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袁崇煥?崇禎到底為什麼殺他?

凌晨四點丶


袁崇煥是大將良才,有膽識、有謀略、才智過人、功夫了得,唯一的小毛病:愚忠!

也就是這點小毛病,要他的命!

話說袁崇煥守邊關時,敵軍聽見他的名字,簡直是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袁大帥在和敵軍對陣時,施行剛柔兼濟政策,可硬打、也懷柔。畢竟每一次戰爭,都是燒錢戰,袁大帥的錢袋子被崇禎皇帝捏得死死的,崇禎皇帝最大特點是格局小、多疑還小氣。

崇禎帝這一點,早被袁崇煥對手和敵軍拿捏得死死的。

當袁崇煥與敵軍對陣當中,戰一戰,和一和,原本就是謀計之中。不曾想,敵軍將領假意稱和,老袁假意順水推舟。

不曾想,這一來一往的書信交集,早已被對方呈給崇禎帝。

崇禎帝大怒,將"假意謀反"的袁崇煥抓拿歸案。

當拿袁通牒到達邊關時,袁大帥手下勸他三思,先避下風頭再說。

沒想,愚忠的老袁太自信,覺得自己問心無愧,只要說清楚了,應該沒什麼。

不曾想,回京後的老袁立馬下大獄,多疑的崇禎帝對老袁恨入骨,下令將其千刀萬剮。

老袁慘死!

沒了老袁的明朝,沒了筋骨!滅亡是遲早之事了!


侃雲南


袁崇煥是儒將也是一員悍將,雖然從各方面看來他很有可能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但這個人有著與生俱來的強悍——清人稱他為袁蠻子。

袁崇煥有知人用人之能。他手下有幾員猛將:滿桂、祖大壽與趙率教。滿桂與祖大壽不說,趙率教卻曾是熊廷弼手下的逃跑將軍,但在袁崇煥的手下卻成了猛將,最終戰死在寧錦血戰之中。同時,袁崇煥還是個精明的政客,雖然從政治傾向上講他靠近東林黨人,但他卻能在東林黨與閹黨之間左右逢源,並且與監軍的太監能保持不錯的關係,可見這人絕不缺少世故與心機。

應該說袁崇煥其時簡直成了一時的中流砥柱,在任何人看來他完全有可能挽狂瀾於即倒——最起碼崇禎是這樣認為的。事實上以他的才幹,如果與大明巨大的人力物力加在一起,是極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的。袁崇煥此時也一定是想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因為這個原因,他覺得有必要讓皇帝安心,讓大明安心。所以他輕率地提出了五年復遼的大話,這為他的被殺埋下了一個伏筆。

殺毛文龍是袁崇煥後來被殺的第二個伏筆。

在皇帝看來,最大的威脅可能不是來自於異族的入侵,而是功勞過大或者是權力過大的臣子。在這個原則下面,再中流的砥柱也是要殺的。袁崇煥殺毛文龍觸及了崇禎的軟肋,雖然崇禎當時不吭氣,但心中是記上了。

袁崇煥的錯誤還在於他居然逼崇禎動用自己的私房錢為軍隊發軍餉。



曉風文史


如何客觀評價袁崇煥,就要先看透明朝為何滅亡,中國朝代輪替往往都把責任推給皇帝,罵皇帝昏庸罵皇帝殘害忠良,顯然這種不反思制度的說法是不客觀的,制度走到盡頭才會出現那種反常理反邏輯的事情。

袁崇煥被處死的兩大罪狀就是擅殺毛文龍和通敵後金,所以我們分析這兩大罪狀是否成立就可以客觀評價袁崇煥。

首先袁崇煥並非無能之輩,就憑一個寧遠大捷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放眼當時的明朝誰能做到,前期的薩爾滸之戰和後面的松錦之戰,兩次都是十多萬明軍精銳在不同的人帶領下面對滿清軍隊瞬間崩潰就是最好的證明。

