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史學界不少人認為袁崇煥是被冤殺的,可毛文龍又有何人神共憤的過錯被殺呢?

相見是緣7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毛文龍被殺絲毫不怨,如果他是解放軍將領早就被處決了。

問題很簡單,毛文龍在皮島擁兵自重,不服從調遣,不聽從命令。

袁崇煥曾經幾次試過和平手段,限制毛文龍的權力,讓他主動交權。

如果毛文龍真的一心為了抗擊滿清,交出兵權又有什麼問題?

當年林彪、粟裕都是統帥百萬大軍的將領,解放戰爭結束立即交權。

如果說那是戰爭結束,抗戰期間八路軍分頭活動,各大軍區都有自己的地盤,仍然除了邢仁甫以外,人人都是聽從命令,隨時可以交出兵權。

而邢仁甫也是和毛文龍一樣擁兵自重,結果就是被迅速解決。

對於明朝末期的事情,一碼歸一碼。

崇禎弒殺和衝動,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他殺死袁崇煥是不對的,也是一時衝動的行為。

且不論毛文龍有沒有造反的心理,他拒絕交出兵權這一點,足夠殺掉了他。

事實上,殺掉毛文龍以後,他的部下紛紛叛變,先後就有四五人叛變,還曾將明朝派來的指揮官殺死。

這說明,留下毛文龍這樣亂搞,是非常危險的。

而袁崇煥殺死毛文龍後,皮島牽制滿清的局面沒有改變。

毛文龍是1629年被殺,然而皮島是1637年才淪陷的,又堅持了8年之久,起到了很大的牽制作用。

雖然崇禎殺袁崇煥是錯誤,但話說回來,袁崇煥一人的死活不足以改變整個遼東的大局。

當時遼東明軍的實力是絕對劣勢,只能勉強招架。

但如果關內情況良好,大明傾全力和滿清韃子周旋,最終勝利者肯定是大明。

可惜,關內又因為明朝已經到了末年,大面積民變,農民軍四起,將明朝整個掏空了。

在這種情況下,遼東戰局或早或遲都是無法收拾。

退一步說,就算沒有後來的松錦之戰,洪承疇率領十多萬大軍駐守遼東。

然而李自成攻破北京逼死崇禎以後,洪承疇又能怎麼辦?

他無論是否投降滿清,也不足以擋住滿清的入關。

所以,袁崇煥殺毛文龍沒錯,崇禎殺袁崇煥有錯。

但殺不殺毛文龍或者袁崇煥,不足以動搖遼東大局。

明朝的滅亡是各種複雜因素作用的結果,絕非滿清辮子兵的進攻一個因素導致的。

主要還是王朝的客觀規律,到了王朝末年就是這樣不堪一擊的。

後來滿清的末年,更是不堪入目,皇上都親自跑路兩次。崇禎不管怎麼說還是有骨氣的,寧死不跑不投降,比滿清老佛爺之流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薩沙



我是上海秋天


袁崇煥是民族英雄,明朝最後的鋼鐵長城。明朝晚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動盪時期,內憂外患,朝廷黨宦之爭,百姓流離失所。自神宗後期,國庫空虛,女真入侵,軍隊渙散。光宗,禧宗時期宦豎當道,與黨派爭鬥,朝綱不振。七年後崇禎繼位,決定肅整朝綱,重振山河。啟用內閣大學士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寧遠都撫,袁崇煥到寧遠上任,查遼西督撫毛文龍貪髒枉法,魚肉百姓,治軍不嚴,大明軍隊豪無戰鬥力。毛文龍任由女真人入侵邊境,掠奪百姓。為嚴肅軍紀,固守國門,袁崇煥帶領衛隊直接到督撫府將毛文龍拿下,(袁崇煥出鎮持有崇禎賜於尚方寶劍)將毛文龍就地正法。毛文龍比袁崇煥官大三級,理應上報朝廷處置,袁督師顧不了這麼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后皇太極使用反間計,從喜峰口越長城進犯北京,崇禎疑袁投敵,將其調回京師處決。袁崇煥文武雙全,足智多謀,嚴於軍紀,攻防兼備,一腔熱血,為國為民,是個難得的軍事奇才。袁崇煥被殺,崇禎自毀長城,加速了明朝滅亡。


劉坤忠120


罵毛文龍的人應該先找張地圖,看看毛文龍的皮島在哪?去島上看看那是個什麼鳥不拉屎的地方再評價毛帥!

