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那些油膩中年在假裝創業

自從在某次路演聽到創業者振振有詞地說出“4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

”,刀哥對已有的物理學概念產生了動搖。又有人開始叫囂“90年老阿姨”,這種動搖漸漸演變成恐慌。是光速變快了,脫光的速度顯得更慢?還是地球自轉、公轉變快了,我們兜兜轉轉反而慢了,時間沒變,變的是尺度?還是中年就是個威力無窮的二向箔,再歡脫無兩的多稜角90後,也被活活地吸入,乖乖地熨平,成了脫髮、佛系、保溫杯、咖啡裡泡枸杞的中年。而志存高遠、聞雞起舞、進步光速的那部分,終於飛出了中年二向箔的魔爪,也終於油盡燈枯,40歲就步入老年?中年焦慮,原來建立在複雜的科學基礎之上。

中年人像一架遠航的戰鬥機,如果突然失去空中加油,那就身陷返航早已無望、迫降自求多福的境地。去年跳樓的42歲中興工程師,緣起被公司裁員。今年跳樓的8年工齡華為外包工程師,緣起績效考核結果較差,很可能被解僱。對他們來說,中年哪有什麼油膩,有的只是危機四伏,焦慮220V。


中年也可以是青年的延續。當今正處在科技大加速、經濟大轉型、跨界大融合、全球大交流的“大時代”,正是創新創業的好年景。馬雲當了億萬人的爸爸也沒顯老,馬化騰還是“小馬哥”,雷布斯的衣品越來越“OK”,王小川的“搜狗”已敲鐘,自己據說還是單身狗”。刀哥的一個親師兄,主板企業創始人、董事長,25歲創業至今,51歲的年紀、40歲的容顏、30歲的身體,每年還會參加馬拉松,令一眾後生汗顏。

真正創業的人,勢必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渴望、對科技創新的熱愛、對文化創意的悸動、對價值創造的偏執,不同年齡的標籤貼的是同樣年輕的心。褚時健出獄之後做褚橙,看似“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實際是用雙創的源頭活水,洗去了歲月的塵埃與油膩。

中年人有積累、有閱歷、有資源,如果延續青年的衝勁與活力,理應扛起雙創的大旗。事實上,中年確是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但,凡事總有例外。在雙創圈活動久了,總會見到意料之外的人和事,不斷拓寬視野、刷新三觀。

比如戰略創業,又稱概念創業。追求“大”,難逃“空”,常摻“假”。

有些中年人習慣了從《新聞聯播》《人民日報》中吸收營養,言必稱“一帶一路”,語必及“軍民融合”,窮則非撕不可,達則阿里谷歌。有些中年人有行業經驗,但經歷了VS-MATLAB-SPSS-Excel-Word的過程,很難逆向循環。

構建項目,一般創業者看到身邊客戶,優秀創業者看透深層需求,頂級創業者洞悉行業走向,而戰略創業者,“立大功者不拘小節”,往往著眼於且著手於人類命運、國家戰略。著眼於是志存高遠,但著手於大戰略,總感覺有點搶戲。

有個做國防教育的中年創業者,意圖打造國內中小學國防教育的標準,向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輸出。他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分析了國防教育的深遠意義,替教育部考慮了諸多問題,認為中小學的國防教育風口馬上到來。他的工作量到此為止,接下來就是四處約投資人。沒有課程,沒有師資,沒有教具,沒有客戶,沒有具體門類的理論研究,沒有一丁點教學環節設計,有的只是大概念。就連商業計劃書PPT,也只有一些要點。問他為什麼不先自己投錢攢人先實踐,先研發小產品去驗證想法,答曰有人投錢就開始做。再也問不下去了。。。據說,折騰了半年多,放棄。

比如生態創業,又稱系統創業,追求的是“全”,常見代表人物賈布斯。

一個企業的核心業務經歷了充分的發展,到達邊界時,可以拓展新業務,形成生態/系統。這是從規模經濟到範圍經濟的躍遷,沒毛病。但賈布斯的案例告訴我們,步子太大,容易扯×。

有個資深IT專家,有過幾次還算成功的跟隨創業經歷,又有幾次失敗的獨立創業。他陰差陽錯接觸了JL技術,他自認從此“覺醒”,改造了自己僵化的工科生思維,殊不知丟掉了難能可貴的務實嚴謹,從此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創業風格開始飄忽。快到天命之年,他又開始新一輪創業。他痛定思痛得出的結論是:

①“創業初期,投入大量時間金錢,閉門研發產品是極其錯誤的”;

②“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③“要重視市場,從需求出發,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④“創業維艱,先解決生存再談發展”。

