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小龍蝦養殖業的影響衝擊及對策分析

2020年的小龍蝦養殖業本就處在轉型升級的風口浪尖,人們好不容易通過技術升級、模式轉型、降本增效找到了希望和出路,衝破了迷茫和恐懼,提振了行業信心,準備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由粗放掠奪型朝著生態循環友好型生產。然而,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再次衝擊了這個行業。那麼,人員不敢集結,導致生產組織無法展開、村鎮道路封禁,造成生產資料運輸不暢、病毒潛伏暴露期限延長,只能眼看著任由季節功夫時間窗口緊張、縣際省際車流控制及人們的恐慌心理慣性,將使人們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不敢聚會聚餐,消費信心承壓,早苗早蝦去向何處?需求上不去,價格對投入產出比效益的衝擊多大?我們究竟應該何去何從?如何在服從防疫抗災大局的前提下抓生產、保供應、促流通、活循環,並以此來支持防疫抗災,在生命安全與生計活路中找平衡?怎麼樣依據疫情形勢,客觀分析各種影響,克服困難,調整生產,探尋新的思路和辦法? 都說,再殘酷的真相都比謊言有力量。我們只有承認現狀,分析形勢,勇敢面對困難,才能找到希望和出路。泥腿子,願意圍繞上述話題展現自己的一孔之見,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以戰勝災難,共謀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小龍蝦養殖業的影響衝擊及對策分析

疫情防控對養殖生產的影響

疫情防控出於防擴散,止傳染,降病源,控疫情,救病人,挽損失,恢復正常的技術路徑需要,採取了一級響應。這,無疑是科學正確又無奈的舉措,我們也完全擁護。然而,從養殖生產的角度,勢必會對我們造成衝擊和影響。這種衝擊影響是我們必須被迫承受的代價,但不影響我們進行歸納和分析。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精準進行全面形勢評估,作出正確判斷,找到妥善之策。它不影響我們支持防疫抗災,同時兼顧自身的生計活路。

1、人員不敢組織集結。春節期間,工人放假,誰都不知道誰接觸了誰。老闆不知道工人,工人不清楚老闆,工友也互不清楚。如果冒然組織集結,互相產生了傳染,造成了擴散,擾亂隔離防控大局,誰都承擔不起責任,個人也得不償失。

2、村鎮道路封禁,造成門店延遲開業,相關飼料動保產品運輸不到塘口。都知道這幾天主要是9件事。①肥水防苔,培育浮游動植物,豐富幼苗的開口餌料。②降低水位,充分利用暖春良好的天氣、適宜的光照和溫度促幼苗/小蝦活動開食。③靈活採取漿料/粉料/小顆粒飼料進行投餵,確保規格梯次合理,整體催長上量。④視情調節水體硬度/鹼度,平衡水體碳酸根離子與鈣離子離子濃度,確保水生態的持久穩定,保障幼苗/小蝦能夠在密集蛻殼生長期正常蛻殼。另外,育養分區模式的養成區必須還要⑤抓緊進行田間內層圍網隔離。⑥及時上水泡塘。⑦佈局沉水植物。⑧分批次分期限清塘。⑨培水養草,準備銜接育苗區早苗轉塘。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打仗,也需要槍支彈藥.不可能赤手空拳。路不通,貨不到,一切枉然。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小龍蝦養殖業的影響衝擊及對策分析

3、病毒潛伏暴露期延長,將農業生產季節性窗口進一步壓縮,導致一連串一系列的混亂性影響。

①原本計劃:a,正月初五組織工人進行物質採買,統計檢查生產工具,檢修電房電機,準備開伙做飯,投入生產。b,初七,將竹竿/網布/鐵絲帶到養成區開始田間內層圍網隔離工程。c,初十全面上水泡塘。d,正月十三佈局水草。e,上水10天后,進行首輪清塘。f,利用年後氣溫起,水溫暖,樹長草長,百花盛開,春機盎然的優勢,待水草開枝散葉,莖粗葉綠後,進行第二遍清塘。g,培水養草,準備轉塘。h,同時育苗區抓住暖晴微風天氣,肥水防苔,投食哺苗。現在被迫等待疫情好轉,恢復生產。

②疫情防控究竟可以不可以預計?不好預計,卻必須預計。按以下時間節點推測。a首批確診病例已隔壁。b臘月二十九武漢封城,年三十,29.6萬人返鄉。其中,部分感染者回家,其潛伏期按14天算,正月十五,感染者出現明顯症狀,或者病情加重,被迫隔離病源。c,返鄉人員回家傳染親友,以返鄉人員出現明顯症狀開始,親友潛伏期為14天,那麼,最遲正月二十九日出現明顯症狀,被當地政府隔離病源。d,返鄉人員,返程途中無知無覺感染路人。路人回家,毫不知情傳染親友,親友在各地方政府採取封禁隔離措施(正月初六)前算起,估計整個正月,都要作最務實的心理準備。e,病源全部隔離,觀察15天,整個人員/車輛/物質逐步放開,估計已到植樹節3月12日。f,3月12日起完成①的工作,已近清明(4月3日)。