明朝後期軍隊與滿清作戰無數次,我們可以看出戰鬥力與明朝前期無法相提並論,就像滿清八旗剛入關時和清末八旗軍一樣。明朝軍隊沒有戰鬥力是不爭的事實,戚家軍和少數的地方徵收的土著軍隊戰鬥力強悍不能彌補整體質量差的局面,渾河血戰戚家軍和川軍雖然勇猛強悍,但還是由於明軍主力戰鬥力實在太差被後金殲滅。所以我們如果不承認明軍戰鬥力差的這個客觀事實就無法理解袁崇煥的所作所為。

明軍戰鬥力差的主要原因在於士兵經常被軍頭欺壓,軍隊吃空餉是常態,如果有風吹草動馬上崩潰兵敗如山倒,士兵也是普通老百姓,他們的家人也受到官僚貴族的欺壓,他們對明朝現狀只有痛恨沒有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條件允許他們隨時可以倒戈。說白了當時的明朝士兵就是來掙錢的,不是來保護既得利益集團的,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至於保家衛國與他們無關,他們只是想混口飯吃

但是袁崇煥在明朝硬件不行的大背景下向崇禎承諾五年平遼,但幾乎沒有做到的可能,最好的結局就是明朝與滿清簽訂盟約,要不然吃不了兜著走。有人就懷疑袁崇煥在故意利用滿清脅迫崇禎簽訂盟約,擺脫他的政治危機,雖然不排除這個可能,但如果明朝軍隊稍微像樣點的話完全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全殲滿清軍隊,五年平遼的任務就完成得更加光鮮亮麗。終究還是實力不允許。

所以滿清饒過關寧防線直到沿途劫掠北京城,袁崇煥都不敢與清軍交戰,因為他知道明朝軍隊的性質,如果守城還有一定把握,如果直接野戰必敗無疑,袁崇煥帶領他的軍隊一路跟隨也是迫於無奈,只要軍隊還在皇太極還敬你是支軍隊是個威脅,如果戰敗一切都可能完了。

但是這種行為在崇禎看來與通敵無異,在加上官僚集團們的內鬥黨爭激烈,煽風點火之後就把他塑造成了典型,京城周圍百姓被屠城搶劫必然無比憤怒,順便把他當做漢奸人民公敵處決了來平息民憤。所以他的死還是有點冤的。

袁崇煥雖然有點冤但與毛文龍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毛文龍的死才是不明不白,袁崇煥強加給他的罪狀明顯是先把人搞死然後再搞臭。崇禎和官僚集團們合夥做掉袁崇煥也只是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毛文龍作為地方軍閥肯定幹過草菅人命的事,如果要找他的罪狀也不是難事,但是明朝的哪個軍頭沒有幹過草菅人命的事,殺毛文龍對明朝打擊巨大,導致毛文龍舊部投降滿清,使得滿清後方沒了後顧之憂。

毛文龍的死看似袁崇煥殺的,其實是毛文龍的做法侵犯了官僚集團的利益,毛文龍不僅會劫掠滿清後方有時候也會劫掠明朝自家商隊,得罪了權貴核心利益,袁崇煥殺掉毛文龍就是維護了朝廷權貴利益,在利益面前毛文龍不管有多大用處都得死,這就是毛文龍被殺時朝廷都為袁崇煥說話的原因

崇禎殺掉袁崇煥也是同理,朝廷這幫小子翻臉比翻書還快,皇太極一路劫掠而來,事後民怨沸騰是可以肯定的,袁崇煥既然敢隔岸觀火併且也聽崇禎的話一個人進城,說明他有理由解釋。但老百姓這邊是必須要交代的,而袁崇煥的做法也符合背鍋俠的姿勢,經過朝廷的包裝宣傳新鮮出爐的“賣國賊”就閃亮登場了,民怨得到釋放,政敵被扳倒,皆大歡喜。

在明朝封疆大吏即使天大才能也不能用,隨時防備來自朝廷的暗箭,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滿清能崛起就是各界封疆大吏們養寇自重的結果。比如戚家軍講究實戰的軍隊完全平定南方後,被調往北方受了多大的委屈。所以有能力的人會遭到排擠,善於自保和內鬥的人反而會平步青雲。

