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事业单位的中人补差额养老金,而有些企业的中人不补差额养老金?

天子142076667


楼主你好,事业单位的中人指的是在2014年10月份事业单位正式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之后,退休的人员我们称之为是事业单位的中人,因为这部分人员他有的人是享受不到之前事业单位老的养老金的计算办法,所以说就被称之为事业单位的工人,当然事业单位的工人在这段时间之内退休,可以享受到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也就是所谓的补偿额的养老金。

作为我们企业单位来说,实际上是没有企业单位中人一说的,企业单位早在1992年之前就已经正式的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那么只要是在1992年之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那么他的养老保险的计算都是根据自己的累计缴费年限来计算的,不存在中人这样的一个问题。

但是到目前为止,很有可能还在1992年之前,工作的人群没有完全退休完成,所以说自己只要有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都可以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那么这个视同缴费年限最终是按照过渡性养老金的方式,累加到自己总的养老金当中去,所以说拥有10种缴费年限的个人往往是可以单独的获得一部分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那么对于这部分企业单位的人员也是有一定补偿的。


懂社保


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企业就是没有办法和他们比,再说企业不存在中人之说了。

我53.4月出生,71年12月工作,按道理2013年4月办理退休,可是社保费用没交齐退不了。后来在2014.11月才办理退休,社保,医保按2014.6月标准计算。

而且规定中间延迟退休19个月工资不补发,约3.6万元。还少一次调标100元,41年工龄每年3元计123元,合计223元就是每个月差这样多,现在我2500元,同时工作2700多元,一年少得2800元。如果我活到80岁两样总和少10万元。

事业单位人员中人可以补发少发部分,企业少了连基本都没有。

现在企业没有中人一说。


王老歪49681976


为什么事业单位的中人补差额养老金呢?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2014年10月我们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很多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保险待遇没有理顺导致的。

当时实行改革后,国家规定了十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办法和老办法比较退休待遇。老办法待遇高,按照老办法发放。新办法待遇高,在发放老办法退休金基础上,再增发一定比例的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差额。

虽然说的很简单,但是老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因素和新办法计算因素迟迟没有发布,导致很多2016、2017年退休的老人现在还没有,拿到真正的退休金。

老办法退休待遇中有一项因素叫做工资增长率,2016年工资增长率是6%,确实2017年6月份发布的。2017年的工资增长率是4.5%,是2017年10月份发布。2018年工资增长率现在还没有消息。


新办法退休待遇中,需要知道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一般是每年的五六月份发布。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跟工资增长率一起公布的。2016年是8.31%,2017年6月份发布,2017年是7.12%,2017年10月发布。

还有各个省市的,职业年金计账利率。云南省是2017年10月发布,是5%。

另外,还要知道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方法。山东省是2017年9月发布。

养老金计算关系到数以百万计中人的退休待遇问题,必须慎重,所以一直延迟到现在还没有理顺。

而且即使计算出来,还要涉及到财政筹集资金补发,这也是一个流程。

像以前的独生子女父母提高退休金待遇,现在是一次性补发180个月,光这一个审批流程就有可能走一年。

因此,中人的退休待遇是逐步完善的,一次次的补发养老金差额,一般来讲,最少有10%以上,也就是五六百元的差额会增加。

不过根据国家人社部的要求,各省市的退休中人待遇要在2018年底之前理顺完毕。预计理顺完毕之后,所有的差额都会补发到位了,当然发到手的时间还是不要着急的好。

而企业退休人员,2018年1月1日之前的退休人员,会根据国家的养老金调整要求增加养老金补发差额,差额一般是7月底前到位;2018年1月到5月份退休的人员,由于使用新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5月份社平工资出台后也会补发一定差额。

2018年6月份之后退休的人员,由于直接使用新年度的社会平均基数,就不存在调整的空间了。要想再次调整,一般都要等到明年调整养老金了。

企业退休的中人,养老金计算公式早已明确十多年,不存在退休因素还没有发布,无法计算待遇的情况。所以,没有和机关事业单位一样的待遇调整。


暖心人社


为什么有些事业单位的中人补差额养老金,而有些企业的中人不补差额养老金?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c000250774512810f\

