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哪幾場戰爭可以稱的上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隔壁老王麼


百團大戰就是這樣一場典型且偉大的戰役。

我們說一下參加百團大戰的將領和謀士都是哪些人:總策劃和指揮就是朱德總司令、前方總指揮彭德懷,前方參謀長左權,120師師長賀龍,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肖克.......

這些人都是智勇雙全的偉大將領,人民心目中最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十大元帥裡就佔有了五個,真可謂是猛將如雲。

可以說當年正是因在這些優秀的將領和謀士的帶領下,我們才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偉大勝利的。

大家都知道百團大戰給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可以說在我們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每一個人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打的這一次戰役的。

彭德懷等很多將軍,他們更是深入到前線來指揮戰役。

正是在指揮百團大戰的時候,彭德懷在前線指揮戰役的時候,他的身旁就接連爆炸了幾枚炸彈,形式真的是萬分危險。

但是,彭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懷從容不迫,指揮有度,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帶領者中國八路軍,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

百團大戰總共殲滅日偽軍四萬餘人,這也是中國戰場上抗戰以來第一次取得大規模作戰的偉大勝利。

正是這一次戰役,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決心。為中國抗日戰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百團大戰取得勝利之後,毛澤東也寫來了祝賀信,並且說這樣的戰役,若是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多組織幾次。

所以說百團大戰就是這樣一場典型的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偉大戰役。


史學達人


淮海戰役就是這樣一場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一場偉大的戰役。

我們看看當時我軍都有哪些人參加:

總前委書記:鄧小平。

總前委成員包括五人,分別是: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和譚震林。

中原野戰軍方面: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

華東野戰軍方面:陳毅和粟裕

山東兵團:許世友,蘇州兵團:韋國清

當然了還有很多將軍,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都知道淮海戰役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場偉大的戰役,因為正是這一場戰役,讓我們徹底的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

蔣介石的主力軍,也是在這一次戰役中被殲滅的。這一次戰役之後,蔣介石不得不考慮退守臺灣了。

可以說正是淮海戰役的勝利,讓我們走向了光明與和平。

這一次戰役的大致是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粟裕的華野軍和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對峙。

蔣介石看到自己的第七兵團被圍,他就臨時組建了第十二兵團,有黃維帶領來解救黃百韜。

當然了黃維並沒有能夠接觸到黃百韜,他就被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圍住了。

就是在這個期間粟裕的華野軍,殲滅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黃百韜兵敗自殺。

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就是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和黃維的第十二兵團的對峙。

當時黃維的兵團被圍困在碾莊一代,因為他們是孤軍,這樣的戰役,打持久戰是不利於他們的。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缺少糧食,缺少衣物,軍心渙散.....。

在這期間蔣介石也在想辦法營救他們,給他們投放糧食和衣物。但是,大部分都沒有投放進去,而是掉到了我們的陣地上。

最後蔣介石不得不讓杜聿明帶領幾個兵團來救黃維。

淮海戰役的第三個階段,粟裕的華野軍對陣杜聿明兵團。

粟裕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就把目光放在了杜聿明身上。他深知絕不能給杜聿明和黃維碰頭的機會。

否則,他們兩人的兵團那麼大,一旦他們合二為一,我們在想要殲滅他們根本就不可能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粟裕死死圍住杜聿明的兵團不放。

最終,粟裕俘虜了杜聿明,劉伯承俘虜了黃維。

這兩個國民黨重要的高級將領被俘虜之後,也就標誌著淮海戰役我們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不才講史


湘江戰役,共和國的七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同時參加,還有鄧萍,董振堂,左權,陳賡、李天佑,黃克誠,陳光,楊成武,耿飆,肖華、張宗遜、黃勁功,李英華,易蕩平,陳樹湘等一大批紅軍高級將領,浴血奮戰,這在我軍的歷史上是少見的,可以說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

紅軍 擔任戰役的最高軍事指揮員是博古、李德、周恩來、朱德。參戰的部隊是: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左權,共轄:紅一師、紅二師、紅十五師。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參謀長鄧萍,(後)葉劍英,共轄:紅四、五、六師。

