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穿山甲为中间宿主】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等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引发大量关注。7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就上述研究成果举行新闻发布会。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在发布会上介绍,该校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以上结果表明,穿山甲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沈永义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冠状病毒的最初来源一般是蝙蝠,但现在是冬季,蝙蝠处于冬眠状态,集中在山洞里面,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中间宿主可能才是病毒的传染源。“因此我们对我国市场上常见的一些野生动物进行了检测,发现穿山甲携带的病毒与人感染病毒比较相近。”

沈永义表示,此次发现的意义主要在于可以加强疫情源头防控,目前团队还在研究病毒是怎样从穿山甲传染到人,后续有进展会及时公开。


穿山甲-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院长冯耀宇介绍,穿山甲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并没有大规模获得穿山甲,是在应许多单位之邀,去做诊断判断病因时发现的这一结果,下一步也希望有更多科学家一道来验证。

穿山甲在亚洲被广泛猎杀,以作为食物及传统药物使用。该物种在其原生栖地均大幅减少,中华穿山甲自1990年起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中,表示任何从野外捕猎的商业用途均被禁止。在多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均禁止出口及贸易,包括孟加拉、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及越南等。在中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食用,非法捕杀、走私或贩卖,可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严重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在中国穿山甲被列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II类保护物种(1989年)。它还列入“实施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条例”(1992年)和“濒危野生动物和植物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条例”(2006年)。在2000年得到进一步保护,这两项司法解释确定了专门惩罚涉及穿山甲贩卖罪行的标准。同样,中国国家机构在2007年发布的通知加强了对传统药物包括穿山甲物种的监管,意味着穿山甲的狩猎许可证将不再被签发,现有的穿山甲称重入库,库存将被验证、认证,库存货物受试者仅通过医院等指定网点进行零售业务。


穿山甲-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大家对于这个病毒的来源都非常关心,因为只有弄清楚病毒来源于哪里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蝙蝠(中华菊头蝠)目前是大家比较公认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2020年2月7日凌晨,华南农业大学宣布发现了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2020年2月7日凌晨1时许,华南农业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宣布: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等科研人员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杨瑞馥研究员及广州动物园科研部陈武高级兽医师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这一最新发现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以前大家一提到濒危动物,就想到大熊猫。其实从种群密度来说,中华穿山甲可能远远低于大熊猫。这意味着什么呢?穿山甲没法繁殖了。”2月初,“广西官员请吃穿山甲”被曝光后,吴诗宝微信朋友圈中转发的信息,几乎都和穿山甲有关。他认为,当前穿山甲比大熊猫还珍稀,“它每年只生一胎,一生就繁殖十头左右。一旦遭受破坏种群恢复就非常慢。”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当前,各界对穿山甲保护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都在持续提升,尽管目前穿山甲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升级工作正在研究中。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海关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已实施多次跨境联合打击,精准指引新加坡、越南、中国香港等海关查获穿山甲鳞片59.8吨、象牙11吨等,实现了对走私策源、中转、跨境的全链条打击。

就在不久前,中国海关与新加坡海关等部门联手开展跨国打击行动,摧毁了一个走私濒危物种及其制品国际犯罪团伙,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查获11.9吨走私穿山甲鳞片。

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刻不容缓!刻不容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