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生病了 會不會是“疑似新冠狀病毒肺炎”

根據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資料,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專家組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下簡稱“指南”)。同濟醫院部分專家22日對指南進行了解讀。新冠狀病毒肺炎什麼症狀?潛伏期多久?怎麼治?這些大家最關心的症狀與診療問題,現在都有答案了。

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會有什麼症狀?

根據指南,從臨床表現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主要的表現依然是發燒,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其他症狀少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現,香港、日本和WHO均將發熱列為疑似病例的標準,其中日本的發熱標準是體溫>37.5℃,WHO的標準是體溫≥38℃。

我好像生病了 会不会是“疑似新冠状病毒肺炎”

日本與WHO的發熱標準截圖,家裡常備體溫計,不舒服時自測下體溫 |NIID,WHO咳嗽無痰或痰量甚少,稱為乾性咳嗽,簡稱乾咳,常見於急性咽喉炎、急性氣管炎初期、輕症肺結核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有乾咳的表現。

流涕和噴嚏是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流感和普通感冒是引起這類症狀的最主要原因。

指南還提及,一半患者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假如既發燒,又幹咳,還呼吸困難,請務必儘快就醫。

我好像生病了 会不会是“疑似新冠状病毒肺炎”

發燒依然是最值得注意的症狀之一 | 圖蟲創意指南也提到,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等臨床症狀,多在1周後恢復。說明不發熱的輕症患者,可在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後,較快康復。

指南還提到了一些必須藉助醫院檢查才能得到的結果:

比如可能有一些特定的影像學表現,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影像學結果專業性很強,但後一段為血液檢查結果,可對應檢查結果瞭解。例如在有感染症狀時,白細胞升高往往提示感染由細菌引起;再例如血沉又叫紅細胞沉降率,這項指標升高和C反應蛋白升高都提示體內有炎症存在;D-二聚體(D-Dimer)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升高提示體內有凝血情況或血栓形成。

但這些指標需要綜合研判,只看少數幾項是不能得出正確結論的。做了檢查出結果後,請務必諮詢醫務人員,不要自行上網搜索。

潛伏期大概多久?

根據目前披露信息,新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在5~12天。

參考與之相近的SARS-CoV和MERS-CoV:SARS病毒的潛伏期為通常2~7天,部分病例可長達10天,極少數報道潛伏期長達14天;MERS病毒的潛伏期通常為5~6天,部分病例可短至2天,可長達14天。

本次疫情中,我國內地、香港和日本規定的醫學觀察期均為14天。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是新發現的病原體,潛伏期只能通過對確診病例的暴露史或接觸史進行統計來獲得。但病毒尚處於快速突變以適應人類的階段,加上很多病例的暴露史或接觸史並不明確,導致潛伏期的統計範圍較大。未來也可能會再修正潛伏期的數據。

我好像生病了 会不会是“疑似新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依然在變異中,請隨時注意新發布的信息 | www.european-virus-archive.com怎樣會被列為“疑似”?

“疑似”又怎麼到“確診”?

對於呼吸道傳染病的疫情,疑似的標準通常是:①符合典型症狀;②近期有接觸史,也就是武漢衛健委通報中的“臨床表現、流行病學史”。

例如在本次疫情中,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公佈的疑似病例的標準為:發燒超過37.5℃或出現急性呼吸道症狀;且14日以內有與武漢新病毒肺炎相關的密切接觸史。

對於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時還以白細胞總數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作為參考條件。因為血常規檢測方便快捷,可以準確率較高地區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指南中對“疑似病例”的判定是:發病前2周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有聚集性發病;患者發熱的同時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可判斷為疑似病例。

指南中對“診斷標準”的描述是:在符合疑似病例標準的基礎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標本行實時熒光RT-PCR檢測2019-nCoV核酸陽性,就可確診。

通常,對於呼吸道傳染病的疑似病例,也正是取患者的咽拭子、呼吸道分泌物等標本,用實時熒光RT-PCR技術進行核酸檢測。

用核酸檢測的方式診斷病原體,只能對已知病原體進行檢測。用已知病原體的已知序列信息合成的引物、探針,對待測樣本進行擴增。如果待測樣本中有和引物完整片段相符的片段,就可以成功擴增出核酸片段。然後探針就能結合到核酸片段上發出熒光,儀器檢測到熒光,就是“陽性”。

在本次疫情早期,由於尚未查明病原體,無法用核酸檢測的方式診斷,因此早期確診的病例,包括泰國、日本的幾名病例,都是通過對患者樣本進行病毒提取後,進行基因測序、序列比對的方式完成確診的。

比起基因測序,核酸檢測更為方便快捷,且可同時檢測大量樣本。16日,國家下發了檢測試劑盒,隨後大量隔離待查的疑似病例得到確診。

我好像生病了 会不会是“疑似新冠状病毒肺炎”

我國已有多家公司開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華大基因微信為啥香港的“疑似”特別多?