當後金橫掃遼東,毛文龍不信邪,率領兩百殘軍創下鎮江大捷,是明朝第一次收復失地。隨後屢敗屢戰,抗金八年。

知道袁崇煥寧遠大戰為什麼能贏?真以為炮轟老奴?人家老奴在此戰後的半年內,東打毛文龍,西征蒙古林丹汗,南平漢人叛亂,把東北的東南西北揍了個遍。關於寧遠大戰的所有史料都提過,因為毛文龍偷襲後金首都,後金被破撤退。

袁崇煥殺毛文龍時說罪名是貪贓枉法,浪費國家錢糧。稍懂明史的人都知道,論燒錢關寧鐵騎第一沒人第二,拿著帝國三分之二財政,天天鬧餉。

毛文龍在敵後朝鮮孤島,明朝要送物資還得從山東坐船穿越渤海。袁崇煥殺毛文龍倒是開心,後果呢!

沒有毛文龍威脅後金首都,皇太極沒了顧慮直接偷襲北京,朝鮮沒了守護者,淪陷投降(雖然他們天天抱怨毛文龍對他們跋扈,但只要他活著,至少不會滅國)。

他的三個養子,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投降後金,他們乃當世將才,和吳三桂並列四大漢人藩王。先不看人品,單論軍事才幹,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將軍。可惜對明朝失望,投降後金。值得一提,孔尚耿三人外號東江三礦工,全家皆死於後金。他們寧願投降仇人也不願為明朝效力,說來都是悲劇。

從這些後果看,說毛文龍之死直接導致明朝滅亡都不為過。


車鳴羊


袁崇煥是否被冤殺,他是忠是奸,爭論由來已久。我的觀點是:袁崇煥有罪,但罪不至死,他也不是皇太極的間諜,只是能力沒有人吹噓的那樣厲害罷了

袁崇煥上任前在崇禎面前吹噓五年平遼,崇禎一個剛即位的十多歲年輕小夥子,氣血方剛,就是一憤青,立馬對其信任有加。結果不到五年,遼東形勢不僅沒有好轉,甚至讓以前從來沒有入過關的後金兵馬入關,甚至打到了京城

再有一個,本來朝廷還可以勉強控制的遼東軍鎮,自從袁崇煥上任以後,越來越跋扈,逐漸往著獨立軍閥的方向發展。到了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以後,更是一家獨大,有尾大不掉之勢。

至於說袁崇煥取得的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只不過是運氣好,擊斃奴酋努爾哈赤更是無稽之談。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崇禎中了皇太極的離間之計,袁崇煥自己想要議和的,還沒有上報皇帝,你是皇帝你能忍?對於大明皇帝來說,只有一個選擇,幹就完了

殺毛文龍這事兒,以前也回答過。固然東江鎮很重要,但以毛文龍犯下的罪過,不是不可以殺,但殺了以後要處理好善後事宜。結果袁崇煥管殺不管埋,到最後導致毛文龍的乾兒子們都投降了清朝。