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共轄:紅十三師、紅三十四師(即湘江血戰中的全軍後衛,全師幾乎無人生還。)

紅八軍團:軍團長周昆、政委黃更、參謀長黃睿,共轄:紅二十一、二十三師。

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後)何長工、參謀長郭天民,共轄:紅三、二十二師。

少共國際師:師長彭紹輝,政委肖華。

國民黨參戰部隊及指揮員有:桂軍5個師、粵軍4個師、中央軍及湘軍16個師、貴州王家烈部分軍隊共30餘萬人。主要指揮員有白崇禧、何鍵、王家烈、章亮基、陶廣、陳光中、李覺等人。

經過5天的激戰,紅軍雖然殺出了一條血路,取得勝利,但損失慘重。從長征時的8萬6千人,一下子銳減到3萬多,殿後的紅八軍團不復存在,湘江東岸的紅三軍團六師18團和紅五軍團34師全軍覆滅。其餘各部編制在湘江之戰均只剩不足半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江水,當地老百姓有“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


zj史海拾貝


中國歷史上稱得上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戰爭真的是太多了。

我們說一個對新中國成立起著關鍵作用的這麼一場偉大的戰役吧,這一場戰役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南昌起義。

我們都知道南昌起義是周恩來領導的,這場戰役為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下面我們看看南昌起義的參與人:

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賀龍、陳毅、聶榮臻、林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些人除了周恩來擔任了總理,其它人都被授予了元帥之職)。

參加南昌起義的還有:

葉挺、粟裕、陳賡、許光達、蕭克、周士第、楊至成、陳奇涵等人。

所以南昌起義打響的時候,真可謂是人才濟濟,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也正是因為這些優秀的人聚集在了一起,才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南昌起義打響了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正是這一次戰役之後,在中國誕生了一支為人民而戰的隊伍。

這一次起義對於中國的革命來說,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從此之後,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工農紅軍開始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為中國的革命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正是在這些人的參與下,他們開始帶領中國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

我們都知道,戰場起義後,在周恩來、朱德等人領導下工農紅軍開始了為人民而戰的道路。

後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還有鄧小平領導百色起義紛紛打響。

這就是南昌起義帶來的一連串的反應,正是各地起義軍的響應,才彰顯了南昌起義的偉大性。

後來毛澤東開始帶領工農紅軍上了井岡山,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帶領著中國人民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敗了所有的國內外反動派,為我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之後,黨中央特意把南昌起義的這一天,當做是建軍節,可見,這一次戰役對於新中國成立來說具有多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漢史趣聞


淮海大戰,國共雙方在關內能打的精銳都上了。

共產黨方面,出動了在關內兩個最大的重兵集團,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總共60萬人加500萬支前民工:

一、中原野戰軍

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兩位響噹噹的大人物,不世出的英雄。劉帥和小平同志當之無愧的新中國開國元勳,小平同志還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第一縱隊司令:楊勇,第二縱隊司令:陳再道,第三縱隊司令:陳錫聯,這三個是開國上將。

第四縱隊司令:陳賡,開國大將。

第六縱隊司令:王近山,第九縱隊司令:秦基偉,第十一縱隊司令:王秉璋。這三個是開國中將。

二、華東野戰軍:

司令員兼政委:陳毅,代理司令員兼代理政委:粟裕,副政委兼山東兵團政委:譚震林,後來的國務院副總理。這三位一樣是響噹噹的大人物,不世出的英雄。

第一縱隊司令:葉飛,第十縱隊司令:宋時輪,開國上將;

第三縱隊司令:孫繼先,第四縱隊司令:陶勇,第六縱隊司令:王必成,第八縱隊司令:張仁初,第七縱隊司令員成鈞,第九縱隊司令員聶鳳智,第十三縱隊司令員周志堅,魯中南縱隊司令員錢鈞,開國中將;

