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在太平天国最后时刻,献出一条救命奇计,为何洪秀全不采纳?

dj小周


太平天国,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国家,前身为1843年之“拜上帝会”。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太平天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特例,以西方宗教名义组织势力,中国官方认定之“中国农民起义”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而在清朝初年剃发易服之后,太平军因拒绝此俗,亦被称作长毛、发贼。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将领,由于他和陈玉成等年轻将领的努力,使得太平天国虽然遭受了“天京事变”的内讧巨变,但是起义军的根脉并没有散,而是艰难地延续了下来。要知道太平天国后期所遭受的打击是沉重的。可以说,清朝政府几乎是集中了全国的兵力,誓要把太平军全部剿灭。李秀成等将领凭着自己的胆识、勇气和谋略,挑破清军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实在是功不可没。

1862年5月陈玉成被俘就义后,李秀成彻底沦为救火队长,在浙江、天京、安徽等地四处救援。无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太平天国始终难逃覆灭的命运。1863年底,湘军合围天京,形势万分危急,李秀成从江北返回天京,献出一条救命奇计,可洪秀全并没有采纳,反而对其予以痛斥。为什么洪秀全不采纳这条救命奇计,其中到底有着怎样隐情呢?


当时的时间是1864年12月21日,也是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的第三年,双方胜负已无悬念,曾国藩的湘军已经占领天京外城的几乎全部制高点,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大炮轰炸天京内城,而天京城外的援军已经被湘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消灭殆尽,城内守军十几万人已经弹尽粮绝、孤立无援。天京陷落只是时间问题。李秀成在太平天国的最后时刻,提出的奇计是“让城别走”,洪秀全并没有采纳。原因有三:群众基础、领导者个人形态和当时形势。

从群众基础来说,太平天国起事初期,因为有类似于“均田免粮”的政策,包括洪秀全、杨秀清及其他太平天国理论家糅杂基督教、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思想的意识形态体系。所以一时间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清军及地方乡绅基本上是束手待毙,多个地方总督、巡抚、将军被逼身亡或战死。但定都天京之后,统治集团迅速腐化,内部争权夺利。另外一个原因,作为首要分子,洪秀全不可能清朝被赦免,斗争的结果必然是以一方的肉体消灭为目标。如果在不利的情形外逃,则洪秀全被手下人反水,捉过去清朝那方,换取一个顶戴,洪秀全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手下人个个可降,唯独他不能降。手下人个个可跑,唯独他跑不了。



还有一个就是李秀成与洪秀全个人之间的矛盾,让洪秀全一直不信任李秀成;第二个则是洪秀全一味相信他所信仰的“上帝”可以下凡来拯救他。李秀成在遭受拒绝后,迫不得已,只得做最后的挣扎。他决定回归苏杭战场,先抓紧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奇迹,快速取得外线的胜利,然后,再回师救天京。可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李秀成再也没有机会重振苏浙战场了。”八王叛乱“,献了苏州给李鸿章,李秀成险些被俘,赶紧跑了。此时,李秀成的弟弟李侍贤,建议哥哥去浙江战场组织力量,等到明年春天,他们哥俩一起去解天京之围。

李秀成拒绝了弟弟的建议,他认识到,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完全无力解围了,只有天王退出天京,才是太平天国唯一的机会!在几个忠臣之间详细地策划、讨论后,李秀成向天王做了最后一次”让城别走“的建议,这可以看成是一次摊牌式沟通:臣无能呀,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请天王赶紧转移吧!洪秀全的回复,也很摊牌:你没办法?我有办法!我去找天父请兵去,天父派天兵天将来,消灭清妖!