香港衛生署對本次疫情疑似病例的判定標準是,“任何病人出現發燒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或肺炎,及於病發前14天內符合下列其中一項條件:曾到訪武漢市、曾到訪內地醫院、曾與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於其出現病症時有密切接觸”。

目前其他國家和地區都以“到訪過武漢”作為流行病學史方面的標準,而香港的標準多加了“曾到訪內地醫院”這一項判定條件,因此,在香港,被列為疑似病例的數字就會更多一些。

雖然香港上報的疑似病例已經多達一百多例,但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確診病例,且絕大多數都已經通過實驗室診斷,排除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

香港公佈的《嚴重新型傳染性病原體呼吸系統病的最新情況》中,列出了每一位疑似病例的診斷結果。其中,大部分被確診為其他病原體感染,少數為“快速測試對人類呼吸道病原體呈陰性反應後,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進行了有關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相關冠狀病毒的分子測試,而結果亦呈陰性反應”,後者簡單來說就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不明原因病例”。

在診斷結果中可以看到,相當一部分患者被確診為流感。現在是流感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感染流感的人數以億計。

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同為病毒感染所致的呼吸道傳染病,在症狀上有很多類似之處,例如發熱、呼吸道症狀等。因此,在本就有大量流感患者的流感季節,許多流感患者被列為了疑似病例,導致疑似病例數非常多,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於治療,指南里提到了抗病毒藥、抗菌藥物以及激素。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對症、支持為主,避免盲目或不恰當的抗菌藥物治療,尤其是不要盲目聯合應用廣譜抗菌藥物。

我好像生病了 会不会是“疑似新冠状病毒肺炎”

目前以對症治療和支持治療為主 | sixthtone.com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是指針對特定病毒的獨有特性,研製的僅針對這一種或少數幾種病毒的藥物。當沒有特異性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時,可以根據情況使用不同的廣譜抗病毒藥物,這是一類可以同時對多種病毒起效的藥物。

因此,指南里提到了可試用α-干擾素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藥物。若有地方性流行病學史或其他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旅行史或接觸動物流感病毒)時,經驗療法應包括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或者膜融合抑制劑(阿比多爾)。

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流感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針對流感病毒上的神經氨酸酶起效,僅能治療流感,不能治療其他感染。除奧司他韋外,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也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膜融合抑制劑fusion inhibitor常被用於HIV感染治療,可阻斷HIV與宿主CD4細胞的融合。阿比多爾可能抑制流感病毒膜融合,此外,恩夫韋地、西夫韋肽也屬膜融合抑制劑。

至於抗菌藥,是為了避免患者繼發細菌性肺炎。

輕症患者可以根據病情,靜脈或口服給予針對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抗菌藥物,如莫西沙星或阿奇黴素。

對於重症或危重患者,給予經驗性抗微生物藥物以治療所有可能的病原體。

對於膿毒症患者,應在初次患者評估後一小時內給予抗微生物藥物。

關於激素,皮質類固醇是由腎上腺皮質產生的類固醇,糖皮質激素是其中的一類。糖皮質激素有抑制炎症的作用,當炎症反應過強,反而造成自身組織損害時,常應用糖皮質激素進行糾正。

指南里說,糖皮質激素對於病情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會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可能導致病毒播撒,另一方面可以減輕肺部炎症反應,有利於改善缺氧、呼吸窘迫症狀,除非特殊原因,應避免常規皮質類固醇使用。可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程度、胸部影像學進展情況,酌情短期(3~5天)使用糖皮質激素。

哪些人風險最高?

從目前結果來看,接觸病毒的量很重要。如果接觸到大量病毒,即使是免疫功能正常的青壯年也可能染病。而且青壯年染病後可能出現嚴重炎症反應,容易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絕不能掉以輕心。

免疫功能較差的老人、有基礎疾病(糖尿病、腫瘤、艾滋等)的人、有肝腎功能障礙的人需要額外注意,這些人染病後往往病情嚴重且惡化快。

目前兒童和嬰幼兒發病較少,症狀較輕,這點與當初SARS時的狀況類似。

此時此刻,無數患者與醫護人員正在用盡全力與新病毒抗爭。這是一場全民與病毒的戰爭,需要每個人都瞭解病毒、做好防護、積極配合。願每個投身戰場的勇者,都能平安健康歸來。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