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渤海縱隊司令員袁也烈,開國少將。

蘇北兵團,司令員韋國清。開國上將。

還不包括各縱隊下面各師長,旅長,其中還有開國中將周希漢,王近山這種悍將猛將。看看這陣容,

國民黨方面,華東的所有兵團全上,從華中又抽調了黃維第12兵團,華中的嫡系只剩下了宋希濂第14兵團。

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所主任:杜聿明

第12兵團司令:黃維,第12兵團副司令:胡璉;第18軍,第10軍,第14軍,第85軍,這是陳誠賴以起家的“土木系”骨幹,第18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第2兵團司令:邱清泉,轄:第5軍,第74軍,第12軍,第70軍,第72軍,第116軍;這是當年杜聿明中國遠征軍的老底子,第5軍也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第7兵團司令:黃伯韜,轄:第25軍,第43軍,第44軍,第63軍,第64軍,第100軍。

第6兵團司令:李延年,轄:第39軍,第54軍,第96軍,第99軍

第9兵團司令:李彌,轄:第8軍,第9軍,第115軍

第16兵團司令:孫元良,轄:第41軍,第47軍

第8兵團司令:劉汝明,轄:第55軍,第68軍。

加上兩個綏靖區配屬部隊,國軍部署在淮海戰場的總共34個軍,86個師,80萬人的兵力。

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國共雙方在淮海戰場鏖戰66天,雙方精兵強將盡出,結果國軍完敗,被殲滅55.5萬人,5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1個綏靖區,解放軍損失也達13.7萬人。這也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損失最大的一仗。


每日一段歷史


土城之戰。

這是遵義會議之後,這場戰爭雲集了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一任總理周恩來,兩任國家主席劉少奇、楊尚昆,七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以及陳賡、宋任窮等200名將軍都參加了戰鬥,可謂是猛將如雲。

遵義會議之後,中央根據劉伯承、聶榮臻的建議,放棄原定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為北上渡過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大家在毛主席的率領下撤出遵義城,逐次向北轉移,在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準備渡江北上。

在紅軍北上的途中,川軍郭勳祺部也尾追而至。行軍途中,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共同察看了沿途地形,發現道路兩側均系山谷地帶,如果追兵孤軍深入,紅軍便可以利用兩邊山谷的有利地形,集中優勢兵力,合圍夾擊殲滅該敵。

1937年1月27日毛澤東命令在土城鎮以北的紅2師繼續北上,同先頭已抵達旺隆場的紅1師相機奪取赤水城;以紅3軍團3個師,佔領土城東北5公里的607.5至楊柳莊一線南面高地,以紅5軍團2個師佔領青槓坡至一碗水一線北面高地,從南北夾擊殲滅郭勳祺部;幹部團在土城以東兩公里處的白馬山作預備隊,對尾追之敵展開一場“殲滅戰”。

1月28日晨5時,土城戰役打響。彭德懷、董振堂分率紅三、五軍團在青槓坡首先向郭、潘兩旅的結合部發起攻擊,戰役隨之展開,與敵激戰於石高嘴、尖山子、老鴉山、猴子埡等高地。川軍佔據南部更高地形拼命抵抗。經過連續幾個小時激戰,沒有取得較大戰果。

戰鬥異常激烈,交戰雙方陷入膠著狀態,成了一場名副其實的“拉鋸戰”“消耗戰”。更嚴重的是,紅軍從俘虜的番號中發現原來的情報有誤,原來敵人的發報我們收到後,把‘旅’錯誤翻譯成了‘團’,因此估計敵人是四個團的兵力,但是川軍不是4個團6000多人,實為6個團萬餘人,還有後續部隊,且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

“旅”和“團”一字之差的情報失誤,讓毛澤東痛心疾首、刻骨銘心,毛主席急令紅1軍團紅2師火速返回增援,以求變被動為主動。在戰爭發展到這緊急關頭時候,毛澤東果斷命令陳賡、宋任窮率軍委縱隊幹部團發起反衝鋒。

等到紅2師返回後,中革軍委認真分析了形勢,重新調整了進攻部署,決定再次向青槓坡敵軍發起總攻。戰事危急,朱德總司令親臨前線統一指揮,指戰員備受鼓舞,士氣大增,鞏固了陣地。但是由於戰鬥陷入了膠著狀態,雙方傷亡都很大,戰局對紅軍不利。毛主席當機立斷,決定撤出戰鬥,迅速渡過赤水河。

