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農業灌溉用水定額是多少?需要注意什麼?

-莫念846


小麥揚花、灌漿期是多種病蟲發生危害高峰期,也是小麥爭取穗粒數和千粒重的關鍵時期。此期主要防治對象有小麥吸漿蟲成蟲、麥蚜和小麥紋枯病、白粉病、條鏽病、赤黴病及葉枯病等,防治病蟲時應視麥田病蟲的發生動態,而採取不同的防治技術和配方,達到一噴多防的效果。具體防治意見:

1、防治小麥吸漿蟲成蟲和麥蚜。5月上中旬小麥揚花期,吸漿蟲進入羽化、產卵,是成蟲防治的關鍵時期。此期小麥上部有吸漿蟲成蟲產卵,中下部葉片有麥蚜繁殖,這時選用對路農藥科學防治可以做到兩蟲兼治之效。最好選用吡蟲啉和辛硫磷復配製劑噴霧,如30%蟲無蹤1號。也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10%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需要兼治紋枯病時,可選用5%井崗黴素100~150毫升或20%紋黴清60~100毫升與前述殺蟲劑混合噴霧防治,要對準小麥莖基部噴霧,用藥應到位。

3、需兼治白粉病,條鏽病或花期遇雨需防治赤黴病時。在防治吸漿蟲、蚜蟲的藥液中按1500~2000倍的稀釋倍數加12.5%烯唑醇、25%戊唑醇或按1000倍的稀釋倍數加20%三唑酮、50%多菌靈混合噴霧防治。

注意:①每畝藥液量不少於30公斤,要噴勻打透,使小麥各個部位全部著藥,特別是下部葉片,切忌惜水不惜藥。②混配用藥要隨配隨用,不要存放。

此外,應及時拔除禾本科雜草。由於節節麥、野燕麥、看麥娘等惡性雜草繁殖快、危害重,又比小麥成熟早,其種子隨著不斷成熟而脫落於地表,到小麥成熟時大部分種子已基本落地,給明年留下隱患。


70後農民Z紹東


在小麥的種植期間,怎麼樣控制好它的灌溉水量,小麥的灌溉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小麥灌溉要根據土壤的情況適用的條件以及疫苗生長狀況等等來組成了,就小麥幼苗成長期來說,要求土壤含水量和成熟期以及不同發育過程當中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一開始我們要根據不一樣的具體情況來制定一個適合的指標作為灌溉的依據,氣候的情況主要是看小麥生長期間的降水量還有天氣的變化,不同的年份也應該有不同的灌溉制度。

根據各地生產經驗來說,如果是降水比較多的地區一般每個月澆水一次就可以了或者兩個月才澆水一次。如果是降水量比較小的地區,那姜澆水的次數就要更加頻繁了,另外澆水的時候我們還得注意氣象變化,比如冬天觀看的時候氣溫下降到零度的時候就不要再放開了,這個時候就會引起動態動詞用。

而後期澆水的時候還得要注意風速,如果澆水過多可能遇到大風就會導致植株減產倒伏,所以疫苗的生產狀況主要是看每個群體它的大小還有植株生長是否健壯的,對於那些群體過它的幼苗一般都要採用不澆水或者推遲澆水的方法才能夠控制它的生長需求。

首先就是播種之前澆水了,在某種時間澆水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土壤的溼潤程度,更重要的就是能夠為培育壯苗,為小麥高產做好準備。即使在播種之前澆水,不僅僅可以讓小麥在冬季之前有足夠的水資源。來進行生長髮育,更重要的就是能有利於冬季的品種,更早的播種和換水量更大是可以讓土壤的營養結構改變了,對幼苗生長更加有利,以及讓小麥產量增加效果更加顯著。