其時間窗口之小,生產任務之緊張,作為一個8年適度規模養殖的大戶來說,不敢想象。一陣降溫,一次連陰雨,基本上只有心碎成粉。

4、對行業影響的推演和判斷。任何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要瞄準市場需求而展開,市場的變化,決定了生產經營行為的調整。否則的話,叫盲目。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們既要懂得低頭吃草,還要學會抬頭看路。那麼,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冷鏈食品加工業有什麼影響?對消費市場有什麼影響,最終可以得到一個什麼規律來輔助我們來作出判斷,進而調整生產經營行為呢?

①2019年的市場行情映證了小龍蝦養殖業經過連續多年急速擴張,供求關係已經從供不應求變成了均衡穩定,甚至在上市高峰,階段性供過於求的矛盾極其尖銳。

②由於①的影響,2019年小龍蝦價格全年低迷,打壓了盈利空間,造成新發展面積劇幅萎縮。

③源於②的原因,註定了2020年再也不能沿用之前那套 靠一邊賣小龍蝦苗來收割貨幣財富,同時通過起捕來調節存塘密度,以減輕池塘生態壓力,贏得平衡池塘生態的空間,達到穩定小龍蝦生理的目的。因此,整個行業都面臨著技術升級和模式轉型的緊迫現實壓力。

④儘管“小龍蝦育養分區"模式已經成熟,"蝦稻蟹輪養"模式也在實踐中取得了突破。但是由於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參差、因循守舊慣性思維影響、堅定轉型信念不足、具體操作執行時猶豫、調節存塘密度時情緒障礙、市場價格起伏的反覆性干擾等等原因,會導致80%的養殖同行將技術升級,模式轉型停留在觀望中,或者做成四不像。

⑤源於④,決定了2020年繼續沿用舊模式稻田養出來的小龍蝦規格小,造成庫蝦成山,大規格高品相蝦稀缺。

⑥按前述時間推測,假如3月15日開始轉塘至清明前結束,4月20日一5月10日階段內起捕。雖然說這個階段內,小龍蝦的長勢最快,病害率最低,翻倍率最高,關鍵是4月20一5月10日,疫情是否徹底得到控制?人們的恐慌心理是否消散?酒店聚餐能不能得到恢復?夜市攤點又能不能如常?假如這幾項不能改觀,我們風來雨往,泥水一身,熬更守夜,辛辛苦苦養出來的蝦,賣給誰?運輸通暢嗎?價格怎麼樣?勞動所得可否解決食足衣暖?

依目前情況來看,若不自欺欺人的話,很難。

⑦按"小龍蝦育養分區"模式,要想做到一水兩用,一年三產的話。5月10後,要降低水位,讓水草趴地沾泥再生,然後再造生態,於5月21日第二輪從自我育苗區轉塘到養成區養第二輪,並於6月20一7月5日進行第二輪起捕。完成後,再於7月上旬,移栽水稻,做到中稻晚栽,讓水稻揚花→灌漿→結穗 躲過高溫,使其既有中稻的產量,又兼具晚稻的品質。那麼,問題來了:

a,這個模式有幾個人撿得起?不說別的,5月21日蝦苗轉塘,存活率達到50%,養到起捕結束翻倍率達到2一2.5倍,有幾人做的到?

b,當然,做到了優勢可能明顯。隨著氣溫的上升,疫情的結束,信心的恢復,夜市的繁榮,絕大部分稻蝦由於④的原因提前結束,供需結構改善,可能效益不錯。

c,盡善盡美,又能掙多少?投入產出比怎麼樣?風險收益概率比怎麼樣?

d,一般養殖戶,怎麼辦?他們養殖出來的小龍蝦規格小得可憐,庫蝦成山,集中上市,價格垃圾,疫情影響疊加,上市時機"生不逢時",風險大,收益低,到底還幹不幹?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小龍蝦養殖業的影響衝擊及對策分析

二,2020年的小龍蝦養殖怎麼辦?

坦然的承認並接受現狀是獨立思考,求真務實的基礎。勇敢的面對困難是沉心靜氣分析的動力。不斷的研判推演是開啟機會之窗的必然進程。靈活務實,作最壞的準備,向最好處努力是止損謀利的關鍵。

我就不說什麼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空話了,也不灌寒夜之後必然是黎明,嚴冬過了終究是春天的雞湯了。死在黎明前,倒在嚴冬中的不勝枚舉,可謂白骨累累。還是貢獻自己的淺顯的判斷和建議吧!

