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一剑砍了谋士许攸,爱才如命的曹操为何毫不计较?

小康叔叔-


方圆论坛在线

要说许攸此人也确实很有才能。东汉末年名士孔融就曾说过“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由此可以看出许攸是有真才实学的。之所以许攸会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完全是许攸自己嘴贱。许攸为人恃才傲物,仗着有些才能显得自视清高看不起他人。而且是贪婪善妒。这些都是许攸的弱点。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荀彧曾评价许攸“贪而不治”。短短四字评价可谓是入骨三分。事实上许攸是被曹操亲自下令杀死的。而不是因为触怒了许褚被杀。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关于许攸的死也是杜撰的。


事实上曹操和许攸是从小光屁股玩到大的朋友。少年时期曹操结识了袁绍。因为袁绍和曹操都是官宦后代,所以他们一些纨绔子弟也算是臭味相投了。而许攸因为曹操的关系也成为了纨绔之一。后来三人成年之后都开始按照家族的安排发展。袁绍由于家大业大所以在家族的安排下混的风生水起的。而曹操虽然要比袁绍家世差一些,但也不落人后。许攸由于家庭条件不行,所以就动起了歪脑筋。汉灵帝时期许攸就联合了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豪门密谋废除汉灵帝,立合肥侯为帝。原本许攸想拉曹操入伙,但曹操不愿意造反,所以许攸只有自己干。但之后造反没成反被汉灵帝察觉,许攸害怕之下只得亡命天涯。

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辩继位,董卓入长安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从此之后汉室江山被董卓祸乱。袁绍等人在密谋铲除董卓无果后,趁机逃出了董卓的控制开始组建自己的势力。而许攸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奔袁绍的。为什么许攸投奔袁绍而没有投奔他的发小曹操,我认为是袁绍势力比曹操大的缘故。许攸此人喜欢攀附权贵,强大的袁绍远比当时的曹操要靠谱的多。之后曹操向天下诸侯发出邀请组建联军共诛董卓。而许攸也在这个时候强力建议袁绍和曹操结盟诛杀董卓。并不是许攸多忠君爱国。而是因为许攸知道这是建立威信扬名立万多好时机。所以袁绍才那么痛快的加入了联军并且依靠家世当上了盟主。


后来袁绍剿灭公孙瓒兼并幽州,虎踞四州之地,拥兵数十万。此时天下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就是袁绍。此时袁绍准备灭掉曹操一统北方。但在针对曹操的时候袁绍内部出现了分歧。田丰认为应该和曹操拼消耗,因为当时曹操势力不大,袁绍和曹操打消耗战会生生把曹操给耗死。而且对于袁绍来说也不需要损失太多。而以审配和许攸为首的人则认为应该以雷霆万钧之势灭掉曹操。后来田丰着急话说的比较重了。许攸趁机抹黑田丰使得田丰入狱。


后来审配又密报袁绍许攸家中有人贪污受贿。所以袁绍恨极了许攸。正好这个时候许攸获取一份曹操缺粮的消息。原本许攸兴高采烈的娶报告袁绍。但却被袁绍一顿训斥。而对于许攸的情报袁绍也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许攸心灰意冷之下想到了曹操,许攸一不做二不休,在被袁绍斥责之后连夜就投奔曹操而去。曹操得知许攸来的消息大喜过望。许攸也没让他曹某人失望,一来就给曹操献了一条决粮毒计。因为许攸身为袁绍帐下重要谋士所以知道袁绍粮草都储备在乌巢。所以许攸建议曹操突袭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没有粮草之后袁绍必败。



曹操听了许攸的建议后派兵奇袭乌巢大获成功。袁绍得知粮仓被毁自然是非常担心,想要封锁消息也晚了。粮草被毁的消息在袁绍军中好像瘟疫一样传播。袁绍军心开始不稳。曹操趁机突袭袁绍大军,取得巨大的成功。河北名将张颌,高览投降。袁军崩溃四散逃亡。袁绍仅带着八百人逃回了河北。