李秀成又建议:那天王守天京,我带幼主和二殿下一起出去好不好?洪秀全依然拒绝。此时,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完了。在这次建议失败后,李秀成已经知道没有机会了。尽管他依然衣不解甲地在前线指挥守城战斗,但是,他知道,天京无论如何守不住了!李秀成曾经私下和身边的人说:现在天京守不住了,城内也没粮食吃,现在曾国荃在城外设局来收难民,你们找个机会,出去吧!忠王素来有人望,手下人都不忍离开。

反对洪秀全采纳“让城别走”最得力的两个大臣就是他的两位好哥哥。因为,他们舍不得万贯家财,同时也怕他们的丑行被公布于世。另外,洪秀全经历了当初永安建制的让城别走,当时虽然奔波劳碌,但是太平天国正处于燎原之势,心里有奔头!而此时呢?苏州被攻陷了,无锡也失守了,吴江也被占领、杭州也在不久前被攻破!太平天国的疆土是日渐缩小,国势日渐衰微。他不敢想象自己万一被俘会如何被清军虐待、羞辱?而洪秀全进入天王府十一年除了一次被杨秀清逼迫不得已出王府之外,其他时间都是足不出户。此时的天王无论如何也不想回到当年颠沛流离的日子了,况且年过半百的洪秀全还在渴望有一丝奇迹发生!


大老二爷


所谓的救命奇计,不过是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方案,即洪秀全率领天国部队,迅速转移,离开重重包围之中天京城,另寻他地发展,以图将来,为何洪秀全没采纳呢?



1.洪秀全是金田起义的领袖,号称自己是“天父之子”,足见洪秀全非常有头脑,会审时度势,懂得利用宗教手段发起群众,而且也知人善任。

自广西金田起义以后,他不断地转移战场,运动战打得风生水起,屡次三番地让清廷损兵折将,但从湖南打到江苏后,居然在南京定都, 而洪秀全定居南京的天王府以后,再无清军近距离的围追堵截了,纵横驰骋沙场是属下人的事,他性命之忧,于是过起了妻妾成群,灯红酒绿的锦绣生活。



天长日久,他已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不想离开天京到外面去颠沛流离、出生入死了。

2.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诸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引怨忧,天京事变又失去了杨秀全、韦昌辉,重用自家兄弟导致石达开率部出走,诸多内乱纵生,严重削弱了国力,导致天国有效控制范围不断缩水。

在江南江北大营不断骚扰下,城内的后勤补给被严重削弱,后来渐渐已经吃不上饭了;李秀成两次提出的“让城别走”,对天国的兄弟姐妹是好建议,在运动中发展壮大势力,比坐以待毙强多了,最低能保存一定的实力!


但对于宅在天王府,过惯了颐指气使、养尊处优生活的洪秀全来说,是要他的老命,金田起义后,能征惯战的五王死的死,走的走,自己在美女如云的温柔乡中盘桓已久,跟着已经溃不成军的太平军出逃,难以再有安宁的日子,且五王离去、陈玉成牺牲后,优秀将领也就李秀成了。
此时,天京的西边是久经沙场、如狼似虎的湘军,东边有虎视眈眈的淮军和常胜军;洪秀全知道权衡安危、利弊,自己已经插翅难逃了——他没有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意思了;哀莫大于心死,再好的计划此时也是对牛弹琴!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擎天柱石之一,自1862年5月陈玉成被俘就义后,李秀成彻底沦为救火队长,在浙江、天京、安徽等地四处救援。无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太平天国始终难逃覆灭的命运。1863年底,湘军合围天京,形势万分危急,李秀成从江北返回天京,献出一条救命奇计,可洪秀全并没有采纳,反而对其予以痛斥。为什么洪秀全不采纳这条救命奇计,其中到底有着怎样隐情呢?

挽颓势奈何积重已难返

从1861年9月安庆失陷开始,天京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彻底暴露在湘军眼前。1862年5月,湘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连克芜湖、巢县、和州等地,在雨花台附近扎下营垒。按理来说,天京长期被江南大营围困,这次湘军仅在雨花台扎营,人数也只有区区三万人,见惯了大阵仗的洪秀全应该习以为常才对。可出人意料的是,洪秀全好像感觉到末日即将来临,一日连下三道诏旨,命令正在向上海发起进攻的李秀成率部回援天京。李秀成召集慕王谭绍光、听王陈炳文等人商量对策,决定采取暂避锋芒的策略,将苏福省的粮饷运回天京,与敌对峙,待湘军师老无功,再一鼓荡平。不得不说,李秀成虽然不甚耐战,但对战争局势的掌控还是很到位的。可洪秀全闻奏大怒,派补王莫仕暌携带严诏,督促李秀成回援天京,诏书中赫然出现“若不遵诏,国法难容”的语句,迫使李秀成不得不率部回援。