比如清軍入關後吳三桂問洪承疇如何才能保住自己雲南王的地位,老謀深算的洪承疇給出的建議是永遠不要抓住永曆帝。但吳三桂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漢奸親手殺死了永曆帝,結果也是兔死狗烹了。官僚社會不以能力論英雄,能站著不倒才是王道,這是卑鄙無恥人的舞臺,正直的人永遠玩不過。所以古代封建官僚社會不管盛世還是亂世都是邪惡和卑鄙的社會,我們學習歷史不是為了歌頌和惋惜,而是吸取教訓。





浪花濤濤哥


袁崇煥名為民族英雄,實為民族罪人。

袁崇煥在平臺召對時誇口五年平遼,結果把後金軍隊平到北京城下,實為欺君之罪。僅憑此點,殺之不冤。

袁崇煥以五年平遼為由,要求崇禎放權,結果袁崇煥逐漸將關寧軍軍閥化,此後,關寧軍聽調不聽編。朝廷無法真正掌握。

皮島總兵毛文龍,原為魏忠賢一派,在魏忠賢倒臺後,更加孤立無援。

其以皮島為根據地,在遼東半島建立了多處據點,不時騷擾後金,當後金軍與關寧軍作戰時,毛文龍就在金國後方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沉重的打擊了金國的戰爭潛力。

另外,由於毛文龍的存在,使得金國大軍不敢遠征,毛文龍實為努爾哈赤的眼中釘肉中刺。

可是,努爾哈赤的這顆刺,卻被袁崇煥拔了。

再加上,袁崇煥善後不利,促使毛文龍的三個義孫孔有德、尚可喜與耿忠明被迫率部投降金國,不僅壯大了金國實力,連皮島也被隨之拔除,努爾哈赤從此再無後顧之憂,於是頻頻繞道蒙古入寇關內,使崇禎惶惶不可終日。

當金軍進攻北京城時,滿桂率軍出擊,兵敗後向袁崇煥軍退卻時,袁軍不僅不支援,反而放箭射殺,滿桂因此中箭。崇禎於城牆上看的清清楚楚,下令滿桂率軍進城休整。誰知袁崇煥也要率軍進城休整,被崇禎拒絕,崇禎只許他一人進城,後被凌遲處死。祖大壽在金軍未撤前,率關寧軍返回山海關,崇禎亦無可奈何。

綜上,袁崇煥志大才疏,欺君罔上,擅殺邊將,私通後金,不救朝鮮,不助友軍,擁寇自重,軍閥割據,其罪當誅。

崇禎本來是當成王爺來培養,不懂帝王之術,搬倒魏忠賢自毀長城,從魏忠賢重用毛文龍足見其極有遠見。

那麼多忠臣良將,崇禎不重用,偏偏要重用袁崇煥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可見崇禎並無識人之明,也可見大明氣數己盡。

袁崇煥之過,崇禎要擔一半責任。

若是袁崇煥始終為一縣令,該有多好!





當代曹植


本人對袁崇煥印象很差,袁崇煥被殺有以下幾點:1、擅殺大將毛文龍,就因為毛不服其節制,就未經皇帝批准情況下先斬後奏,誘殺毛文龍。

2、畏敵畏戰,皇太極越過山海關,施虐河北時候,女真人在前面燒殺搶掠,袁的部隊就在後面跟著看著就是不打。北京保衛戰還得靠著其他勤王軍,關寧軍出工不出力(拿著最高的軍餉)。

3.、欺君之罪,袁崇煥上旨三年平遼,結果根本就是打防禦戰。

4、私下議和,與皇太極密信議和(袁被殺時其中一條罪名),可能有養寇自重的嫌疑。



白鶴少年郎君


若要客觀評價袁崇煥,首先需要辨析有關袁崇煥的史料及一些段子的真假。否則很難做到客觀評價袁崇煥。

關於袁崇煥的謊言和謠言:

