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通州無北門”,為啥後來有了北濠橋

南通有句老話,叫“通州無北門”。其實,在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南通城剛剛建成的時候,通州是有北門的,並設壯健營鎮守。只是由於這一帶荒疏蕭瑟而又時有盜匪作亂,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郡守郭凝乾脆派人將北門堵塞,從此,通州才沒了北門,壯健營的原址也改建成了玄武廟(又稱北極閣)。

南通橋事 | 老話說“通州無北門”,為啥後來有了北濠橋

北極閣,南通北城門遺址

此後800多年間,在那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清晨,在那些落霞與孤鶩齊飛的黃昏,天寧寺的晨鐘暮鼓裡,浩浩湯湯的北濠河上,只有葦葉搖曳的風聲和渡口艄公孤獨的身影。

多年以來,南通城裡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在老北城門邊的北極閣下,那口廢井裡鎖著一個鐵鏈精,每逢月黑風高之夜,鐵鏈精就會出來興風作浪。這個傳說讓城北地帶充滿了神秘和恐怖的色彩,因此,這裡越發人跡罕至。

其實,事情的真相是,那口廢井下有一條通往城外的秘道,城內一旦有變,州官們可以從這個秘道逃逸。也許州官們覺得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才杜撰了那則令人毛骨悚然的傳說,而這個傳說竟流傳了很久很久。

南通橋事 | 老話說“通州無北門”,為啥後來有了北濠橋

1964年,北濠河上終於撤渡建橋,是謂“北濠橋”。那時的北濠橋是一座人行便橋,寬不過4米,水中的土墩將橋分成南北兩段,南橋長75米,北橋長42米。北濠河裡的這座土墩在古代有個極雅緻的名字叫“沚”,它是唐代以前南通還處於“胡逗洲”時期的地質遺存。


雖然北濠橋的修建方便了人們進出南通城,但是,很長一段時期,橋南是城市,橋北依然是鄉村——一橋之隔,卻是兩個世界。

南通橋事 | 老話說“通州無北門”,為啥後來有了北濠橋

如今的北濠橋

上世紀末,隨著南通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破敗不堪的北濠橋已經無法滿足交通的需求,為此,北濠橋得以重修,並拆除了河中的土墩。如今的北濠橋一橋飛架南北,橋長210多米,橋上設有快車道、慢車道和人行道,可謂天塹變坦途了。

橋南,南通最繁華的商業區近在咫尺;橋北,北濠山莊是南通市區最高檔的住宅區,更有新建的珠算博物館、審計博物館和金鰲坊妝點著北濠河旖旎的風光。

南通橋事 | 老話說“通州無北門”,為啥後來有了北濠橋

如今的北濠橋

往事越千年,便是天上人間。北濠河畔,壯健營昔日的聲聲號角不再,玄武廟的神鴉社鼓不再,枯井下的玄關秘道不再,渡口邊的舟楫唉乃不再,只有北濠橋頭天寧寺的塔影風鈴還在,只有北極閣下那段殘存的古城牆根還在——它們見證著南通城滄海桑田的變幻,見證著歲月流轉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