1862年10月13日,护王陈坤书、堵王黄文金等13位王爷共计三十余万大军从秣陵关和板桥、善桥两路进抵雨花台附近,向湘军曾国荃部发起猛烈进攻。太平军竭尽全力,地面上万枪齐发,炮声隆隆,地底下开掘地道,实施穴地攻城,采用人海战术,日夜不停向湘军营垒发动潮水般的进攻。湘军固守营垒,寸步不让,双方都死伤惨重,可由于控制护城河口的湘军水师源源不断接济铅子火药和粮食衣物,激战43天后,李秀成大军因天气寒冷,没有冬衣御寒,于1862年11月26日下令撤退。

洪秀全闻讯大怒,革除李秀成的王爵,派他渡江向北进军。这招叫做“进北攻南”,是想迫使湘军撤除天京之围,全力救援江北战场。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秀成渡江后由于缺衣少食,太平军冻死饿死达数万人之多,没能对江北战场形成威胁。1863年11月,李秀成率部返回天京。

献奇计无奈天王拒不纳

天京已被湘军重重围困,雨花台失守,南门被封锁;江东桥失陷,西门已不能行;七瓮桥再失,湘军在东门外修筑长濠;下关江面被湘军水师封锁,天京粮道断绝。李秀成眼看着天京成为一座孤城,心急如焚的他向洪秀全献出一条救命奇计“让城别走,徐图后计”。待在占地广阔,金碧辉煌的天王府内,享受了10年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生活的洪秀全不愿再过当初那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行军生活。他痛斥李秀成贪生怕死,称自己是万国独一真主,铁桶般的江山,根本不惧清妖。他还让李秀成自选出路,天国政务交由二哥洪仁达执掌,幼西王萧有和负责颁布谕令。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於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於水,何惧曾口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干,王次兄勇王执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李秀成自述》

受到洪秀全痛责的李秀成为了表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当面向天王请死,以免日后受刑。洪秀全不从,第二天赐下龙袍表示歉意,但依旧拒不采纳李秀成献出的救命奇计。

尽愚忠力保幼主出危城

眼看大势已去的李秀成奏请出京布置防务,洪秀全一开始不准,可随着金华、宁波等地的失陷,局势危急时刻,令李秀成捐助饷银10万,限40天内下苏杭,银不足和过期不返均以国法论处。李秀成出京后先到苏州布置防务,留下爱将慕王谭绍光镇守,随即到常州、丹阳布防,堂弟侍王李侍贤劝他不要返京,李秀成拒绝了堂弟的好意,轻骑返回天京。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临终前将长子洪天贵福托付给李秀成,让他好好辅佐幼主。7月19日,湘军挖地道炸塌紫金山龙膊子附近城墙十余丈,天京宣告失陷。

幼天王洪天贵福在阁楼上看到湘军涌入城内,吓得丢下四位妻妾,跑到忠王府求救。李秀成率万余名残部,在城内四处突围,均无法成功。到了夜间乔庄成清军,从城墙缺口处混出了城外。李秀成将胯下战马“漫天雪”让给幼天王,自己胡乱拉了一匹驮运辎重的马充当脚力,出城后与幼天王一行失散。因马匹脚力不济,在城外方山被趁机发战争财的农民抓住,送到湘军萧孚泗营中,就此被俘。

李秀成在危急时刻出献上的救命奇计被洪秀全拒而不纳,主要原因在于过惯了奢侈生活的洪秀全不愿再去过颠沛流离的行军生活;另外还有年龄较大,不愿再折腾的原因。

话又说回来,即使洪秀全能够侥幸逃出天京,大势已去的太平天国也无法再坚持下去了,这就好比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歇后语: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各位看官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看法吗?


