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項羽舉的鼎究竟有多重?現代有人能舉起來嗎?

阿布160104287


關於項羽舉鼎這件事,司馬遷在史記裡是這麼記載的: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秦始皇在會稽(浙江紹興)出遊,要渡浙江,項梁和項羽都去看熱鬧。項羽突然說:“我可以取代他(秦始皇)”。項梁聽了,大驚失色,連忙用手捂住這個熊孩子的嘴,說:“別亂說話,會被滅族的”。但是教訓歸教訓,項梁還是對項羽非常稱奇。項羽身長八尺,才氣過人,吳地的青年都怕他。

秦朝時一尺約23釐米,就是說,項羽是一個1.85米的大漢,這個身高放到現代也非常高了。又說道項羽力能扛鼎,就是能把鼎舉起來,不過史記裡面並沒有明確說項羽舉的鼎有多重。那我們就要先弄明白,項羽舉的是什麼鼎。

鼎最早是一種用來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相當於現在的火鍋。後來因用於烹飪祭祀,而上升為禮器,成為國家政權中君主、大臣等權力象徵。項羽生活的時代是在秦末。那麼秦朝時期的鼎有多重呢?

曾經在秦始皇陵園百戲俑陪葬坑中出土過一件青銅大鼎,稱為秦青銅大鼎,這個銅鼎通高61釐米,內口徑65.5釐米,外口徑71釐米,重達212千克。但是這絕不是項羽舉得鼎,這個鼎是國家重器,放在宗廟的,項羽那時候不可能接觸的到。

但是,項羽有沒有可能舉起這個鼎呢?我認為是有可能的。目前世界男子105公斤級的挺舉記錄是242kg,這個重量比秦青銅大鼎足足重了30kg,而項羽是公認的天生神力,因此是有可能的,至少,是在這樣一個重量級。

其實,項羽最恐怖的,還是他的戰鬥力。從古至今,不乏有很多名將,也打出了很多經典的戰例。不過,這些戰例大都是使用計謀,或奇襲,或迂迴,或火攻,或水攻,等等,但是,只有項羽一人,打仗不屑於用計謀,從來都是硬剛正面。鉅鹿之戰,王離、章邯所率秦軍有四十萬,而項羽只有數萬人,怎麼辦,破釜沉舟,硬是從正面擊垮王離、章邯。彭城之戰,項羽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少,但是像項羽這般,在兵力懸殊如此大的情況下,直接從正面進攻擊垮對手的,聊勝於無。

據史記記載,項羽在戰場上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對方的士兵甚至被項羽的一個眼神就嚇得掉頭而逃,可見,項羽勇猛到了何種程度。


一卷青史


項羽舉鼎一事,為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所載:

籍(項羽之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今天有一些成語叫力能扛鼎、扛鼎之作,都是從這句話衍生的。那麼,項羽舉的鼎有多重呢?

考慮到項羽的身高是八尺餘,大約是1米9左右。

假設項羽是個身體健壯的人,可以對比現在男子105公斤級以上的舉重世界紀錄:

抓舉220公斤,由格魯吉亞選手Lasha Talakhadze於2017年世界錦標賽創造。

挺舉263公斤,由伊朗選手Hossein Rezazadeh於2004年雅典奧運會創造。

換言之,400-500斤的舉重是全世界人類的極限。無論項羽有多麼力大無窮,都不可能再比這個更高。

因此,項羽所舉的鼎,肯定不是一些傳言中的千斤(500公斤),這要是真的那簡直非人類了。

那麼,項羽舉鼎到底有多重呢?

