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加油建業


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糧價高不起來,理由有 1,收地,就是把土地收回,用於房地產,只有種東西不值錢,造房子值錢,才能推進城鎮化。

2,糧價低有利於城市建設,農民買房熱情才高,這個和前面的理由是關聯的。假如糧價高,城市的居民又沒有地種糧。社會就會出問題。當然,城市的好處是人口高度集中,好管理,資源利用率高,資源獲得容易。物流成本低。辦事效率高。城市適合搞金融。稅收多。3,最重要的一點,糧價高還有可能導致有人屯聚居奇,民以食為天,要是有人搞這個,處理不好,要出大問題的。國家不會讓某些不良商人插手糧食。


最初的夢想162682511


農民的低收入,在我看來不是糧價高低的問題,而是農民的收入與其他行業人員的收入不匹配的問題。

我們的數學都是老師教的,就以老師的工資算算賬(老師的工資也只是一般的工資,其他行業在職人員可對照比一比)。

以前稻穀賣9分錢一斤,大米0.139元一斤,教師的工資是50元左右。差不多是每月工資可買400斤左右的大米,一年可買5000斤左右的大米。5000斤左右的大米,在還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農民要種多少畝田呢?平均700斤畝產,畝出米500斤,一位農民要種10畝田。

老師5000斤大米是純收入,農民種10畝田,折5000斤大米,卻要上交公糧、餘糧,還要承擔諸多的建設工程、抗洪抗旱等義務公差,還要購買生產資料,農民種10畝田,最後能收入口袋的有多少?

更何況一位農民哪來的10畝面積,有的地區10位農民都不一定有10畝面積。

現在大米買2.2~2.5元一斤,教師的工資是5000元左右,教師每月可買2000餘斤大米,一年可買25000斤左右大米。

一位農民要收25000個大米,要種多少田呢?往高一點講,每畝產1400斤稻穀,折米1000斤,一位農民要種25畝田才可以收25000斤大米。

教師可以淨買25000斤大米,農民種25畝田,收25000斤大米,卻要投入許多生產資料進去。

糧食漲價了,從0.139元一斤漲到2.2~2.5元一斤但農民卻要從種10畝面積上升到種25畝面積,毛賬才可以和老師持平。

更何況現農民的平均面積,也許20個人才能有25畝。

一個六口之家,加起來的面積不到10畝的地方,應該佔多數,10畝面積能收10000斤大米,也就是說,一個6口的家庭,一年種10畝水稻,除去生產資料開支,風調雨順的話,最多也只能是教師一人的三分之一收入。

9分錢一斤稻穀,0.139元一斤大米的時候,老師一月工資可以買400斤左右的大米。

1.1元錢一斤稻穀,2.2元一斤大米的時侯,老師一月可買2000餘斤大米。

農民田還是那麼多,畝產還是那麼多,但生產資料卻不是那麼多,收入能換來的物資並不是那麼多,開支也不是那麼多。

就如幾年前醫保只要交幾十元,現在卻要交幾百元了。

如果大米漲到6元錢一斤,屆時老師們的工資會是多少呢?農民將要種多少畝水稻才可以和教師們持平呢?更不說他們的其他福利。能有那麼多面積給農民種嗎?

換個角度講,現在70歲以上的老農,一個月的養老金可買40餘斤大米,勉強供一個月的口糧,把糧價提高至6元,這些老人一個月的養老金,20斤大米都買不到了。

農民現在的富裕,並不是因為糧食漲了價就富起來的。農民的富裕是通過種糧以外的途經富起來的。

整個社會分配中,農民想通過糧食高價來致富,可能是很難如願的。

我是一生好人大司馬,稻穀是農作物中的珍品,是每一位生命中始終都離不開的食物。讓我們一同學習和研究水稻種植中碰到的種種問題。也願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一生好人大司馬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也議論過,更有人提過建議。但是,沒有能夠被採納,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則是糧食價格牽一髮而動全身。

要知道,糧食關係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糧食與農民利益很密切,與城市居民利益也很密切。如果單純地提高糧食價格,或許農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收入水平。但是,城市居民怎麼辦?尤其是中低收入水平階層,很有可能生活水平會出現大幅下降,並引發許多新的社會矛盾。

不僅如此,與糧食有關的工業產品,包括大部分食品,價格也會上漲,最終又傳導到日常生活之中,包括農民自身,也會增加很多負擔。既然與糧食有關的產品漲價了,其他工業產品也可能同步漲價,繼而帶動農民種糧的成本上漲,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糧食漲價需要慎重,決不是單邊行動,而是無數邊的行動。簡單地給糧食漲價,必然帶來複雜的矛盾。所以,要想增加農民收入,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降低生產成本、減輕農民負擔、增加糧食補貼、改善種糧條件等方面入手,使種糧的相對收益增加,而不是通過漲價的絕對收益增加。漲價帶來的絕對收益是不可靠的,是會隨時被農資產品的漲價等吞噬的。

