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马产地在哪?王朝兴衰与马匹数量有关?难怪宋朝实力差劲

导语: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兴衰,其实有很多种原因。军备力量是大多数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比如秦朝军备衰败,所以汉朝得以替代。宋朝军事实力不强,所以元朝得以取代。

那么什么是衡量一个王朝军事实力的标准呢?看你有几员猛将?还是说有多少在役兵马?这些固然重要,却不能简单用数量来衡量。因为将士的战斗力往往比数量要重要。唯一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的,那就是马匹的保有量。

古代的骑兵,那就相当于是重型坦克。骑兵和步兵的战斗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骑兵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胜负,而马匹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骑兵的多少。

我国战马产地在哪?王朝兴衰与马匹数量有关?难怪宋朝实力差劲


01古代四大产马地,唯独没有中原地区。

在我国古代,有非常著名的四大产马地,分别是西北产马地、塞北产马地、西南产马地以及关东产马地。

  1. 西北产马地,所指的就是西域地区,也就是现今的新疆、青海以及甘肃等地,这里水草丰茂,非常适合养马。所以从周王朝事情,就已经有人在这些地方养马。比如说秦非子在公元前900年左右,在这一带养马养的非常好,所有周孝王就将秦地赏赐给秦非子作为封地,也就是秦国的源头。
  2. 塞北产马地指的是蒙古草原地区,这里在中国古代长期是游牧民族占据的地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集团相继在此地崛起。他们手里拥有庞大的战马资源,所以他们的战斗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大。丝绸之路开通以后,这里的战马也常常会贩卖到中原地区。
  3. 西南产马地也就是西藏、四川以及云南等地区
    ,这里养马的时间要比前面两个产马地稍微靠后一些,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朝时期,很多马匹的交易已经在这些地方形成了一定的额规模。再往后宋朝包括明朝,都先后开通过若干茶马古道,以茶叶和马匹之间进行交换,形成马匹买卖。
  4. 关东产马地也就是我国的大东北地区。最早也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少数民族相继形成气候,以鲜卑、乌桓为代表的东胡各民族,逐渐成为了人人骑马的部落。这里的老百姓多以养马为生,有了马匹打猎也方便很多。后来这里建立了大辽、大金等王朝以后,更加注重圈养马匹的事业。

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我国各地都有养马之地,唯独中原地区是不产马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原地区百姓人口众多,田地养活百姓才能勉强维持,压根就不可能空出大片田地来养马。

再说了,中原地区的百姓养马,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远没有种地来的划算。种地到年底好歹有收成,可养马到年底剩个啥?所以说中原地区不是没有产马地,而是曾经有过,觉得不划算,后来基本都是从其他地区引进了。

我国战马产地在哪?王朝兴衰与马匹数量有关?难怪宋朝实力差劲


02汉武帝一心想要开通丝绸之路,心心念念的是大宛名驹汗血宝马。

马匹是有品质的,不同品质的马,战斗力当然也就不同。汉武帝时期,汉朝是不缺少战马的,但是在跟匈奴作战的过程中,汉武帝发现,汉朝的战马明显赶不上匈奴的战马。

这是品种决定的,为此汉武帝曾经弄来一批匈奴人的战马,希望手下人能够培育出战斗力强悍的战马。可这需要很长一段试验时间,这期间,汉武帝从张骞那儿得知了西域的消息。

张骞出使西域,在那里看到了一种大宛名驹汗血宝马,不管是个头还是体力,绝对是所有马匹中最上等的一种。

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若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后汉书》

汉武帝听着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他急切地希望能够得到这些汗血宝马,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把马弄回来就行。

所以汉武帝立志要打通丝绸之路,不仅要跟西域取得联系,还要跟西域保持长期的联系。当然这期间他对大宛也发动了战争,目的就是为了夺取汗血宝马。

  • 李广利带领大军,多次袭击大宛,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反倒是损兵折将。不过大宛是小国,他们担心汉朝会报复他们,在得知李广利的来意后,他们拿出了三千多匹马作为代价,换取了和平。
  • 李广利虽然没有获胜,却得到了汗血宝马,这一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居然因此而获封侯爵。

此后到了汉宣帝时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河西走廊彻底畅通无阻后,汉朝和西域之间的马匹贸易也就成了常态了。

我国战马产地在哪?王朝兴衰与马匹数量有关?难怪宋朝实力差劲


03唐朝前期战马非常多,所以唐军的战斗力很强悍。

李世民的军队为什么那么能打仗?当时隋炀帝被逼死,天下大乱之际,为什么只有李世民的军队,可以战无不胜呢?