曹操击败袁绍后声威开始如日中天。气势官威也越来越重。整个曹营当中曹操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但唯有许攸完全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攻破邺城之后许攸多次在公众场合调侃曹操。并且每次都无理的直呼曹操的乳名阿满。并且许攸见人就说没有我许攸,曹阿瞒根本打不过袁绍也拿不下邺城。刚开始曹操忍了下来没有处置许攸。但后来许攸越来越过分一直不停的诋毁曹操,许攸这样的行为在曹营之中引起了不小的混乱。很多人开始质疑曹操。后来曹操在忍无可忍之际杀掉了许攸。一代谋臣许攸死在了自己的一张臭嘴上。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许褚一剑砍了许攸的脑袋,为什么爱才如命的曹操对此好不计较,甚至都没有给许褚什么实质性的处罚?原因其实很简单,许褚做了曹操想做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曹操求之不得!换言之,许褚不仅帮曹操做了想做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而且还帮曹操背了黑锅!曹操又为何要处罚许褚呢?



许攸何许人也?

用现在的话说,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都是“哥儿们”,但是,许攸最终并没有跟随曹操,而是投入了袁绍的怀抱,成为了袁绍的主要谋士之一。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开打之后,因为袁绍不肯采纳自己的建议,许攸愤而投靠了曹操。此举让曹操兴奋不已,甚至不故仪态,光着脚出门迎接许攸。许攸也没有让曹操失望,一来就把袁绍的粮仓乌巢卖给了曹操,使得曹操一把火烧光了袁绍的后勤补给。而这一烧,直接逆转了战场局势,后援不济的袁绍兵败如山倒,曹操则以少胜多,凯旋而归,从此奠定了一统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许攸功莫大焉!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

既然许攸在官渡之战投入了曹操阵营,而且还中立了大功。那么,同属曹操阵营的许褚为何又要杀掉许攸呢?许攸这个人虽然有才,却似乎不太懂得人情世故。仗着自己有功,又是曹操年轻时的“哥儿们”,有些倚老卖老了!不仅不分场合,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而且时不时卖一卖自己的功劳:“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甚至在邺城的城门口公开叫嚣:“这家人没有我根本进不得此门!”完全将官渡之战的得胜之功占为了己有。叫声阿瞒曹操或许还可以容忍,不至于想要了许攸的命。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就是曹操无法容忍的了。曹操毕竟是人主、是“无冕帝王”,就算自己能忍下这口气,可如何向跟随自己流血牺牲的部下交代?如何向天下交代?官渡大战辛苦那么久,得,全是他许攸一个人的功劳!别人哪凉快哪待着去……



可许攸毕竟是有大功的,而且天下未定,曹操正值用人之际,他不能、也不敢公然杀了许攸。否则,等于是堵死了他人投效自己的门路!连自己年轻时的“哥儿们”、立了大功的许攸都被杀了,谁还敢再投靠曹操?尤其是其他敌对势力中的摇摆者。因此,曹操虽然心中不悦,却也只能强颜欢笑,咽下了这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大老粗”许褚出场了,二话不说,咔嚓就砍下了许攸的脑袋!个人甚至认为,许褚的所为很可能就是曹操授意的,又或许是曹操默许由麾下谋士代劳“指点”许褚而为之。以许褚对曹操的忠心,一个曹操都可以容忍的功臣,没有曹操的默许或授意,恐怕许褚还不至于二话不说、直接动刀子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许褚向来以“大老粗”的面目示人,在外人看来,许褚就是一个没脑子的武夫,他一气之下杀了许攸完全是可能的。这就让曹操成功地撇清了关系,只要事后象征性地处罚一下许褚,各方面也就都可以搪塞过去了!为什么曹操麾下那么多将领,最后动手的是号称“没脑子武夫”的许褚呢?细想想,您觉得这里面真的和曹操没有一点关系吗?



综上所述,实际上曹操早就对不知轻重、恃功而骄的许攸动了杀心,只是碍于政治需要,不便自己出面而已。这个时候,许褚杀了许攸,无论是不是曹操授意或默许,对于曹操而言,都是他最需要的,是自己想干而不能干、不敢干的事情,许褚完全是在替曹操背锅!曹操雷声大雨点小、象征性地处罚许褚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总不能为了一个“该死”的许攸,再赔上自己的大将许褚吧?如果真如本人所猜测,是曹操授意,那曹操就更加没有处罚许褚的理由和必要了,不是吗?


农民工歪说历史


不管是正史中,还是演义里,许攸的事迹都差不多。

不过,许攸真实的死因,比演义更加精彩!

