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有弊也有利——通貨膨脹效應

通貨膨脹有弊也有利——通貨膨脹效應

縱橫視線丨專注於金融機構直播運營方案搭建解決

提到通貨膨脹,許多讀者馬上會聯想到物價飛漲,至少也知道通貨膨脹是不好的。其實,通貨膨脹確實不好,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它既有危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這既要看通貨膨脹率的高低,也要看通貨膨脹發生在什麼時候。這就引出了通貨膨脹效應的概念。


  總體來看,通貨膨脹究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它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究竟如何,存在著兩種對立觀點,這就是促進論和促退論。


  ①通貨膨脹促進論


  通貨膨脹促進論認為,政府通過靈活運用通貨膨脹政策,能夠更好地發揮通貨膨脹的積極作用,從而把政府從通貨膨脹中得到的經濟利益轉化為經濟增長動力。


  從這個角度看,適度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會產生正面作用。這方面的代表性觀點有:


  a.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1946年)認為,貨幣數量的增加在實現充分就業前後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充分就業實現之前的通貨膨脹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


  他認為,在充分就業實現之前,貨幣數量的增加會提高產品成本、增加產品產量,從而帶動有效需求的增加。換句話說,他認為這時候的通貨膨脹是好的。只有在充分就業實現之後,這時候貨幣數量的增加才會產生真正的通貨膨脹。


  不過,由於充分就業的情形很少,大多數情況下是非充分就業,所以凱恩斯認為,貨幣量增加而導致的通貨膨脹會“利大於弊”。


  b. 以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保羅·薩繆爾森,1915—)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學派認為,政府財政入不敷出時常常會藉助於財政透支來解決收入來源,這時候政府只要把膨脹性收入用於實際投資,而私人投資又不降低原有規模,這種通貨膨脹就能提高社會總投資水平,從而促進經濟增長。②通貨膨脹促退論通貨膨脹促退論認為,通貨膨脹不但會降低商品購買力,導致外匯外流,而且會使得商品價格無法正確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甚至引發社會動亂。從這個角度看,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會產生負面作用。這方面的代表性觀點有:a. 通貨膨脹意味著用同樣多的錢能夠買到的東西更少了,這會削弱居民儲蓄能力。在通貨膨脹條件下,人們會對儲蓄和未來經濟收入預期普遍感到悲觀,這就必然會降低投資率,從而導致經濟增長率下降。b. 在通貨膨脹條件下,生產經營投資風險加大,不利於投資者正確決策。並且,通貨膨脹會使得其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變成利潤向政府納稅,這樣就減少了企業未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相反,這時候如果從事投機活動,相對來說會更有利可圖,從而使得相當一部分資金從投資領域流向投機領域。c. 某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長期高於其他國家,會使得出口產品價格虛增,從而不利於產品出口。與此同時,還會刺激進口的增加,國內儲蓄就這樣紛紛轉移到了國外。這樣,外貿逆差再加上外匯外流,必然會使得國際收支出現逆差,不利於本國經濟發展。d. 通貨膨脹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導致社會動盪,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面目全非。因為這時候的價格已經無法正確反映商品供求關係了,從而導致信用關係產生危機,人人自危。撇開通貨膨脹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爭論,我們來看一看通貨膨脹效應究竟會對社會經濟產生哪些影響,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看清通貨膨脹效應,進而採取相應治理措施。總體來看,通貨膨脹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通貨膨脹對投入產出的影響


  在持續性通貨膨脹中,市場價格機制已經不具備原有調節功能,所以,這時候無論投資者還是消費者都很容易作出錯誤決策。從整個社會角度看,這種錯誤決策必定會造成全社會的資源利用不合理。並且,通貨膨脹會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降低居民實際收入。即使把錢存在銀行裡也是三個不值兩個,所以儲蓄意願會下降。全社會的儲蓄和資金積累下降,必然會降低對生產經營投資,進而降低經濟增長率。


  更不用說,貨幣貶值會導致人們蜂擁搶購那些能夠保值增值的實物資產如黃金、外匯、珠寶、房產等,衝擊正常經濟活動了。


  ②通貨膨脹對就業的影響


  通貨膨脹與失業、就業之間的關係常用菲利普斯曲線來表示。


  英國經濟學家W·菲利普斯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國失業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的關係》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該曲線。


  該曲線認為,貨幣工資增長率與失業之間存在一種交替關係——當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時,失業率就低;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工資增長率就低,甚至會是負數。


  根據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理論,這裡的貨幣工資增長率就可以看作是通貨膨脹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線也可以用來表示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的交替關係——通貨膨脹率高,表明經濟處於繁榮階段,這時的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表明經濟處於蕭條階段,失業率也高。


  ③通貨膨脹對財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響


  由於社會各階層的收入來源多種多樣,所以不論是否發生通貨膨脹,總有一部分人的收入是繼續上漲的。


  但毫無疑問,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原來簽訂固定合同的雙方都無法預見通貨膨脹今後會如何發展,由此必然會導致財富和收入與履行原合同相比發生偏差,從而引發財富和收入的再分配,這就是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


  ④惡性通貨膨脹會造成經濟、社會危機


  當通貨膨脹嚴重到一定程度形成惡性通貨膨脹時,這時候就不僅僅是對上述各方面產生正常影響了,而是會造成對整個經濟、社會的某種危機了。


  例如,最常見的是,惡性通貨膨脹會引發突發性商品搶購、擠兌銀行風潮;產品銷售無法彌補原材料成本,使得正常生產經營難以繼續下去;地區之間通貨膨脹程度不一,會導致流通秩序發生紊亂;等等。更不用說當形勢繼續惡化、國民生活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政治動盪了。關於惡性通貨膨脹,金融學上並沒有明確界定。現行國際會計標準認為,惡性通貨膨脹應當具有以下四大特徵:一是國民寧可購買商品或外匯,也不願意持有現金;二是國民不願意用本國貨幣、而更願意用外國貨幣來結算;三是貸款利息更普遍的是按照實際貨幣貶值程度來進行計算;四是利率、工資、物價都與物價指數掛鉤,最近3年內的通貨膨脹率累計在100%以上。這方面駭人聽聞的例子有,20世紀20年代初德國的物價曾經在49小時內上漲100%;20世紀40年代初希臘被德國佔領時,物價曾經在28小時內上漲100%;1993年南斯拉夫的物價曾經在16小時內上漲100%。1948年8 月到1949年5 月的9個月間,國民黨統治下的上海批發物價指數上漲507.2萬倍,零售物價指數上漲644.13615萬倍。2008年,這一幕出現在非洲國家津巴布韋,當年該國官方數據宣稱通貨膨脹率達1000多萬倍,不得不於2009年2月2日發行新幣,去掉後面12個0,原來面額最大的鈔票是100萬億元,現在只值100元。金融學點睛通貨膨脹究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看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在行。但其前提應該是適度,惡性通貨膨脹只能是罪在不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