历史茶坊


严格来讲,天京变乱之后的太平天国,已然是强弩之末。杨秀清、韦昌辉和秦日纲等元勋死后,翼王石达开也领精兵出走,使得洪秀全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轻将领。在洪仁玕主政的同时,军事行动主要由李秀成和陈玉成来主持。

即便清王朝已经严重腐朽,却仍盘根错节,且依靠着曾国藩等人的地方团练来围剿天平天国。比起躲在天王府终日逍遥快活的洪秀全来讲,曾国藩等人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地在谋划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尽管太平军浴血奋战,还是逐渐处于劣势,开始被清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关键时刻,李秀成率先看清了眼前的形势,觉得不能继续驻守天京,而是应该放弃大本营,以避清军锋芒。李秀成的倡议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救命良策,说到底也只是能解燃眉之急罢了。

不过,洪秀全在天平天国后期,已经深陷于自己创立的那套宗教理论,认为天父自会在关键时刻下凡拯救自己与太平天国。更为重要的是,洪秀全已经习惯了土皇帝般的生活,因而不愿意再像起义之处那样,四处飘零,东躲西藏。

事实上,在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时,曾是个锐意进取的人物,而且很能吃苦。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他曾多次往返于两广,翻山越岭地传教。在此期间,洪秀全甚至还被强盗打劫,一度靠着乞讨过活。

到金田起义时,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也是一起披荆斩棘,与清军誓死对抗,一直在战争中不断壮大。也正因如此,太平军才能攻下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然而,与历代农民起义一样,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也迅速腐化堕落。除了此前先后战死的冯云山和萧朝贵以外,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几乎已经完全堕落成了封建官僚,终日争权夺势和贪图享乐,以至于失去了斗志。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天京事变,失去了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中坚领导,石达开又负气出走,使得洪秀全更加厌政,躲在天王府内逍遥快活。所以,当李秀成建议洪秀全放弃天京时,自然就遭到了严厉的斥责。

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太平天国主动放弃天京,也很难在冲破清军的合围,早晚还是要陷入被剿灭的窘境的。1864年6月,洪秀全病死,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不久后清军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国运动遭受残忍镇压,以失败而告终。


夕阳下的晚枫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李秀成两次提出“让城别走”建议的背景,以及洪秀全的奇葩的私人生活,我们就能明白个中原因了。

“围魏救赵”失败,天京城供给线被断,李秀成第一次提出“让城别走”

当曾国荃开始围困天京后,一开始天京城倒也没有非常恐慌,毕竟,自打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就隔三差五地在天京城边晃荡。因此,在天国高层的讨论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赶走这只苍蝇,抓紧时间忙别的事情去”。

可是,在太平军一顿操作后,情势越发紧蹙。李秀成想攻安庆“围魏救赵”,结果因为六安捻军被剿灭而放弃计划,又开始计划东进,往东击破东面敌军,解放出更多部队来天京的方向作战。可是,李秀成发现,当他以忠王名义调拨各军时,各地都说自顾不暇,没办法配合,因此,东进之举迟迟无法进行。李鸿章侦查到了这些信息,建议曾国荃抓紧时间,发展对天京的攻势。曾国荃立马加强攻势!在李秀成回到天京后,湘军几乎已经封锁了天京北面的运输,李秀成几经努力,依然无法阻止湘军切断太平军江北供给线。

此时,天京已经完全成了一座孤城,你既打不破湘军的壁垒,坚守天京又后援不继。

此时,李秀成第一次提出了“让城别走”。理由实在再明显不过,明显得根本称不上什么奇谋妙策了。都城供给断绝,而外援短期内根本组织不足够的解围力量,这种情况下的突围而出,是再明显不过的一个选项了!

可是,洪秀全,居然成了一个完全不说人话的”天王“了,根本不正常地和你探讨什么战守之策,只是强调:老子是奉天父的命令来人间斩杀妖魔的,你说我们现在跑?呸!