這種問題其實是沒有答案的。因為古代的鼎並沒有統一的重量:

像是著名的“司母戊鼎”,鼎身高1.3米、口長1.1米、口寬0.79米,重量高達832.84公斤,這也是世界上最重的鼎。

有重的鼎自然就有輕的了。另一尊“毛公鼎”,重量只有34.7公斤。

由此可見,霸王舉鼎,完全有可能舉的只是一尊只有幾十公斤重量的輕鼎。


HuiNanHistory


鼎有多重?看出土文物就好了。

在秦始皇陵百戲俑陪葬坑中出土的秦代青銅大鼎,鼎通高61cm、重212千克。這是目前發現的最大、最重的一件秦鼎。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一名叫克的貴族為祭祀自己祖父而鑄造的青銅器。鼎高93.1釐米,重201.5千克。

西周獸面龍紋大鼎高122釐米,口徑83釐米,重226千克,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銅鼎中最大最重的圓鼎了。


至於西楚霸王項羽啥時候舉鼎了?不要給古人加戲好不好?《史記》上說的是“項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

扛鼎和舉鼎能一樣嗎?搬家時,僱的力工可以扛冰箱,你讓他舉試試?看他打你不?

你以為的霸王舉鼎可能是這樣的:

但其實很可能是這樣的:

歷史上舉鼎的有啊!秦武王確實是舉鼎。《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

很明顯,舉鼎這事比扛鼎危險多了,玩脫了就死定了。


至於現代人能不能舉鼎。

我列一下一些現代的數據:

2004年希臘奧運上伊朗運動員拉扎扎德挺舉成績是263KG。

美劇《權力的遊戲》裡,演魔山的那位Hafór Júlíus Bjrnsson,在世界大力士比賽中,創造了硬拉1041磅,約472公斤的紀錄。

另一位大力士埃迪則能硬拉500公斤。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現代人有更良好的營養,更科學的訓練方式,更多的激素類藥物。真正的大力士只會越來越有力量。


至於那些自己缺乏運動,沒啥勁,然後就認為古代人比現代人有力量的人,怎麼不去看看健身房裡那些擼鐵的壯漢啊?


冷兵器研究所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籍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憚籍矣】。

秦統一時大尺一尺相當於現在27.72公分,小尺一尺相當於現在23.1公分。

經過換算,項羽身高在2米2米到1米9之間,但是司馬公沒有記載鼎有多重。

雖然我不知道鼎的準確重量,但有一個人能從側面反映出鼎的重量,這個人就是比項羽早近百年舉鼎的秦武王。



秦武王嬴蕩(前329~前307)是秦惠文王之子;是秦始皇曾祖父的哥哥。他比項羽早生97年。

史書記載秦武王喜歡比武角力,19歲繼承王位後重用大力士,以武治國。

當時一些著名的大力士成了他的手下,比如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隋唐演義中羅士信號稱“孟賁”)

有一天,武王和三個大力士旅遊來到周天子周赧王的宮中,武王看到了夏禹王鑄的九鼎很好奇,於是找來周赧王問這九鼎的來歷。

周赧王說:“相傳這是禹王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每鼎各代表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州,從夏傳到商,商傳到周,這是上輩留傳下來的文物。

秦武王指著刻有“雍”字的龍文赤鼎說:“雍鼎代表秦鼎,這是俺家的東西,我應該把他帶走”。

周赧王用略帶嘲諷的口吻說:“自有鼎以來,未曾有人移動”。

秦武王問:“這鼎有多重?”周赧王說:“聞人傳說每鼎有千鈞之重,誰人能舉?”



周赧王告訴武王龍文赤鼎每個重千鈞,“鈞”是古代的一種重量單位。一鈞等於30斤,千鈞就是3萬斤,換言之,龍紋赤鼎有15噸重。

秦武王要在周赧王面前賣弄一番,於是對手下的三位大力士說:“你們誰能把它舉起來?”任鄙和烏獲連連擺手,孟賁在旁邊說:“讓我來試試吧”。

孟賁使出吃奶的才把鼎離開地面半尺左右,由於用力過猛,眼珠都迸出來了。

武王一看哈哈大笑,說,“你們這些笨蛋,看我的”。

三個大力士急忙勸阻道:“大王萬乘之軀,不要冒險舉鼎”。武王不高興地說,你們舉不起來,不代表我也舉不起來,閃一邊兒去。

還別說,武王一叫丹田力,兩膀一較勁,大喝一聲,真把大鼎舉了起來。



有道是:“舉起來難,但放下來更難”,武王此時已經力竭,實在支撐不住,大鼎落下來正好砸在他的腳丫子上,直疼的武王“哇哇”大叫,不消半刻就死了,年僅23歲。

回過頭來我們說項羽,武王舉鼎要早項羽舉鼎近百年,按歷史名氣來看,項羽的名氣大於秦武王,隨著生活的提高,項羽的力氣肯定要大於秦武王。由此推論,項羽舉的鼎不會低於3萬斤。

