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曾逼父母在北京買房,如今發展怎麼樣

從古至今,在我們認識的世界裡,就不曾缺少過對“神童”的質疑。大家認為“神童”儘管自帶天賦,但更多源於家長對孩子早期智力的開發,同時,後天培養也是成就“神童”的重要因素。

​大家並不提倡對孩子拔苗助長,而是遵從孩子自然成長規律,也就是什麼年齡幹什麼事。孩子的成長應該是有秩序的,不能刻意人為地把孩子往神童方向培養。

哈佛大學有一名心理學榮譽教授,他認為人腦和肌肉一樣,是可培養和訓練的,所以他在兒子賽達斯出生之前,就準備在兒子身上進行一系列“試驗”計劃。賽達斯出生後,他就在兒子小床周圍掛滿了英文字母,並不斷在兒子身邊發出字母聲音,之後他又用多類教科書代替了兒童玩具,賽達斯從小就被幾何、地理和多門外語所包圍。

“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曾逼父母在北京買房,如今發展怎麼樣


賽達斯在父親的培養下,2歲就能看懂中學課本,4歲發表了4篇文章,6歲完成了解剖學論文,12歲時就被哈佛大學錄取,賽達斯在大家眼中就是“神童”。就在大家對這位心理學教授擁有這樣的兒子表示羨慕時,賽達斯的行為卻出現異常,不該笑時傻笑,原來“早教”導致賽達斯神經系統失常,14歲便住進了精神病院。

通過這個“神童”的培養案例,我們看到違背孩子自然成長規律,有時會給孩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所以家長培養“神童”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英國萊德爾斯大學曾在36年間持續跟蹤調查了210名“神童”,結果最終功成名就的卻僅佔了3%,這個結果讓人大失所望。

如果提到我國的“神童”,就不得不說一下10歲便考上大學的張炘煬,他是近幾十年來全國最小大學生,最小碩士研究生,也是最小博士生。


“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曾逼父母在北京買房,如今發展怎麼樣


1995年7月,張炘煬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出生了。母親是一所學校的老師,父親是一位街道幹部,家庭雖然很普通,但他的父母卻是喜歡看書學習的人,這樣的家庭氛圍對於張炘煬成為“神童”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教張炘煬學英語時,他的父親找1000 個詞彙讓他每天記一些,甚至孩子玩的時候,他都會念給孩子聽。

父母的早期引導和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張炘煬確實天資聰穎。他兩歲半時,僅用了三個月就認識了一千多個漢字,6歲時進入小學一年級學習,一個月後轉入二年級,在二年級讀了一個月就升入三年級,在三年級學了四個月,直接跳過四年級,到五年級又只讀了兩個月。小學階段的學習他只用了兩年,然後就升入了初中。

“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曾逼父母在北京買房,如今發展怎麼樣


進入初中後的張炘煬,初一、初二時學習還比較認真,到初三時,因為很多知識都會了,加上年齡小,學習就不用心,老師把他的情況反饋到家長那裡,家長乾脆把孩子領回來進行自學。自學半年後直接跳級到盤山縣高中三年級學習。要說小學跳級還不足為奇,高中跳級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因為高中的知識,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從廣度,小學和初中都是無法與之相比的,然而張炘煬就是這樣的任性,直接進入了高三。

他經過在高三年級的學習,2005年,年僅10歲便參加高考,並以510分的成績考上了天津師範學院。對於只有10歲的孩子來說,510分的高考成績已經十分了不起了,如果他正常發展,再延後幾年參加高考,也許會考出一個更好的成績,他的人生軌跡也會有所不同。但人生沒有如果,張炘煬就以這樣的成績上了大學,而且成為了全國最小的大學生。


“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曾逼父母在北京買房,如今發展怎麼樣


10 歲的張炘煬稚氣未脫,還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他考上大學後,母親把工作調到河北廊坊,父親也到天津進行全程陪同,張炘煬的大學生活就此開始。

張炘煬在父母的陪同下,本科學習非常順利,13歲時就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生研究生,進而他又成為了近幾十年來全國最小的研究生。張炘煬讀研究生期間,遇到了麻煩,迷戀上了網絡遊戲,一度影響到了他的學習成績。為此,他的父母沒少操心,對他也進行了極力挽救,幸好他能迷途知返,及時回到學習軌道上來,他的學業才得以繼續。

可是就在他進行碩士論文答辯時,倔強的他逼著父母在北京買房,如果不買就不參加答辯,也不去攻讀博士。作為父母實在拗不過他,就租房哄騙他完成了論文答辯。後來他於16歲時成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是全國最小的博士生。他的導師周夢說:“三個學生報考我的博士生,他的成績是最好的,我感覺他基礎不錯。”

“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曾逼父母在北京買房,如今發展怎麼樣


但周夢也表示,他在深入研究某一方面問題上還需要下功夫,文章也應該讀得細緻些,只有踏實學習才能出成績,由此來看,張炘煬的雖然考上了博士,但他還只是16歲的孩子,與正常年齡的博士生尚且存在差異,年齡特點很難因學識而發生改變。

張炘煬讀博以後,他和家人開始保持低調,不再接受媒體採訪,從此張炘煬就淡出了大家的視野,讀博後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曾逼父母在北京買房,如今發展怎麼樣


張炘煬雖然讀到了博士,但一路走來,他的年齡一直是發展的障礙。他的知識積累固然超越了同齡人,心智卻還不夠成熟。“神童”的培養和成長暴露出的問題,我們要進行深刻反思,不能因刻意去培養神童,而扼殺了那些天資聰穎的孩子們更加美好的未來。神童無非虛名而已,遠不如踏踏實實一步一步鑄就的精彩人生。

家長要正確看待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超常教育,不能讓神童情結左右了自己的判斷,因為教育好一個孩子應該是讓他們一生充滿情趣和快樂,孩子是不是“神童”並沒有那麼重要,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我們最終目的。拋開神童情結,讓孩子擁有一個繽紛絢爛的童年,並在這份絢爛之中走向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