農民和農村問題,尤其是農民收入的增加問題,需要像古人所言“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一樣,在糧食之外做文章,不去做糧食漲價的問題,而做糧食生產和管理的文章,做給農民補貼和減負的文章。這篇文章做好了,農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就會提高,糧食的安全性就會越來越強。


譚浩俊


我是農民我來談談,先說我自已,我家四口人,2.4畝地,夏糧畝產500公斤,按一個誇張的比喻每公斤糧食10元也就是2.4ⅹ500x10=1.8萬元。人均毛利潤4500元,除去成本純利按3000元計,秋食同上,這樣每人平均能得到6000元純收入。請記住是一年,而糧食的價格現在市場價每公斤2元多一點,剛才我把糧價假計成10元,幾乎翻了5倍,6000÷5等於多少?大家算。我打工每個月能有六千純收入。所以糧價每公斤漲到一百元我都不種。不是農民謝絕評論。


八月的天空5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價,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對於這個說法,我是不贊同的。因為這種說法,大多是脫離實際的主觀猜測。下面我從幾個方面逐一進行反駁,希望廣大農民朋友和有識之士能給予正確的評判。

一,說糧食漲價別的商品也會跟著漲價。我來問你,你是根據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呢?我們拿電子產品為例。這些年,房地產價格翻了好幾翻,電視機,洗衣機漲了多少啊?要不是國家財政補貼,估計很多電子企業早就倒閉了。再說現在的汽車,就像糧食一樣,別的商品都漲,唯獨汽車不漲反跌。難道汽車行業沒有上下游企業嗎?難道這些企業的員工不漲工資嗎?


由此可見,並不是說某種商品漲價了,與之相關的商品都必然跟著漲價,反過來也是一樣,某種商品降價了,也並不是所有與之相關的商品必然跟著降價。就像糧食降價了,但是與之關係密切的農藥化肥反而漲了許多。


二,說提高糧價會引發很多社會矛盾。那咱就以豬肉為例吧,近來豬肉價格比一個月前翻了一翻,達到幾十年來最高水平。但是儘管如此,不還是穏穏噹噹,風平浪靜嗎?如果糧食在現有的價格上漲一倍,小麥2.3元一斤,那麼一個普通家庭又能增加多少生活開支呢?如果按每個家庭4口人,每人每月30斤麵粉,就是120斤,現在農村麵粉1.8元,乘以120斤等於216元。也就是說,一個四口之家,小麥價格漲了一倍的話,也只不過每月增加216元的生活開支,一年才區區2600元,還買不著小縣城半個平方的面積。這對大多數人的生活,根本構不成什麼妨礙,只不過一個工人20天的工資而已。至於說有些貧困戶,現在糧價這麼低,他們不也是得靠吃低保嗎?要說有影響,糧價低直接影響了8億農民的收入,這才是大多數。


三,關於糧價,現在糧食價格低迷,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有國際市場的原因,也有國家調控的原因。至於上面那些說法,只不過是各人的看法,並沒有經過科學論證,缺乏事實依據,甚至是聳人聽聞,不必當真。


十里八村眾鄉親


其實關於現在一提不能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有的農民不瞭解真實國情會罵娘,說不給農民一心,特別是身處農民的人提出這個問題,農民會罵他八輩老祖宗。其實你真正懂了裡面的道理,你就完全瞭解這些人對農民的苦心了,他這才是關心農民,為農民過上好日子找出路。靠糧食大幅度漲價,農民會越漲越窮,並不是糧食暴漲價農民就富裕了,農民要想富起來,過上好日子得靠國家的好富民政策才是根本。下面咱就從糧食漲價說說裡面的道理,看農民能不能富起來。

咱就拿現在的一畝小麥來說罷,平均畝產一千斤不少吧,按現在小麥市場價格一塊一一斤,收入一千一百塊錢,不說投資,按小麥現有價格提高一塊錢,農民高興傻了,說這政策不錯你這一畝地收入了二千一百塊錢,下半年的糧食收入作為投資計算,咱農民朋友要是國家不管農民了,你這二千一百塊錢能不能過上幸福生活,在現在高消費的時候,這二千一百塊錢你能買點什麼,咱們農民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咱農民要想過上好生活,只有靠國家有個好的全國公民經濟一體分配政策,那才是咱農民過上好日子的根本,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理,所以農民不要盼糧食漲價過好幸福生活,農民過上好的生活,增加農民收入,要靠國家出臺的好富民政策才是過上幸福生活的根本道理,國家只有把農民的收入也納入到國家經濟分配的大蛋糕中,才是農民真正盼望著的好事情。