據說秦滅亡後,項羽把九鼎沉沒到了泗水彭城,自此以後,九州寶鼎再沒出現過。

我覺得現代普通人肯定舉不起15噸的重量,也許世界大力士能舉起15噸重的大鼎。我對體育紀錄不太熟悉,有知道的請告知。


秉燭讀春秋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對於其中的“力能扛鼎”四字,有許多人理解為就是鑽到大鼎的下面,將大鼎扛起來。其實這一理解大錯特錯,“扛鼎”在古意中指的就是“舉鼎”。

如:《吳子·料敵》記載:力輕扛鼎,足輕戎馬;《北齊書·卷十·列傳第二》記載:及長,力能扛鼎,材武絕倫;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彯搖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劉良注:扛、揭,皆舉也。)等。

扛鼎在中國古代也是一項舉重活動,簡單說就是用手舉鼎,類似於現在的舉重。不同的是,現在的舉重基本都要進行長年的專業訓練,還要做好各類防護準備,舉起僅需3鈔即可。但是古代舉鼎,基本上都是一手抓鼎足平衡鼎身,一手於大鼎中心位置進行託舉,有些還要繞場走一圈,有些還要放到他處等。

相較之下,相同的極限重量,現代人就算能舉起槓鈴,卻絕對舉不起大鼎。

那麼,項羽為何要去舉鼎呢?公元前208年,24歲的項羽(名籍),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兵。為了擴充實力,項梁派項羽前去聯絡桓楚,因為桓楚的藏身之地只有項羽知道。不久,項羽在一處寺廟找到桓楚,並邀其共同反秦。但是桓楚聽後不為所動,一臉鄙夷道:“你如果能敵萬人,我就服你。現在院中有一口大鼎,足有千斤,你能舉起嗎?”同時,桓楚叫來四個壯漢,示意他們將鼎抬起來,結果大鼎紋絲不動。其實,就是想讓項羽知難而退,不想捲入戰亂之中。誰知項羽一撩衣襟,大步上前,大喝一聲,便將大鼎高高舉起,並且還繞著大院走了一圈。這一下,令桓楚大為震驚,當即率領手下投靠項羽麾下,最後竟然成為了西楚霸王麾下的五虎將之一,於垓下力戰而亡。

由此可知,當時項羽所舉之鼎足有千斤,而秦朝統一的衡的1斤等於16兩,民間流傳的半斤八兩就是由此而來,後來的漢朝繼續延用。同時,依照《中國曆代衡制演變簡表》上的數據,秦代的1斤 = 現在的253克,千斤等於現在的253公斤。

此外,再參考後世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物司母戊大方鼎重832公斤左右,保存在陝西博物館的淳化大鼎重226公斤左右,可推測出當時項羽所舉鼎的重量在253公斤以上。

而現今的世界舉重最高挺舉紀錄保持者扎德赫·侯塞因,最高挺舉記錄為262.5公斤。如果僅按照表面數字來年,今人不輸古人,但如果以所舉物體的難易程度來說,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關鍵是,項羽舉鼎之時僅是偶爾為之,並非身體極限,而舉重冠軍所發揮的可是身體極限,如果再舉一次,都不一定能夠實現當時的成績。所以,綜合之下,現代人的力量和古人還有一定的差距的。


祥子談歷史


鼎分金鼎銅鼎鐵鼎,鼎的放著地點一般都是在寺院,道院,國家政治中心,或髙級衙門,可增加那裡的風度。鼎的用處,在道院,寺院是用來焚香,高級衙門和國家政治中心,是來盛水,防火。