许攸触怒曹操而死,可是,我认为,曹操杀许攸,不是因为情绪愤怒,而是政治需要。

许攸被杀经过

我们看下许攸被杀的过程:曹操攻占邺城,入城后,许攸恃功骄狂,见到曹操经常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没有我,你进不了这里“。曹操听了很不高兴。后来,许攸有次在城门口,大声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了这里!“曹操听说后,收押许攸,随后杀了他。

到处吹牛逼,最后吹死自己了。


为何我说曹操杀他是政治需要呢?

我们看当时曹操的想法。

经营邺,需要收复当地人心

邺,是当时的大城。曹操攻占邺后,非常想经营这块地盘。事实上,曹操、曹丕,后来都花了很大力气经营邺。

后来,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曹操还一度想带着天子迁都到邺。可见,邺,对于当时曹操集团的重要性。

铜雀台,都建在了邺。曹操是把邺作为了一个副中心了

因此,有效地整合邺的资源、安定邺的人心,是当时曹操集团非常重要的任务。

杀许攸,可以安定邺人心

早在曹军集团分析袁绍谋士时,就提到:许攸,贪而不智。可见,在河北时,许攸的名声非常差。

许攸,在袁绍集团时,长期和冀州本地的士族发生冲突。

本地的士族代表审配,甚至在官渡之战如火如荼时,查抄了许攸家,可见,许攸与当地士族关系是有多么恶劣。

曹操想收降审配,其实看中的也是他在冀州士族的影响力

因此,对于本地的士族、百姓来说,如果许攸显示得很受曹操重用,那么,他们的人心是不安的。谁也不知道”小人得志“的许攸会如何对付他们。

许攸找死

此时,许攸如果稍微收敛小人嘴脸,或许还有活路,可是,他却自己去作死。

你叫曹操小名”阿瞒“,或许不算什么致命的事情,毕竟,大家熟嘛。可是,你在冀州城叫曹操小名,就是找死了。大家都看到,原来这个小人和曹操这么熟,看来我们没好日子过啦!人心不安!

你反复强调自己对打败袁绍的功劳,也算你骄傲一点,也不是容忍不了,可是,你在邺城到处宣扬,就是找死了。被打败,是一件屈辱的事情,尤其是因为小人的出卖而被打败,就更受不了了!许攸,你原本出卖袁绍粮草那点事情,曹操的人不说,你也就不要说啦!偏偏小人得志,四处宣扬。那意思是告诉大家:”你们看,你们栽在我手里了吧!“

许攸,一个被人忌恨的人,自己偏偏要去找死,谁又拦得住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许攸也算是三国时期的牛人,牛皮哄哄的,敢在任何场合,大呼小叫直喊曹操为阿瞒。

这就牛逼大了去了,老曹他亲爹也没有如此哦。

这么牛的人,陈寿先生居然没有给他立传,他的一些记载都是散落在别人的传记中。

演义中,是许褚看不惯许攸的来派,提刀就把他杀了。但在史料中并没有具体记载许攸是如何被杀的。有些说法是曹操下令把他抓起来,然后诛杀。

但豹眼认为,演义的说法更好一些。

至于说许褚杀了许攸,曹操毫不计较是不确切的。起码曹操把许褚责备了一通,虽然没有进一步追究许褚的责任,但不能就说曹操毫不计较。

“好贪不治”以及做人没有底线,是许攸被杀的主要原因。不管是否喜欢曹操,但在杀掉许攸这个事上,几乎少有人诟病曹操。尽管曹操也有卸磨杀驴的意味,但几乎都把许攸被杀归罪于他自己。

这个事没啥好说的,豹眼也不再啰嗦,就说一下为啥罗贯中安排许褚杀了许攸吧。

许攸的讨人嫌,几乎是人人想得而诛之,但却没有人敢行动。一是当家人的老同学、老相知;二是为当家人立下了大功。

都清楚当家人也讨厌许攸,但没有人愿意招惹这个麻烦。

可以想象,如果自己屁股底下不利索,又因为杀了许攸,刚好被曹操抓住把柄,就此杀掉,那就不合适了。所以,大多数人保持了沉默。

但许褚是曹操身边最信任的人,许褚号称“虎痴”,但不管再痴,也会明白主公的心思。心无芥蒂,一心为了主公的利益和形象,不管做啥事,都不会真正被怪罪。何况是杀了许攸这个人见人恨的家伙,曹操怎么能真正责备他呢?