聽起來似是而非沒毛病,但導出的行為讓人瞠目結舌:

①③——所以不研發產品。拿到什麼訂單就做什麼;

②——所以做生態,多頭出擊。單一項目成功率太低,所以要同時做多個項目;

④——所以此次創業沒有願景使命,只是為了構建生態(為了生態而生態),讓年輕人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又不投錢)。先活下來,再定願景。

從中還可以悟出另一個心得,長期沒有涉獵人文社科知識的人,極容易被現在盛行的各種歪理邪說蠱惑,比如JL技術的各種扭曲版本,靈性修行之類的類精神傳銷。再加上理工男的執拗,很快就會謬以千里,一發不可收拾。創業者最好是文理兼修,哲科思維有一定造詣。

比如飯局創業,又稱嘴炮創業,追求“形”、“爽”。祖師爺是趙括,能將趙奢聊死,將廉頗diss,將40萬趙軍坑死,所以又稱紙面創業。常常想法多,辦法少,做法無。

有的中年長期待在體制內,有的熟稔體制、服務於體制。他們習慣了熬夜加班“推材料”,常常用會議貫徹會議、文件落實會議。有的從前習慣了管行業、當甲方,“萬企來朝”,所有事一聲交待、一切搞定。

一朝脫離體制,手握某些小範圍政策紅利,乘著雙創春風,躊躇滿志,穿梭飯局。你有一些發現,他有一些想法,豪氣干雲,霸業可期,彷彿創業成功就只等呈批件上寫“同意”。酒酣耳熱時,大事聊成日,突感是不是他們去聊城創業正合適?

有個號稱做“軍民融合”的公司,在幾次飯局後成立了。公司從願景到使命到戰略到業務,統統只有四個字——“軍民融合”。至於做哪個領域、哪個階段、哪種服務等等,統統沒有設計。開張一年多,沒有任何業務。誠意全無。願者上鉤,全看緣分。

比如資源創業,追求“輕”。

有一類是資源變現型。據說有一個行業協會,管著幾個剛性資格認證。於是協會頭頭攢人“創業”開公司,做資格認證考試的培訓。創業似乎很成功,輕資產、輕運營、高收入、高利潤。當然,刀哥更願意把這種創業歸類為“租賃業”。此事雖然多見,不能多說。

有一類是資源對接型。這是廣大中年朋友最為喜聞樂見的創業形態,不論頭髮稀疏或濃密,來自清北還是藍翔。不管是房屋中介,還是人才獵頭,都是易學難精,都有賴於資源的厚度和服務的深度。不是有微信有電話就算資源,甚至能約出來吃飯都不一定算。也不是拉個群、推個名片就算對接,甚至三方一起吃了飯也只是剛開始。對接,可不僅僅是聯通。廣大中年熱衷於對接資源,往往是高估了資源,低估了對接,所以大多忙忙碌碌沒有成效。

比如朋友圈創業,追求“名”/“面”。有的中年可能因為本身小有名氣,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創業之後仍然與社交、媒體牢牢捆綁。如果為了宣傳產品、業務、公司,這無可厚非,給自己帶鹽一把。但如果產品做得一團糟,業務一團亂麻,為什麼還能花大量時間攢飯局(純業餘聚會)、赴趴體?還能心安理得參加多如牛毛的各種CXO年會、×行業峰會?還能發起成立、頻頻出現在公益社團?可能朋友圈的點贊、酒會中的笑臉,是這些中年創業者彌合創業前後心理落差的良藥。

還比如生意型創業,追求“快錢”。有的中年開公司,什麼新鮮做什麼,什麼熱門賣什麼,什麼賺錢來什麼。他們務實到了極致,不談價值、只談財富。有節操的頂多是“倒爺”,沒節操的就當起了“韭菜農”。前段時間有一個講Shit幣的短視頻,荒誕辛辣,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出一些真相。

凡此種種,統稱為“虛擬創業”(Virtual Startup,簡稱VS)。

中年大多取得過成績、贏得過光環,但難就難在區分體系的能力和自身的能力,常常將慣性地將光環據為己有,從而在創業中出現誤判。

中年又泡過染缸,或者有著家庭的現實壓力,創業中也會務實過頭,而流於市井。

中年曾經好學,但體力腦力正在下降,面對新事物、面對重歸一線,難免有些牴觸和逃避。

中年左右逢源,機會層出不窮,要抵制誘惑、戰勝貪念、做好減法,也絕非易事。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有亂象,有無奈。

刀哥覺得,中年既然創業,那就儘量迴歸本源,帶好保溫杯,泡好黑枸杞,戰勝黑眼圈,補好虛虧之身,做點踏實之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