。楚霸王拔山舉鼎,鼎到底有多重。可是鼎的大小,重量都不一樣。很難衡量,項王有多大力氣也無從知曉。

。從歷史和小說,託石舉鼎的大力士還可以舉幾個例子。《水滸傳》快活林酒店老扳施恩,酒店被惡霸蔣門神被奪。施恩父親是牢城營管營,武松殺嫂後判衝軍,真好發配施恩父親營裡,聽說景陽崗打虎武松,施恩把武松請家中,在練武場小酌論武,想託武松,打敗蔣門神收回酒店。施恩當時懷疑能否打敗蔣門神,武松顯耀臂力,將練武場中的石臺舉起走了一圈,施忎到武松臂力驚人,就託他打跑了蔣門神,那這張石臺有多重呢?就不知道了?後世就傳頌武松手託千斤石

。另舉例,明太祖朱元璋立國戰爭中,攻打南京石頭城,自包圍石頭城後,南京城中陳友涼軍主動出擊。被徐達,常遇春打敗,陳友涼軍緊急回城,朱軍追到城門,陳軍在城樓上放閘,緊急閉門,這時朱元璋幕下有一力大無窮的大將胡大海立馬將城門閘托住,讓朱元璋軍衝進城去收復了南京城。那麼這塊閘扳有多呢?大家不知道,同時也不知道胡大海的臂力

有多大。只是流傳在後世,胡大海手託千斤閘。

。大凡託鼎託閘者,他二膀沒有千斤之力的,想都別想。

。關於‘項羽舉鼎’一事的問題,也是一亇沒法回答的問題,也是問得多餘的問題。


老龔166916589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籍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憚籍矣】。秦統一時大尺一尺相當於現在27.72公分,小尺一尺相當於現在23.1公分。經過換算,項羽身高在2米2米到1米9之間,但是司馬公沒有記載鼎有多重。雖然我不知道鼎的準確重量,但有一個人能從側面反映出鼎的重量,這個人就是比項羽早近百年舉鼎的秦武王.

扛鼎在中國古代也是一項舉重活動,簡單說就是用手舉鼎,類似於現在的舉重。不同的是,現在的舉重基本都要進行長年的專業訓練,還要做好各類防護準備,舉起僅需3鈔即可。但是古代舉鼎,基本上都是一手抓鼎足平衡鼎身,一手於大鼎中心位置進行託舉,有些還要繞場走一圈,有些還要放到他處等。


古代人經常徒步就是幾十裡上百里,有挎籃子推車子的,現在呢,做到的人不多了吧,這是為什麼,因為古代沒有現在這麼便利,各種交通工具,身體素質真的是被打磨出來的。再說項羽,勇猛過人,力大無窮,扛鼎不是他力量的極限,而現代一樣有和他一樣力氣大的人存在。


小土豆也叫馬鈴薯


霸王舉鼎,聽著都讓人感到力大無比。但事實上這很可能是我們的錯覺。而導致我們這種錯覺得是從古至今的一些文壇大家,甚至是有些小說家或那些舞文弄墨的如椽之筆的耕耘的結果。坦白說,最早在司馬遷的史記之中,出現的詞語是西楚霸王項羽,力可抗鼎,而不是舉鼎。大家應該明白這其中的區別吧?鼎為何物?乃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的工具。乃三足兩耳的鍋。由於鼎的歸屬在古代只屬於皇家。所以,古代便有用鼎代替天下之說。比如問鼎天下。那麼鼎究竟有多大呢?傳聞鼎是可大可小。也就是說,鼎的大小並沒有特別的規範。更沒有重量的規定。這也就造成了鼎的大小不一,重量不一。但形制卻基本沒有脫離三足兩耳。當然了也有個別的鼎的形狀是長方形或方形的。比如司母戊鼎。現在我們所說的項羽舉鼎,他舉的鼎是多重?據我估計,四百斤左右。不會超過五百斤。大家想想,現在的專業舉重運動員才舉多重?這還是專業舉重運動員。項羽是什麼?他不是專業舉重運動員。四百多斤的重量已經是人類的舉重極限了。根據史記的記錄,我只能認為,項羽是當時力氣比較大的幾個人之一了。因為史記同時還記載了劉邦的兒子,淮南王劉長,也是一個力可扛鼎之人。那麼,項羽的力可扛鼎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嗎?我之所以突出說史記。是因為史記的年限跟項羽相差不遠,記錄也比較真實。至於到了後世,某些人為了達到某種效果。對某個特定的人進行特別的渲染。這就沒法說了。在他們的筆下。什麼效果都能寫出來。大家就看看娛樂一下而已,千萬別當真。項羽是力可扛鼎而不是霸王舉鼎。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司母戊鼎,商朝青銅鼎重832.84千克,是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鼎。

