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的“智慧”在哪裡?

工業4.0時代的到來,給各種電氣產品分配了“神經”系統,使之充滿了“智慧”的功能,而對於國家越來越重視的三農問題,農業生產如何能夠與工業4.0配合,讓農業也擁有自己的“智慧神經”,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的相關問題呢?

農業的發展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手工時代,九幾年時,家裡種植水稻,完全是靠手工,全村就一臺拖拉機,只能翻地,大家可能不是很瞭解水稻的種植過程,在北方遼寧這邊,水稻是插秧方式不像南方的拋秧,是需要插秧的,彎腰一天能插一畝地,對於農民來說相當辛苦,而對於其他的工作,除了拖拉機的翻地,基本上也都靠手工去完成。

智慧農業的“智慧”在哪裡?

半機械化隨時科技的發展,各種針對農業生產方面的機械隨之被髮明創造,水稻的種植也走向了半機械化時代,比如手動的鋪種機,各種農用機械等等,代替了部分的手工勞作。

智慧農業的“智慧”在哪裡?

機械化時代機械越造越精,功能也越來越全面,插秧機,育苗流水線,等等都進入了各家各戶的田間地頭,極大的減輕了農民的勞作。

智慧農業的“智慧”在哪裡?

機械化再怎麼先進,也無法完全釋放農民的雙手,還是有很多的工作需要農民手工完成,而再高科技的機械也達不到我們所說的智慧農業的地步。

智慧農業概念的提出

在2014年我國提出智慧農業這個概念,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去,充分利用現代的傳感技術及網絡技術,採集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參數,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解讀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對農業生產採取干預手段,以達到農業生產的精準控制。

個人感覺智慧農業跟我現在從事的行業差不多,都是工控系統,只是所控制的行業不同,一個是工業生產,一個是農業生產,但是技術上是完全通用的。

智慧農業的“智慧”在哪裡?

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

個人認為智慧農業更加傾向於室內暖棚等方向的發展,對於水稻、玉米等大型面積的種植,可能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的發展。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組建一個智能化的溫室大棚,來解釋智慧農業的發展方向問題。

智慧農業的“智慧”在哪裡?

所需硬件設置

①溫室大棚的基礎,主體框架

②無土栽培技術相關設備設施

③各種傳感器,溫溼度傳感器、氧氣濃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有機溶液的在線分析儀表

④各種執行機構,水泵、大棚通風機構、保溫機構

⑤噴淋系統、加藥系統

⑥視頻監控系統、網絡系統

⑦控制系統,包含人機界面,手機APP等功能

完成功能

①保溫系統的的開關

在東北地區,冬天的大棚是需要進行保溫遮蓋的,尤其是在光照度不夠的陰天,通過光照度傳感器,結合室外溫度傳感器,自動完成保溫被的開關。

②通風功能

實時檢測室內的溫度,根據溫度的高低,自動開關風,並調整通風口的大小,開啟通風排氣裝置。

③檢測無土栽培營養液的有機質濃度

通過分析儀表,檢測無土栽培有機質溶液的濃度,我認為這個功能是智慧農業最重要的功能,可以清楚明瞭的解決最根本的種植問題,知道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最缺少的是哪一種元素,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④精準控制

精準控制是智慧農業的最終目的,前面所有的傳感器技術,都是服務於精準控制,可以根據溫度、溼度、調節室內的環境,可以根據有機質濃度調節作物的生長基質,通過噴淋系統保障作物水分的需求。精準控制避免了農戶走彎路,對作物生長過程更加清晰。

⑤視頻網絡,人機界面,手機APP等輔助功能

就算身在千里之外,也能夠隨時的查看自己作物的生長情況,這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個功能特點。

智慧農業可能現在有些功能已經實現,但是為什麼還沒有大面積的推廣,還是跟生產的成本有關係,這一套帶有“智慧”功能的設備,造價不低,對於一個普通農戶來說,還有些不捨得。當國家大面積推廣時,能為農民解決設備問題時,我相信,“智慧農業”一定會給廣大農民帶來不一樣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