出于面子和利益,曹操开怀大笑是不合适,装装样子,说许褚几句也就在情理之中。

因此,在豹眼看来,老罗安排许褚杀掉许攸非常合理。在这里,老罗说明了一个理念:有些事看似很合适,但不是谁做都可以。

杨修也是曹操身边的人,如果他出面把许攸杀了试试?或许曹操就让他为许攸偿命了哈。

这就是职场潜规则,不懂这个会死得很惨。


豹眼看历史


许攸,曹操的发小,也是袁绍的发小,三人光屁股长大的,一起逃过学,一起放过火,一起抢过新娘子。

然而长大了之后,许攸跟着袁绍混了,袁绍四世三公,家世显赫,而曹操呢,是个宦官后代,说出来丢人。所以小伙伴大多投奔袁绍了,跟着曹操混的寥寥无几。


后来,曹操势力越来越大,野心越来越大,而袁绍击败公孙瓒之后,实力大增,二人都想成为北方霸主。

官渡之战,在昔日小伙伴之间,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袁绍兵强马壮,有十万之众,而曹操只有区区三万人,实力相差巨大,所以战争前半段,曹操败多胜少,军中人心惶惶,许多人与袁绍暗通往来,伺机逃跑。

曹操愁容满面,坐立不安。这天,曹操正在营中洗脚,有人禀报说许攸求见,曹操听了之后,顾不得洗脚,也顾不得穿鞋,光着脚就跑出去了。


见了许攸,比见到亲爹都高兴,那股热乎劲,让许攸非常受用,感觉自己像上帝一样。

之后,许攸献了奇袭乌巢之计,彻底扭转了战争局势,曹操一鼓作气,击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成了北方霸主。

自此,许攸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到处吹嘘功劳,喋喋不休,别人见了躲之不及,绕道而行。

在一次宴会上,许攸得意洋洋地对曹操说:“阿瞒啊,没有我,你不会有今天哦!”

曹操内心愤怒,但表面上装作没事,笑道:“许老弟,你说的很对,哈哈!”


这天,许攸从东门进城,恰好遇到了许褚,于是抬起高傲的头,对许褚说:“许大脑袋,没有我,你进得这个城门吗?”

许褚气得吹胡子瞪眼的,大声反驳道:“扯淡吧你,没有我们武将出生入死,凭你那张鸟嘴就能进城吗?”

许攸一听生气了,这个莽夫,大字不识一个,居然不尊重高级知识分子,大声骂道:“你等都是匹夫,村夫,不值一提!”

许褚一听,腾的火气,提起手中剑,准备吓唬吓唬许攸,哪知道许攸一点不害怕,笑道:“许大脑袋,有种你砍一个试试,我猜你不敢!”


许褚气得跳了起来,但他知道许攸是曹操发小,倘若杀了许攸,估计自己小命也不保了,所以剑拔出来之后,停在了半空。

许攸笑呵呵地走了,边走边笑:“谅你也没这个胆,村夫,我呸!”

许褚脸气的通红,喘着粗气,像发怒的狮子一般,他再也控制不住了,三步并作两步跳上前去,许攸只觉得背后呼呼风声,刚想转头,噗呲一声,头已落地!

许褚提着许攸的头来见曹操,曹操大吃一惊,忙问怎么回事?

许褚交待了前因后果,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吧!

曹操骂道:“你个许褚,怎么如此大胆啊,他可是我的发小,别人怎么看我啊,这次饶了你,下不为例啊,下不为例!”

许褚连连叩头称谢,曹操轻描淡写地几句话,事情就结束了。

其实,曹操心中暗喜,太好了,这个讨厌的发小终于死了!


曹操为何这么巴望许攸死啊?

一是许攸居功自傲。

二是许攸不尊重领导。

三是许攸知道自己太多的儿时糗事了。

四是许攸背叛了袁绍,以后说不准也会背叛曹操。


一半秋色


如果许攸能像其他很多降将一样夹着尾巴做人,或许凭借才能能做到高柔?辛毗?可惜他看似是个谋臣,实际是个草包,偏偏又带了个大功来。许攸自己作死,我一点也不同情他。首先许攸这个人本身就不干净,在袁绍手下犯事了要被查才叛逃的。其次曹操拉汉献帝打牌,好处不多说了,坏处就是手底下一堆心怀鬼胎的,伺机想扳倒他的人很多,这种团队里面,你一个刚叛逃过来的人仗着自己的功劳天天公开场合吹嘘没有自己就没有老板的今天,是不是嫌命长?