最后的努力失败,李秀成摊牌式建议被拒绝,天国命运再无前途

李秀成在遭受拒绝后,迫不得已,只得做最后的挣扎。他决定回归苏杭战场,先抓紧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奇迹,快速取得外线的胜利,然后,再回师救天京。

可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李秀成再也没有机会重振苏浙战场了。”八王叛乱“,献了苏州给李鸿章,李秀成险些被俘,赶紧跑了。

此时,李秀成的弟弟李侍贤,建议哥哥去浙江战场组织力量,等到明年春天,他们哥俩一起去解天京之围。

李秀成拒绝了弟弟的建议,他认识到,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完全无力解围了,只有天王退出天京,才是太平天国唯一的机会!

在几个忠臣之间详细地策划、讨论后,李秀成向天王做了最后一次”让城别走“的建议,这可以看成是一次摊牌式沟通:臣无能呀,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请天王赶紧转移吧!

洪秀全的回复,也很摊牌:你没办法?我有办法!我去找天父请兵去,天父派天兵天将来,消灭清妖!

李秀成又建议:那天王守天京,我带幼主和二殿下一起出去好不好?

洪秀全依然拒绝。

此时,所有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完了

在这次建议失败后,李秀成已经知道没有机会了。

尽管他依然衣不解甲地在前线指挥守城战斗,但是,他知道,天京无论如何守不住了!

李秀成曾经私下和身边的人说:现在天京守不住了,城内也没粮食吃,现在曾国荃在城外设局来收难民,你们找个机会,出去吧!忠王素来有人望,手下人都不忍离开。

太平军残部斗争的失败,说明太平军确实缺乏一个足够威望的精神领袖来统辖

天京城破以后,李秀成带着幼主逃跑,可是幼天王的马很快不行了。李秀成把自己的马给幼天王,自己就近躲避,被捉拿。

幼天王会合干王后,也很快就在没有找到大军的情况下失败。

太平军余部的战斗,持续了一年半。主要由李侍贤和汪海洋领导。他们一度在江西、福建都声势大振。可是,由于各部诸王彼此不服,彼此猜忌。汪海洋甚至刺杀了李侍贤,可见,这些王爷们,不但不能共富贵,此时连共患难都成奢望了。

此时,如果有一个公认的绝对领导人,比如李秀成,能整合各部,那太平军的局面可能都会不一样!

太平军残部一度势大,终因不团结而败

奇葩的天王生活

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天王奇葩的生活,就知道他老人家为何打死不肯走了。

不出门的宅男:红秀全自打进了天京城之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天王府。除了早年被杨秀清”天父下凡“召去过一次。

数不清的女人:天王有多少女人,谁也说不清楚。早在金田起义,全体穷得叮当响的时候,就有15个妃子,到了永安城时,有36个女人,后来,幼天王口述,他有88个王娘。

没有太监、全是女人:早先,天王也觉得宫廷里全是美女不妥,想招一些太监,可是,阉割是个技术活,他们尝试阉割80次,死了78个,残了2个。于是,只得放弃了,因此,不管是天王还是幼天王,身边全部是女人!

天王的糜烂,放眼整个封建王朝,也是数一数二了

严苛的宫规:洪秀全对”小天堂“的管理,体现在了对后宫的管理上。他设立了严苛的宫廷规矩,最著名的”十该打“,比如,说话声音大了打,叫你你反应迟钝打,看天王的肩膀以上,该打,等等。

穷奢极欲的天王,和他的统治集团,早已是比清廷更腐败的存在了,这样的组织,即使真的”让城别走“了,又能存续多久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李秀成提出的奇策即是“让城别走”。

无奈,洪秀全此时闭目塞听,还反问李秀成天京城外兵将众多,为何不可解围?

