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五月瘟”春季防控技術要點

受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影響,各行業工人返崗延遲,無法按時復工,克氏原螯蝦養殖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春季是小龍蝦繁育、苗種投放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年中為病害防控工作打好基礎的重要時期,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小龍蝦養殖戶應因地制宜做好小龍蝦“五月瘟”的預防,為疫情過後的養殖生產做好準備。體系病害防控崗現將小龍蝦“五月瘟”春季防控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 什麼是小龍蝦“五月瘟”

小龍蝦“五月瘟”是養殖戶根據養殖過程中五月前後往往發生養殖成蝦大規模爆發性死亡,苗種投放成活率低的現象而取的俗名,“五月瘟”的發病原因已得到確認是白斑綜合徵病毒(WSSV),因此小龍蝦“五月瘟”即“小龍蝦白斑綜合徵”,簡稱“白斑病”,該病發病季節一般在3月底至7月,發病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底,發病急、死亡率高,發病水溫一般為20℃~28℃。病蝦活力低下,附肢無力,無法支撐身體,應激能力較弱,大多分佈於池塘邊;蝦體解剖後可見胃腸道空而無食或充滿水,部分病蝦有黑腮症狀,部分患病蝦的肝胰腺有壞死現象且頭胸甲易剝離。在養殖過程中,WSSV的傳播是以消化道傳播為主的,病毒以存在於組織內的形式,通過食物鏈來完成從一個宿主到另一個宿主的傳播。

二、 防控措施

1、 苗種選擇

選擇健康的不帶病原的小龍蝦苗種是防控工作的基礎。養殖戶應首選有檢驗檢疫證明的“SPF苗種(不攜帶WSSV)”,但SPF苗種供應量有限,無法購得的養殖戶要做到不從疫區和疫情不明地區引進蝦種,不貪圖便宜苗種,選擇活力充沛、無病無殘、體表完整、規格均勻、肝胰腺呈金黃色的“普通健康蝦苗”。

2、 苗種投放

採購“普通健康蝦苗”的養殖戶,確保在5月1日前完成苗種的投放,防止“五月瘟”的發生。採購“SPF苗種”的養殖戶投放時間可根據生產實際情況確定。投放密度不宜過大,養殖密度過大,在養殖過程中蝦體互相刺傷,病原更易入侵蝦體;此外大量的排洩物、殘餌和蝦殼、浮游生物的屍體等不能及時分解和轉化,產生非離子氨、硫化氫等有毒物質,使溶解氧不足,蝦體體質下降,抵抗病害能力減弱。新開塘口投放密度建議在5000尾/畝,陳塘投放量依據存塘量進行調整。

3、 蝦苗培育

蝦苗培育過程中,建議投餵高蛋白高營養的飼料,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增強小龍蝦的體質。投餵量根據溫度及蝦吃食情況等調整。杜絕投餵冷凍餌料魚及混雜海鮮等,有條件的塘口可投餵克氏原螯蝦抗病功能性飼料,有需要可與本項目組聯繫。蝦苗捕撈時需保證充足溶氧。

4、 成蝦養殖

成蝦養殖過程中,要保證飼料的足量投餵。飼料不足,小龍蝦為爭奪餌料而械鬥造成蝦體損傷,甚至互相蠶食,由於該病消化道傳播的特性,增加病原在群體內傳播的概率。若塘口已發病,在捕撈銷售時切忌捕大留小,要保證捕出的蝦不返塘。

5、 養殖環境控制

保證每塊稻田或每個養殖池塘應有獨立的進出水口,嚴禁串聯進排水,防止交叉汙染。苗種投放前,應對養殖水體用生石灰或茶粕素進行徹底清塘消毒,殺滅野雜魚及白斑病病原中間宿主。移植水生植物,定期清除池底過厚淤泥,勤換水,使水體中的物質始終處於良性循環狀態;此外還可以定期潑灑生石灰或使用微生物製劑如光合細菌、EM菌等,調節池塘水生態環境。

6、 養殖管理

對接觸養殖水體的工具、器皿等定期消毒殺菌處理,養殖區域內儘量避免閒雜人員的進入,養殖人員作業前也要做好自身的清潔消毒,切斷病原傳播途徑。及時撈出病死小龍蝦,採用焚燬、掩埋、高溫等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江蘇省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 病害防控崗位 薛暉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