫生

2020年2月6日,王愛珍在日記中寫道:想給你一個安心的微笑。

2020年2月6

星期四

想給你一個安心的微笑。

其實想跟病人交流,想給他們一個安心的微笑,可是我的臉被一層一層的護具壓得僵硬,說話時,面部表情肌都不是那麼的配合,只有心裡默默地為他們加油打氣。

穿上層層防護服,戴上防護眼罩和口罩,因為密不透風,我們常常被悶的出不來氣,憋的慌。有的患者看到我們被水汽迷糊了的眼罩,連聲感謝還讓我們離他遠點,怕傳染給我們。我哽咽了,淚水悄然留下。我是醫生,白衣戰士,疫情就是命令,這個時候我們怎麼會離你們遠點呢,我們既然身披戰衣,就不怕靠近你,我心裡默默想著。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兰考县中心医院感染科退休医生选择“回归”王爱珍:这是我的工作,除了“逆行”我没有选择

摘掉面罩,王愛珍的面部滿是勒痕

一位王愛珍的同事告訴記者:我覺得王醫生並不是“迴歸”,因為她從未離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