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灰黴病有哪些症狀,原因是什麼,怎麼防治?

棒奔霸


豇豆,俗稱長豆角,富含優質蛋白,多食豇豆不僅可以養顏,還可以健胃補腎,市場需求一直都比較大,目前在農村多有農戶專業種植。但是在種植豇豆的時候,農戶常會被豇豆所患的灰黴病所困擾,影響種植效益。那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一、我們先來認清豇豆各個部位患上灰黴病後的表現症狀

1、豇豆葉子

葉子感染灰霧病菌後,在葉子邊緣會出現呈暗綠色的水漬狀病斑,隨後葉子發軟,無力,接著下垂,葉邊上長出一些灰白色的黴層。如果不採取措施,及時針治,症狀就會慢慢擴散,嚴重時葉片會破開、斷裂。

2、豇豆莖蔓

莖蔓上感染灰黴病,多半是由莖蔓分枝上傳染過來的。當莖蔓上出現暗綠色,看起來有點凹陷的水漬斑狀時,說明已感染灰黴病。不及時防治的話,病斑將會擴散,使莖蔓壞死。

3、豇豆莢果

莢果感染灰黴病後,表面同樣會出現水漬斑狀,初期呈褐色,如不及時防治,接下來表面會長出灰色黴層,隨後發軟,腐爛。

4、植株根頸

根勁部染病後,在離地五寸左右位置,會長出一圈四周呈深褐色,中間淡棕色的病班。病班會隨土壤和大氣溼度變化而變化。兩者溼度變小時,病斑會變成纖維狀;溼度升高時,病斑上面會再長出一層灰色黴狀物。

二、豇豆為什麼會染上灰黴病,灰黴病菌是怎樣傳播的

豇豆灰黴病是一種真菌,屬於半知菌亞門,在冬天或夏天,它們以菌絲、菌核和分生孢子等形式生存。分生孢子壽命較短,一般只能活4-5個月。病菌在冬天主要靠菌絲寄生在病殘枯葉中,同時不斷分生孢子。

菌絲在12~21攝氏度時生長能力最強,氣溫超過21度後,菌絲的生長速度就會變緩。孢子則在13~25攝氏度時生長能力最強,當環境溼度超過95%時,開始在寄主身上萌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豇豆出現灰黴病時,一般都是在春夏相交,雨水較多之際。

灰黴病的傳播途徑較多,空氣、雨水、植物的病殘枯葉,甚至可以通過種地時的農具傳播,加之灰黴病病菌在田地裡可以生存很長時間,只要環境溫度和溼度合適,菌核上就會瘋狂長出菌絲體,分生孢子,再通過空氣、雨水等傳播途徑傳染到豇豆植株上,影響豇豆的長勢和產量。

三、豇豆灰黴病應該怎麼防治?

1、從生態上入手

除了會感染豇豆,灰黴病還會感染辣椒、黃瓜、茄子等二十來種蔬菜。因此,在種植豇豆時,應該合理輪作,同時避免與上述農作物輪作。

2、從農業環境上入手

種植豇豆時,應選擇通透性好,易排水的地塊,種植時最好起壟,這樣就算下大雨,也可以及時排出積水,使空氣保持在合理溼度。

大棚種植豇豆時,可以通過調節大棚內的環境來防治灰黴病。當豇豆開花時,提高棚內環境溫度,定期給大棚通風,將白天溫度控制在23度左右,夜裡溫度控制在16度左右,不給灰黴病菌創造合適的生長環境。

3、從化學防治入手

灰黴病剛發作時,可以給植株噴灑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40%灰核淨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噴灑農藥時,選擇晴天,在9~15點之間進行。因為這個時候豇豆葉子上的水分基本上已被陽光蒸發,可以更有效的殺死灰黴病菌。此外,灰黴病菌的抗藥能力很強,在用藥時,不能一直用同一樣種藥劑進噴灑,應該幾種藥輪著用。

