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大唐氣象:火樹銀花不夜天

武則天后期的宰相蘇味道曾寫過一首《正月十五夜》,描寫唐代“元宵節”的盛況。詩云: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節”的大唐氣象:火樹銀花不夜天

這一夜,家家戶戶點起花燈,樹如火樹,燈如銀花,天上的銀河與地下的燈河,乃至四面八方的燈河全部融為一體,照徹神州。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全都陷入狂歡。

熙攘的街市上,摩肩接踵、人頭攢動,有人騎馬,有人漫步。歌女們濃妝豔抹、豔若桃李,一路載歌載舞,唱著最流行的落梅曲緩緩而來。

這一晚,金吾衛不再實行宵禁,連接洛水南岸裡坊區與洛北禁苑的星津橋上鐵鎖打開,任由平民百姓通行。大唐之人,盡情享受著新年之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元宵節”的大唐氣象:火樹銀花不夜天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因為取消了宵禁,這一晚,無數的男男女女紛紛擁有一段浪漫時光。可以與心愛之人幽會。辛棄疾說,“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唐代時候,上元節的習俗有祭門戶、官燈,火樹等眾多活動。按照道教的說法,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故正月十五普天同慶。

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吃元宵和放焰火,在唐代時候其實還沒有。吃元宵是宋代以後的事情。“元宵”最早叫“浮元子”,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節”的大唐氣象:火樹銀花不夜天

從唐代到明清,燈節的時間越來越長,開始還只是正月十四到十六,明代時已是正月初八到十八,鬧元宵慢慢成為普通老百姓約定俗成的一個大節日。

當然,現代的元宵節早已沒有古時那麼熱鬧,猜燈謎的活動也更加稀少。但從唐人唐詩,我們仍可想見大唐“上元”之風采。

“元宵佳節,融合天氣”,“歌也千家,舞也千家”。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元宵佳節更加沒有了往日的熱鬧,但冬天終會過去,春天終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