而在冬季的灌溉也是很重要的,冬季澆水是北方小麥非常有效的增產經驗之一,冬季澆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麥在過冬期間有充分的水分狀況,讓它可以正常生長,抑制地表的溫度,防止凍害,而且還可以減少春天澆水的次數,在冬天觀看的時候溫度都是要求在平均氣溫在三度以上的,如果冬天逛過早,氣溫較高的話,蒸發量太大,是起不到蓄水的作用的,同時還會死啊,小麥的幼苗生長速度過快,不抗凍,如果冬季快過完的話氣溫偏低就會讓土壤凍結,水分不能夠保留,常常會讓小麥幼苗凍死。

另外一點就是春季灌溉了,春季是指小麥開始進入生長快速期的澆水注意事項,當小麥長出三片葉子進入分化時期,這個時候就應該保持田間的含水量在70~%80%之間低過50%,小麥的生長髮育都是會受到影響的,如果低過30%的話,很容易會導致小麥缺水而死亡,所以在成熟期也應該保持田間的水量,在70~80%之間最低不能低過60,否則最後的產量會大大降低,也會影響小麥的品質。

小麥

最後就是後期灌水了,後期澆水也是必須注意的,從小麥抽穗期到成熟期,田裡還是應該保持含水量的80%之間,這個時期每日消耗的水量是很大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面,基本上要做到每一天都澆水,但是在這個時候還得注意雨季的到來可能會發生倒伏,所以在這個時候關水較少,可能會引起爛根和小麥植株死亡,如果過多,也不適宜它的生長,這個時候的灌水用量就要需要我們注意和調節好,才能夠做好澆水工作。








我是農村曹哥


小麥一般不用農業灌溉的,開始秋季播種之後,雖然有時遇到小乾旱,也沒有多大影響,種子在土壤裡經過吸收水分,慢慢0u發芽,水分過多反而會腐爛在土裡。

如果是遇到特別大幹旱的時候,種子無法發芽是,一,可以用噴霧器淋浴的方式進行灌溉,雖然體力成本有點大,對於發芽育苗有很好的提高,這樣比較均勻,溼度也好把握,二,也可用灌溉水的方式,在田地裡挖溝引水,切記土壤水分溼度達到,能鬆土而又不能成泥團為標準,這是小麥胚胎最好土質水分。

出牙以後,秋冬季節如果在遇到天干還可以用上兩個方式進行抗旱都是很好的效果。





農民劉大姐


水利部日前發佈《農業灌溉用水定額:小麥》,這是我國在國家層面的第一個農業用水定額。

今年,水利部還將陸續編制糧、棉、油、糖、果樹、蔬菜、牧草等主要農作物灌溉用水定額,全面夯實農業節水管理基礎,為開展農業用水總量配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審批、節水評價、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與設計等提供重要依據。

小麥農業灌溉用水定額是多少,需要注意什麼

冬季小麥灌溉要注意什麼查看全部2個回答

冬季小麥灌溉要注意什麼

中國農業出版社

農業農村部直屬的大型綜合出版社 2019-02-25

結合小麥抗旱保苗進行冬灌,不僅能滿足小麥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而且能起到縮小晝夜溫差、穩定地溫、落實土壤、粉碎坷垃、防止麥苗受凍的作用,對抗禦乾旱、凍害,確保小麥正常生長、提高小麥產量都是很有必要的。搞好小麥抗旱和冬灌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看墒情。一般麥田的5~20釐米的土壤含水量,黏土低於19%、沙土低於15%、壤土低於17%時應及時抗旱冬灌。如果超過或大於上述指標,可緩灌或不灌。

二是看溫度。應抗旱保苗的田塊可以不論溫度高低,但對冬灌的田塊,最好選擇在12月上旬,從日平均氣溫4~5℃時開始,至-5℃時結束,過早過晚,效果都不理想。冬灌過早,起不到“封凍水”的作用;過晚,當天澆的水滲不下去,地面結冰造成死苗。

三是看苗情。對麥苗群體大、長勢旺的麥田,可不灌或緩灌,對晚播麥田特別是單根獨苗的麥田,因有效積溫不足,苗情長勢差,可不冬灌,以防水漫淤苗、凍凌抬苗。麥田冬灌的灌水量不宜過大,最好採取噴灌或窄畦勻灌,切忌大小漫灌,要澆勻,做到“地平寸水棵棵到、省工省水效果好”。防止水大壓苗、淹苗、灌後要及時劃鋤,保墒防旱。