换作其他人在其他团队里吹牛,可能罪不至死,但是在曹操那里一,不处理更镇不住其他人,二,其他处理方式会不会引起许攸再次叛逃。帝王就是无情的冷血生物。在曹操不是一方之主的时候他们可以随便。但曹操成为一方之主后再那么随便下去就是打曹操的脸了。明朝徐达不也是和许攸一样嘛。徐达在朱元璋称王之后依旧肆无忌惮的调侃朱元璋。后来也没落个什么好下场。什么都别说,许攸就是死于嘴贱。第一,已经砍了,以许褚对曹操的忠诚,曹操也不会舍得让许褚抵命,第二,许攸破了袁绍后,变得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自以为如果不是自己的计策,曹操早已被袁绍诛杀,摆正不了君臣的位置,自为曹操所不喜,,而且曹操谋士那么多,少了一个许攸,也与关大局。

‘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这种行为。不论曹操人品如何,只是曹操的一起立功的手下就看不惯了,只许你叫曹阿瞒,别人叫不得?,要说为什么叫不得,只是因为你立了那点功就能到处得瑟了?你还要觉得自己如果是老板发小立了功那装个逼理所当然,可以接受。那老板底下的其他员工不嫌弃你?指望你这种破坏团队氛围的人走。我们一起努力,你凭什么和人人说全是自己的功劳?刘备称帝时,费诗唱反调,够不够破坏团结?够不够惹人嫌?大家都想着有从龙之功当开国之臣,封候拜将那,你费诗有什么功劳跳出来蹦哒,他结果如何?

不过是降职而已。在曹操的角度,他有一万个理由杀许攸,刀在他手上,杀就杀了,但是后人讲起来,说他一句残暴不仁,过河拆桥,不为过吧?那么如果曹操仅仅把许攸降职,流放,是否更有人性呢?从文明人的角度,为曹操的残暴,找各种借口来证明曹操杀人,杀功臣杀故旧是合理的,这就非常诡异了。作为一个正统知识分子,荀彧追求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三不朽吧,至少立功是没问题的。垂垂老矣,怎会为了区区富贵坏了名节?换了你你也不会干这样赔本的买卖。曹操与荀彧相知,不会不明白他的理想,也知道即便杀了荀文若,也不会对自己代汉有什么实质帮助。干嘛担个刻薄寡恩骂名?荀彧会不会因为曹操代汉就搞个衣带诏、献刀什么的戏码?

也不会,荀彧只是要表个态,以全名节而已。这个名节比几年的残生重多了。我曹操手底下谋臣良将众多,说实话不缺你两根葱,至少杀的时候不缺。我是老大,你可以和我吵,和我讲理,如果是意见不合恩恩怨怨说到底是俩人的事,但不能到处诋毁我过分调侃我,去影响别人对我的看法,做事要分清大小王,你这么跳我老大怎么办?如果是政治分歧那就是政敌,一般人我就赶你走,不过你荀彧不行,我做过啥你都门儿清,不攥在手里那就毁了呗,曹操年龄大了,心思全在刘备孙权那,杀了你省事,也能承担并处理好杀你的后果。说到底这俩人挺重要的,但对于我曹操却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劳资信的只有我自己,我儿子都不行[酷]不得不服,老曹魄力和实力那时候真的挺硬的。自己活不了多久,早死几天,保了自己的清名,自己家族在魏国照样该出力出力,和那些哭献帝让位的人差不多 只不过他投入的比那些人多一些而已,当然自己也得到了后世给他的清名,挟天子令诸侯,不也是他给曹操提出来的。

他曹孟德要真不爽,摆个脸色或让臣下做个样子,许攸还真的这么没有眼力劲?参考马超呼刘备字,不就是让臣下做个样子就解决了吗?曹操有这种举动吗?他可直接动了刀。许攸再卖主求荣,但客观上对曹操是真有大功的,谁觉得他无耻都可以,可唯独曹操不行,就好比糜芳在吴,虞翻骂得,孙权骂不得,人家实打实的帮了你,这叫什么?恩将仇报?恩将仇报也合乎礼法?许攸不但于官渡有大功于曹操,更于取冀州时有谋功,敢情用得着人时是兄弟,可以叫得小名,用不着人时就暗戳戳发错,把人剁了?老曹如果觉得许攸不够朋友,绝交了么?

