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公廁沒題寫”的啟功,為何不肯題“逸夫樓”?

梁寶明

首先這件事確實是有的,在說它之前,我們先簡單聊幾句啟功先生。



啟功先生出身皇族,貴為帝胄,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可他自己卻從來不把自己的身世當回事。他完全框得上一代鴻儒大師,有著詩、書、畫三絕之稱,其中書法作品被奉為“啟體”,如今已是千金難求的珍品。

啟功從不擺架子,對前來求字的人,不論身份地位,幾乎都是有求必應,讓寫匾就寫匾,讓題簽就題簽,春聯、福字,喜字這些也都寫過。他的字幾乎遍及全國,後來啟功感慨的說:“我就差公廁沒寫字了。”


但啟功的字也有難求的時候,比如,香港邵氏影業的創始人邵逸夫捐資的北大圖書館落成後,要求建好的樓要命名為:逸夫樓。而北師大的逸夫樓當然要請啟功題字,啟功卻堅決不肯,原因是邵逸夫只捐了一半的錢,怎麼能用他的名字命名整座樓呢,要題也只能題他名字的一半“兔人樓”了,說完啟功自己也哈哈大笑。


從不穿靴子的貓

在旁人看來,啟功對自己的墨寶並不是很“珍惜”,他的書法基本是有求必應,他所任職的北京師範大學到處有他題字,包括教學樓、科研樓甚至包括教職工家屬樓。可能啟功先生並不把會書法當成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

別人找他題字,他還要問問人家是要簡體還是繁體,他說要尊重人家的習慣,但對於題寫書名之類的,他一般都會用簡體,問他為什麼,他說:“這不是愛寫不愛寫、好看不好看的問題,漢字規範化是國家法律規定的,法律規定的我就得執行。”

除了北京,全國各地也都有他的題字,他曾經開玩笑的說“就差公廁沒有題寫了”。

邵逸夫是著名的香港愛國人士,在全國捐贈了很多的教學樓,他當時要給北京師範大學捐贈一座圖書館,因為啟功先生在香港的名氣也很大,希望能夠讓啟功題字,可是啟功卻沒有答應。

邵逸夫當時的捐贈方式是隻捐一半,另一半由國家教育資金撥款,並且要求一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這當然也是一種很好的捐贈方式。

啟功認為他只捐贈一半的資金,卻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整座樓,要求有點過分,並且開玩笑說自己只能題寫一半他的名字,就叫“兔人樓”。

畢竟這是啟功的個人意願,他不願意寫,也有他的道理吧。

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不二齋

提供說自己就差公共廁所沒自己的字,是因為啟功先生人非常和藹,對於求字者幾乎是不拒絕的,幾乎是有求必應。

而且在90年代,用出售字畫所得的200多萬元建立了獎學金,並且以自己老師的名字為獎學金命名。

側面也證明了,啟功先生並不在意書畫買賣獲利這件事。

那為什麼沒有題寫逸夫樓呢?

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給很多學校進行捐助,但是捐助建築資金的一半,另一半需要從國家教育經費中撥出,並且都要以逸夫樓的命名。從這點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這樣確實促進了國家對教育建設的扶持。

邵逸夫捐助了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因為啟功在香港文化界的名聲很大,所以點名要啟功題字,而且啟功也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看似並沒有什麼唐突的。

但是啟功先生是一個很崇尚公平公正的人,他認為邵逸夫只捐了一半的錢,並不能給題全名。

這一點看來也沒什麼錯,因為啟功先生本身就很在意公平,這是一個人的性格導致的,這是一個人的原則,並不能算啟功先生拒絕題字。

因為啟功先生說了,捐了一半的錢,只能題一半的名字。


逸夫樓或可題成“兔人樓”

其實很多人都能看得到啟功先生的幽默,本來是有利於學校的好事,而且啟功從不拒絕題字。

但是捐一半錢,就要以自己名字命名,顯然是不符合啟功先生的處世原則的。

兔人樓,只不過是幽默而已。

從幽默之中,更能看得到啟功先生的原則和人格,不用愛新覺羅姓,不要皇家名,一生親民,為人公正幽默。

非常值得人敬佩。


可能啟功先生並不是真正在乎字題寫什麼,掛在哪,更談不上做大,為難。

可能真正在乎的是個人一輩子所堅守的原則和認知,絕不能壞了規矩。


梁宇航

邵逸夫捐助建築資金的一半,另一半需要從國家教育經費中撥出,所以,啟功老爺子打哈哈:我也題一半的字嘛,當然最終沒有題字。

我覺得,啟功老爺子太較真了:

比如:邵逸夫全資捐助,能在全國援建500幢樓,若是藉助國家經費,就能捐助1000幢,還能通過借力,約束承建方節省建設經費,何樂不為?


換言之,若是邵逸夫全資援建邵逸夫樓,那麼,數量將少一半,總共建了500幢樓,難道這樣子,啟功老爺子就能名正言順的題字了?

所以,我覺著,真的沒有必要太較真。

啟功老爺子是大家喜愛的書畫名家,一代大師,這個故事,也是大師的趣談,我雖俗人俗見,認為大師較真。

但另一方面,也可見大師追求公平公正的性格,令人欽佩。


一筆一紙一個人


落月灣中垂釣客

所有的答案都是一個,這還有什麼勁呢。

這個問題不答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