可是他不知道,当时天京的上游、下游以及大江南北形胜之地已经完全被清军控制,天京已经成为一座孤城。

虽然南京城外还有大大小小将领统帅的三十万兵将,但是他们零散地分布于福建、浙江、皖南等地,且正与清军处于对垒,无法抽身回援天京。同时,因为洪秀全大肆分封造成的后遗症,天京城内文官多,武将少;老幼多,青壮少;妇女多,男丁少;能够守城的不足一万人。而且曾国荃围困天京已经两年之久,雨花台失陷后,天京南门被截断;江东桥被湘军夺取,天京西门被封锁;而七瓮桥亦被攻占,天京东门已被困死。现在,天京城内粮草通道已经完全被断绝,洪秀全困守天京完全是取死之道。因此,李秀成主张放弃天京,放弃苏浙,进兵中原地带,突围到汉中汇合陈得才,赖文光等部,以图东山再起!

此时的洪秀全还对城外援军抱有一线希望。但是他自己也明白,这仅仅是幻想!

早在李秀成西征大败归来之际,太平军所控制的各处城池便接乱不断地投降,而天京因为城内无粮,所以诏发各路将领领兵赴援解围天京,诸将多有不从!可以说洪秀全此时已经失去了对南京城外大小将领的控制权,真正是天朝一统四十二里半!常言道: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洪秀全也在同时吞下他大肆封赐洪姓诸王的苦果,尤其是权力最大的两位天王胞兄,他们最爱的是将搜刮的民财囤积在高耸入云的王府中!而反对洪秀全采纳“让城别走”最得力的两个大臣就是他的两位好哥哥。因为,他们舍不得万贯家财,同时也怕他们的丑行被公布于世。

另外,洪秀全经历了当初永安建制的让城别走,当时虽然奔波劳碌,但是太平天国正处于燎原之势,心里有奔头!而此时呢?苏州被攻陷了,无锡也失守了,吴江也被占领、杭州也在不久前被攻破!太平天国的疆土是日渐缩小,国势日渐衰微。他不敢想象自己万一被俘会如何被清军虐待、羞辱?而洪秀全进入天王府十一年除了一次被杨秀清逼迫不得已出王府之外,其他时间都是足不出户。此时的天王无论如何也不想回到当年颠沛流离的日子了,况且年过半百的洪秀全还在渴望有一丝奇迹发生!

最后,洪秀全因为食用自创的甘露中毒,拒绝服药,遂即病死!


大福读史


能提出这样问题的朋友,一定是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非常熟悉的人,据我推断,也应该是对太平天国最后阶段,因为战略失误而灭亡表示惋惜。

问题上所说的一条救命的奇计,其实就是李秀成建议天王洪秀全,放弃首都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让城别走”(《李秀成自述》中的原话)。那么,洪秀全为什么没有听从李秀成呢?

《太平天国》电视剧剧照 李秀成和石益阳(虚构人物)被俘虏(周迅真的很美)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李秀成与洪秀全个人之间的矛盾,让洪秀全一直不信任李秀成;第二个则是洪秀全一味相信他所信仰的“上帝”可以下凡来拯救他。

上层内讧让太平天国命运急转直下

我们先说第一个因素。李秀成与洪秀全个人之间的矛盾,让洪秀全一直不信任李秀成。

李秀成个人成名很早,早在1856年2月,李秀成就曾跟随燕王秦日纲解救镇江之围,击败了清军。1856年6月,还曾配合翼王石达开大破清军驻扎在南京周围的江南大营,升任地官副丞相。

韦昌辉

不论是太平天国的发展,还是李秀成个人的前途,都是一片大好。但是,因为天国内讧,太平天国的命运急转直下。由于北王韦昌辉胡作非为,屠杀翼王石达开全家,再加上威胁天王洪秀全的权利,1856年年底,洪秀全趁给秦日纲母亲做寿的机会,邀请韦昌辉赴宴,并最终诛杀了韦昌辉。

石达开和石益阳

韦昌辉死后,洪秀全对自己从广西带出来的这些老兄弟不再信任,虽然想用石达开总揽军事,解除内讧造成的危机。但是,又不放心石达开,就封了自己两个不学无术的哥哥,洪仁发和洪仁达为安王和福王。心灰意冷的石达开,最终带了十多万军队离开太平天国,向西南去独自发展了(最终兵败大渡河)。

