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說“楷書如行,行書如楷”,我們該如何理解?

用戶65292723


直白點說,快寫楷書慢寫行書,其實啟功後面還有一句,並無絕對。

啟功先生是這麼解釋的,我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楷書字法嚴謹,一筆一畫,沒有過多的相連,楷書當行書寫,雖然還是一筆一畫還是單獨,但無形中有了一種似斷不斷,似連不連,首尾相映的意連韻味。趙孟頫的趙體楷書把這個意連直接用線條畫了出來直接表現出來,接近行楷。

而行書由於書法速度比楷書快,那麼許多細節就不能表現的很好,所以就要慢寫,如楷書般慢慢表達出它的韻味來。

可惜手機無法上傳視頻,不然我就把他傳上來了。





緣來斌哥


啟老說:″楷書如行,行書如楷"我們怎麼樣去理解。

首先應向老先生能將這無私保留的秘訣告知於學書法的人們,向他敬禮!

聽起來這簡單的幾個字,其實非常難理解,更是十分難達到。如果真正能理解這八字之妙,那麼你的書法水平已經達很高的高度,離家也不是很遠了。

楷書如行,這是十分高難的標準。它包括了楷書的熟練的程度,心理書寫的“欲"和各種狀態。如果我們書寫楷書象書寫行一樣點畫,結字,線條的力度等等順其自然,起筆,運筆,收筆具有行書的靈動,恭喜你,你的楷書真是大功告成。

行書如楷,同樣是難度極高。沒有幾十年的功力,是無法理解和達到。在視頻裡,看王鏞生寫行書,看崔寒北先生寫行書等,勻沒有達到啟老說的行如楷。

行如楷凝得住,定得準,心畫合一,且達到線條,結字等趣意天成,力透紙背,恭喜你!你的行書離登峰造極已很近。

啟老是無私的,水準是極高的。今天書壇內還無人妣美!

謝謝!


攬海一一鷹


最近有朋友問我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楷書如行書,行書如楷書?

實際上,啟功先生是在說行書和楷書之間的共同點,也就是說,行書和楷書之間有沒有什麼樣的相同內容。

我認為啟功先生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它對於楷書和行書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因為楷書和行書的確是具有相似性的。

但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他們之間的形似性,我想我們還是先來說一說他們倆之間的差異,也就是楷書和行書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何去辨識出它們之間的不同。

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我們逐漸意識到,很多非專業性的書法人士對於行書、楷書兩種書體往往是分辨不清楚的,因為他沒有辦法非常清楚的認識到這兩者之間存在的不同,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籠統或者模糊的認為這是楷書,或者說這是行書,實際上,他們對於楷書、行書本質上的區別認識並不是很清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楷書和行書之間的相似性,正因為他們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們在分辨的時候才有可能會非常的困難。

因此,它們的相似性是造成了這樣現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麼,好多人分不清楚行書和草書也是如此。行草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似性的,這個相似性也為我們分辨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困難。

而我們要想區分兩種書體之間的區別,我認為比較好的一個方式就是我們去比較這兩者他們在書法的三個要素之間的區別,而書法的三個要素是最為直觀,也是最能夠反映兩者書法本質區別的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書法的三要素是筆法、結構和章法。而行書和楷書之間的區別,實際上主要是在筆法上的區別,草書和行書之間的區別,實際上就是在筆結構以及章法這兩個層面的區別。

而行書和草書之間的共同點,實際上就是他們的筆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然後他們的章法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也有一的區別,行書的章法較為規矩,還更相似於楷書的作品佈局,但是草書的章法佈局就比行書的要更為隨意,也就更為灑脫。

楷書行書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筆法上,尤其是楷書的筆法和行書的筆法,我們會發現,它們二者在筆畫形態上呈現出非常不同的姿態來。楷書是一板一眼,橫平豎直的。而行草書是遊絲引帶貫連的。楷書行書之間的相似性主要體現在他們的框架結構上,他們在框架結構上的佈局呈現出了一定的相似之處。

對此,啟功先生曾經打過一個比喻,說楷書行書它們在結構上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的,它們的結構就存在著一些比較關鍵的節點,我們可以用公交車的車站來作為理解這些重要的相似的節點,其實就相當於車站,而我們在書寫楷書或行書的過程中,公交車經過這些站點的速度是不同的,我們寫楷書的時候就相當於公交車在比較緩慢的經過直接站點,我們在寫行書的時候就相當於公交車比較快速的經過這些站點,書寫速度都不同,決定了他們筆法上的差異。而這些節點相似,則造成了他們在結構上的相似,也就是它們的相似之處。