回顧整個行業形勢,真正的挑戰是4點。技術升級→模式轉型→降本增效→疫情影響。那麼,我們就從這四點著手。

①對照小龍蝦養殖過程中,諸如低溫肥水防苔→暖春淺水育早苗→四月防止水渾→五月防控病害死亡→六月養護水草→七月防止小龍蝦紅殼老苗→八月防控水色過濃,水體富營養化並爆藍藻等具體技術要點,看自己的薄弱環節究竟在哪裡?然後,虛心學習,反覆嘗試,補齊短板,克服缺陷,再才能去嘗試精細化管理,追求優勢,爭取利益。把行業中普遍、集中、尖銳、突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優勢和機會,才能在這個行業裡謀得食足衣暖,得到持久長遠發展。

②對照小龍蝦養殖過程中,諸如季節的把握,密度的調控與起捕節奏的把握規劃好,儘可能把困難想到前面,將預案做充足,才能從容不迫。

③堅決依據自身技術水平,自己塘口現狀,選擇自己的模式轉型之路。擺脫過去慣性思維的束縛,克服情緒障礙的影響,不斷嘗試,反覆凝鍊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④加強理論學習,重視邏輯梳理,將經驗對接上理論,梳理成邏輯,把教訓當作案例,反覆跟成功的同行進行比對,找出答案,然後形成自己的心得,使之可以靈活運用,融匯貫通。

⑤通過理論提高,認知加強,理解深化,運用自如,及時昇華後便可以知道塘口水體各現象與本質之間的依存變化關係,明白各種產品的成分與作用機理,最後可以在預知預判,及時微調,保持塘口生態持久穩定的基礎上,自己達到也可以“用樸素的食材+簡單的佐料,做出可口的飯萊"之效果。降本增效,自然是水到渠成。

⑥尊重自己的行業,愛惜自己的歷史,轉變觀念,樹立高質量發展,特色化養殖的信念。

⑦關注疫情,順應形勢調整自己的生產經營行為。以我自己為例:

a,堅決擁護黨和政府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唯有擴散被遏制,傳染被終止,病源大劇度降低,疫情得到控制,病人被救治,才能安心生產,才會影響最小,損失最低。何況,生命權大於財產權是法律常識,也是倫理基礎,更是起碼的覺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早一天結束,早一天恢復生產。早一季恢復,挽回一季機會。

b,在服從防疫大局的前提下,積極作為,儘可能開展生產。先將45畝育苗區肥水哺苗工作做好,努力提前把養成區圍網布妥,及時栽草,果斷清塘,準備轉塘。

C,蝦苗可以轉塘後,先將育苗區蝦苗轉塘到100畝養成區。如果疫戰勝利,恢復如常,消費反彈,便直接上市。然後,繼續向這100畝和另外140畝養成區進行第二輪轉塘。倘若疫情焦作,便將之前100畝依面積投尾數,可控化養殖的成蝦進一步向備用140畝養成區稀釋密度。同時育苗區果斷放水整田,準備早插秧。等待六月氣溫上升、疫情得控、市場恢復,將養成區240畝大規格高品相小龍蝦整體上市。

⑧2019年沒有作任何鋪墊,現在對自己的技術管理沒有信心,對模式轉型概念不清的同行兄弟,建議止損,鋪陳來年。

疫情終會過去,只要人還在,機會還有。歷經此劫,我們一起珍惜青春,加強學習,深化認知,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掌握本領,怯除虛妄,務實勤勉,任何時候都不晚。畢竟,革命不分遲早。至於我自己,無論形勢如何變幻,2020年我還是會堅決將育養分區模式做出來的。首先,我對疫情的控制抱有一絲樂觀的期望,仍然準備作最壞的打算,向最好處努力。其次,我是不會做"心裡還想著前夫,急著去改嫁他人"的害人事的,這不符合我的秉性。最後,疫情終將被控制。實行功能分區,降低密度,加快長勢,放大規格,改善並優化品相,搶佔價格高位,實現可控化生產,爭取經濟效益的同時,通過模式二用,循環生產,降低病害死亡,減少投入品使用,追求水產品安全與生態安全,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紮紮實實推進"天藍、地綠、水清"工程的趨勢路徑不會錯,追求中國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會錯。

2020年,不以盈利為唯一目的,只當是為了解決以後人與水土資源利用之間的矛盾,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為了探尋環境保護與技術路徑之間的出路而在稻漁綜合種養項目,甚至農業實踐領域的創新型驗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