人品不够就不能讲朋友之义?那老曹的黑点还不够一箩筐?很多人说是荀彧扶汉被杀的,三国志资治通鉴,重来没提过荀彧扶汉(真心为汉),白马门和反对称王只能算荀彧和其他人包括曹操政见不一,荀彧可能觉得曹操应该尊礼制,不能随心所欲乱来失去民心,而荀彧死因,哪就更怪不得曹操了,一说是送了个空盒(都是黑曹党说的),二,是被排挤,郁郁而终,都没说明是曹操砍了荀彧的说法,而且哪个时期曹操已经不想早期哪么乱砍人了。


历史深度揭秘


这点看看杨修是怎么死的就行了。

曹操爱才天下皆知,无论文臣谋士大将,只要他看上的,无不挖墙角撬墙根拢为己用,对徐庶,釜底抽薪,囚其老母;对关羽,财帛美女,宝马战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前提首先是你得是“人才”,得有真才实学;第二你得会做人,懂得人情世故,看得出眉眼高低,懂得主子的喜好,要谦虚,低调,不能自作聪明,不能恃才自傲,不能功高震主。而许攸就是犯了曹操所有大忌,完全是死催的!

再者,曹操喜欢的是忠义之人,无论你是才智超群的谋士,还是武艺绝伦的将军,就算你是敌方的人,他也得想方设法把你招入麾下,比如关羽,张辽;但对主动送上门的变节之人或人品低劣之人就不感冒了,人品低劣莫过于吕布,三姓家奴反复无常,虽然主动投诚但曹操怕养虎为患;主动变节之人说得就是许攸,许攸今天能背叛袁绍,明天就有可能背叛他曹操,这点曹操是看得门清。但对许攸来降,曹操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赤足相迎,美酒佳宴,接风洗尘,这又为何?许攸此人大大的有用啊,面对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实力强大的袁绍,曹操正在头痛的时候,许攸此来给他送的不只是寒风中的温暖,也不只是久旱之后的甘霖,而是事关他曹操逐鹿中原之中最关键规模最大的一战,是献给他曹操成就天下霸业的关键大计,许攸此行甚至与他曹操的全部身家性命至关重要~这点看袁绍战败后妻儿的下场就行了!所以这也是曹操被称为“奸雄”的原因之一,你人品再好也不能当饭吃,只要能为我所用,哪怕是只有一次,用了再说。

曹操这点像极了说岳中的金兀术,金兀术敬重忠臣,但忠臣只能杀,因为忠臣多数性格刚烈不懂得迂回只知道忠于自己的国家不能为我所用啊;厌恶奸臣,但奸臣有用不但不能杀还得加官进爵金银财宝伺候,关键时候奸臣的献上坑爹的一计就能少打仗少死人还省粮草费用,甚至能起到反败为胜扭转战局的奇效,所以尽管内心极度厌恶表面上还得哄得奸臣团团转:你的,良心大大的好。但俗语说“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种表面嘘寒问暖实则互相利用各取所图的关系如同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奸臣终究还是没有好下场,金兀术手里的几个奸臣最后被他当成猪羊用来祭了旗。所以许攸的下场也注定好不到哪里去,变节之人始终得不到别人真正的敬重,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被无情抛弃不算什么,丢掉性命也是分分钟的事。

许攸献计烧了袁绍的粮草大营,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确实居功至伟,但许攸这货不识时务,不得了了,许攸飘起来了,也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尾巴也翘到天上去了,公众之下竟对曹操直呼“阿瞒”,对许褚指手画脚“汝等无我安得进此城?”。许攸大战之际助力曹操成就大业,曹操再奸也未必不对其感恩戴德,但许攸不但居功自傲,而且不懂长幼尊卑,令曹操大失颜面。曹操若因此处罚许攸,会落一个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名声;不处罚他又怕他不知好歹蹬鼻子上脸越来越过分!而且曹操帐下谋士众多,许攸只是背弃袁绍给曹操献了一出烧粮大计,相比郭嘉荀彧荀攸等人,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曹操对许攸感恩是肯定的,许以大量金银财宝田产不在话下,但重视重用许攸就提不上了。第一曹操对背主的许攸不会信任;第二许攸也没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连曹操手下的谋士也远远不如,难堪大用。看他小人得志的嘴脸,明显的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色。

