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雲大約30年前的書法大賽獲獎作品,放在今天能獲獎嗎?

袁小莯


書法如人!“字如其人”!……“千人千面”,“生老病死”!……誰最美?誰能好千日?……更何況一世?!……


hjK好健康


我看未必。書法大賽與現在的國展如同一轍,評選的機制有很大的區別,評委的藝術水平良莠不齊,各人的審美標有很大的差異。孫曉雲在30年前參加書法大賽,當時參賽人數沒有現在的國展參賽人數多,當時懂書法的人相對較少,況且評選的機制,沒有國展評選那麼嚴格,那時獲獎的機率相對大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跨越了這麼長的時間中,人們的審美眼光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評委的眼光青睞於裝飾得“花哨”的作品,也有一個從眾的心裡,有權威的藝術領導看好那個作品,那些評委下級為迎合討好領導,也違意說好。就現在國展來說,楷書是在國展獲獎的機率是10%,而獲獎的作品,魏碑就唱主角;而行草類作品,則以二王占主導地位,其它書體入獎機率相當渺小。

因此來說書法評選的機制,制約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藝術應百花齊花,太多條條框框不利於藝術的發展。

從孫曉雲書法作品中看出她創作風格,她以小字行草見長,清新秀麗,很有功底,30年前獲獎是當之無愧的,但放在今天國展中,作品都高大上(六尺以上),對於大作品創作來說是她的軟肋,有點力不從心了,排除她不能參與評委,她恐怕要名落孫山了。





藝君子書法


第十二屆國展去年11月剛剛展出,評出的一千餘件作品都已與大家見面。有人說,如果換幾個評委,本屆囯展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對此,我完全贊同。

自古以來,書法的風格具有強烈的時代性。不同的時代,人們喜愛的書法風格不同。

在唐太宗獨尊王羲之之前,南北朝有很長一段時間,王獻之在書壇佔據統治地位。

又比如在唐代書壇佔有重要地位的歐褚顏柳,在“尚意”的宋代只會是“老古董”、“老學究”的代名詞。


而名震書壇的“宋四家”,在“尚法”的唐代,肯定不會有半點地位。

不同的人,對書法的審美不同,對書法的喜歡也不同。所以,不同的評委,評出的獲獎作品不同。

前些年的書法展覽,一時流行“二王”,一時流行章草,一時流行魏碑,哪些風格容易獲獎,與評委有很大關係。


回到題目。孫曉雲絕對是當今書壇的“大佬”,她三十年的作品能獲獎,只能說明按當時的書法審美觀,她的作品是一流的。

三十年後的今天,書法審美不同了,評委也不同了,以今天的眼光,和另一幫評委,去評三十年前的作品,那結果當然不一樣。

但這並不能表明孫曉雲的書法水平不行。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她的字一般般吧,我常在網上看到一些不知名的有男有女的書家寫字,功夫紮實,字形美觀,比她的字要好些!她在30年前寫字什麼樣子,參加過什麼比賽,沒關注過。如今的比賽不知道有什麼標準,我看有些評委本身就寫字不行,還去評比別人的作品,不知帶著什麼樣的腦袋去評比,大概也只能按照自己的好惡去評比吧,要不這些年就流行什麼所謂展覽體呢?如此說來,別說是30年前,就是現如今,如果孫某某是一無名之輩,也未必能夠得獎。哈哈😄,趁此機會也曬曬我的字。




hanxiang58


我認為,對孫的書法的評價是很矛盾:一方面,從藝術角度看,她對書法的藝術傳達的領悟和實踐是很用心的,也可以說精深吧!譬如,她作品的章法給人自然和諧的美感。另一方面,從書法本身來看,她的字基本功尚未完全過關,如捺筆、蹀筆就不知如何收鋒,更談不上運用自如。說實話,最能體現書者功底的就這兩筆,這兩筆過關的人才能稱之為基本功紮實。所看過孫的作品,發現她極想掩飾自己的短板,但這是遮不住的。


用戶56140876493


如果的話,恐怕她要名落孫山了。因為那時評委們都書法界手高,選的是書法。而今天選的書法外的法。若按今天的評選方法,恐怕三十前的獲獎者,入選都很難說為啥這樣說呢?依今年書協評選的方法來說,首選由工作人員逐字逐句來審查其作品是否有假字,通用字的不當等。如裡,裹雲與雲。古與今確有不同,但今同義。(另_個老寫裡字,我手機幾遍都上不去)據評選後專家與評委人士權威透露,許多連評委都讚歎的作品,因其這些小毛病而感可惜,就是千古名篇,蘭亭',懷素自敘帖,恐怕連入選的第一道關就被拋棄了。我想依其嚴格審查的錯,別字等法,讓現代書協的領導的領導們來寫,能入選嗎


廚鄉名村


當今寫書法的人拼命參賽參展,每人簡歷中都有一堆獲獎經歷。

範笑歌在十四歲時獲過一次省級成年人書法獎,之後再沒參展參賽,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其心已不在獲獎上,他要的不是獲獎證書(個人覺得)

孫曉雲獲獎我不知道,但我覺得範笑歌的觀念很值得思考。一般人的簡介中,一堆的獲獎信息實際上沒幾個人細看,因為其他人也有一堆獲獎信息😂👫。

真正的書法家靠作品,而不是靠別人給的證書,因為證書得來並不難,有的花錢就能有。

孫曉雲走的是仕途之路,仕途之路是雙刃劍,其實獲什麼獎已不重要。






阿肯之花


書法不是練出來的,是靠心智而成就的。首先是一個人對事物的審美觀,你的審美標準決定了你書法標準。


五嶽之首123


歷史就是一條大河,你不尊重沒事,但是你離開了就會乾涸,不信就試試


自留地er翰墨留香


也未必!那時的孫書還是在探索期。三十年前的書法沒有現在的抄帖現象!現在書法多是臨帖體!沒有個人學養!雖獲獎,但獲獎的多是臨王羲之(行書)、王鐸、懷素(草書)。而隸書則多臨漢隸尤以張遷碑起家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