李秀成犯颜直谏 让洪秀全对他不满

石达开一走,清军又重新建立起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此牵制住天京。太平天国无人可用,只好提拔了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位年轻的将领。陈玉成属于那种任劳任怨,打仗冲在最全面的人。李秀成却有很多治国的想法。

在石达开出走之后,李秀成给洪秀全提出了很多治国建议,比如严整朝纲,恢复东王杨秀清时期的严格的军令和法律。减少老百姓的赋税,第三个就是不用自己的哥哥,尽全力请求石达开回来。

李秀成的建议引起了洪秀全极大的不满,为此罢免了李秀成的官职。虽然最后洪秀全意识到自己已经无人可用,只好听从了李秀成的建议,用“金牌”去请石达开,并恢复了李秀成的职位,任命他为后军主将。但是,洪秀全对李秀成渐渐有了不信任的倾向。

此后,李秀成与陈玉成等人分别发动浦口、三河等战役,各个击破清军部队,使得天平天国的局势再次转危为安。李秀成手下有一个人名叫李昭寿,当时任滁州守将。李昭寿所管的兵士,经常扰民,这导致李秀成的其他部下大为不满。

安庆会战

安庆会战地图

李秀成后来在《自述》里面说,“自见事过,又不好见我之面,故而又变心而降大清折也。”李秀成后来察觉到了李昭寿要把滁州城献给清军,但是李秀成仍旧“重情义而深待”,另很多人非常不满。

李秀成对天王的人事安排表示轻蔑

在这期间,李秀成对当时做佐政理事的洪仁玕非常轻蔑,认为他刚刚从香港辗转回来,就委以重任,是不合适的。李秀成甚至也因此对洪秀全表示了轻蔑。而且,此前李秀成和陈玉成共同解除天京之围,陈玉成获封英王,可李秀成却没有封王。

李昭寿投降之后,为了离间李秀成,还故意写信劝他投降清军。这封信后来被太平军截获,送给了洪秀全。洪秀全担心“封王不到,定有他变”。洪秀全开始对李秀成住在天京的家室采取严密的监控。

李秀成被俘

李秀成后来说,天京不允许我询问家室的情况。其实,洪秀全也是通过这个手段,逼一下李秀成,看他会不会投降清军。李秀成没有这么做,洪秀全大为感动,下诏晋封李秀成为忠王,并亲笔体写“万古忠义”四个大字,也算是绝妙的讽刺。虽然如此,但是洪秀全的内心对李秀成已经越来越不信任。

攻打上海是错误的战略决策 让西方列强与清政府联合

后来,李秀成和洪仁玕等人坚持攻打上海,认为夺取上海,可以与外国人通商,购买火炮。他们天真的认为,驻扎在上海的外国列强会保持中立。但却没想到,英、法军队跟清军达成协议,共同对付太平军。他们甚至组建雇佣军,由华尔建立洋枪队。

在这里我要说一句,现在很多研究太平天国的著作都认为,太平天国攻打上海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农民起义句敢于与帝国主义列强硬碰硬的例证。证明了农民起义的先进性,也反衬出清政府的腐败,对外奴颜屈膝。其实,如果我们回到历史,会发现,这是一步错误的战略决策。

1862年1月7日,李秀成第二次进攻上海(第一次是在1860年,因为没有想到西方列强干预,再加上兵力太少,最后失败),最后因为战略安排失误,把部队分成几股,本来想围住上海,希望列强能够保持“中立”,但是却被列强的军队各个击破,再次失败。

进攻上海带来了很恶劣的后果,就是西方列强彻底撕掉“中立”的面纱,与清军合兵,共同攻打太平天国。这加速了后来太平天国的灭亡。此后,太平天国被联合剿杀,一蹶不振。

洪秀全迷信“上帝” 坚持不离开天京 直接导致太平天国灭亡

最终,到了1864年的时候,天京周围重要的战略要地,苏州、常州、无等地相继陷落,天京门户洞开。当时,李秀成还驻扎在丹阳,特意跑回天京,劝洪秀全“让城别走”。根据王韬《瓮牖余谈》中所载:“御驾亲征,直趋北方,据齐、豫、秦、晋上游之势以控东南。其地为妖兵水师所不能至,洋鬼势力所不能及,然后中原可图,天下可定也。”李秀成还认为,如果我们向内地发展,西方列强的军队是不会进入的,因此可以减少不小的压力。