就袁崇煥給毛文龍列舉的十二大罪狀,條條致命。但卻不能說是欲加之罪,毛文龍在東江鎮儼然一個獨立的軍閥,殺良冒功、搶劫商船、強搶民女、貪汙軍糧等都是事實上存在的。


歷史小跟班


如以現在的法律來判有十個袁崇煥也要判其死刑及反革命罪,一是擅自與敵議和,後金才集中兵力征服朝鮮及造成江東鎮軍在後金後方失去領地,二將朋軍的軍糧扣剋來賣給敵國的盟國由敵國的盟國轉給敵國,使敵國度過饑荒,三假託聖旨矯詔紿殺前線一品武將,造成敵國無後顧之憂才敢傾國越關攻打京城,四向崇禎帝要全國勤王軍指揮權後,崇禎帝下旨務必禦敵於魝州將敵擊回,袁崇煥表面遵旨而盡遣散勤王之軍且不打一仗攔截戰使敵軍如入無人之境直達北京城,在京城保衛戰袁崇煥又觀而不戰且射殺朋軍最高將領滿桂。毛文龍的子孫應當站起來為其祖申冤,毛文龍無端被袁崇煥殺害,毛文龍在世其一年只領軍餉二十四萬兩,其軍駐紮在島上幾萬人軍民生活艱苦可想而知,袁崇煥誣陷毛文龍虛報軍籍 冒領貪汙軍餉,毛文龍被殺後袁崇煥又向崇禎帝加江東鎮軍十八萬兩的軍餉,兵減餉增崇禎帝為疑,只這一條可作為袁崇煥誣陷謀害捏造毛文龍罪狀的鐵證。

當後金橫掃遼東,毛文龍不信邪,率領兩百殘軍創下鎮江大捷,是明朝第一次收復失地。隨後屢敗屢戰,抗金八年。知道袁崇煥寧遠大戰為什麼能贏?真以為炮轟老奴?人家老奴在此戰後的半年內,把東北的東南西北揍了個遍。關於寧遠大戰的所有史料都提過,因為毛文龍偷襲後金首都,後金被破撤退。再說說貪贓枉法,稍懂明史的人都知道,論燒錢關寧鐵騎第一沒人第二,拿著帝國三分之二財政,天天鬧餉。毛文龍在敵後朝鮮孤島,明朝要送物資還得從山東坐船穿越渤海。袁崇煥殺毛文龍倒是開心,後果呢!沒有毛文龍威脅後金首都,皇太極沒了顧慮直接偷襲北京,朝鮮沒了守護者,淪陷投降。他的三個養子,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投降後金,他們乃當世將才,和吳三桂並列四大漢人藩王。從這些後果看,說毛文龍之死直接導致明朝滅亡都不為過。

袁崇煥被殺研究已相當深入。學術界觀點各有差異,大多數認為袁被冤殺。崇禎中反間計的證據充足,難以排除。崇禎給袁崇煥定的罪名是通虜謀叛。斬帥以踐虜約。明廷通過什麼途徑知道袁與虜有密約?當時後金裡面既沒有明朝高級間諜也沒有後金叛歸明朝的高官告知這種絕密內幕,也只有後金故意放回的太監才能竊聽到這種“機密”了。而且逮袁之前幾天崇禎召見袁時信任有加,還有賞踢。幾天之後態度180度大變。態度大變和踐虜約(對應清太宗實錄反間計袁巡撫有密約。事可立就對應堅請入城意欲何為)這兩條是崇禎中反間計的鐵證。其他如散遣援師頓兵不戰等說明崇禎不懂軍事,市米資盜一條說明崇禎不懂外交。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與事可立就正好對應,意指謀反。袁崇煥是以謀反的大罪被磔殺的,一般的罪是不會千刀萬剮的。

明朝末年的環境能跟現代比?武將在文官眼裡是什麼地位?根本就不平等,武將貪財是整個上層社會默認的規則,貪汙軍餉、於後金貿易根本就不算什麼大事,而且毛文龍是在海外,皮島都不在明朝境內,怎麼折騰都無所謂,袁無非就是想統一指揮,毛文龍也順利的被他幹掉了,可皮島更亂了,殺毛文龍算是白殺,皮島後來動亂的責任也只能袁來背。
八旗軍不是還有包衣這些嗎?除了滿八旗還有漢八旗蒙古八旗。不過斬殺幾萬應該也是不可能的。不知道你這個數據真實不真實。不過袁崇煥殺毛文龍肯定是有陰謀,袁殺毛有一條是說毛文龍通敵,假如毛文龍真是通敵就不會在自己地盤毫不反抗跪地受死。袁崇煥假傳聖旨殺他,毛文龍不疑有假以為真是崇禎皇帝要殺他,故而毫不反抗。從這一點來看毛文龍是忠於大明的,說他通敵根本就是莫須有的罪名。再說一句,無論文職武職,毛文龍的品級都是高過袁崇的,而且毛文龍一樣有尚方寶劍。