1月29日,紅軍在土城、猿猴兩地一渡赤水,進入川南古藺、敘永地區。繼而放棄了北渡長江的計劃,迅速轉向川滇黔三省邊境國民黨軍設防空虛的雲南扎西地區集結,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圈。

對於土城之戰毛澤東主席生前曾經有過一段精闢的論述。他說:“土城這一仗,由於及時渡過了赤水,擺脫了尾敵,改變了被動局面。部隊果斷地變為輕裝,甩掉了包袱,行動更自由了,更能打運動、游擊戰了。這又為後來三次渡赤水打勝仗,創造了有利條件。”


帝國烽火


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三國時期有不少的戰役,可以稱得上是影響整個中國的。而在這些眾多的戰役中,我覺得漢中之戰絕對稱得上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在漢中之戰前,曹操已經佔領了張魯盤踞的漢中,而劉備經過艱苦的戰鬥,最終終於拿下了四川。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和曹操之間的矛盾自然就相對尖銳起來。而劉備拿下四川的時候,處於相當不穩定的狀態,所以當時劉備給了一部分利益給孫權,唆使了孫權出兵攻打合肥,把曹操的吸引力給吸到那邊去了,暫時保住了四川的安全。

不過這終究不是個辦法,因為漢中在曹操手中,劉備的四川就一直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所以劉備自然整軍備戰,最終決定奪取漢中。曹操當時由於內部不穩定,所以並沒有親臨前線,而是派夏侯淵,張郃,曹洪等人鎮守漢中,採取防禦的態度,所以就給了劉備一個機會,劉備派張飛進攻張郃,最終打敗了張郃。

隨後劉備率軍進攻夏侯淵,曹操得知消息之後,安定了內部,然後率領大軍來到漢中。兩軍可謂是數次戰鬥,絕對稱得上是三國時期最豪華的一場戰役。就將領來說,劉備這一邊除了關羽之外幾乎所有的名將都出戰,而曹操那邊除了張遼等少數幾人之外,也都來到漢中。而謀士來講,雙方的謀士幾乎全部出動,豪華程度,幾乎是空前的。在這場戰役中曹操的重要將領夏侯淵被黃忠殺死,這可謂是整個漢中具有決定性的一戰。在夏侯淵戰死,而其他各方不順利的情況下,曹操最終決定退出漢中,但是也將漢中的人口全部遷走。

雖然這場戰爭非常的豪華,但事實上主要是因為曹操並沒有太太把漢中當回事,所以最終當做雞肋舍掉了。而對於劉備來說,漢中絕對是重要地方,如果漢中拿不到手裡,四川就始終處於危險狀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實力較弱的劉備最終拿下了漢中。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一、秦滅趙之戰——參戰雙方名將:王翦、李牧

這是一場打了十幾年的戰爭,初期王翦的秦軍獲勝,於是趙國連忙派李牧應戰。李牧、王翦,倆人都是上榜戰國四大名將的人物,終於要交戰一起了。於是,雙方你來我往的,打了5年,都沒佔到什麼便宜,後來王翦用反間計讓趙王殺了李牧,才得以取得戰爭勝利。

二、秦滅楚之戰(第二階段)——參戰雙方名將:王翦、項燕

最初秦始皇派李信和蒙武這倆人去,結果被項燕殺的落荒而逃,秦始皇沒辦法,親自去請王翦出戰。王翦應戰後,一直堅守不出,項燕沒了耐心,便撤兵了,誰知這時王翦突然發起追擊,項燕大敗。

三、鉅鹿之戰——參戰雙方名將:項羽、章邯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這也是項羽的成名之戰,對方領軍人物是章邯和王離。在這場戰鬥之前,章邯率領的秦軍,可是把各路起義軍打的服服帖帖,而這一戰,遇上了項羽。最後王離軍被全殲,8個月後,又打的章邯20萬大軍被迫投降!