1. 通虜謀叛 2. 斬帥踐約 3. 市米資盜 4. 頓兵不戰 5. 箭射滿桂 6. 聊慰上意 7. 牛酒犒敵 8. 真心議和9. 出言無狀 10. 城下之盟 11. 餉遺清寨 12. 並不能對 13.殺掠良固 14. 乾隆捧袁

袁崇煥的罪名:

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欵則斬師。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麻,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崇禎長編》)

袁崇煥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及戎馬在郊,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塗炭,神人共忿,重闢何辭?其家屬本當依律正法,姑赦不論,妻子流二千里,安置福建,財產盡沒入官。(《國榷》)

對照《崇禎長編》的袁崇煥罪名(簡稱罪名1)和《國榷》的袁崇煥罪名(簡稱罪名2),《國榷》的袁崇煥罪名是駢體文,應該是正式的、向全國通告的罪名。罪名1和2兩相對比,向全國通告的罪名更直白,也更嚴重。罪名1還有敵我之分,罪名2袁和敵是一夥的了。罪名1“專恃欺隱”所說的欺騙隱瞞的內容應該指罪名2中“謀叛欺君”這件事。

袁崇煥的正式罪名實際上講的是袁崇煥密謀謀反的事。即斬殺毛文龍以履行與虜達成的密約,並且導虜入犯京城,堅請入城,意欲謀反。

但是袁崇煥密謀謀反這件事是怎麼知道的?告發人是誰?謀叛怎麼謀的?欺君怎麼欺的?首先這些都是非常隱秘的內幕,這一內幕是怎麼知道的?

“斬帥以踐虜約”,指的是殺毛文龍是履行與敵人達成的約定,但這一驚天內幕是怎麼知道的?當時後金高層既沒有明朝高級間諜以通風報信,也沒有袁崇煥身邊親信主動揭發,若非後金故意放回來的太監密報,明廷怎麼可能知道這一驚天內幕?只此一條罪名可知崇禎是相信了假情報,中了計。

其他罪名如“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說的是賣米給蒙古部落束不的並且引導束不的侵犯明朝,但實際上束不的沒有跟隨皇太極入侵,沒有來的蒙古部落稱不上是“強盜”。

“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只不過是袁崇煥見敵人勢大,明軍援兵尚未聚齊,不宜力敵,暫時分兵防守而已。

“及戎馬在郊,頓兵觀望”,北京城下,袁崇煥領軍擊退後金軍,取得廣渠門之戰和左安門之戰兩戰勝利。歇了幾天,就被指責為“頓兵觀望”。

“暗藏夷使”指的是帶來的喇嘛,但前任皇帝明熹宗卻是表揚過喇嘛。

“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請求入城休息,被攻擊為別有企圖,意欲謀反,恐怕是崇禎相信了從後金營中逃回來的太監密報而大起疑心吧。最後袁崇煥被處以“磔刑”,即千刀萬剮,這也是隻有“謀反大逆”罪才會有的“待遇”!

5.箭射滿桂:廣渠門的箭不可能射到德勝門

清兵攻南城,袁崇煥復不戰,獨滿桂以五千人與清一日二十戰。清兵益盛,滿桂不支而走,經袁營,竟不出救。俄滿桂中流矢五,三中體,二中甲,拔視,乃袁兵字號。滿桂初疑清將反間,偽為袁號耳。及敵騎稍遠,細審,果為袁兵所射,大驚,入奏。(明季北略)

對照《滿文老檔》《邊事小記》等明清及朝鮮史料可知十一月二十日滿桂戰德勝門,受傷,二十三日,滿桂進入城內養傷。二十日袁崇煥戰廣渠門,獲勝。

十一月二十日滿桂戰德勝門,袁崇煥戰廣渠門。因為距離遙遠,廣渠門的箭不可能射到德勝門。

二十日至十二月初一袁崇煥下獄,因滿桂戰敗,部下僅剩一到二百殘兵,且滿桂受傷,入城修養,史書也沒有滿桂出戰的記錄。

二十七日,袁崇煥戰左安門,擊退敵軍。《滿文老檔》也記錄了後面幾天除了二十七日外再沒有戰鬥,二十七日《滿文老檔》記載袁崇煥軍據於城東南隅,安營紮寨。後金兵遂往攻。這幾天《滿文老檔》也沒有滿桂出戰南城的記錄。