鄉村革麗


一般生產 中常年補充灌溉4 ~5次(底墒水、越冬水、拔節水、孕穗水、 灌漿水),每次每公頃灌水量600 ~ 750立方米。從北方水資源 貧乏和經濟高效生產考慮,一般灌溉方式均採用節水灌溉。節 水灌溉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資源的條件下,實行關鍵 期定額補充灌溉。


三農專欄


小麥揚花、灌漿期是多種病蟲發生危害高峰期,也是小麥爭取穗粒數和千粒重的關鍵時期。此期主要防治對象有小麥吸漿蟲成蟲、麥蚜和小麥紋枯病、白粉病、條鏽病、赤黴病及葉枯病等,防治病蟲時應視麥田病蟲的發生動態,而採取不同的防治技術和配方,達到一噴多防的效果。具體防治意見:

1、防治小麥吸漿蟲成蟲和麥蚜。5月上中旬小麥揚花期,吸漿蟲進入羽化、產卵,是成蟲防治的關鍵時期。此期小麥上部有吸漿蟲成蟲產卵,中下部葉片有麥蚜繁殖,這時選用對路農藥科學防治可以做到兩蟲兼治之效。最好選用吡蟲啉和辛硫磷復配製劑噴霧,如30%蟲無蹤1號。也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10%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需要兼治紋枯病時,可選用5%井崗黴素100~150毫升或20%紋黴清60~100毫升與前述殺蟲劑混合噴霧防治,要對準小麥莖基部噴霧,用藥應到位。

3、需兼治白粉病,條鏽病或花期遇雨需防治赤黴病時。在防治吸漿蟲、蚜蟲的藥液中按1500~2000倍的稀釋倍數加12.5%烯唑醇、25%戊唑醇或按1000倍的稀釋倍數加20%三唑酮、50%多菌靈混合噴霧防治。

注意:①每畝藥液量不少於30公斤,要噴勻打透,使小麥各個部位全部著藥,特別是下部葉片,切忌惜水不惜藥。②混配用藥要隨配隨用,不要存放。

此外,應及時拔除禾本科雜草。由於節節麥、野燕麥、看麥娘等惡性雜草繁殖快、危害重,又比小麥成熟早,其種子隨著不斷成熟而脫落於地表,到小麥成熟時大部分種子已基本落地,給明年留下隱患。



我是手工編織者老王


我是安徽人所以這是針對我們安徽省冬小麥種植面積佔到全國冬小麥種植總面積約80%。

冬小麥生長期一般是10月中旬至次年的5月下旬,此時恰處於是北方乾旱季節,因此,冬小麥的灌溉也只限於這些地區。南方各省冬小生長期降雨頗多,一般不需要灌溉。春小麥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北與內蒙古地區,春小麥一般3月底或4月初播種,6月底或7月初收割,在其生長旺期內,降雨較少,因此普遍需要灌溉。

2、小麥的需水規律

(1)冬小麥的需水規律

1)各生育階段的需水量:冬小麥各生育期由於時間長短、氣候條件各異,因而各階段總需水量與階段日需水強度不同。需水量最多的階段是抽穗~成熟期,即灌漿階段。灌漿期需水量大的原因是由於該階段生長期長,而且日需水強度高。但日需水強度最大的階段是在拔節~抽穗期,這是因為此期間冬小麥由營養生長階段轉為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並進的階段,生長旺盛、需水強度大,屬於需水敏感期。因此保證這一階段的水分需求,對冬小麥的增產、增收十分重要。