歷史深度揭秘


國內史學界都認為袁大糞被冤殺,這是清編《明史》之後的事。

在《明史》前,袁基本是無法翻身的,為袁叫屈的一般都是廣東同鄉(出號人物不容易)、袁大糞當年的幕僚,而其他覺得袁大糞慘是因為千刀萬剮這個極刑。

在南明以弘光朝為例,當時吏部尚書徐石麒因議款一事與同僚爭執上書,其中就大罵袁大糞“陽主戰,實陰主款”而邀奴入侵,又在薊州城下“牛酒犒勞”皇太極,並認為其後祖大壽尚能守邊十餘年,袁大糞的議款完全就是扯蛋!

而東林黨魁錢謙益在自己的《牧學齋初集》中的,關於孫承宗的傳記借用孫的話“往以弔喪愚奴而為奴愚,以賣米愚束(喀喇沁朵顏人首領束不的,也譯為蘇布地)而為束愚”,搞出“弔喪”和“賣米”的蠢事,除了袁大糞就沒有其他人。換句話說,就是連“水太涼”都瞧不起袁大糞。

換句話說,網傳的南明平反,基本是扯蛋!

弘光時吏部尚書都是比如態度,弘光時不可能平反。而所謂弘光時的“復官”,不過是登基恩赦而已,因為其他復官的還有“恩蔭”或者“諡號”。

至於“非馨在主政,餘在史館,疏白其冤,服爵賜葬”,被糞吹子過分解讀了,意淫出已經“服爵賜葬”,還不如說是梁非馨膽大到請求“服爵賜葬”。真早“服爵賜葬”,沒有必要後面還平反又“復官”的。

至於全祖望的“南都已有為崇煥請恤者,未得施行。桂王在粵爭請之,會北來者以太宗檔子所言,雪崇煥之冤,始復官,賜諡曰襄愍。此見吾鄉高武選宇泰集。按:鄺舍人《嶠雅》已有詩紀此事,但未及其易名耳。其以太宗密謀死,亦以之得雪,異事也”,連全祖望都自己都稱為“異事也”,要麼子虛烏有要麼就扯蛋!敵國傳聞不得於本國傳爭審,乃是常識,不能因為敵國說什麼,而不經複審核查就翻案。按此邏輯,那汪精衛因為“中日友善”,豈不是大大利於中華民族還應該立碑歌頌!當時南明幾個繼承人相繼覆滅,當時追隨的朝臣也當然損失一大幫,以至於到永曆時舊有的朝臣不多,身邊估計也就剩下廣東的文人士子可用,估計為籠絡這幫廣東人才搞這一出。

再說說毛文龍,因行伍出身,自然就不容於文官。崇禎元年,崇禎幹掉魏忠賢,開始追查閹黨。時薊遼督師王之臣被彈劾,但關門重地需要人接收。就有尚寶司的提議讓毛文龍接替,可以根本沒人鳥。反倒是大有人提議袁大糞接替王之臣,甚至連同是閹黨的都大力吹捧袁大糞而踩王之臣!這種情況,你還認為袁崇煥不懂政治?其實別人混官場厲害的很!毛文龍就差在,不會像袁大糞那樣會拉關係!有成績被彈劾,沒成績也被彈劾。袁大糞守寧遠的兩天,毛文龍派兵四處偷襲(還在海州活捉了李永芳親家的馬承林),結果閹黨鐵桿閻鳴泰大噴毛文龍。更搞笑的是,這幫文官認為,只要後金攻打“關寧”——就是毛文龍牽制無功!袁大糞的築城推進,需要的是什麼?時間!!!關寧軍的尿性,築城遇上強拆只有稀里嘩啦,所以想毛文龍從東江各島移鎮到遼南——後金的眼皮子下去吸引火力!結果天啟六年搞出移鎮風波,天啟七年再提往事,袁大糞的後腿子徐敷奏被下旨處事(天啟六年到東江造謠挖牆腳,極大動搖東江軍心)。想想袁大糞自己過不了大淩河築城立足,毛文龍怎麼可能犯傻去送死。


