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如倒啖甘蔗,漸入佳境


中年,如倒啖甘蔗,漸入佳境


中年,並不是那樣的頹廢。

林語堂,著名人物,眾多頭銜。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誰曾想他還是半路出道發明家。

林語堂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當發明家。他開始發明中文打字機的時候,已經人到中年。為了這個發明,他重新學習,厚厚的一本《機械手冊》被他翻得破破爛爛,每天清晨起來畫結構草圖;為了這個發明,他傾家蕩產,還向朋友借錢,向銀行貸款。最終,凝結他心血的中文打字機成功問世,也成為我們現在中文輸入法的“鼻祖”。

是什麼支撐他這麼做?並沒有我們想的大情懷,就是人到中年仍童心不改,痴心依舊。


中年的年齡界限是什麼?說法不一。

從國家部門標準來看,也不盡相同。共青團將中年起點確定為28歲,國家統計局則確定為34歲。

從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劃分的標準來看,將45歲至59歲階段的人群確定為中年人。

在約定俗成的民間標準來看,35歲被視為青年和中年的分界點。

而身體的衰老還要早於上述年齡。

人體在26歲時衰老開始變得明顯。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就是說,人在生理上剛剛成熟就開始衰老,幾乎沒有多少緩衝期。


不論以什麼來劃分,中年反正是個分水嶺。在這個階段,有人欣然有人憂。元代雜劇作家孟漢卿比較消極: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所以有中年危機一說。人到中年,說不焦慮是假的。人類的多數痛苦和焦慮源於慾望。中年正是實現這些欲求的最後階段。眼看終點抬手可及,中年人很少還能優雅起來。每個人就像是準備過冬的松鼠,拼命地積累冬儲。

但是,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年並沒有那麼可怕。當代女作家諶容在她的作品《人到中年》中就寫道:中年人,正是大顯身手的時候。


中年其實大有可為。

今年的大銀幕上,吳鎮宇、張晉等中年大叔們紛紛挑戰自我。吳鎮宇一人出演六個不同年齡段的人物;武打演員出身的張晉在片中奉獻純文戲表演。中年實力派依然魅力無限。

航天員的選拔非常苛刻。但2008年成功升空的神舟七號飛船搭載的3位飛行員,全都出生於1966年,當時42歲。

1982年憲法修改了1954年憲法關於國家主席候選人的年齡,國家主席候選人從35週歲改為45週歲。因為這個年齡段,是人的精力上、政治上、閱歷上等的最佳結合點。

美國人口普查局分析近年初創企業創始人年齡時發現,創業者建立公司的平均年齡是42歲,而在公司成立後5年中成長最快的創業公司的創業者開辦公司的平均年齡是45歲。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不對,別屈從了時間!多些調整改變,中年同樣豐盈多彩。

精緻妝容,無論美醜。人都得拾掇自己,女為悅己者容,男人也一樣,既是禮儀需要,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得體適身的行頭,飽滿積極的狀態,真正體現你的素養。

精彩生活,無論貧富。不要再糾結誰錢多誰錢少的問題,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生活可以平凡,不能平淡。自己世界的精彩生活,每個人都可以擁有。

精煉朋友,無論多少。中年誘惑不少,朋友圈很重要。逐漸過濾篩選,精煉交往圈子。賢師良友在其側,詩書禮樂陳於前,棄而為不善者,鮮矣。

精讀書籍,無論厚薄。這個時候,得好好讀書了。等到老眼昏花的時候,怕是來不及了!兩豆塞耳,三餘讀書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修為。

精簡夢想,無論得失。如何向上,唯有放下。年少時說夢想還是要有,萬一實現了呢?中年夢想多了卻是累贅。看淡名利得失,擺脫桎梏枷鎖。


山以高飾,谷以卑安,水以柔全,花因雨謝。這是自然之美。

少年燦爛,青年俊美,中年睿智,老年淡然。這是魅力所在。

中年,如日正中天,流光溢彩;

中年,如深水靜流,寵辱不驚;

中年,如倒啖甘蔗,漸入佳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