2)棵間蒸發與葉面蒸騰:冬小麥需水量主要由葉面蒸騰與棵間蒸發兩部分水量組成。葉面蒸騰是一個生理過程,蒸騰量大小除與大氣條件和土壤水分條件有關外,也受植株本身的生理作用制約。植株的生長條件,如葉面積大小等因素也影響著蒸騰的大小。蒸騰量的變化規律是由冬小麥生長初期的較少而逐漸增大,至拔節以後至最大值。棵間蒸發是一個物理過程,與土壤水分條件、棵間小氣候狀況、水汽壓梯度和地面覆蓋條件有關。冬小麥生長初期,棵間蒸發量較大。如播種~越冬期,由於葉面覆蓋少,棵間蒸發量佔需水量的60%以上。以後,隨著冬小麥植株群體的逐漸增大,棵間蒸發量逐漸降低,至拔節以後減至最小值,這時不足需水量的10%。

(2)春小麥的需水規律

1)各生育階段的需水量:春小麥需水量最大的生育階段為灌漿期,即抽穗~成熟階段。其模係數(每個生育階段的需水量佔全生育期需水總量的百分比)在40%以上。其次是拔節期,模係數為20%以上。階段需水量最小時期為播種~出苗期,模係數在6%以下。日需水強度最高的階段一般為拔節期,其生理需水與生態需水均達到了最高峰,是春小麥的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最旺盛的階段,保證這一時期的水分需求,對春小麥增產作用重大。

2)棵間蒸發與葉面蒸騰:春小麥各生育期的葉面蒸騰變化與總需水量變化相似,從小到大,而又由大變小,峰值在拔節~抽穗期。棵間蒸發也基本與葉面蒸騰的變化同步,這主要是春小麥生長期間蒸發量明顯受氣象條件影響,氣象條件與生物學過程同步,較大的生物量並沒有明顯抑制棵間蒸發之故。春小麥棵間蒸發量佔需水量比例與產量水平有關,一般佔20%~30%,產量水平高時所佔比例較小,反之則大。春小麥棵間蒸發量佔需水量比例還與品種類型有關。

小麥的需水規律

(1)冬小麥的需水規律

1)各生育階段的需水量:冬小麥各生育期由於時間長短、氣候條件各異,因而各階段總需水量與階段日需水強度不同。需水量最多的階段是抽穗~成熟期,即灌漿階段。灌漿期需水量大的原因是由於該階段生長期長,而且日需水強度高。但日需水強度最大的階段是在拔節~抽穗期,這是因為此期間冬小麥由營養生長階段轉為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並進的階段,生長旺盛、需水強度大,屬於需水敏感期。因此保證這一階段的水分需求,對冬小麥的增產、增收十分重要。

2)棵間蒸發與葉面蒸騰:冬小麥需水量主要由葉面蒸騰與棵間蒸發兩部分水量組成。葉面蒸騰是一個生理過程,蒸騰量大小除與大氣條件和土壤水分條件有關外,也受植株本身的生理作用制約。植株的生長條件,如葉面積大小等因素也影響著蒸騰的大小。蒸騰量的變化規律是由冬小麥生長初期的較少而逐漸增大,至拔節以後至最大值。棵間蒸發是一個物理過程,與土壤水分條件、棵間小氣候狀況、水汽壓梯度和地面覆蓋條件有關。冬小麥生長初期,棵間蒸發量較大。如播種~越冬期,由於葉面覆蓋少,棵間蒸發量佔需水量的60%以上。以後,隨著冬小麥植株群體的逐漸增大,棵間蒸發量逐漸降低,至拔節以後減至最小值,這時不足需水量的10%。

(2)春小麥的需水規律

1)各生育階段的需水量:春小麥需水量最大的生育階段為灌漿期,即抽穗~成熟階段。其模係數(每個生育階段的需水量佔全生育期需水總量的百分比)在40%以上。其次是拔節期,模係數為20%以上。階段需水量最小時期為播種~出苗期,模係數在6%以下。日需水強度最高的階段一般為拔節期,其生理需水與生態需水均達到了最高峰,是春小麥的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最旺盛的階段,保證這一時期的水分需求,對春小麥增產作用重大。