在古代鼎最早是當煮器用,後被代替,專門用於禮儀祭祀用。也是最高權力的象徵,逐而演變成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巜周禮》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元三鼎或一鼎。”這種置高無尚神聖的東西,不夠級別的人是接觸不到的。




霸王舉鼎,這一成語及是西楚霸王所創,司馬遷巜史記,項羽本紀第七》記載:“籍(項羽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己憚籍矣。”司馬遷也明確的記載是扛鼎並非舉鼎,經過了名人的美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更加增強了對項羽,力大無窮神力的誇張,使而扛鼎美化成單手舉鼎。根據秦朝衡,也就是重量折算,哪時候人們常說的1斤,相當於現在的258克。也就是說千斤258千克,秦青銅鼎212千克和258千克相近,楚霸王神力扛千斤完全搞定,司馬遷記載項羽扛鼎不虛。




項羽性格耿直,為人做事仗義,尤其是他烏江自刎後,人們為他打抱不平,在他身上添枝加葉進行美化,也體現了人們對他的懷念和敬佩。不過項羽創造的這項扛鼎記錄,到現在世界舉重冠軍也沒有打破,他實終穩坐著“千古無二”的寶座。


七星印月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項羽舉鼎是真實的。

第一,項羽是個壯漢。

古人個子比現代矮,體重也比現代人輕,主要是飲食因素,吃肉太少。

項羽卻是個壯漢。

項羽的身高換算成今天就是1米85,在古代是絕對的大漢。

項羽的體重雖沒有什麼記載,但所有史書都說項羽很壯實。

以項羽的身高來說,他的體重絕對不會輕。

眾所周知,力量和體重是有一定關聯的,項羽具備大力士的一切因素。

第二,項羽長期訓練力量。

身高體重未必是大力士,但項羽是戰將。

直到項羽戰死前,項羽還是親自持武器和敵人搏鬥的。他一次衝鋒就能輕鬆殺死漢將,像殺小雞一樣,說明項羽的戰鬥力很強。

可見,項羽從沒有停止自己的訓練。

而古代武藝中,力量訓練是必須的,項羽的力量強也來自於訓練。

第三,古代的鼎未必很重。

以項羽身高來說,挺舉的世界高手可以達到200公斤以上。

而國家博物館的西周大盂鼎,也就重150公斤。

自然,這也就是300斤,普通人是舉不動的。

但項羽這樣力量超群的人,應該還是可以舉起來的,畢竟今天的世界紀錄都是400多斤。

第四,舉鼎和用沉重武器不是一個概念。

舉鼎類似於舉重,只要舉一次,舉起來再放下就行了,所以可以很重。

但使用沉重武器,則是另外一回事。

因為這種武器要用來殺人,必須強調使用自如,還要強調攻擊時候的速度。

所以古代武器其實並不是很重。

著名的青龍偃月刀(其實漢代軍隊不用大刀這種武器),也就三四十斤而已。

魯智深是個壯漢,他的禪杖也就是48斤。

當時鐵匠就說太重了,還勸告魯智深“我打好了以後,你如果使不動可不要怨我”。

所以,也許項羽自己的武器只有三十斤,但他可以舉動300斤的鼎。

第五,現代人當然可以舉鼎。

現代人的營養比古代好多了,主要是飲食好得多,肉蛋奶隨便吃。

而且現代人也有空閒時間可以健身之類,只要專業練習,力量肯定比古人大。

自然,今天大部分中國人不做重體力活,所以也沒有必要練力量。

但是,仍然有很多力量大的人。

薩沙記得之前看的那個每天卸幾頓水泥的女孩,扛1袋100斤的水泥像玩一樣。

這女孩力量都不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