晃天下


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應該說是有點冤的。其雖有罪,但罪不至死,況且其還立下許多戰功。袁崇煥以十二個罪名,當場殺死袁崇煥。

一.毛文龍拒絕朝廷派遣的文官監管。毛文龍的功績,很多都是在袁立可在軍中與其某事時建立的,但是當袁立可奉旨對其軍隊的戰報個軍餉進行核查時,他卻記恨在心,唆使閹黨言官在朝堂上攻擊袁立可,致使後者無奈辭官。從此以後他就拒絕朝廷指派的文管對自己的軍隊進行監管。雖然這一罪名屬實,但還不至於死罪,況且也不應該由袁崇煥來定罪。


二.謊報士兵數量,剋扣軍餉。據史料記載,當時毛文龍的東江部隊3只有兩萬八千餘人,他卻向朝廷索要二十萬人的軍餉。然而每月給士兵的軍糧只有三鬥半米。剋扣軍糧的問題在明朝末期是十分普遍的,如果這也算上的話,那明朝將軍絕大多數是要被問罪的。這條罪名有點牽強。




三.殺良冒功。這件事情與當時的以人頭論賞的制度有關。雖然當時的明朝別的軍隊也有殺害良民和戰俘而去邀功的情況,到這種事確實上不得檯面,是條罪名。

四.擅自開設馬市,與敵通商。通商發生在崇禎對東江斷餉、裁餉後。為了東江的官兵和百姓的生活才不得已與後金通商。卻使後金得到了大量的當時明朝規定的禁物。這一點無異於養虎為患。

五.強娶民女,目無法紀,禍亂百姓。雖然崇禎對江東裁餉,但毛文龍卻用剋扣士兵的軍餉,和與敵通商的來的金銀,過著瀟灑的生活,看見有姿色的女人都收入房中。過著土皇帝班的生活。

六.大量用自己的乾兒子、幹孫子充當東江軍官。其中著名的“三順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是其義孫。這是明顯咱兩朝廷的軍隊變成自己的軍隊的趨勢啊。然明朝有規定,大臣不可以有自己的將領,有責必殺。



七.掩敗為功。在天啟七年的丁卯之戰中,被後金大敗。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是,那麼文龍在丁卯之戰中五戰五捷。身中數箭依然血戰沙場,成功的阻擊了後金軍隊。

八.搶奪商人。崇禎二年毛文龍由寧願回東江的途中,對一商人進行了搶奪。毛文龍的搶奪對象不僅限於商人,對於朝鮮進貢的使者也不放過。在袁崇煥答應給其軍餉後做出這一搶奪舉動則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九.強迫難民去後金境內挖人參,不從者則餓死。這件事要從兩面來看,因為崇禎的斷餉和裁餉,他也要為島上的軍民正常生活著想。

十.依附於閹黨。在天啟時期,魏忠賢位高權重,不知多少人依附於他。這一點應該看做的袁崇煥個人情感的發洩。


十一.縱兵掠登。崇禎元年五月後,由於崇禎的斷賞,增上書說登州駐兵取南京易如反掌。崇禎二年春在登萊進行了搶、殺。然這些是在報復崇禎對東江的斷餉。


十二.出兵八年,未收腹遼東寸土。毛文龍駐守東江的目的是牽制後金,使其不能全力南下。對於這一點,崇禎及朝廷有著清醒的認識。而在牽制後金這一點上,毛文龍做得相當不錯,天啟皇帝曾多次在諭旨中稱讚他:多方牽制,使奴狼狽而不敢兩面顧。可見天啟皇帝對毛文龍還是相當滿意的。而要求毛文龍以不到三萬的兵力與後金全面對抗,只能說有些苛求了。退一步講,在遼東戰場喪師失的情況下,毛文龍至少還堅守住了自己的防區。這一罪名有點牽強了。