2)棵間蒸發與葉面蒸騰:春小麥各生育期的葉面蒸騰變化與總需水量變化相似,從小到大,而又由大變小,峰值在拔節~抽穗期。棵間蒸發也基本與葉面蒸騰的變化同步,這主要是春小麥生長期間蒸發量明顯受氣象條件影響,氣象條件與生物學過程同步,較大的生物量並沒有明顯抑制棵間蒸發之故。春小麥棵間蒸發量佔需水量比例與產量水平有關,一般佔20%~30%,產量水平高時所佔比例較小,反之則大。春小麥棵間蒸發量佔需水量比例還與品種類型有關。

小麥的節水高效灌溉制度

(1)冬小麥的節水高效灌溉制度

冬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生長期很長,一般為240~260天,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收割。我國是一個季風氣候國家,冬小麥的生長期正是少雨季節,灌溉是冬小麥獲得高產的重要保證。在水量有限、供水不足的條件下,冬小麥全生育期的總需水量及各生育階段的需水量不可能得到全部滿足,因此,就不可能按照供水不受限制時的豐產灌溉制度進行灌溉。在這種情況下就應按照節水高效的灌溉制度進行灌溉,把有限的水量在冬小麥生育期內進行最優分配,確保冬小麥水分敏感期的用水,減少對水分非敏感期的供水,此時所尋求的不再是豐產灌溉時的單產最高,而是在水量有限條件下的全灌區總產量(值)最大。我國冬小麥主產區是屬我國水資源最緊缺地區之一,因此,多年來開展了大量有關冬小麥節水高效灌溉制度的研究,取得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成果,並己大面積推廣應用。

(2)春小麥的節水高效灌溉制度

春小麥春季播種,當年夏、秋收獲,春小麥生育期短,通常為80~120天。由於春小麥在全國分佈地域很廣,從東北經內蒙一直延伸到西北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均有大面積種植,模跨幾個氣候區,所以灌溉問題十分複雜。在黑龍江地區春小麥生長期儘管有一定降雨補給,但與需水量比較差額較大,尤其是5~6月份,正是春小麥拔節、抽穗期,需水量大於降雨量1倍以上,應進行灌溉彌補降雨的不足。而在甘肅、新疆等西部地區,春小麥生長期基本無降雨,完全靠灌溉來滿足春小麥的需水要求。

春小麥全生育期灌水,應抓住三葉期、拔節期、孕穗期和灌漿期。採用“早灌、勤灌、輕灌”的原則,即早灌頭水,趕灌二水,增加灌水次數,減少灌水用量,適當延遲停水。春小麥三葉期開始分櫱、長次生根,同時幼苗開始分化,若缺水受旱,則分櫱減少,幼穗發育不良。因此,早灌水是春小麥增產的一個重要環節。一般應於小麥二葉一心期灌頭水,特別是在春旱多風的地區或年份,更加註意。春小麥灌頭水後,二水必須緊跟上,兩水間隔不宜超過15天,否則將會引起減產,其減產程度甚至比晚灌頭水還要大。因為頭水之後,正值春小麥拔節期,缺水受旱影響幼穗發育和莖節生長。兩水間隔期過長,土壤容易形成板結龜裂,影響其根系的生長。以後各水以不受旱為原則,在灌水量相同的情況下,減少灌水定額,增加灌水次數比採用灌水定額大、灌水次數少效果好。最後一次灌水不得灌水過晚,要避免在高溫天氣和五級以上大風天氣灌水,防止倒伏,降低千粒重。


二蛋弄哈的


河南是產糧大省,小麥灌溉我們河南這邊用水沒有所謂的定量,農民種地憑得是經驗,要根據不同的地質來灌溉,一般來講水漫過根莖3到5釐米,既視為灌溉透徹了!



一城宋韻


一般生產 中常年補充灌溉4 ~5次(底墒水、越冬水、拔節水、孕穗水、 灌漿水),每次每公頃灌水量600 ~ 750立方米。從北方水資源 貧乏和經濟高效生產考慮,一般灌溉方式均採用節水灌溉。節 水灌溉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資源的條件下,實行關鍵 期定額補充灌溉。


娛樂周運勢


各方面的管理都加一塊了也沒有正確的價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