純正農家蜂蜜


糧食價格政府可以操控,這與其它工業產品的政府調控是一樣的,但通過政府操控的價格一般來說屬於一種保護性的政策。在現代市場經濟過程中,糧食產品的價格卻是依據市場來調控的,所以糧食價格不是你我或者政府可以說了算的,而是要從產業格局的高度來考量的。

一、糧食價格的來源

糧食價格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國內關聯市場;一種是國際交易市場。這兩種價格來源,都是依據市場來運行的,但其中也有期貨的因素。這就與政治、氣候、種植面積、人民生活需求等因素有關係了。

1、國內關聯市場

糧食生產出來,都是要被吃的,一種是直接被加工成食物供公民消費,一種是加工成半成品或者成分初級原材料供關聯企業生產其它產品。而糧食價格就會與這些關聯企業有關了。

比如玉米生產出來以後,一部分直接被人食用,這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對市場的價格影響也會比較小;但被澱粉廠加工、被酒精廠收購、被飼料廠收購,這個量會是比較大的,其價格就會與澱粉價格、酒精價格、飼料價格有相當大的關係了,比如飼料市場會隨著家畜的價格而變動,比如豬飼料會隨著豬肉價格的提高而提高,玉米價格也會往上攀升。據講近來豬飼料價格就普漲200元左右每噸,那麼玉米價格肯定會比之前價格要漲,這是一定的。

2、國際交易市場

糧食價格一定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除非此國家政策是閉關自守的。而糧食價格與國際接軌的直接手段就是糧食期貨,糧食期貨也是在專業人士深入分析近幾年來的價格趨勢,再根據近一年來的種植面積、作物結構、消費需求等因素後,預測性地購買將來一定時間的糧食價格,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而且國際現貨交易價格也是與期貨相關聯的,所以,國際糧食價格能主導一個國家的國內市場價格。因為國內相關聯企業糧食原材料一定是購買同質量下價格最低的產品。這是除政治因素外誰都不能左右的。

二、影響糧食價格的可能因素

當我們懂得糧食價格如何通過國內、國外市場化操作來運行的原理後,就不會盲目地認為我們現在的糧食價格低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對於糧食的價格補貼還是相對比較高的,近些年來,通過產業調整、種植結構調整、價格補貼、生產工具補貼、生產資料補貼、最低保護價等各種形式,對糧食價格進行了干預,都是要比市場價格高出許多。所以我們說,不要再怪怨糧食價格低了,認為價格低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找原因。

1、生產集約連片化

說句不好聽的話,老百姓總認為自己的糧食便宜,實際上與國際價格比下來,我們一般有補貼的農產品價格並不低。只是差別在於人家一畝能打1000斤,咱的能打700斤,這個差距一直補不起來。關鍵在於糧食生產的連片化打不開。我們也有一些農產品在國際上有市場競爭力,比如一些小雜糧,穀子呀、紅芸豆呀,在國際上非常搶手,穀子連穀穗都收購了,紅芸豆一生產出來就裝般外運了,價格都不低,這個的主因是質量好,再一個是產量高,有市場。糧食作物生產的連片化,集約化一定是提升價格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2、質量提高

有人說從國外進來的玉米有好多是轉基因的,產量高,所以有競爭力。我對這方面研究不多,即使是轉基因的,那麼我們是否也有種植轉基因玉米的呢?產量高了,是否有競爭力呢?不見得吧。所以,質量還是競爭主因,如果因外玉米拿轉基因產品來和國內非轉基因的比,質量能一樣嗎?所以,如果是轉基因產品不讓在國內生產,那麼國外的轉基因玉米也一定進不了國門。在同等質量前提下,玉米價格一定是國外的便宜,這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

3、機械化程度

近兩年來,國外的農業機械向國內引進的比較多了,主要是我們一些地區實現了連片種植。當機械化水平越高的時候,其生產成本相對就會降低,那麼即使一樣的價格其利潤一定是提高 的。所以,我們總把糧食價格不高當成不增收的理由 是站不住腳的,實實在在地實現種植機械化才是王道。當然農業機械化並不是一個農民說了算的,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這也是我們農民朋友疑惑的地方,為什麼人家機械化水平高,我們就不行呢?這是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的,必竟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需要一個時間段來做調整,肯定是越來越好。