上面詳細講了豇豆發生灰黴病時,各個部位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以及發病原因,還有一些防治方法,大家在種植時可以用來參考。需要注意的時,灰黴病毒在田間的生存時間可以長達四五個月,傳播途徑多,速度快,藥打多了還容易產生抗性,所以我們應該平時注重防,病後及時治,這樣才能減少發病概率,避免發生灰黴病給農作物帶來損失。


湘俚伢子


豇豆灰黴病,是一種針對豇豆發作的真菌性病害。葉、莖、花、莢果均可染病,一般根莖部向上先顯症。為害的真菌灰葡萄孢,屬於半知菌亞門。該病害可以通過田間管理或藥劑噴灑等方式防治。

病害症狀

豇豆葉、莖、花、莢果均可染病,一般根莖部向上先顯症,初現深褐色,中部淡棕色或淺黃色,乾燥時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纖維狀,溼度大時上生灰色黴層。有時病菌從莖蔓分枝處侵入,致病部形成凹陷水浸斑,後萎蔫。

苗期子葉染病呈水浸狀變軟下垂,後葉緣長出白灰色黴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葉片染病,形成較大的輪紋斑,後期易破裂。

莢果染病先侵染敗落的花,後擴展到莢果,病斑初淡褐至褐色後軟腐,表面生灰黴。

菌絲生長溫限4~32℃,最適溫度13~21℃,高於21℃其生長量隨溫度升高而減少,28 ℃銳減。該菌產孢溫度範圍1~28℃,同時需較高溼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發,最適13~29℃;孢子發芽要求一定溼度,尤在水中萌發最好,相對溼度低於95%孢子不萌發。病菌侵染後,潛育期因條件不同而異,1~4℃接種後1個月產孢,20℃接種後7天即產孢;生產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條件下,只要具備高溼和20℃左右的溫度條件,病害易流行。病菌寄主較多,為害時期長,菌量大,防治比較困難。

由於此病侵染快且潛育期長,又易產生抗藥性,目前主要推行生態防治、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防措施。

定植後發現零星病株即開始噴灑65%甲黴靈(硫菌黴威)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加90%三乙膦酸鋁(乙磷鋁)可溼性粉劑8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40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600倍液、50%的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天一次,連續噴灑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飛洋沫熙


豇豆灰黴病,是一種針對豇豆發作的真菌性病害。為害的真菌灰葡萄孢,屬於半知菌亞門。\r

1、病害症狀:豇豆葉、莖、花、莢果均可染病,一般根莖部向上先顯症,初現深褐色,中部淡棕色或淺黃色,乾燥時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纖維狀,溼度大時上生灰色黴層。有時病菌從莖蔓分枝處侵入,致病部形成凹陷水浸斑,後萎蔫。\r

苗期子葉染病呈水浸狀變軟下垂,後葉緣長出白灰色黴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片染病,形成較大的輪紋斑,後期易破裂。\r

莢果染病先侵染敗落的花,後擴展到莢果,病斑初淡褐至褐色後軟腐,表面生灰黴。\r

2、發生原因:灰黴病菌絲最佳的生長溫度為12-21℃,當氣溫高於21℃後,菌絲生長量會不斷減少。孢子最佳的生長溫度為13-25℃,並且溼度在95%以上時才會萌發,所以灰黴病主要發生在溼度大的20℃左右的環境中。\r

灰黴病病菌的傳染方式有很多,可以隨著氣流、雨水、病殘體以及農具等傳播,在加上灰黴病病菌在田間的生存環境很長,只要遇到合適的溫度和溼度,菌核上會快速長出菌絲體或產生孢子,藉助以上傳播工具傳播到健康植株上,嚴重影響植株的長勢,以及果實的品質和產量。

3、防治方法:由於此病侵染快且潛育期長,又易產生抗藥性,主要推行生態防治、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防措施。\r