社保分析师


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中人,为什么补差额养老金?原因其实很清楚,就是因为机关事业退休中人,在核算基本养老金所得时,没有完全按并轨后的计发办法执行所导致的。

应该说,在中人十年过渡期内,本应按照新、老计发办法同时算帐相比较后,再按保低限高的规则,确定退休中人所应享受的基本养老金。若如此执行计算,就不会出现“预发养老金”问题,以至延迟五年而久拖不决。

从“预发养老金”,到实际养老金,本应一步到位,就可以如期实现。但是,由于中人过渡办法过低的替代率水平,需要探索与调整,这就造成新、老计发办法平稳过渡,以及保低限高的规则,难以及时落实落地。这就是机关事业退休中人,必然需要补差额养老金。而且,时至今日仍难补差到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很显然,企业单位不仅也有退休中人,而且,规定还有五年过渡期。在当时,企业单位是严格按照既定的政策和计发办法所忠实执行的。因此,没有出现如机关事业单位的“预发养老金”问题,而是在退休之时,就拿的是实际应发的养老金。这就是企业单位也有退休中人基本养老金的核定问题,但却不存在补差额养老金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刘正民


楼主你好,我们国家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开始正式交纳养老保险。那么在2014年参加工作的人群都被称作为中人。

而企业单位是不存在的。因为企业单位的中人主要是针对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人群。而这些人群,如果已经参加工作了,那么就会被算作视同缴费年限,最终都会计算到内机的这个过渡性养老金当中去的。

所以企业方面已经有完善的计算方式,所以不存在中人的一个补偿问题。而事业单位确确实实需要一定的补偿。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单位没有这个补差儿,事业单位才有这个补差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是不相同的。


社保小达人


所谓中人就是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巳经参加工作,但却要到以后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才陆续退休的人员。作为中人,由于改革前的工作年限没有缴纳社保费,所以国家都把他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前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具体来说,企业是指1992年~1996年期间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巳经参加工作,而要以后陆续退休的人员叫中人。机关事业单位是指2014年10月1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巳经参加工作,而要以后陆续退休的人员叫中人。

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由于视同缴费指数、工资增长率、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复杂性,使得各地巳经过去三四年了,中人养老金的正式方案一直没有出台,也使得自2014年10月以后陆续退休的中人一直领取着统一按照2014年9月以前的工资标准计算的预发养老金,而不是正式的基本养老金,甚至连退休后参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也是按预发养老金的基数来上调的。致使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待遇普遍比“老人"要低不少。

在中人养老金正式方案出台以后,必须按照各人的正式养老金标准进行补差和兑现。当中人正式养老金方案出台以后再退休的人员就不存在补差问题了。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因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巳经理顺基本养老金关系,他们一退休所领取的就是足额的正式养老金,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补差的问题。


叶公来帮忙


这是一个假设而已,实际上中人核发养老金后85%以上的人均比预发的养老金少了,如果给少量中人补发那么就意呋着85%以上的中人要退钱,现在这85%核少了的中人本来意見就很大了,还要让退钱你想可能吗?这次对中人养老金核定过程中由于对14年1O月以前个人账户养老金改为全部发给个人,其中相关问题已经理顺了,另外经核定后约有15%的中人养老金比预发的略高,这部分人均为技朮职称较低,工作年限相对较短的人员,这部分人是比较满意的。所以说,按预发的拿了也不可能再折腾了。企业的养老金政策一直没有变化,也不存在中人的问题。


用户4420290384842


补什么差额你知道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2014年10月),新退休人员到现在还没有养老金计发办法,退休时计算的待遇只能说是"临时养老金",大家对此颇有微词、很不满意。将来养老金计发办法出台之后,根据养老金计发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与"临时养老金"比较的待遇差额,就应是你说的"差额"。


黄华社会保险实践者


说白了,这些设计只是对设计者有好处,企业哪有什么话语权?说是并轨,我们看到的是掠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