【常識:古代打仗可不是演義小說中的將領單挑哦,滿桂手下僅剩一到二百的殘兵,其他人的兵滿桂一兵一卒都指揮不動的,因此這期間滿桂不可能再戰。】

《明季北略》箭射滿桂的內容系縮寫自抹黑袁崇煥、吹捧毛文龍的小說《鎮海春秋》(一本袁崇煥死前突擊編造出籠以陷害袁崇煥的小說),這個從其中滿桂與清兵一日二十戰也可以看出來。一日一戰就不錯了,一日二十戰,那不得累死啊。再有就是箭上面還有袁兵字號也是胡扯,箭上有必要寫字號?戰場上箭射來射去,哪能分得了品牌,何況廣渠門之戰後肯定撿了不少敵人射的箭呢。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箭射滿桂這樣的醜聞既沒有崇禎給袁崇煥定的罪名予以證實,也沒有當時當事的其他大臣的書稿奏疏證實。一些黑袁史家如張岱、文秉等也沒有記載袁崇煥箭射滿桂之事。要說這些黑袁史家沒聽說過箭射滿桂這樣的壞事似乎不可能,只能說他們也認為箭射滿桂是謠言而不予記錄。

6. 聊慰上意:

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明史 袁崇煥傳)

1)袁崇煥如果說出聊以是相慰這種話,很明顯是欺君之語。為什麼作為言官的許譽卿當時不彈劾袁?此後也沒見有人彈劾許譽卿知情不糾,這不是很奇怪嗎?要知道明代的言官是連皇帝的過錯也敢批評的。袁崇煥大言欺君,然後馬上被人打臉,然後這人也不彈劾袁欺君,後來也沒有言官彈劾許譽卿這人知情不糾,坐其為袁同黨。然而這許譽卿膽也挺大,還敢彈劾溫體仁。如果存在袁許對話,溫體仁及其他朝臣咋不彈劾許譽卿,坐其為袁黨?

2)黑袁小說《鎮海春秋》是袁崇煥下獄後被殺之前出籠的,《鎮海春秋》也有崇禎平臺召見袁崇煥的內容,但沒有“聊慰上意”的段子。這也說明了不存在袁許對話。“聊慰上意”這條謠言應該是明亡後明遺民編造。如果存在袁許對話,《鎮海春秋》作者怎麼可能不知道,怎麼可能不載入小說?

3)御史毛羽健上疏質疑袁崇煥能否五年復遼,袁的答覆證明了袁是胸有成算,不是大言欺君。“夫臣自天啟二年役遼,與奴相持者六年。下手了手之著籌之,熟□□敢漫無成算而大言欺皇上哉?”(明朝檔案總彙 袁崇煥的回覆)

由此可見,袁崇煥許譽卿對話是明末文人編造出來黑袁的段子。這個段子被清修明史採用以此宣揚滿清不可戰勝。

7.牛酒犒敵

南明吏部尚書徐石麒:“崇煥陽主戰而陰實主款也,甚至殺東江毛文龍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許,遂嗾奴闌入脅款,仍戒以弗得過薊門一步,崇煥先頓甲以待。是夕敵至,牛酒犒勞。夜未央,敵忽渝盟,騎突薄城下,崇煥師反殿其後。”——《弘光實錄抄》

【“敵至,牛酒犒勞”,這兩軍都把酒言歡了,可以說是親如兄弟了,那麼後來袁崇煥被逮被殺,何以關寧軍不投了皇太極?尤其是皇太極還屢屢招降的情況下。關寧軍不降反而殺敵說明了牛酒犒敵是謠言。】

8.真心議和

“袁崇煥既殺毛文龍。力主款。因奏曰。臣亦不諱言。即惠徼宗社。還侵地。歸叛人。而我存朝鮮。存建州。何憚不為。又奏令建虜去年號。方為代請。從後面袁崇煥的議和條件“惠徼宗社。還侵地。歸叛人。”(國榷)