四、垓下之戰(前哨戰)——參戰雙方名將:項羽、韓信

垓下之戰硬碰硬最激烈的部分,是前期項羽和韓信的交手。一個西楚霸王,一個千古兵仙,這倆人的碰撞,該有多激烈!戰爭結果:項羽小勝,韓信稍退。但依然四面楚歌,抵不住漢軍推進,最終項羽在烏江自刎。

五、漢中之戰——參戰雙方名將:黃忠、趙雲、張飛、夏侯淵、張郃

沒有火攻的計謀,沒有水淹的僥倖,三國中難得的一場硬碰硬的大戰,劉、曹雙方精銳盡出,謀士如雲,耳熟能詳的五虎將、五子良將都有出動,最後,劉備戰略上勝利,曹操上將夏侯淵被殺。

六、西陵之戰——參戰雙方名將:陸抗、羊祜

兩個人都是名將,在這場戰鬥中鬥智鬥勇,但最後因為羊祜隊友楊肇大敗,迫不得已羊祜部隊撤退,事後羊祜還被降了職。

七、郾城之戰——參戰雙方名將:岳飛、金兀朮

拋開民族感情客觀來說,金兀朮作戰還是很不錯的,也是金朝堂堂正正的名將了,發明的柺子馬都很不錯,但這個名將,遇見岳飛總是敗!岳飛就是他的剋星!

八、朱元璋北伐(第二次)——參戰雙方名將:徐達、湯和、藍玉、李文忠、王保保、賀宗哲、蠻子、哈剌章等等

朱元璋這邊,徐達等一眾名將幾乎全部上陣;北元那邊,也是幾乎全部名將到場。朱元璋分東、中、西三路進軍,徐達率領的主力中路軍竟然還敗了,李文忠也是勝負參半,雙方打的真叫一個激烈。

九、萬曆朝鮮戰爭——參戰雙方名將:李如松、麻貴、祖承訓、陳璘、豐臣秀吉、小西行長、李舜臣、權慄、柳成龍等等

這場堪稱古代東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戰爭,參加的名將真是大牌雲集,陣容超級豪華,雙方都有超級精彩的表現,又有重大的失誤,最終日本戰敗退出朝鮮。

十、寧遠之戰——參戰雙方名將:袁崇煥、努爾哈赤

一個是明朝的中流砥柱,一個是大清的創始人,這倆人的軍事能力,都非常強,這場寧遠之戰,袁崇煥以數千人,擊敗努爾哈赤6萬人。


風嬙遙度天際


淝水之戰,其實就是一次陣容華麗的的戰役,光皇帝、國君、國主(包括前任和未來的)就有六個以上。東晉和前秦,都拿出了公元四世紀華夏範圍內的最強陣容。不過對於苻堅來說,自己一方的名將多半都有反骨。

東晉一方:

宰相 謝安

江淮方向統帥 徵虜將軍征討大都督 謝石

將領:徐兗二州刺史前鋒都督 謝玄;輔國將軍 謝琰;龍驤將軍 胡彬;廣陵相 劉牢之;此外還有安豐太守王先、平虜將軍徐元喜等人。

荊州方向統帥 車騎將軍都督七州諸軍事 桓衝

將領:冠軍將軍 桓石虔;襄城太守 桓石衝;輔國將軍 楊亮;前將軍 劉波;以及隨郡太守夏侯澄等人。

前秦一方:

秦王 苻堅

前軍統帥 陽平公 苻融

將領:驃騎將軍 張蠔;撫軍將軍 苻方;衛軍將軍 梁成;左衛將軍 毛當;平南將軍 慕容暐(前燕皇帝);冠軍將軍 慕容垂(後燕皇帝);參軍 郭褒;揚州刺史 王顯;弋陽太守 王詠;尚書左僕射 權翼;僕射 張天錫(前涼國主);尚書 朱序;建威將軍 慕容德(南燕皇帝);龍驤將軍 姚萇(後秦皇帝)等等。

慕容垂為慫恿苻堅發動南征,曾說過“滿朝皆是韓信、白起一樣的良將”。這話真不假,慕容垂自己就不在韓信之下。張蠔、毛當、姚萇、慕容德、權翼等人也都是第一流的猛將和謀士。但是,這些人卻有不少在淝水之戰後,成了前秦的掘墓人。(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中國歷史上只要算得上大仗的,都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尤其是春秋戰國期間、漢末三國期間、南北朝期間、安史之亂期間、五代十國期間、兩宋期間、元末明初期間,太平天國期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