4、產業結構和種植結構的調整

有些農民朋友不注重或者根本不理睬國家種植結構調整政策,比如前幾年的玉米鐮刀彎政策,一些地區政策上並不允許種植玉米了,農民還在種,當然地是農民自己的,你要種政府也不好管,但政府的支持就沒有了,你的總收入肯定會降低。所以,結構性調整我們一定要理解,這真的關乎糧食價格。

三、如何實實在在地提高農民收入

我們不要進入一個誤區,就是隻有糧食價格高了,農民的收入才會增加。 這幾年一直不是有人叫增產不增收嘛,這是為什麼?有人把原因歸結到價格不高,還有人計算了一下,什麼幾十年來,工人工資增加了多少倍,糧食才增加了幾倍,這本身就是農業的一個特性,而這一特性並不是政府有意所為,真的是市場調節的,如果真按市場運行的話,糧食價格還會更低,這是事實。

農民收入不高的主因還在於小農經濟比較普遍,自家庭聯產承包以來,從我國實際情況看,每個國民的平均耕地大約1.4畝,每個農民的平均耕地也不會超過4畝,這樣的耕地情況並達不到國際平均水平,所以,即使產量提高,質量提升,因為沒有地可種,其總體利潤水平肯定上不來,這就是農民收入不高的真正原因。

而為什麼國家一直在做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人員結構調整,就是要分流一部分農民做第二、第三產業,然後留下來的農民做第一產業,這樣,配合著農機化的提高 、技術的提升、連片化種植、高端農業的投入等,才能真正使農民的綜合收入提高 ,這是真的一條實際增收道路。

我們還委屈了似的,農民總是收入不高,其實是沒看懂中國的實情,沒了解好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拿小家來衡量大家的規劃,這在思想上已經走偏了。

增加農民的路有很多,農民現在可以做任何產業,也可以自己創業,所以,種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了,可以讓少部分人去做,而把更多的人分流做其它相關行業或者不相關行業,通過行業結構調整來實現農民增收是真正的致富路。如果就是說糧食價格不高,那麼只能說您還是以為國家就該給你補貼一樣,補貼越多人越懶,越不會理解,而當農民投身到市場中時,就會發現我們的糧食價格並不是那麼的低,只是地不夠而已。那種認為國家地大物博的思想,如果站在14億人口的高度看,顯然耕地是貧乏的。


農資人實錄


說這話的人不知五穀味,不知農民生產糧食的艱幸,每個人都要有收如,農民比不了城市人,農民沒工資,沒有那麼大的底氣,希望一年的農作物有個好收成,買個好價錢,農民的希望沒錯,一瓶礦泉水都比小麥貴,試問吃的農副產品價格好一些有錯嗎?


在天飛龍


沒事幹了吧,閒的吧,糧食不該漲錢,就是怕提高生活成本吧,好他媽的自私,因為糧食是必需品,全國大部分是農民,目前種大田的,目前的糧食價格,算上補貼,有幾個不賠錢的?化肥漲錢,播種收割漲錢,種子漲錢,售價一直不漲,種田積極性基本沒有了,種的多陪的多,油鹽醬醋哪個不漲錢,農民種地一年要不是有年輕的外出打工補貼家用,有幾個能有積蓄的?公平來講,糧食應該漲錢,大幅漲錢,讓老農民種地賺到錢,產量再高沒有夠多的播種,也是零,糧食是戰略命脈的,就跟豬肉一樣,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試試,拿死你,一直強制壓制糧價,種糧的是越來越少,不要給自私找藉口了!


規劃時代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因為單純提高糧食價格,並不能給農民帶來多少實惠。

我國雖然有18億畝耕地,但農民人均不足3畝,而且分佈很不均勻,自然條件差異也很大。糧食產量已連續續十多年保持穩中有增,增產潛力已經很有限。目前全國農民人均產糧不到一噸,即使價格上漲50%,農民人均增收不過幾百元,戶均增收千餘元,作用並不明顯。



然而,如果糧價真的上漲50%,對國計民生的影響那就大了。在全國大局中,任何一個行業都重要,都需要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糧價上漲導致大量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必然要提高產品價格,極有可能引發一輪市場漲價潮,農民也是消費者,同樣要品嚐物價上漲的苦果。同時,國外大量糧食進入我國市場,話語權越來越大,將嚴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由此可見,大幅提高糧食價格,既不能讓糧食大幅增產,也不能讓農民大幅增收,只會引發一系列負面效應,利少而弊多,實不可取。(文、圖/苗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