其实李世民手里就拥有着一支非常强大的骑兵力量。唐朝初期,压根就没什么本钱,所以李渊主动寻找到突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5000匹战马。

从此唐王朝就已经在山西地区开始养马,这里是唐王朝的发源地,为了夺取天下,自产马匹成了必要手段。

等到唐王朝夺取天下以后,山西也就成了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产马地。所以唐王朝基本上是不缺少马匹的,常年马匹保有量都在50万匹左右。

李世民登基以后,他开始着重发展养马事业。他是马背上得天下的皇帝,所以知道战马对唐王朝来说意味着什么。

陇右之人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自安。但使镇戍连接,烽堠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资治通鉴》

于是他开始设立各种养马机构,号称八坊四十八监。而且周围的那些藩属国,每年向唐王朝进贡的贡品当中,必然是有马匹的,他们知道唐太宗非常喜欢马匹。

所以唐王朝的战斗力,那是相当惊人的。马匹的数量也就成为了大唐盛世的最好保障,巅峰时期达到了70多万匹。

我国战马产地在哪?王朝兴衰与马匹数量有关?难怪宋朝实力差劲


04宋朝战马太少,所以战斗力陡降。

宋朝的版图是非常尴尬的,全盛时期的北宋,依旧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重要的产马地,几乎都在对手手里。

  1. 西边的西夏国,直接占据了重要的西北产马地,他们的马匹保有量一直都维持在50万匹左右。
  2. 北边的辽国或者金国,占据着塞北产马地和关东产马地,所以他们的实力更加强大,马匹保有量都在百万匹以上。
  3. 就连南边的大理都占据着西南产马地的一部分,严重分割了宋朝所拥有的产马地。所以就算大理弱小,却依旧能够存活数百年。
  4. 而北宋地区,完全没有正儿八经的产马地,唯一的四川地区,却道路险阻,运送马匹也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所以宋朝的马匹保有量,在全盛时期不过也只有20万匹。

这数据差距就比较大了,不要说跟辽或者金百万级别的马匹保有量相比,宋朝就连西夏的50万匹马都比不了,难怪宋朝总是吃败仗。

手里没有重型装备,这就相当于比人家落后了很多年。落后了当然是要挨打的份,所以北宋挨打了很多年。从刚开国就不是辽国的对手,后来连西夏都打不过,几次输给了西夏的骑兵。大理这个边陲小国,在宋朝数百年的时间里,居然没有被消灭,可见宋朝的军事实力差到了什么地步。

我国战马产地在哪?王朝兴衰与马匹数量有关?难怪宋朝实力差劲


05明朝初期吸取教训,甚至开始在江南地区养马。

当元朝一统天下以后,其实已经开始尝试在江南地区养马。不过如果没有朝廷长期扶持的话,养马政策是无法得到实施的。因为老百姓如果去养马了,那就会减少耕种的时间和土。如果划不来的话,老百姓是不会干的。

上问兵部尚书刘俊曰:“今天下畜马几何?”何俊对曰:“比年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上曰:“古者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重。”---《典故纪闻》

为此到了明朝开国的时候,其实朱元璋手里战马的数量是相当稀少的,北伐完成以后,整个大明的战马不过才4万多匹,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担忧的数量。

朱元璋明白,就连宋朝这种偏安一隅的政权也不止这个数量的战马,堂堂大明王朝,怎么能够只有这么点战马呢?

所以朱元璋决心要做出改革,支持和鼓励大家一起养马。他心里非常清楚,战马是消耗品,一旦有了战事,那就能派上很大用场。这个时候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挽救这件事。

  1. 首先,设立机构专门来养马。这些机构所养的马屁,基本上都供给官用或者驿站用。此外卫所的士兵们也要养马,主要就是供给军用。
  2. 其次,鼓励老百姓们养马。北方老百姓养马属于正常现象,而南方的老百姓如果养马,将会给与特殊的补贴或者减免税收等政策,甚至可以免除差役。
  3. 还有,与游牧民族之间的马匹贸易常年不断,这是保证马匹保有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游牧民族手里的马匹较多,而他们缺少中原地区的粮食、茶叶瓷器等产品。

有了这些措施以后,明朝的马匹数量明显增长。甚至在江南地区,都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马产地。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明朝的官马数量已经达到了90万匹,基本和盛唐时期的数量相当,这就是战斗力的保障。


我国战马产地在哪?王朝兴衰与马匹数量有关?难怪宋朝实力差劲


总结:马匹的数量和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

马匹不仅可以训练出强大的骑兵,而且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率的运输工具。过去没有飞机高铁,光靠两条腿压根就无法承担运输重任。

所以马匹就承担了这样的重责,也正是因为马得到了重用,才会使得封建时期,人们的眼光看得更远。

不论是汉朝还是唐朝,他们对马匹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包括后来明朝的朱元璋,因为他们知道战争的胜负,其实马匹占据了主要作用。

而可怜的宋王朝,还没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几乎所有养马地都被其他人给霸占了。这就注定了他们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想要马匹,那就只能花大价钱购买了。

《汉书》

《后汉书》

《资治通鉴》

《旧唐书》

《典故纪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