毛文龍的主要過錯:與後金通商、縱兵掠登、搶奪商人主要是在崇禎斷餉後發生的。毛文龍之死與自己的脾氣秉性和崇禎對東江的政策是脫離不了關係的。

在其死後,東江的士兵如一團散沙,無法在形成有作戰能力的軍隊,直至最後競有背叛投敵的。可見其在管理東江士兵時還是很有方法的。創建的東江鎮作為在明朝西面重要軍事重鎮,對後金起到了很好的牽制作用。

要說毛文龍人神共憤有點言重了,他只是存在一些當時明軍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抓住了把柄。他的這些問題都還不至於死罪。而在對抗後金這方面,毛文龍可以說是一位民族英雄。


冰凍小胖子丶


首先要糾正這個“都”字!袁崇煥在明朝時期是沒有任何爭議的被法辦的罪人,最後關頭的崇禎也只是唸叨魏忠賢的好,而沒有想到袁崇煥。即使是滿清意外入主中原後100多年,也未曾提過袁崇煥的好,直到大清皇帝乾隆修《明史》,突然就冒出個明朝大忠臣,義勇雙全比岳飛還冤的袁崇煥了!

這自然史學界就分為兩派來,一派是堅定維護帝王權威的官方學者,一方是以民間學者為主的“野史派”,一直喋喋不休爭論到今天....至於毛文龍,從袁崇煥給他羅列的12條罪名來看,沒一條是需要就地正法的地步,更沒有審判該具備的人證、物證完整的證據鏈,實際袁崇煥不具備審判的資格,更沒資格殺人,他完全依靠的皇帝對他的信任,“便宜行事”的特權!他斬殺毛文龍是他在作死的道路上邁開的第一步……


手機用戶54723033985


當年毛文龍和王廷試還合夥耍過崇禎,毛文龍與後金方面的密約裡有王廷試的一份!毛文龍跑到登萊跟王廷試、孫國楨等人合騙崇禎。

天啟年間,袁可立在登萊任期的後一階段迫於壓力奉旨核查毛文龍的戰報和軍餉和毛產生矛盾。

袁可立奉旨核查毛文龍的戰報和軍餉,由此為毛文龍忌恨。天啟三年底,既非東林又非閹黨的袁可立受到排擠,毛文龍也於此時向袁可立發難,最終袁可立離任,登萊防務從此由盛轉衰,直至崩盤。毛文龍是這樣攻擊袁可立的親信沈有容。 毛文龍罵沈有容跟候鳥一樣飛來飛去,天暖和了就北上瓜分功勞,天冷了就飛往南方過冬。而收復旅順的功臣袁可立,並沒有得到相應的獎賞,等待他的卻是攻訐。事件的導火索,卻是毛文龍謊報戰功,袁可立作為毛文龍的直轄上級,被攻訐弄虛作假。

如果只是朝臣的攻訐,還不至於讓袁撫萌生去意。而最終來自毛文龍的反咬一口,才是讓袁撫心灰意冷的決定性因素。

網上百度到處吹袁可立、武之望與毛文龍,是伯樂與千里馬關係。其實關係很差,換誰上登州,都要大局為重,就算毛太可恨與後金有染,也要幫毛在朝庭說好話,可見很多人非常恨毛文龍。

毛文龍被殺之前,於崇禎元年某月突然離奇地出現在了登州府,並待了一天迅速離開。內情有毛文龍給朝廷的一封奏疏可見:

“臣自旅順回長山,副總兵毛承祿報稱敵準於二十二日西抵關寧。臣一聞言,不覺心膽俱碎,隨傳令各島將領挑選步卒,分路截殺。臣親督精兵隨帶沙唬等舩五十餘隻,揚帆旅順,直抵三岔河地,步敵之來路而截殺之。不意一路逆風,於八月初二日鐵山嘴開洋,遇東北龍風大颶,臣所坐舩桅舵俱折,阽蕩四日四夜,命懸頃刻。各將舩只絕無影響。臣飄至黃縣海口豐都縣地方,距登州四十餘里,稍得憩息,危而復安。登州撫臣孫國禎、道臣王廷試差官延臣進府,問以敵可滅否,臣猶慷慨自許。臣在登州一日即出海東去,忽報各將之舩有飄至黃河營者,有入角口者,有威海、文登等處者,甚而飄然至桑島寸枝而官兵半失者。是一役也,意謂敵來截其進路,敵退堵其歸途,首尾互擊,敵在臣掌中矣。乃至壞我戰艘、溺我戰士,豈天心未厭敵,於不使臣計得行,一至此哉?嗟嗟!臣雖遇顛危,敵猶未知也。且臣島兵四散分截,臣之兵進復東指,敵因此蒼惶不敢出瀋陽一步,此亦從目前而言之耳。若論其秣馬養兵之志、垂涎寧遠已非一日也。況目今糾合西虜遠酋,四面分逞,督造戰車,日夜不休,度其意,蓋未肯即遽然帖服也。”(《明末史料叢編》第一集)。

轉年八月,登萊總兵楊國柱一疏參劾毛文龍十大罪狀,末尾提到了他這次離奇的出現,置問其“意欲何為”?(《崇禎長編》。

有人說乾隆為袁崇煥“翻案”,問題是乾隆欽定《明史》清楚記載:“初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 連為袁“翻案”的乾隆,對袁崇煥翻案非常矛盾,都認定這袁崇煥妄殺文龍,這叫乾隆為袁崇煥翻案嗎?這叫袁崇煥永世不得翻身,明則翻案,暗則與崇禎一樣,恨透袁了。

崇禎誅殺袁崇煥還有一條罪,因為袁崇煥與魏忠賢有來往,遼東巡撫袁崇煥在給魏忠賢的疏中稱:“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海內之共見共聞,業已銘刻金石,無容職贅。至其身任邊事,誓圖恢復,梟滅逆虜,任用劉應乾、陶文、紀用等,而關內外禦敵之伏甲、軍器、馬匹、懸簾等項俱以家資置辦,日逐觧來,又助軍需。臣方一意巡緝嚴警,諸營將吏不敢貪懦營私,不敢饋遺隱串,改虛為實,化賈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卷十二》。

皇太極打到北京城,崇禎也將袁崇煥與魏忠賢老賬一起算,最終將其凌遲處死,東林黨恨透魏忠賢,對與魏忠賢來往的袁崇煥也恨之入骨,認為袁崇煥是魏一派的,所以袁死,沒人為袁崇煥說一句話,何可綱、祖大壽等遼東將領,都為袁抱不平,遼東百姓無不哭泣,袁崇煥要是漢奸,如果真是的話,乾脆像吳三桂那種,放開遼東,讓皇太極直接入關,一切都輕鬆了。

毛九華疏如下:

江西道毛九華己巳年八月初十日一本:逆帥已誅就,國是宜定,謹再追論,以昭成案,事蓋聞閫外之權將軍制之苟利,社稷專之可也。

督師袁崇煥欲復遼土,欲用東江,先誅跋扈不軌之毛文龍。此一舉也,斬蛟龍宮,探子虎穴,蒙聖上諭之,切諸臣論之詳矣,臣復何言?然臣登萊人也,登與島相對一岸,風帆可達,使文龍而得逞其逆也。登萊首被其害,今督師幸而圖之早也,登萊且首受其福,臣又安能默默而處?此臣以為論此案者,謂此舉止為封疆除一蟊賊,其關猶小;謂此舉經為朝廷除一叛逆;其關乃大。而文龍之逆形安在?若雲其逍遙海上,虛糜金錢,使水陸疲於轉運,公私因之罄竭,是宜按以侵盜庫藏而祿山范陽之積也!又云招納亡命、陰養死士,止論上而不來,每事後始塘報,是宜按以逗留之律而以為未也。此似尉佗南越自王之意,而焚符震即自大謀也。夫謂其殺難民報首功,骨可築為京觀血,凡染於方壺,宜按以殺降之律,臣以為未也。似白起長平之慘毒,焚項新安之故智也。是數者皆可以誅文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