这样,许攸一是三心二意背弃故主,二是目无尊长无礼犯上,三是无才无德不识进退,这些都犯了奸雄曹操的大忌,令他如哽在喉,骑虎难下。许攸冒犯曹操,曹操毕竟还有分寸,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拿他怎样,因为曹操得对所有人做出一副胸怀宽广知恩图报广纳贤才的样子,不然以后再有人来投降会犹豫,尽管他心里对许攸恨得牙根都痒痒。

可是,许攸,你就是个呆子,嘬鸟,夯货,你对曹操无礼也就罢了,曹操好歹是笑里藏奸但面上仍有分寸的人,如果不是真正触犯到他的死穴,他是不会轻易跟你翻脸的~事实上你许攸也快触到曹孟德的底限了!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去招惹许褚,许褚什么人,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夫,是一个能动手就决不会跟你讲道理的人,是曹操留在身边最信任的人!他这个武夫在曹操眼里比你这个文化人重要一千倍。你就算天纵奇才~别说你还没有;你就算功大于天~别说曹操已经重赏于你,跟他许褚有一毛钱关系吗?他许褚需要跟你讲道理对你感恩戴德吗?同为曹操心腹爱将,他许褚能公然抢夺徐晃在铜雀台射箭夺魁所得锦袍,又岂会理会你一个外来的小丑一样变节投敌之人,结果自然是许褚也懒得动口直接上手了,不知死活的许攸做了许褚的刀下鬼,有冤屈也只到阎王那里诉说了。

躺在功劳簿上撒泼的许攸死了,如哽在喉的曹操不用再难受了,他需要问责许褚吗?不需要,因为是许褚给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曹操在那一刻或许可比拨开乌云见日月,心里无比敞亮:许攸,你该!许褚,干得漂亮!至于是否责罚许褚,他或许做个样子:许褚杀人,理无可恕,情有可原;通报批评,罚俸半年;停薪留职,留作察看!


百胜刀王胡逸之


此处取的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许攸自恃功劳,出言贬低曹操,惹怒了许褚,被许褚当场斩杀。按理说,许攸是曹操的谋士,老朋友,破袁绍的功臣,有谋略的大才,就这么当街被杀,无论是出于严肃军纪法纪,还是看在许攸的功劳上,许褚都要抵命,然而曹操态度虽然很严厉,许褚却无惊无险的过关了。曹操爱才惜才是出了名的,如此处置,只能说许褚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远不是许攸能比的。

许攸有三条必死的理由。

一、没摆正位置,既然来投靠曹操,上下级的名份就已注定,不分场合的直呼曹操小名,这对曹操在军中的威信是一种打击。古人讲究上下尊卑,时刻维护主帅威严,如果都像许攸这样大呼曹操小名,哪怕只是在心中喊,每叫一次曹操的威严也就减一分,军队就不好带了。

二、曹操用人是重才轻德,但不代表他没有底线。许攸为人贪鄙,因家人犯法被抓,于是背主投敌,全然不顾与袁绍多年的朋友情、同僚情,同样和许攸是老朋友的曹操,当然会有同样的担心,能卖袁绍,以后也能卖曹操。与心中只忠于曹操的许褚相比,那简直一文不值。

三、许攸到处显摆,到处夸耀自己的功劳,无形中把其他将士殊死拼杀的功劳抹杀掉了,间接的扰乱军心,犯了大忌。可因为确实有功于曹操,又是多年旧交,曹操只能忍着。没想到撞到了许褚的面前,随便换一个人,许攸都不会死。许褚眼里只有曹操,贬低曹操,贬低将士们的功劳,许褚能忍就不是许褚了。

凡事也要分人的。许褚能做的,别人就做不了。曹操了解许褚,信任许褚,知道他只忠于自己,没有二心,加上性情暴躁,脾气直,不会有那么多弯弯绕,既然杀了许攸,只能是因为许攸诋毁自己,不会有其他原因,既然是因为自己而杀人,许攸又犯了自己的底线,当然不会怪罪许褚了。


寒星针


趣谈答案:因为许攸已经没用了。没用的人杀掉也就杀掉了,许褚可是真正的有用之人。

曹操深夜迎许攸

其实在此之前还是很好奇的,为什么许攸一来曹操就把他迎了进去,并且对他深信不疑呢?