可是,洪秀全不同意。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二个因素,洪秀全一味相信他所信仰的“上帝”可以下凡来拯救他。

在太平天国占领天京的11年中,天京数次有危难,但最后都化险为夷。所以,洪秀全天真的以为,这一次照样可以平安。在天京第二次危机的时候,李秀成曾经用“围魏救赵”的方式,主动攻打苏州、杭州等地,让江南、江北大营驰援,以此缓解天京的压力。当时,洪秀全坚决不同意。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洪秀全把天京看得有多重要,也不信任其他将领的计谋。

天京保卫战时期的女兵

洪秀全信仰的“上帝”更像神魔鬼道

当然,最主要的是,洪秀全始终相信上帝会来救他的。洪秀全到了晚年,越来越喜欢神魔鬼道。他心中的上帝,与西方宗教的上帝也越来越不一样,更像中国的民间信仰。他多次改国名,比如在1861年的时候,就将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其目的是希望上帝能够眷顾他。洪秀全还说:“奉上帝圣旨”,“何惧之有”。坚决不转移。李秀成最后也算是不错,坚决守城到底,直至城破(当然,最后被俘之后,曾写《自述》渴望活命)。

后来,有学者认为(比如苏双碧),如果洪秀全听从李秀成的建议,太平天国推翻清朝政府还是有希望的。历史不能假设,至于是否如此,只能供后人评判了。


兮兮说事儿


1863年12月,湘军攻城战斗更加猛烈。天京城内仅有太平军二万人,加上城内百姓共二十万人。粮食问题日益严重。而把持天朝大权的洪氏兄弟,竟挨户查寻,把百姓家粮食及银子全部搜走,弄得全城怨声四起,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但守城官兵忠于天王,拼死抗击敌人。

天京危机,太平军主要将领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黄文金、汪海洋等,力主天王放弃天京,另作他图。可洪秀全执意不从。

当时,天国危机四伏,但在其他战场,太平军仍有许多作战部队,至少不低于三十万人。以陈得才、赖文光手下还有二十多万精锐主力,并从汉中发兵,分三路解围天京。三月进入河南,四月进入湖北,五月进入湖北与安徽交界处。

为陈述利弊,十二月底,李秀成将大军留在丹阳,仅带数十将领回天京。

翌日靣奏天王,请求"让城别走。"他说: "事情紧急了,内少粮草,外救不来,天京不能再守。现只有一条出路,及早放弃天京,御驾亲征,取道江西、湖北出中原,与陈得才大军会合才是上策……"但天王不纳。李秀成只得含泪下殿。


枫丹白露211735932



孟达1478507127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范围波及南方十八省,坚持时间十四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妄图侵占的中国的图谋,削弱了晚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在太平天国最盛时期,发生了"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的力量遭到削弱。太平天国运动由此转盛为衰,军事将领更是缺乏。虽然天王洪秀全及时提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但他们和早期的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天王洪秀全及其他太平天国领导人屡次拒绝西方列强的无理要求,西方列强己经完全倒向了清政府,它们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天京城被长期包围,粮食供应非常短缺,而天王洪秀全和广大太平军将士同甘共苦,只能吃野菜果腹,终于积劳成疾,不幸病倒。在这个时候,忠王李秀成提出来"让城别走,徐图恢复"。天王洪秀全己经有心无力,同时天王清醒地认识到,凭借天京城高墙厚,尚不能击退清军,如果突围出走,更容易被清军击溃。所以他宁愿与天京共存亡,也不愿出走。这和诸葛亮的"空城计"有异曲同共之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秀成之计并不高明,李秀成在突围途中被俘,后被害。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真正可悲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