因此,啟功先生才會說,楷書如行書,行書如楷書。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歡迎你與我一同進行討論,堅持對書法和藝術的嚴肅思考。


松風閣書法日講


啟功先生說“楷書如行”、“行書如楷”,個人認為可以這樣理解:

——楷書如行。這裡的楷應該作今楷(廣義的楷書分為大篆,小篆,隸書和今楷)解。今楷的鼻祖為三國時期魏人鍾繇,鍾繇師承劉德昇行書並加以改進成楷,行書的筆畫之間存在牽絲映帶的呼應關係,楷書是把筆畫間的那些牽絲映帶隱匿了,但呼應關係依然存在。所以,啟功先生說楷書如行,乃是提醒大家注意在寫楷書的時候,每個筆畫之間都要有呼應關係,要做到筆斷意連。所謂寫楷書需要有行書的筆意。

——行書如楷。行書是楷書的快寫,但不能因為寫快了就忽略文字的結構,寫行書要如同寫楷書一樣筆筆到位。只有筆畫到位了,寫出來的字才有味道。

以上是我的理解。期待大家參與討論。

我是凌川,集書法愛好、寫作愛好、中醫愛好、太極愛好等五迷三道於一身。有志趣愛好相同者可關注,可私信,可交流,可……

喜歡在頭條上寫些文字,毫無功利心,只是怕不動腦,不思考,大腦就不帶我玩了。哈哈哈。


凌川


楷書與行書,其筆法的法,是不變的,永恆的。怎樣用同樣的筆法,寫出兩種不同的書寫體?是一個值得關注研究學習的書法問題。書法的筆法,就是“五個點"的運轉規律,用這個運轉規律如何寫出楷書和行書,概括的講:豎點和左垂露右垂露結合的比率數高於豎點和撇點捺點的比率數為楷書,反知為行書和草書。啟老先生說的“楷如行,行如楷“,就是說,楷中有行,行中有楷,沒有的絕對的楷就是楷,行就是行,啟老多年的書法經驗,告訴人們書法的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不變是書法的法,變是書者個性展現,這個變,時時處處,每時每刻,都會變。


李行子


簡單理解啟功先生的楷書如行,指的是楷書用筆要輕鬆連貫,不要流於刻板!

行書如楷,指的是行書用筆要留得住,不要浮華、草率之意!

啟功先生是文人字之典範,其對書法理解精深,其字便是其很好證明。

字如其人,字的性格即是人的性格,有人喜厚重純樸,有人喜輕鬆飄逸,但書法中用筆的基本法則是共性的!

個人理解,大家交流!



吳厚剛


啟老雲"楷中行,行中楷"是借鑑唐人孫過庭書譜中"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而脫胎悟出。繼而孫氏又云"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指楷與行,行與草的書寫關聯。我認為楷書是基夲,如嬰兒學步,基礎紮實,方可向行楷過渡,繼而行草,向狂草飛躍,逐步昇華,由量變到質變。僅管後人楊絳對此有一孔之疑,認為孫氏把"真"與"草"顛倒過來,但不足為取之謬也。啟翁之言在於楷書基夲功過後,向行書昇華,作品要以楷書使轉,提按頓挫寫行書,反之行書之行雲流水之用筆節奏帶動楷書之四平八穩,二者是互補有無。學書忌太正,宜大尐粗細,潤燥虛實,參差其間。左重右輕,左潤右燥,上燥下溼,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等等,方顯靈`氣飛逸,潤筆生華,可稱神品。興致則翰隨心意飛,情從筆下露的最高境界。拙言僅供參考。


書寫人生6669


楷書如行,說的是雖寫楷書,但是要有行書筆意,點畫要靈動,不能死板。

行書如楷,說的是雖然行筆速度快,但是根基要穩,骨架要正,如挑芭蕾舞,無論一隻腳尖兒還是兩隻腳尖兒著地,無論空中繞幾圈,都得“穩”。

行書如楷,楷書如行,這是水平提高的必然結果。

行草書基礎不錯後,其行筆節奏勢必影響正書,點畫不可能再和以前那樣規規矩矩寫了,一橫會很隨意,所以比平常死板的寫一橫,會更加靈動自然,整體也就有動態,有生命力。

啟功說的:楷如行,行如楷。這句話不是一個目標,也不是一個追求,而是到一個水平之後的必然結果。


三品書畫


楷書以點畫為形質,點畫需要精到,比如唐楷種種規則,但筆畫組合成漢字不是簡單乏味的堆砌,而應該貫通以血脈,經絡,正如武林絕學,打通任督二脈,怎麼打通呢?掌握好書寫順序與節奏,領會二王的“疾澀”,明白漢字之中筆畫的連貫性自然書寫,則一氣呵成,筆筆通暢,字字生氣。