可以看出,袁崇煥並不是真心議和而是假議和。假議和就是提出一個很高的條件,要求皇太極歸還侵佔的土地,送回叛變之人,這樣的條件皇太極是不可能答應的。

9.出言無狀

崇煥出言無狀,對百官訟言:'達子此來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極矣。'戶部尚書畢自嚴至撟舌不能下,舉朝皆疑之。”(《烈皇小識》卷二))

這一段明顯是編造出來的謊言。韃營中的事情不是你想知道就能知道的。這裡的意思是袁崇煥是漢奸,所以能知道皇太極某天占卜、某天要做皇帝的事情,更可笑的是這個漢奸還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與皇太極私下有聯絡的底細,將韃營中發生的事情抖摟出來,引起舉朝懷疑。哪有這麼傻的奸臣啊,王莽還知道謙恭下士呢。這條謠言,黑袁小說《鎮海春秋》作者及其他黑袁史家如果知道,豈有不記載之理,這說明了此謠言編造較晚。

10.城下之盟

引敵長驅,欲要上以城下之盟者,袁崇煥也。(溫體仁家書)

這是溫體仁的猜測而已。另外《東江客問》也有所謂的“城下之盟”之說。

但周文鬱《邊事小紀》記載很明白。袁崇煥說:“兵馬凍餒三日,而迫之戰,亦非得巳。賴 主上威靈,諸公戮力,獲此一㨗,實出意外。然賊自闌入以來,未嘗一矢加遺,今遭此挫其氣必沮。俟士馬休息數日,再以奇著,破之必矣。”袁崇煥所思所想就是怎麼擊退敵人。

明史袁崇煥傳也有辨析:朝士因前通和議,誣其引敵脅和,將為城下之盟。帝頗聞之,不能無惑。

另外《國榷》抄了一段夏允彝《倖存錄》的言論:先張皇敵勢聳朝臣。冀成欵議。見上亦然。上慰諭久之。崇煥懼上英明。終不敢言欵。第力請率兵入城。不許。(國榷)“及入對,先以危言聳侍臣,冀朝臣懼而從款議也。賴上英明,終不敢以款上奏,第力請率兵入城休養。上不許,已深疑崇煥矣。”(《倖存錄·東夷大略》)

【《國榷》和《倖存錄》關於袁崇煥的心裡描寫明顯不可信。崇煥不自安,你是袁肚子裡的蛔蟲,知道崇煥不自安麼?既然袁崇煥終不敢言款,怎能知道袁崇煥冀成款議。而且敵勢較大本來就是實情,談不上“聳朝臣”,廣渠門一戰後人心大定,袁崇煥沒來京城前朝臣都很“聳”吧。】

11.餉遺清寨 。

遙見袁兵亦溷清兵劫掠,城內運餉袁營,反遺清寨。(明季北略)

這也是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通敵的神論!《明季北略》記載的袁崇煥通敵和箭射滿桂等內容系改寫自黑袁捧毛小說《鎮海春秋》。

12. 並不能對。

上問以殺毛文龍。今逗留何也。並不能對。(國榷)

但是《崇禎朝野紀》記載:“ 先是,郊外徹侯中貴之園囿墳墓為虜兵踐踏毀拆,各中貴因環訴督師賣姦,不肯力戰。上已心疑矣,及奏入,上懼然心動,復召對詰問良久,言及援兵入城。上聲色俱厲,遂縛崇煥下獄,閣臣謂臨敵易將,兵家所忌。上曰:勢己至此,不得不然。”

【《崇禎朝野紀》說崇禎詰問良久,顯然袁崇煥必須有問必答。這和《國榷》記載的並不能對明顯不一致。考慮到《崇禎朝野紀》說的更為詳細,應該所言不虛。】

13.殺掠良固 :

逮袁後,都人大喜。 袁兵聞之,半走固安、良鄉殺掠。(明季北略)

逮袁後,關寧軍就東潰回山海關了。殺掠良鄉和固安是後金軍乾的壞事,這也賴到袁崇煥關寧軍身上。《明季北略》的說法實際上抄摘自小說《鎮海春秋》。

14. 乾隆捧袁:

袁崇煥在南明時期已經平反。 乾隆對袁崇煥的評價並不高。

南都已有為崇煥請恤者,未得施行。桂王在粵,爭請之。會北來者以太宗檔子所言,雪崇煥之冤。始復官賜諡曰:“襄愍”。此見吾鄉《高武選宇泰集》。按鄺舍人嶠雅已有詩紀此事。但未及其易名耳。其以太宗密謀死,亦以之得雪,異事也。(清 全祖望 《鮚埼亭集》)【南明永曆帝1649年或1650年為袁崇煥平反,復官,賜諡號:“襄愍”】

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皇帝肯定袁崇煥,並命令廣東巡撫尚安尋找袁崇煥的後裔。據《清高宗實錄》記載:“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袁崇煥系廣東東莞人,現在有無子孫?曾否出仕?著傳諭尚安詳細查明,遇便覆奏。”【注意乾隆對於袁的評價,只不過是忠於所事,其死深可憫惻而已,沒有復官賜諡號之類的東西。】


古海遊


袁崇煥的死,類似於岳飛之死,受魏忠賢陷害及皇太極的反間計,罪名可謂“莫須有”。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財。


中國史研究



125878215蜂獾


袁崇煥是中國近代悲壯的民族英雄,他是文武雙全的人才!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阻擋了後金南下的步伐,成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剋星!

他戰功卓越,卻死的很悲慘!袁崇煥不是死在敵人的手中,而是倒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他的死刑是刑罰上最殘忍的凌遲;他死後百姓爭相搶食他的肉以洩憤;他和岳飛一樣,也是被定莫須有的罪名;歷史上的袁崇煥沒有子嗣,不管是命史、清史還是滿洲志都沒有明確記載!他是在正值壯年死去!

袁崇煥殺毛文龍,沒有一點個人恩怨,完全是出於對國家對遼東戰局著想!毛文龍與皇太極有書信往來勾結,這件事在清史裡有記載!毛文龍可以說在皮島擁兵自居,是一個野心家!所以殺毛文龍,袁崇煥沒有任何的私怨,但卻違制,袁崇煥有崇禎帝的尚方寶劍,有權斬副總兵以下官員!

袁崇煥真正的死因是:

1、黨爭!袁崇煥比較傾向於東林黨,而東林黨和閹黨從萬曆開始就爭鬥不斷,天啟年間閹黨專權,崇禎一繼位,就滅了魏忠賢,對閹黨下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閹黨餘孽捲土重來,以毛文龍事件及和談攻擊袁崇煥!這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2、後金反間計,皇太極用了蔣幹盜書的離間計,離間了袁崇煥和崇禎的關係!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朝廷上下內外的怨氣!明王朝從嘉慶以後得180年,再沒有過敵軍能打到北京城下,這一次皇太極直接兵臨城下,差點就滅了大明王朝,京師附近的一切都被清軍劫掠焚燬,京師百姓有怨氣,皇親宗室有怨氣,百姓的財務被劫掠一空,宗室的莊園被毀,這些怨氣都撒在了兵部尚書袁崇煥的身上!

4、崇禎的怨氣與恨!崇禎一直想做一箇中興之主,中興大明是他的夢想!而這一次皇太極兵臨北京城下,直接破滅了他的美夢!他恨袁崇煥這個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在任薊遼督師之時,曾對崇禎保證過,五年內平遼東,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5、崇禎的性格!崇禎是一個剛愎殘暴的人,沒有仁愛之心,做事極端!袁崇煥之後,崇禎或殺或貶了十幾位尚書、都師、總兵一級的高官,只要指揮稍微失利,崇禎就會或殺或貶!在崇禎末年,親自逼死了自己的皇后,殺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這也是殺袁崇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小任學史


