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是“催命符”?手術2年後,病人住進ICU,家屬欲起訴醫院

ICU病房外,你一言我一語,像是在爭吵,又像是在爭辯。

病人子女:“兩年前我爸在你們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手術,現在怎麼就心梗了?當初就不該聽你們的建議,給我爸做支架手術,如今這個東西果然成了催命符!如果給不出合理的解釋,就起訴你們醫院!”

主治醫生:“支架是救命的,絕對不像您說的那樣。家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激動解決不了問題。我想了解一下,病人在手術後有按時吃藥嗎?”

病人子女:“當然有吃啊,當時在醫院拿了一堆藥,您的醫囑就貼在餐桌旁邊。後來藥吃完了,他就自己去醫院拿藥吃,這兩年來就沒斷過藥。”

心臟支架是“催命符”?手術2年後,病人住進ICU,家屬欲起訴醫院

聽到這裡,醫生也是一頭霧水。病人的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支架處再次發生堵塞,且其他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堵塞。為什麼病情進展得這麼快呢?就在雙方爭論不休時,病人的老伴突然說話了。

病人老伴:“別怪人家醫生啊,你爸他根本就沒吃藥。他嫌藥太貴,自己又感覺沒什麼大礙,所以就把藥停了。為了不讓你們擔心,每次打電話都騙你們,說在醫院拿了藥。如果早知道會這樣,就算再貴的藥也要勸他吃啊!“

雖然醫生感到很惋惜,但是事情總算弄清楚了,避免了一場醫患矛盾。

心臟支架當真是“催命符”?

當然不是!心臟支架肯定是救命的”有力武器“!試想,當病人血管嚴重堵塞時,如果不立馬開通血管,心肌就會缺血、缺氧,進而出現大面積死亡,病人生命就會受到危險。所以,放入支架是在挽救病人的生命,它並不是“催命符”。

心臟支架手術後為什麼要吃藥?

心臟支架,又叫冠狀動脈支架,它是一個細長的金屬籠子,放在血管裡把堵塞的部位撐開,達到打通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是治療冠心病的急救手段之一。可以這麼說,心臟支架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它只是暫時打通了血管,但是引起血管堵塞的病因還在,如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等,所以還是要堅持藥物治療。

心臟支架是“催命符”?手術2年後,病人住進ICU,家屬欲起訴醫院

可能有人會問:反正都需要吃藥,那還放支架幹嘛?其實,放不放支架,是由病人的病情決定的。試想,如果病人的心臟血管堵得很嚴重,甚至已經完全堵死了,此時不用支架把血管及時打通,心肌就會缺血死亡,進而導致大面積的心肌梗死,病人隨時會有生命危險。若放了支架,就能暫時解除這種危險。

心臟支架手術後要吃哪些藥?

  • 抗血小板藥物

這是支架術後非常重要的藥物,目的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預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阿司匹林,無特殊原因需要長期服用;另一類是ADP抑制劑,即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至少需要服用12個月,12個月後複查支架暢通,絕大部分患者可以停用。若行雙抗治療期間,病人存在出血傾向,如皮下出血、黑便等,要在醫生指導下減量服用,嚴重時需要停藥。

心臟支架是“催命符”?手術2年後,病人住進ICU,家屬欲起訴醫院

  • 他汀類藥物

這是治療冠心病的基礎藥物,如瑞舒伐他汀(瑞旨),不僅能強效降脂,還能抗炎、穩定動脈斑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諸多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以使斑塊縮小,達到逆轉斑塊的作用。另外,他汀還能防止斑塊破裂,預防血栓形成。所以,無論血脂情況如何,大部分患者是需要長期服用他汀的。

  • 硝酸酯類藥物

最常用的是單硝酸異山梨酯(欣康),這是擴張血管的藥物。當然,這類藥物不是必須的,如果患者血管病變比較簡單,支架後實現完全獲得血運重建、無缺血癥狀,一般是不需要服用的。但是,對於冠狀動脈病變複雜的患者,支架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可能還是需要服用硝酸酯類藥物。

心臟支架是“催命符”?手術2年後,病人住進ICU,家屬欲起訴醫院

  • β受體阻滯劑

主要包括美託洛爾、比索洛爾等藥物,可以減緩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預後。對於有過心梗、心衰的支架術後患者來說,可以長期服用這類藥物,靜息心率需控制在55-60次/分。

  • ACEI或ABR類藥物

ACEI類藥物,即普利類藥物,如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ABR類藥物,即沙坦類藥物,如纈沙坦、氯沙坦等。在很多人看來,這是降壓藥,但是對於具有心梗病史的患者,這類藥物可以改善心室重構,有利於冠心病的預後。

  • 其他藥物

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還要服用治療相關疾病的藥物。有些患者還需要服用改善能量代謝的藥物、改善微循環的藥物等等。

總之,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不盡相同,所以用藥也存在差別。支架術後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定期複查。另外,還要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