要知道曹操尽管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尽管是在那一个关键的时间档口,但是曹操依然会有所顾虑,就像任何一个普通人对于前来投靠自己的人所拥有的顾虑一样。

即便再不济,曹操也得试探一下许攸,有趣的是三国演义当中没有试探,三国志当中也没有试探,反倒是许攸一直在试探曹操。

直到有一次在三国志当中找到这样的一段对话,原来许攸和曹操是发小。

好了,关于是不是发小这一个话题可以放一段落,单纯的来讲许攸来投靠曹操,曹操就已经相信了他许攸告诉曹操退敌妙策,曹操也相信了他,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曹操一直在重用许攸。

这一段历史没有任何问题,毕竟许攸也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面对这个难得的人才,或多或少都会有爱才之心。

许攸的小过分

许攸帮助曹操打败了强敌,而这个时候许攸并不知道主客之间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反转。

之前的时候许攸能够帮助曹操击退敌人,并且有一定的计谋,所以许攸可以放荡不羁,可以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不礼貌。

可是曹操在没有敌人的时候,主子只能有一个,而那一个就是曹操。

许攸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曹操之上,甚至张口闭口曹阿满,对曹操展现出来了极不礼貌的一面。

这已经触怒了曹操,换句话来说,任何一位最高当权人都不希望被下属呼来喝去,也不希望被下属四处拿捏。

许褚的忠心

许褚杀掉许攸有没有政治考量不晓得,但是许褚武功高强,而且格外忠心。

在三国演义电视剧当中,曹丕曾经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几乎成为了点睛之笔,曹丕指着门外的许褚对司马懿说:这个人哪怕父亲让他杀掉自己的家人,他也绝对不会眨眼的。

就这么一个人,哪怕犯了天大的错误,只要有可补救的机会,曹操都不会去处罚许褚。

毕竟古代的忠心才是最为难得的。

至于那个许攸,反正已经没啥用处了,死掉也就死掉了。只不过还是要稍微处罚一下许褚,要不然怎么向天底下的人交代呢?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首先,曹操确实是非常爱才。因为曹操是阉宦之后,被很多士人瞧不起,所以曹操为了招揽人才,多次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如何,犯过什么罪,曹操都会重用他。但是有一件事情,曹操是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反叛。

古人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但如果君主对大臣不好,大臣反叛是可以被世人接受的。比如高览和张郃虽然是从袁绍那里转投曹操的,但曹操对他们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二人是不受袁绍信任才反叛的。而许攸反叛是因为家人犯法被抓了。

再者,许攸还有一次性质更加恶劣的反叛,在公元184年的时候,许攸参加了计划行刺汉灵帝的谋反行为,最后事情败露逃亡。曹操虽然被称之为汉贼,但他一直以大汉忠臣自居,曾经说过:如果不是有我曹操,不知道天下有多少人称帝了。所以曹操自然不能容忍许攸这种有污点的人存在。

其次,许攸居功自傲,多次炫耀自己的功劳,甚至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说没有我,你不能得冀州。曹操对于狂妄之士确实很宽容,但并非是没有底线的。比如祢衡裸衣骂阿瞒,虽然曹操没有当面杀死他,最后还是把他送到了荆州。而曹操没办法把许攸这个老朋友送走,久而久之,许攸还没有收敛,于是曹操就起了杀心。

再次,许褚是曹操的贴身卫士,即便是许褚再受曹操信任,他也不敢杀一个举足轻重的谋士。许褚虽然是武将,但不代表他鲁莽没脑子,所以可以肯定是曹操授意他这么做的,所以曹操更加不可能惩罚许褚了。

最后,许褚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要比许攸更高,先不说后来在渭水之战中,许褚撑舟救曹操的事。单说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的手下从士徐他要行刺曹操,最后是许褚赶回来救了曹操。自此之后,曹操让许褚贴身保护他。因此,曹操不可能为了一个已死之人,而让近卫之人心生芥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