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龍蝦”講清楚了鄉村振興的大道理

眼下,“小龍蝦”是許多“吃貨”感覺最嗨的那一口。小龍蝦哪裡出產最多最有名?有的說湖北潛江,有的說江蘇盱眙。不過,誰當那個“蝦老大”並沒有特別意義。有意義的是,

一隻小小龍蝦,怎麼就串起了那麼長的產業鏈,成為當地鄉村繁榮、農民致富的“當家菜”?理清這一現象背後的邏輯與道理,對當前正在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很好的“窗口”效應和借鑑價值。

一隻“小龍蝦”講清楚了鄉村振興的大道理

仔細探究“小龍蝦”的成長路徑,無論在潛江還是盱眙,都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小龍蝦”的成長,起步之初具有鮮明的市場自發性,是天然的市場力量推動“小龍蝦”從蹣跚爬行到暢遊五湖四海。以潛江為例,當地處於長江漢江水域,魚蝦四季有,最初“小龍蝦”由於外形等原因並沒有被“吃貨”們廣泛認可,是少數人試探性地在餐飲上刻意調色努力,逐漸獲得認可,並隨之有農民、商人加入養殖行業,致食客越來越多,乃成氣候。

第二,“小龍蝦”養殖、餐飲漸成規模之後,政府“這隻手”及時發力,成功推動“小龍蝦”香辣四方。從多水的潛江,到臨湖的盱眙,在“小龍蝦”名聲日盛的時候,地方政府都適時出手,從養殖規模、土地流轉,到品牌、品質、技術、運輸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扶持,並不約而同地將“小龍蝦”作為鄉村振興產業、富民產業、現代農業產業進行統籌考慮。如今,僅潛江一地“小龍蝦”源頭養殖年產值就超過50億元,一二三產業鏈產值至少超過300億元。

這兩個特徵很生動地告訴我們,

一個農字號產業或者產品的興起與繁榮,需要兩種力量、兩個推手形成合力。這兩種力量,一來自市場、一來自政府。市場是產業與產品發展壯大的天然母乳,沒有市場需求支撐,產業發展就會要麼蒼白要麼虛胖要麼完結;政府這隻手能有效地促成產業與產品在健康的環境成長,規避僅靠市場無法解決難以抵禦的野蠻力量。放眼今天市場上鮮豔盛開的各色農產品產品品牌、地域品牌,概莫如此。

深刻把握這兩點,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現在各地都在探討、實施鄉村振興,或制訂規劃,或付諸行動,都希望能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先行一步,收穫碩果。不過,在各種行動中,很容易出現的一種傾向就是忽視市場作用,簡單依靠行政推動來追求顯性效果。明明本地不具備推行某一產品的地理基礎、技術基礎、心理基礎,但習慣於統一規劃、項目推進,程序上又缺乏引導鼓勵的細心和以點帶面的耐心,結果雖懷好心卻遭遇市場冷遇、農民反對,吃力不討好。這樣的例子太多,很多地方都有過,而且還在不斷髮生。

按理說,市場經濟已經深入人心,大家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都有明顯變化,為什麼一涉及具體問題,尤其是在鄉村問題上常常會犯簡單化、片面化錯誤?這裡面除了政績觀、責任擔當等方面原因,還有一個長期忽視的問題,就是在鄉村問題上許多人其實是“門外漢”。由於我國是農業大國,多數幹部是農村出身或者與農業打過交道,誰也不把自己當“門外漢”,甚至也不認為“三農”問題有多少技術含量或者專業門檻,因而常常導致一些幹部在鄉村問題上自以為是、簡單粗暴。

鄉村振興是個宏大戰略,也是一項技術活,需要方方面面深入調查、紮實思考、通盤規劃。在“三農”問題上,既要提倡敢為敢幹的擔當精神,也要提倡能為會為的專業精神,讓兩隻手真正發揮好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農字號“小龍蝦”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脫穎而出。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數據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