同樣行以楷寫,則需要合乎規範,雖貫以性情,加以草法使轉,十遲五急,十起五伏,但還要十藏五露,十曲五直。如跳動音符,雖美,但需要有它本身精美的點線造型,即行書點畫需楷法之精緻,然沒有楷法之精到點畫無以成書行之美妙。要如行雲流水般駿馬奔馳,又要潺潺流水、細嗅薔薇,放得開,擒得定!陰陽也!此乃楷、行互為法則也!


普澤寫意


啟功先生在《論書札記》:“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這是其原話,其意思大概是:寫行書要有楷書的法度,點畫的位置關係應該有楷書的穩定性,而寫楷書要有行書的呼應關係,點畫連接呼應間顯靈動。

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理解這句話前,我們先來探討什麼是楷書,什麼是行書。

啟功大師

行書與楷書的定義

楷書的定義: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以上定義重點強調:“方正”、“平直”、“端正”、“楷模”。

也就是說,楷書應當橫平豎直,字形方正,是漢字的楷模。這是從外形上定義楷書,然而卻沒有從筆法的角度去解釋定義。

行書的定義: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意在強調行書書寫速度比楷書快,比草書慢,仍然是在外性上定義行書。

下面從筆法層面剖析行書與楷書的區別。

啟功大師

行書與楷書在筆法上的區別

在筆法上,行書(或者草書)與楷書最大的區別就是轉折處,行書在轉折上一般為圓轉或者絞轉,提按幅度較小,而楷書在轉折處是提按,並且幅度很大。這從本質上解釋了他們的區別。

下面我們來解釋一下: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

如上圖所示,在折筆處,行書的提按明顯較弱,而楷書轉折處,應是先提筆,後按筆,並且提按幅度較大,而行書基本沒有提按(或者比較輕微),或絞轉轉筆,或輕微轉動筆桿而轉筆,收筆處往往漸漸提筆,最後出鋒。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書寫感受。

既然楷書與行書有這麼大的區別,為何“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

如果對於唐楷這樣純粹而成熟的楷書而言,這句話其實沒有實際意義。

行書宜當楷書寫?

首先,在用筆上,行書與楷書存在巨大差距,怎麼能當楷書寫呢?

啟功說行書要與楷書一樣的聚散結構,行書結構須符合法度。

這句話我們首先要高清楚什麼是法度?結構如何聚散才符合法度?

比如我們要寫一個“書”字的行書,“書”字結構如何寫才能符合法度?我們列舉古代名家書寫過得“書”字,如下圖所示: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

以上所有“書”都是名家書寫,每個人寫的都不一樣,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密、有的疏,並且空間結構可有著天差地別,若論法度,筆者認為有如下幾條:

1、書寫筆順較為固定。

2、字的寫法較為固定。

3、橫畫較為等距。

其他便無。

若論結構聚散(聚散指疏密關係和收放關係),請問有固定的法度可言嗎?

顯然,書家在寫字的時候,是隨性隨意書寫,不受約束,因此各家書寫不一,形態各不相同,無法便是法。

因此無論從筆法上,還是結構上,實在很難理解“行書宜當楷書寫”的結論。

如果真要說的能當楷書寫,那麼就是練習楷書後,可能行書寫的更加“漂亮”吧,但這樣的後果是會把行書寫死,被框在楷書端正穩定的法度裡無法自拔,很難寫好行書,更不用談如何寫好草書了。

因此,啟功所講的“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說不通。

楷書宜當行書寫?

楷書能不能當行書寫呢?

依前所述,筆法上是講不通的,而依啟功所說,點畫顧盼始不呆板,意即能使楷書寫的生動活潑,呼應流暢。

那麼我們以唐楷為例,來一探究竟,如下圖所示: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

其中,智永和趙孟頫的楷書是比較符合啟功所說,確實存在較強的點畫呼應關係,活潑生動。啟功的“啟體”亦是如此,他們的楷書偏於行書,楷書能當行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