田間管理:(1)棚室圍繞降低溼度,採取提高棚室夜間溫度,增加白天通風時間,從而降低棚內溼度和結露持續時間,達到控病的目的。(2)及時拔除病株,攜出田外燒卻。\r

藥劑噴灑:定植後發現零星病株即開始噴灑65%甲黴靈(硫菌黴威)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加90%三乙膦酸鋁(乙磷鋁)可溼性粉劑8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40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600倍液、50%的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天一次,連續噴灑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園藝say一say


豇豆灰黴病,是一種針對豇豆發作的真菌性病害。葉、莖、花、莢果均可染病,一般根莖部向上先顯症。為害的真菌灰葡萄孢,屬於半知菌亞門。該病害可以通過田間管理或藥劑噴灑等方式防治。

中文學名

豇豆灰黴病

病原中文名

灰葡萄孢

病原拉丁學名

Botrytis cinerea Pers.

病原分類地位

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

葉、莖、花、莢果

病害症狀

豇豆葉、莖、花、莢果均可染病,一般根莖部向上先顯症,初現深褐色,中部淡棕色或淺黃色,乾燥時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纖維狀,溼度大時上生灰色黴層。有時病菌從莖蔓分枝處侵入,致病部形成凹陷水浸斑,後萎蔫。

苗期子葉染病呈水浸狀變軟下垂,後葉緣長出白灰色黴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葉片染病,形成較大的輪紋斑,後期易破裂。

莢果染病先侵染敗落的花,後擴展到莢果,病斑初淡褐至褐色後軟腐,表面生灰黴。[1]

病原特徵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與金瓜灰黴病相同。分生孢子聚生、無色、單胞,兩端差異大,狀如水滴或西瓜子,大小3.2~12.8×3.2~9.6微米。孢子梗淺棕色,多隔,大小896~1088×16~20.8微米。[1]

傳播途徑

以菌絲、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絲在病殘體中營腐生生活,不斷產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條件不適病部產生菌核,在田間存活期較長,遇到適合條件,即長出菌絲直接侵入或產生孢子,借雨水濺射或隨病殘體、水流、氣流、農具及衣物傳播。腐爛的病莢、病葉、病卷鬚、敗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發病。[1]

發病條件

菌絲生長溫限4~32℃,最適溫度13~21℃,高於21℃其生長量隨溫度升高而減少,28 ℃銳減。該菌產孢溫度範圍1~28℃,同時需較高溼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發,最適13~29℃;孢子發芽要求一定溼度,尤在水中萌發最好,相對溼度低於95%孢子不萌發。病菌侵染後,潛育期因條件不同而異,1~4℃接種後1個月產孢,20℃接種後7天即產孢;生產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條件下,只要具備高溼和20℃左右的溫度條件,病害易流行。病菌寄主較多,為害時期長,菌量大,防治比較困難。[1]

防治方法

由於此病侵染快且潛育期長,又易產生抗藥性,主要推行生態防治、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防措施。

田間管理

(1)棚室圍繞降低溼度,採取提高棚室夜間溫度,增加白天通風時間,從而降低棚內溼度和結露持續時間,達到控病的目的。

(2)及時拔除病株,攜出田外燒卻。[1]

藥劑噴灑

定植後發現零星病株即開始噴灑65%甲黴靈(硫菌黴威)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加90%三乙膦酸鋁(乙磷鋁)可溼性粉劑8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40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600倍液、50%的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天一次,連續噴灑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大龍的迷糊生活


豇豆葉子感染灰黴病後,會從葉子邊緣處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葉片開始變軟下垂,邊緣還會出現灰白色的黴層。如果不及時防治,病斑的面積會慢慢擴大。

防治

灰黴病容易發生在高溼的環境下,為了防止灰黴病發生,在種植豇豆時應選擇在容易排水的地塊上種植,有條件最好是起壟種植,這樣可以在雨後及時將田間的積水排出去,降低空氣溼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