袁崇煥這個“南蠻子”還是有一些想法的,雖然是一介書生,職位低微,但是秉承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一腔豪情,藉著來京接受組織考察的機會,騎著一隻毛驢,山裡走單騎,考察邊關烽火。還別說,真的讓這位看似只讀四書五經的書生看出了一些戰術端倪。於是乎大膽請纓,提出在寧遠壘牆築城,阻止努爾哈赤的囂張氣焰。本來按當時的官場傳統,書生領銜上戰場,就是一種忌諱。兵部尚書,遼東經略,巡撫,總兵,等等,沒有一個是白吃乾飯的,輪不到你一個只知四書五經的小子過來指手畫腳。然而,當時所有這些軍事官僚都被努爾哈赤嚇破了膽,面對八旗兵的洶洶氣概,他們已經毫無膽略和對策。因此,袁崇煥獲得了一次展示自己軍事天才的機會。也許就是命中註定吧,原本善於攻城拔寨的努爾哈赤面對袁崇煥新建的寧遠城池卻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八旗兵勇不僅僅丟盔卸甲,而且最重要的是老酋努爾哈赤竟然被紅衣大炮的怒火傷及了龍體,不得不低頭認輸,這是自起兵造反以來建州人第一次徹底的失敗。也許是傷的過重,也許本身就是年老體弱,二者相互作用,天命汗努爾哈赤在鬱悶中死去,據說死前曾說過滅袁崇煥者可為王,估計應該是後人的附會,以此襯托袁崇煥的厲害吧。當然,這的確是大明朝第一次的勝利,朝廷上下,一片歡騰,彈冠相慶,封賞酬勞。原本苟苟且且躲在角落的現在都出來爭功討賞,而真正奪取這場勝利的袁崇煥卻基本沒什麼彩頭。也難怪,皇帝天天醉心於桌椅板凳,一切權力歸忠賢,國家還能有什麼正義。在此情況下,袁崇煥也只能捆上包裹,騎上毛驢踏上回家的路程。不想還沒到家,新皇帝朱由檢繼位,立即八百里加急傳令袁崇煥立刻返回京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了。面對立志挽回大明頹勢的崇禎皇帝的目光,袁崇煥竟然口無遮攔,不知深淺地答應對遼東望眼欲穿的皇帝,一定“五年平遼”!他不知道明朝這位最後皇帝急切操作的心理,更不知道建州新任大汗皇太極戰略戰術的厲害,僅僅為了取悅皇帝就誇下海口,為其二年後的悲劇打下了伏筆。他的錯誤之一,首先就是擅自殺害毛文龍,一個總兵官,雖有些放蕩不羈,但是大敵當前之時,籠絡軍心,統一力量,才是一個軍事家的基本態度。皇帝授予的尚方寶劍,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榮譽和認可,而不是真的授命可以任意動刀,更何況文龍這樣的封疆大吏。這個莽撞行為讓朝廷上下議論紛紛。皇帝自己可能也有苦說不出,畢竟君無戲言。事實上,袁崇煥也就是一個在築城防禦上有一些特長,其他方面完全算不上所謂的軍事家,很多見識連下層軍官都不如。當時遼東恰逢天災,糧食短缺,袁崇煥竟然答應和皇太極進行邊貿互市,這絕對是一個腦殘的行為。如果說努爾哈赤打仗算是雄才大略了,那他的第四個兒子完全就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了。條條大路通羅馬,你不是在寧遠建城封堵嗎?好吧,我不理你。馬奇諾防線牛不牛,我繞過去走,你能怎麼樣?北上薊門,然後南下騷擾京師。作為薊遼督師,兼管萊登軍務,回京勤王,責無旁貸。然而,在這場運動戰之中,袁崇煥的表現毫無可圈可點之處,甚至很是愚蠢。他基本上沒有做任何的正面阻力,僅僅是跟隨在人家屁股後面,任其像狂風掃落葉一般,略過京畿周邊。估計這時候,崇禎皇帝對袁崇煥已經咬牙切齒了,而皇太極的反間計,為袁崇煥的死,加上了重重的砝碼。一切都無法挽回了。不過,袁崇煥的死,尤其是最悽慘的“磔刑”,然後傳首九邊,無疑是行將滅亡的大明王朝給自己敲響的最後喪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