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所有人都認為袁崇煥是漢奸?

歷史從未正經


明朝著名將臣袁崇煥,千古以來,功罪難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經下令將袁崇煥的冤屈洗淨,卻仍然無法消除人們心中的疑惑以及偏執。

袁崇煥不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政治素養,都算是很好的。在袁崇煥剛剛進入官場時,為官清廉,為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並且也得到了皇帝以及很多的朝廷重臣的重視,官階不斷的上升。在這些外力的幫助之下,袁崇煥的官場之路也是順風順水。在崇禎皇帝上位之前,就已經由一個七品官員成為了正二品的兵部右侍郎,最終更是成為了兵部尚書。

崇禎皇帝上位之後,十分賞識袁崇煥的軍事以及政治才能,令袁崇煥擔任督師一職,負責管理寧遠邊境以及收復被清軍佔領的遼境。袁崇煥為了感激崇禎皇帝的賞識,也許下了承諾,要五年之內收復遼境。

這一個承諾在努爾哈赤在位的時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因為袁崇煥充分了解了努爾哈赤帶兵打仗的方法,克敵制勝,取得了很多場勝利。

但是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上位,最終使用反間計調撥了崇禎皇帝與袁崇煥之間的關係,還給袁崇煥扣上了一個叛國的罪名,使得崇禎皇帝十分的憤怒,明朝百姓也相信袁崇煥叛國,對袁崇煥恨之入骨。

在袁崇煥下令處死袁崇煥時,明朝百姓為了洩憤,皆分食袁崇煥的肉,悲慘之至。

為什麼說他是漢奸呢?

毛文龍在皮島,日夜襲擊滿清後方,對滿族聚居區實施焦土政策,為滿人最為痛恨之人,卻被袁崇煥殺死。

滿桂將軍是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北京保衛戰的真正指揮者,卻被袁崇煥射死在北京城下。蒙古、朝鮮原是中國的盟友,袁崇煥先後坐致其被滿清打敗,不發一兵而救。

皇太極國中大飢,幾乎亡國,又是袁崇煥偷偷運送糧食給他們,對滿清有存亡繼絕的大功。而袁崇煥最大的一次賣國行為,則是崇禎二年引黃太極直搗北京,並妄圖賺開北京城門,幫助滿清攻佔北京

雖然袁崇煥最後功敗垂成,但這畢竟是八旗鐵騎第一次踏上中原,對滿清政權的發展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阿u閒談歷史


袁崇煥,最硬的戰績是守住寧遠城,但是呢,他是寧前道,這官負責的可不止是寧遠,比方被屠殺搶劫一空的覺華島,也歸他背鍋,所以這一戰的意義是必須捧出個大敗中的英雄,以顯得自己還可以挽救。換李成梁時代,袁崇煥這一戰打得,怕是要被殺頭。



當時大明對後金防禦方略,有棄遼守遼兩派,棄遼派覺得乾脆把山海關外都放棄,後金大老遠從荒地來打山海關,都未必湊得齊路上吃的糧食。但袁崇煥他們守遼派覺得可以守住,花了大量錢糧修築幾十個堡寨,堆滿物資,要跟後金幹,結果是全被人三光了,就剩寧遠這麼一個遮羞布,後金撤兵時富裕到燒了幾萬石沒人手拉回去的糧草,你說寧遠一座孤城,是他們非要啃下來的嗎?!



袁崇煥殺毛文龍,很多人不知道里面的利害關係,覺得說毛文龍東江鎮對後金牽制沒說的那麼誇張,殺了就殺了吧。好吧,東江皮島留著是沒用,但跑了的後果我告訴你們,毛文龍死後,東江鎮就沒鬧歇過,一直到後來登州之亂,最後三順王都投了後金,之前的後金野戰厲害,但也一直怕明軍火器,基本沒有攻堅能力,後金還根本沒有水軍,三順王一過去,全都有了,特別是孔有德帶過去的炮兵,代表戰爭之王從大明跑到後金去了,大明再也沒有後金轟不開的城門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主流派認為:袁崇煥堅持抗擊後金,是功績卓著的愛國將領,他的遇害是一大歷史遺憾。迄今為止,各類近現代專業史家和明末史學著作,皆持此論;50年代修建北京城時,毛主席也曾特別回覆信函,批示要保護明末愛國將領袁崇煥的祠廟。以毛主席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和對歷史的諳熟,他認為袁崇煥是愛國將領,自然是對袁崇煥一生的肯定,當然對袁崇煥所做的有爭議的事,如“市糧資敵”,“殺毛文龍"等有其獨到的見解。

事實上認為袁崇煥為漢奸的人都是從普通民眾的視角去分析和看待袁崇煥的所作所為的,他們並沒從當時的敵我態勢,雙方優劣,戰場環境及袁崇煥任薊遼督師的重大職責去考慮問題,因此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假如袁崇煥是漢奸,皇太極就不會冒著極大風險繞道蒙古偷襲北京,因為那樣勞軍千里導致人困馬乏,後方也冒著被偷襲的風險,而是由袁崇煥分批次派出關寧軍到野外由皇太極消滅,然後直接從山海關入關,一勞永逸的解決關寧軍及其防線。或者在己巳事變時袁崇煥不用率軍星夜馳援京城,在廣渠門列陳對敵.血染徵袍,他只需在山海關按兵不動即可。

崇楨殺了袁崇煥,同時將關寧軍一分為三,一部分歸祖大壽指揮,一部分歸吳三桂指揮,還有一部分被調進關內,鎮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不久,祖大壽率領的一部分關寧軍在松錦之戰全軍覆沒,另外一部關寧軍在與李自成的作戰中全軍覆滅,只剩下吳三桂所部碩果僅存投降清朝後成為攻打明朝的急先鋒。毋庸置疑袁崇煥是英雄而非漢奸,他的冤死導致關寧軍分化,失去了唯一能抵抗清軍的關寧軍失去了戰鬥力,最終敲響明王朝的喪鐘。因此,袁崇煥的死是大明王朝的重大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